中国的反无人机步枪发展得怎么样?
俄乌之战再次证明,无人机是现代战争中威胁极大的装备,他不仅可以提供目标的侦察,战场的监控,火炮的调校,还能提供直接的空对地火力打击,小直径的反坦克导弹可以摧毁大量装甲战车,俄军在战场上没少吃亏。
可是无人机又是一种廉价的装备,可以大量的制造装备,技术门槛并不高,就连快递企业都能研发发射包裹的快递无人机。无人机属于天空中的“低慢小”目标,特点就是目标特征小,一般的防空雷达很难发现,即便发现了,也很难打击,因为防空导弹还有一个最低射高的限制,一般的中距离防空导弹最低射高也有几十米,只能用近程防空导弹来拦截,然而近程防空导弹打击无人机时,无人机也进入了射程。
图为我国的山猫全地形自行防空车,他的防空装备以近程、末端防空为主,就可以有效对付无人机。
土耳其近年来研发的TB-2无人机,就是以小、慢、低来取胜,论个头不大,论挂载也不强,飞行速度和飞行限高都不如其他国家的先进无人机,但是这款低端无人机,却得益于飞行高度低,屡屡突破俄军防空保护,打击俄军车队,并且取得一定战果。面对无人机打击的奇效,俄军也开始使用无人机作战,并且在马里乌波尔方向打击了一家工厂内埋伏的乌军部队。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防备无人机呢?我国的反无人机装备发展的如何呢?
图为我国的8轮自行防空装甲车,可以有效对付无人机。
目前,我国拥有反无人机步枪、反无人机炮和专门对付无人机的机动式35毫米单管防空炮等装备,但是部署的量还不够,防御的密度也还需要加强。当然,从装备建设角度来看,技术上已经有了,就差重视起来,大规模生产就可以了。这其中,反无人机步枪其实不发射子弹,主要是利用电磁干扰的方式对付无人机,向低空无人机发射强大的电磁干扰,使其通讯系统失灵,自己坠落。当然,这种武器对付攻击无人机还有一定危险。
图为我国的8轮式自行反无人机炮。
我国最先进的反无人机武器,应该是最新的大8轮反无人机炮。他使用8×8底盘,公路机动能力极强,而且越野能力也有照顾。该车辆可以在行进中完成射击,伴随部队快速机动,是我国合成化部队的反无人机主力。该车很适合远程快速投送,如果哪个战场上无人机威胁较大,就可以调动这种自行反无人机防空炮,以空运方式、铁路运输、卡车拖载等方式,快速投送到战区。
他的主要武器是一门35毫米单管速射炮,射速大约为1000发/分,可以形成较小的弹幕,对付无人机时足够。他的弹药包括燃烧榴弹、穿甲燃烧弹、防空近炸弹等,不但可以对付无人机,还能有效对付武装直升机,穿甲弹突破重型武直的重甲防护,也可以打击掩体后的敌军步兵,以30毫米炮速射榴弹对付步兵,画面实在是太美。在对付无人机时,则可以使用近炸弹药,炮弹接近目标就能爆炸,提高拦截的概率。
图为乌克兰无人机打击俄罗斯的坦克。
为啥说这种炮是专业反无人机炮呢?因为他的最大射高是3000米,连区域防空导弹的最低射高都达不到,专门拿来对付低空、慢速、较小的空中目标,自然就是专门对付低空的无人机了,从有效射程来看,他的有效射程是4公里,对付战斗机是不够的,只能用来对付无人机和直升机。
图为土耳其简单的TB-2无人机,堪称攻击无人机里的AK-47,价格便宜、性能一般,但是战果不少。
另外,为了精确捕捉到低空的小目标,该机动式防空炮使用了大量的探测设备,比如炮塔前部左侧的红外/光电火控系统滩头、前视外探测系统、CCD摄像机、激光测距系统等,即便是在雾霾天气、强电磁辐射环境中,也可以使用光电/红外设备快速发现空中目标。为了提高发现的距离,他还在炮塔尾部部署了一部有源相控阵雷达,可以发现较大的无人机,比如攻击无人机,并且直接装定火控参数给防空炮。
据悉,该有源相控阵雷达最大搜索距离可达20公里,并且可以跟踪/识别目标,避免误击。而完善的光电、红外、激光、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探测组合,则赋予了他类似于武装直升机的探测能力,对空中目标可以做到快速发现、快速识别、快速获取火控参数、迅速引导火炮打击。笔者认为,像这样的先进反无人机装备,应该大量建造,时不我待,毕竟无人机已经在战场上越来越重要、越来越普遍了,应该看做是主战装备和重要目标来对待了。
中国的反无人机步枪发展得怎么样?
中国的反无人机步枪多得数不过来,中国既是无人机生产大国,也是反无人机装备的研发大国。
便携式的反无人机装备主要有:激光步枪、电磁步枪、反无人机捕捉网发射器、(GPS、BD)信号干扰枪、无人机诱捕枪等等。
上图为我国激光步枪
上图为反无人机微波步枪
上图为无人机诱骗、管控电子步枪
上图为无人机压制、干扰步枪
上图为无人机GPS诱捕枪
上图为无人机捕捉网发射器
以上这些装备是我国发展的便携式反无人机装备的一部分。现在军工、民企都有大量研发,新型的反无人机装备越来越多的被开发出来,简直就是千花、万花齐放的时期。
中国的反无人机步枪发展得怎么样?
中国已经发展出单兵/车载反无人机步枪、激光炮、机枪、反无人机炮……甚至是35mm单管转膛轮式自行高射炮!
新型轮式单管35mm转膛炮:8X8底盘、35毫米单管转膛炮,射速1000发/分;弹种包括燃烧榴弹、穿甲燃烧榴弹,AHEAD弹药等多种弹药;有效射距4000米,有效射高3000米;
无人炮塔中除了一门35毫米单管转膛炮外,其炮塔前部左侧装有红外光电火控系统的探头,配备了前视外探测系统、CCD摄像机和激光测距系统,可以在气候恶劣,雷达受到强烈干扰或反辐射导弹威胁的条件下为火炮提供相应的开火参数;炮塔后部安装一台有源相控阵火控搜索雷达,其垂直方向采用了电扫描,水平方向采用了机械扫描方式,最大搜索距离20千米,具备搜索、跟踪于一体,可以探测RCS较小的目标,还配有敌我识别装置避免误伤。
正是由于安转了光电探测/有源相控阵雷达系统,它对无人机的杀伤力巨大:可以探测低速、RCS小、超低空飞行的各类飞行器;战场当中,它可以提前提供无人机袭击方向、航线、数量等数据给反无人机系统,同时高炮准备拦截!
中国的反无人机步枪发展得怎么样?
2016年是民用无人机市场爆发的年份,中国厂商异军突起,占领了全世界超过50%的民用无人机市场份额,成为了中国在民用高科技领域为数不多的傲视全球的产业。一些外国军队也大量采购中国无人机,惹得美军甚至要求部队禁用大疆无人机(中国无人机品牌)。
但越来越多的无人飞机数量也带来了很多安全问题,一些飞手将无人机飞入敏感场合甚至民航客机附近,给公众安全带来了很大风险。但中国开发出的“反无人机系统”让管制黑飞无人机成为可能,只要对准飞机扣下扳机,飞机就会降落或坠毁。而如果对它进行军用化升级,甚至击落美军军用无人机也易如反掌。
这种系统的外形像是一支步枪,因此也被称为“反无人机枪”。它的后半部分和枪很像,前半部分则是一段或几段天线。它的工作原理是用这些天线向非法无人机发射强烈定向干扰电磁波,将无人机的工作频段淹没,使飞机接收不到卫星定位系统和操作者的遥控器信号,断开连接。当无人机发现失去连接之后,就会进入安全模式,自动飞出保护区或自动降落到地面,或者停机坠毁。
这种方式不会损坏无人机,只要执法部门认为飞机不再构成威胁,就可以松掉扳机,操作者就能重新遥控无人机。其实军事上早就有这种方法了,它就是电子战里的阻塞干扰,利用较强的杂乱信号淹没有用信号,让敌方无线电设备失灵,是电子战里的基本战术之一。美军的F-18超级大黄蜂电子战飞机就是李永乐这种原理。
这种战术对军用无人机没有多大效果,因为军用无人机主要使用惯性导航,即使失去了定位和通讯信号,也可以利用惯性导航执行任务。但只要对这种系统稍加改装,就可以欺骗军用无人机向错误方向飞行,甚至安全降落到我方机场。虽然惯性导航无法从外部干扰,但它的累积误差很大,需要时不时用卫星定位系统校准位置,无人机也有保护系统,如果定位系统报告的位置和惯性系统的差别太大,就会判定定位错误。
所以如果在用阻塞信号淹没掉真实定位信号的同时,用电子设备产生一个虚假定位信号,虚假信号和真实信号的初始位置只差一点点,就可以欺骗无人机把位置差视为惯性系统的错误而修正它,这样一次次的设置位置差,就可以将无人机诱导到己方希望的位置,直到俘获无人机。2011年12月4日,伊朗宣布俘获的美军RQ-170就是利用这种方法得到的。
中国的反无人机步枪发展得怎么样?
随着这些来年无人机技术得到了近乎大狂欢式的发展,现在各种展会几乎都能看到它的身影。现在无人机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了。不过孩子多了好打架,而无人机多了,其带来的“黑飞”问题却让机场和安保人员极为头疼 。
为了制约无人机黑飞带来麻烦。反无人机系统开始流行了起来。其中反无人机的电子干扰枪(反无人机步枪)是目前最为受欢迎的反无人机装备。我国在无人机民用化方面非常广泛,这也导致了我国受黑飞问题的困扰很多,所以我国在研制反无人机系统特别是反无人机步枪起步较早,也取得了很多成果。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国这个无人机大国研制的反无人机步枪。
在2016,我国某单位展示了其最新的反无人机枪,它提过干扰无人机和遥控器之间的通讯联系,从而使无人机被迫降落。而操作人员只要把枪对准目标范围内即可,操作较为熟悉方便,该产品的亮点之一就是其适合单人作业。人员配置要求低,并且支持电池和适配器两种供电方式,可快速更换电池,延长了工作时间。
而在去年的北京航展上,我国又展示了更新一代产品,该型产品与常见的便携式反无人机产品一样,也采用了“枪”式结构,方便人员携行、握持使用。而该型反无人机枪最特殊的地方在于,其它的反无人机枪都是一个枪管(天线),而该枪却装了三根枪管。这些其实都是天线。该枪多天线设计也让其能应对各种型号的无人机,几乎是没有盲区。其有效距离还达到了近千米。并采用了锂电池,具备快速更换的特点,让该枪的工作时间延长到一个半小时以上。面对目前漫天“黑飞”的问题,相信有关方面的还会继续推出新的反无人机系统。
中国的反无人机步枪发展得怎么样?
纵观如今各个地区的冲突,无人机作战兴起了,相对应的反无人机自然也逐渐进入大家的视野,由此,反无人机作战成为了世界性的焦点,开始受到各国的重视。
我国最早的反无人机理念,实际上是按照安保的要求来研发的,由此出现了大量的民用防御装备。例如安则科技的“低慢小”无人机防御系统,这是一款专门针对小型无人机的非摧伤性武器,其战斗实质为雷达侦测及信号阻断干扰,使被打击无人机迫降或驱逐至起飞点。
“低慢小”无人机防御系统车载式
“低慢小”无人机防御系统的技术已经很不错了,然而随着市场上的需求不断增加,相继开发了手持式反无人机枪、诱骗式无人机防御系统等等。
手持式反无人机枪
通过对反无人机的来源发展分析,开发反无人机技术的研发初衷就是为了安防,由此可知国内反无人机的发展在安防这一块已是达到了领先的水平。
诱骗式反无人机系统
当然,随着反无人机的不断发展,当下最为领先的技术当属诱骗式反无人机系统,该系统通过发射模拟的卫星导航信号对无人机进行导航诱骗,实现对无人机的主动防御和管控,同时,该无人机防御系统采用非接触式诱骗技术,能够在隐蔽信号且不产生信号辐射污染的条件下(其信号功率比手机信号功率低1000倍以上),为特定区域构建全天候电子防护区,对黑飞无人机进行电子驱离和迫降捕获,有效防止黑飞无人机入侵。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