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6单价快赶上歼20了,为什么不直接大量生产歼20?
沈飞去年发布的一份公告显示,截止去年,歼-16已经生产了60多架,估计按照生产线的开动速度,今年就该生产到100架了。大批量的生产第四代半重型战斗机,而不是把资金和精力全部用在第五代战斗机的生产上,让很多人大呼不解,毕竟歼-20和歼-16的任务差不多,甚至价钱上看也差不多。但是这里要提醒大家:中美俄三个大国都在这么做!
图为歼-16战斗机俯视图,可见其外形比其他侧卫系战机更加简洁,使用低可视涂装,非常科幻。
图为歼-20战机,已经成为我国空军的一张“王牌”。
有意思不?俄罗斯在想方设法扩大苏-57五代隐身战机产能的同时,还在生产苏-35S和苏-30SM两款第四代半重型战斗机;美国则是在制造F-35隐身战机同时,还刚刚在今年下达了F-15E“攻击鹰”的订单,一共72架,耗资也不少,总价值超过60亿美元。怎么样,这么一看,我国一边制造歼-20,一边制造歼-16,是不是就看上去合理了很多?
图为歼-16,可见其已经使用了低可视涂装。
那么为什么各大国都还在继续制造四代半重型战斗机呢?这回我们把话说回来,以歼-20和歼-16的搭配为例吧。歼-16对比歼-20,有哪些优势呢?首先,歼-16对地打击能力要更强。歼-16使用机翼外挂武器的方式挂载导弹,歼-20主要采用弹仓内置武器的方式,在实际操作当中,歼-16也就有机会挂载更多、更大些的导弹了。
有人说,歼-20隐身突击不是更强大吗?确实如此,但是歼-20和歼-16的突击有两个不同,第一个方式不同,第二个阶段不同。从方式来看,歼-20属于隐身突击,利用自身的低可探测能力,以及非常小的雷达反射面积,来有效压缩敌人防空雷达的探测距离,甚至即便是被发现,导弹的导引头都很难锁定他,实现安全的突击,只要保证自己的对地打击导弹射程高于防空导弹射程,歼-20的突击就是安全的。
而歼-16的突击则是利用电磁干扰,他可以挂载电磁干扰吊舱,利用强大的电磁信号扰乱敌人的雷达信号,使其无法有效分辨空中的目标信号,同样可以实现压缩敌人防空系统探测距离的作用。其次是作战阶段不同,歼-20主要用在“临门一脚”阶段,需要在敌人防御力量比较健全时发动攻击,发挥以一根针破一张网的作用,降低敌人防空系统的效能。
图为投掷干扰弹的歼-16战机。
但是歼-16就不同了,他主要发挥在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的作战威力,他可以大量的携带各种攻击弹药,依靠电磁干扰掩护,在低空来回巡航,打击敌人的战役集群、及时目标,适用于更大力度的毁伤作战。歼-20则是适用于点穴型的作战。所以,他们还是存在很大的不同。甚至在空战上,他们也有不同。
歼-20和歼-16都胜在中距离空战或者超视距空战,歼-20利用隐身压制敌人战机的搜索能力,然后依靠PL-15发动远程一击取得优势。歼-16则是依靠电磁干扰来压制敌人的搜索能力,依靠长达7米的一种未知名的超远程重型空空导弹打击敌人。可以说,歼-16的超视距空战能力是比歼-20稍强的,他的AESA雷达孔径更大,导弹射程更远,甚至可以直接打击敌人航空支援体系,比如预警机、运输机、加油机、侦察机等,这是歼-20需要靠近敌机后才能做到的。
所以说,歼-20虽然比歼-16领先一代,在空战中也有更大把握战胜歼-16,但是歼-16也具备压制传统第四代战斗机,以及强有力的对地攻击能力。所以,如果产能允许,同时生产歼-20和歼-16是可以的,只要资金充沛,我们没有什么好担忧的,毕竟歼-20还是全新的装备,还需要一直发现问题,不断改进,直到中期型号出现,才能克服各种故障和不足,充分发挥出设计目标,这是航空工业的规律,苏霍伊系列战斗机也是如此,苏-27一直改进到苏-30SM和苏-35S,才算是基本成熟。
图为科幻般的歼-16战机。
所以,俄罗斯在生产苏-57时,也还是选择继续装备苏-30SM和苏-35S,而且产能巨大。有趣的是,中美俄正在生产的四代半战斗机,全都是重型、双发四代半战斗机,而且都是非常重视对地打击。俄罗斯的苏-30SM在其他国家就是战术轰炸机来用,美国的F-15E更是F-15全系列最注重对地攻击的,我国的歼-16也有炸弹卡车之名,所以由此可见,各国继续生产重型四代半战机,还是瞄准了攻击方面。
图为歼-20打开腹部弹仓,展示自己的PL-15导弹。
未来的空战瞬息万变,多几种武器总是好的,不要让敌人用一种办法把所有飞机防住,歼-16和歼-20的组合,起码不会比苏-57+苏-30SM、F-35+F-15E差,何况,现在全球除了中美俄,也没有其他国家造出五代机,四代半依然是顶级的战机,继续生产歼-16真的是有充分理由的,是无可厚非的。
歼16单价快赶上歼20了,为什么不直接大量生产歼20?
歼16的单价有多高,这个问题肯定是保密的。不过从很多渠道得到的信息来看的话肯定不便宜。很多的证据都在表明其单价和苏35相当,接近1亿美元。而歼20的价格不过才1.1亿美元。很显然,拿着相同的价格生产歼16。很多人是不理解的。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为何会有这样的价格错位?
歼20和歼16在空军中的定位不同,作战使命也不一样歼20是纯空优战斗机,没有一丝要打击地面目标和海面目标的能力。也就是说,歼20的出现纯粹就是为了打空战用的。在防御作战的时候依靠隐身性能打掉敌方的预警机或者其他高价值的空中目标,在进攻做的环境下担任首发踹门的角色,打掉对方空军的高价值目标。注意,问题来了,难道将对方的高价值空中目标打掉以后,战争就结束了吗?
这个时候,就需要后续的飞机持续跟进进行攻击。打个比方,比如和印度发生军事冲突的话。在喜马拉雅山两侧我们如果要发起进攻行动,打掉印度在边境的机场以及空军力量。歼20打头阵毋庸置疑。在保障打掉印度的预警飞机和空优战斗机的前提下,扫清空中的障碍,才可以出动后续的战机洗地。歼20的作用是保障制空权的。而歼16是在夺取制空权之后,后续跟进洗地的。也就是攻击使用的。
任何时候都需要多用途的对地对海攻击战斗机存在的,因为你只是打掉对方的战斗机,只是代表取得了制空权。等于是打掉了敌方的防护罩。敌军的核心资产还没有任何损失呢?要将战争打赢,还需要打击敌方的地面和海面力量才行。歼20和歼16的搭配,正是一个制空,一个打击。两型战机的用途不一样,在空军中的作战任务分工不同!
歼16战机为何那么贵呢?从多用途战斗机的角度看,一直都是比较昂贵的存在。作为炸弹卡车可不仅仅是到战场投弹那么简单。同时要具备空战和对地对海打击能力。等于是功能更多样化了,能不贵吗?我国最早引进的苏27战斗机是纯制空战斗机。后续的苏30战机就属于多用途战斗机了。单价不也是比苏37更贵吗?
我国的歼16很多人认为是在苏30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歼16本质上是在我国的歼11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虽然都是苏27的嫡系子孙,但是还是有所不同的。我国对苏27的改进生产出了性能优异的空优战斗机。歼16和苏30的不同之处在于,歼16保留了歼11强大的空战能力的同时,发展出了多用途能力。而苏30仅仅保留了空战中自卫的能力。执行任务时只携带自卫格斗武器而已。而歼16就不一样,可以携带我国第四代所有的空战武器。具备强大的制空能力。
保留空战能力并发展多用途能力,自然造价会有上涨。而我们研制成功的歼20战机的五代机技术很多应用在了歼16之上,则是其价格昂贵的根本原因。先进的相控阵雷达,更加优异的涡扇发动机涡扇10B以及歼20战机采用的五代机的航电系统等五代机技术的应用,都在说明着这架战机昂贵的原因。倘若这架战机外观是隐身战机的话,本质上就是一架五代机。
造价那么高,为何还要生产如此大量的规模?我国的战斗机制空足够用,型号有很多。比如歼10系列,歼11,苏27以及歼20。而对地打击多用途战斗机只有飞豹和从俄罗斯进口的苏30这两款型号。外加现在正在大量生产的歼16。我们知道,我国的飞豹战机已经比较落后了,严格意义上属于第二代飞机。发动机推力也不够,载弹量跟歼16不可同日而语。
而进口苏30战机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数量比较少,训练强度比较大,面临机体寿命到期的危险。另外一个是我国的苏30战机在挂载能力以及和我国很多国产弹药的适配上还有问题。我国自主研发的歼16可以挂载我国几乎所有空军的武器序列。而且挂载能力达到了惊人的12吨的重量。要知道,轰6的挂载能力也不过才只有12吨。炸弹卡车,实至名归!
飞豹逐渐落后,苏30数量严重不足并且即将面临退役。我国当下唯一可当大任的多用途战机只有歼16一款战机。歼10B/C不是不行,而是航程和载弹量都属于比较下等的战机。而且飞机性能更侧重于制空作战。和歼16无论在航程和载弹量上都不是一个级别的存在。
从歼16服役开始到现在,我国的歼16产量据说已经突破了200架次。比歼20的产量大好几倍。所以说价格不是战机发展的唯一衡量标准。由此也可以看出我国对于多用途战机的急迫需求。当下的中国空军,早已经完成了落后的蜕变,向攻防兼备的空军力量大踏步迈进。空军机型发展是会考虑造价,但是绝不会以造价高低来衡量空军的所有需要,这点是需要明确的!
歼16单价快赶上歼20了,为什么不直接大量生产歼20?
根据目前的报道歼-20的造价约为7-8亿人民币,而歼-16的造价则为6亿人民币一架,可以看出对比歼-20,歼-16并不具备决定性的价格优势,但歼-20在空战性能上势必是数倍于歼-16的,那既然如此为何还要继续生产歼-16而不完全转产歼-20呢。
首先,我们应当承认确实歼-20在对歼-16的空战性能上具有绝对性的优势,尽管歼-16在空战性能上比肩超级侧卫-苏-35S,但毕竟仍然是第三代战机的底子,在面对具有超隐身、超音速巡航、超机动、超动态感知的4S性能的第四代战机面前,会出现看不到打不到追不上跑不了的干瞪眼局面,无数次计算机模拟表示四代机对三代机的交换比能达到数十甚至上百,即使是在航电与飞控无限接近四代机的三代半战机,也只能以多对一取得交换比。但这是否就意味着三代机在未来完全失去作用呢?
首先,未来的战场不会也不可能是四代机之间的战斗,四代机的优势永远只存在于尚未被发现的临门一脚,让四代机放弃自己的优势去加入三代机的混战,等于以己之短攻彼之长。因此在绝大多数时候,四代机仅仅用来撕开国土防空系统的缺口,猎杀敌军重要空中目标如预警机加油机轰炸机等,而在打开缺口后进行视距外空空导弹交换的任务则被交给数量庞大的三代机。其次,虽然如歼-20、F-35这样的四代机在设计之初也考虑了挂载对地弹药的能力,但歼-20要牺牲宝贵的对空挂载,而F-35更是直接失去隐身性能,即使如此挂载量也远不如能够进行大挂载和多重任务搭载的三代多用途战机。尤其是歼-16的机腹下重型挂点,可以挂载重型反舰导弹,进行反舰任务;或挂载巡航导弹进行战区外打击,这些都是歼-20所无法实现的。
最后,虽然歼-16与歼-20造价相差无几,但作为由苏-27深度国产化诞生的产物,歼-16可利用现成的规模庞大的生产线进行生产,产量稳定提升迅速,正适合急需扩大三代机队的我国空军。即使到今天,我军仍然有装备二代机的部队,一口吃不成个胖子,不能指望一步到位全部换装歼-20,即使成本差不多,但产能尚且跟不上,替换为三代机如歼-10歼-16仍是目前当务之急。
总结一下,第一,四代机用于大规模空中混战不划算,第二,三代机的多任务能力强于四代机,第三,歼-16的生产速度高于歼-20 .这便是为何歼-20并不比歼-16贵多少却仍然大规模生产歼-16的原因。
歼16单价快赶上歼20了,为什么不直接大量生产歼20?
歼20使用的复合材料比例大一些,再加上特有的吸波涂料,它的造价此三代机高是必然的。但它与歼16在雷达、导弹、发动机等子系统方面价格都差不多。而且,因为要兼顾多用途,歼16的航空电子设备功能更多,更精密复杂,造价比歼20的类似设备还要高,所以,歼20的1.1亿美元比起歼16的8000万美元来没有想象的那么高。
但却无法因此而直接大量生产歼20,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其一,歼20的全寿命费用比歼16高得多。以上说的只是造价,如果把对比二者的全寿命费用,就会发现歼20的价格远高于歼16,它的产量稀少,各种维护保养设备与三代机也无法通用,歼20的吸波涂料虽然适应性此F22要好一些,但也要比其它高科技材料娇贵得多,需要地勤人员精心“呵护”。而且吸波涂料的状态与歼20隐身外形的完整性息息相关,它只要有很小的瑕疵就会对整机的隐身性能造成很大破坏,因此,吸波涂料的寿命比雷达、导弹、发动机的寿命要低得多,属于“消耗品”。
上面说的造价恐怕没有摊入巨额的研发经费,歼20作为我国的“天字第一号工程”,其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可以说不惜血本,如果把这些计入到单价中,歼20还是1.1亿美元一架吗!F35计入包括研发和使用在内的全寿命费用保守估计也有2亿美元,与它相比歼20没有联合研制方来分担费,更没有外销收入来抵冲各种成本,歼20只会更贵。
其二,歼20的定位就是隐身突防的尖刀。它的弹舱只能携带4枚远程空空导弹和2枚格斗导弹,持续空战能力不足,对地攻击能力更是有限,相对于歼16,它更适合打先锋,扮演突破对手防空网的尖刀角色。因飞每飞行小时的价格贵得多,歼20也不适合外挂弹药执行后续的对地攻击任务,歼16外号“炸弹卡车”,据说达到了苏30MKK的12吨载弹量,用它跟在歼20后面打扫战场要适合得多。
其三,歼20的发动机仍未实现国产化,太行版歼20刚刚试飞。仍在使用99M1发动机,这就决定了它的数量不可能太多,歼16的太行发动机已经批量供应,均立足国内,短期内扩大产能要容易得多。
其四,歼20仍未能大规模投产。目前,歼20仍处于小批量生产阶段,制造工艺和供应网络还不是很成熟,而歼16与歼11B的机体大同小异,机体部件通用化的比例也很高,而歼11B早已实现批量生产多年,也就是说歼20的产能远非歼16可比。
当然在国家安全和周边严峻的形势面前,以上的四个困难都都算不了什么,当年在基础薄弱又被严密封锁的情况下,连歼20这样的神器都排除万难研制出来了,又岂会被产能束住手脚。从长期看,如果真有需要,我国打造出上千架歼20的“隐形长城”也不是不可能!
歼16单价快赶上歼20了,为什么不直接大量生产歼20?
不可否认,作为目前我国唯一、全球唯三服役的第五代战斗机,歼-20的性能是非常不错的,而五代机也依靠隐身等独特的能力可以“吊打”其他第四代战机,因此歼-20战机也深受广大军迷的喜爱,并希望可以大量生产以代替其他代的战机。而令不少人疑惑的,身为四代机的歼-16单价已经接近歼-20了,为何还在大量生产歼-16战机?按照坊间的消息来看,单架歼-16战机的造价在6亿人民币(约合8500万美元)左右,确实已经十分接近网络上流传的歼-20战机1.1亿美元左右的单价。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抛弃四代机歼-16,只生产五代机歼-20。歼-16战机挂载能力强悍:继承苏-27家族优良传统+涡扇-10B发动机加持的歼-16战机必然有着不错的挂载能力和航程,按照众多媒体报道的那样,歼-16战机拥有12个外挂点,最大挂载能力可达12吨。机腹下的4个重型外挂点,更是让歼-16战机几乎可以挂载我军所有的空基导弹。
“海空悍将”歼-16战机歼-20负责“踹门”、歼-16负责“洗地”:歼-20虽然有着非常不错的性能,但并不是面面俱到,作为昂贵的隐身战机,歼-20主要还是依靠其隐身能力进行“踹门”(夺取制空权),之后再由挂载能力的强大的歼-16战机携带大量的导弹进行“洗地”,毕竟歼-20的挂载能力不如歼-16战机。多用途的歼-16,海空军迫切需求:在现代的战机中,追求极致性能和单一任务的越来越少,像歼-16这样的重型多用途战机逐渐称为了“香饽饽”。既能挂载空空导弹进行对空作战、又能挂载制导炸弹/导弹对地进行精确打击、又能挂载反舰导弹进行远距离精确打击,所以如今的歼-16已然成为“海空悍将”,让海空军争相装备。即便是“财大气粗”的美国在拥有近700架五代机(500架F-35+184架F-22)之后,也还在批量购买F/A-18、F-15等第四代战机。其实,美国此举也是如同我们同时批量生产歼-20和歼-16的情况那样,主要是为了分别用于执行隐身和非隐身任务,以及形成高低搭配发挥出更优的结果。总之,歼-16战机虽然与歼-20有代差,但两者在作战定位上并不冲突,而且未来海空军的假设并不是只需要歼-20这样的五代机。歼-16与歼-20两者形成高低搭配、相辅相成才本才是一个十分正确的选择。
歼16单价快赶上歼20了,为什么不直接大量生产歼20?
一位军事专家说:歼16的载弹量达12吨,可以轻松突破宙斯盾系统,能与美国的F22战斗机一决高低,造价约6亿人民币。当时我不信,去查阅资料才知道歼16不简单。
战斗机可以在空中展开战斗,机动灵活,不受地面环境的影响,可以执行空中作战任务,也可以配合地面的武器,让火力得到更大的提升,在军事领域的作用不言而喻,具有其他武器无法比拟的优势。很多国家,投入大量的成本和物力,研发出强大的战斗机,就是为了提升军事实力。
在我国众多的战斗机,歼16这个型号可以说足够优秀,在制造环节经过估算,造价差不多是6亿人民币,已经快赶上了歼20,那么为何不直接大量生产歼20呢?说明歼16在某些方面的战斗实力,就连新一代的歼20也无法替代。
歼16有多厉害歼16自从研发出来以后,就受到了广大军迷朋友的关注,它的载弹量有了很大的提升,换上了国产“太行”涡扇发动机以后,直接将以前那些强大的战斗机甩在了身后,就算装12吨的炮弹,照样不会影响它在空中飞行。就这一点来说,目前世界上能达到这个水平的战斗机,应该没有多少。
战斗机的装弹量12吨是什么概念,可能普通人无法理解,就拿一台大货车来说,想拉10吨货物,长度最少在8米以上。飞机在天上飞,要装12吨的炮弹,还要保证正常的飞行旅程,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它的动力有多大。
歼16还没有出来之前,空军中载弹量最重的要数轰-6轰炸机,装了两台涡轮喷气发动机,结构造型看上去有苏联轰炸机的影子,装弹量只有9吨,航行里程6000公里,别看数据这么抢眼,但是与歼16相比,根本就不在一个水平。
轰6虽说可以装9吨的炮弹,但是在实际飞行过程中,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很难达到这个数字。比如战机在满油的状态下,装9吨炮弹就是累赘,飞行高度难以达到,完成一半的航程都够呛。部队用轰6进行训练时,为了安全起见,战机一般装3吨炮弹,若是装6吨,作战半径缩小到2000公里,就算这个距离,有时候还飞不到。
但是歼16就不一样,飞行的速度有2.5倍音速,每小时能飞1800公里,保持速度的同时,装弹量也有了质的飞跃,就算装满油打折,装9吨炮弹飞行,也要比轰6强不少。
歼16在战斗力方面,不仅体现在装弹量上,在探测系统上也下足了功夫,用上了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通过电子扫描,在1分钟之内,可以对指定区域完成扫描,得到精确的辐射波束,更容易判断目标的具体位置。
宙斯盾系统厉害吧,在防御上能用铜墙铁壁来形容,可以在空中拦截各种导弹,还可以对战机展开反击,里面有自动化作战的指挥体系,配合大型舰艇在海上作战,防御和攻击力又上了一个层级。
别看宙斯盾系统这么牛,但是歼16利用自身的优势,能够轻松突破宙斯盾防御系统,根本就不把它放在眼里。
歼16的单价快赶上歼20,为何不直接大量生产歼20歼20是第五代战机,可以直接与美国的F22战斗机叫板,目前的数量已经超过了20架,是空军强有力的武器装备,歼20作为第五代隐形战斗机,它的战斗力比俄罗斯的苏57还要强大。
按正常的逻辑来说,新一代战机歼20的战斗力要比歼16更强,但是从这几年的规划来看,歼16不仅没有被淘汰,在军事领域的风头甚至盖过了歼20,生产数量也要比歼20多。
从外形上来看,歼16战机有点苏30MKK战机的影子,但是从里面的结构来看,雷达、座舱、武器系统却甩苏30MKK战机几条街。
与歼20相比,歼16只是没有隐身的性能,作战能力差不了多少。在战场上面,隐身非常重要,若是没有这个性能,就会完全暴露在敌人面前,这也是很多国家花费大量财力,去研发隐身战斗机的原因。
歼20具备隐身的性能,已经服务于空军,但为何还在大量生产呢?
第一,发挥的作用不同
歼20是第五代战机,主要对标的机型就是F22,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这款战斗机,甚至被它的攻击力折服。自从歼20研发出来以后,就成为F22的强有力的对手,如果哪一天歼20与F22在空中较量,将会出现难分伯仲的局面。
从F22的性能来看,主要定位于空优战机,在空中作战可以发挥出更大的实力,但是对地面攻击就要薄弱一些,毕竟任何武器都没有十全十美,歼20也有这样的特点。
但是歼16却不一样,在苏30MKK战机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的优化改进,在空中的实力虽然比歼20要弱一点,但是凭借12吨的载弹量,对地对海的攻击力却很强大,达到了F15SE战斗机的水平。
发生战争时,只需要歼20在前面打头阵,攻破敌方的大门,接下来很多的歼16就会飞向上空,给敌方致命的打击。
由此可以看出,歼20虽然具备隐身性能,战斗力也要比歼16强一些,但两款战机的定位不同,歼16的作战频率更高。
第二,造价不同
制造战斗机除了掌握技术以外,还需要很大的成本,毕竟用的是新型材料和装备,光是研发阶段,所需的成本就不可估量。
从正式量产的造价来看,歼20的造价约为7.2亿,而歼16的造价成本约为6亿,两者之间相差1.2亿元,以单架战机的成本来对比,看上去差距并不大。
但是批量生产就不一样,目前国内差不多有200架歼16,若有一半换成歼20的话,相当于要多花100亿的成本,这么大的经费支出,根本就无力承担。
第三,技术不同
歼20具备第五代战机的能力,使用的是AL31F改进型的发动机,主要的核心技术来自国外,包括以前的歼10、歼11和歼15都是这样的工艺,若是出现什么故障,维修的话相当麻烦。
歼16的制造工艺大多是国产技术,发动机和核心部件也是国内生产,在制造方面就没有什么瓶颈,不怕别人卡脖子,只要有需求,沈飞就有现成的技术和人才,马上投入生产,不像歼20那么复杂。
综合对比,歼16用的技术不同,能够自主生产,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即使出现什么毛病,也可以快速维修。以战斗实力来说,歼16虽然不具备隐身的能力,但是它的综合性能在亚洲稳居前列,可以与大部分实力强大的战机抗衡。如此一来,就会大量生产歼16来代替歼20,满足空军作战需求,提升军事水平。
第四,军队需要歼16作为多用途战机
战斗机的型号很多,各自的参数不同,目前国内已经有歼10A、歼11B,歼11BG和歼20等众多优秀的战机,但是地对海攻击力强大的战机并没有多少,数得上的只有飞豹和苏30。飞豹战斗机是80年代研发,技术实力已经相当落后,赶不上现代同类型的战机,而苏30又从别的国家引进,根本就没有多少,用歼20来执行任务,有点杀鸡用牛刀的意思,大材小用也不划算,因此对于多用途能够地对海攻击的战机就有很大的需求。
那个时候,将歼10A升级成为多用途的歼10C,但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后来研发出歼16作为多用途战机,刚好填补了这一块的空白。
写在最后歼20用的涡扇10发动机,具有第五代战机的性能,从量产至今,真正服役的数量并没有多少。虽然性能强大,但用到的频率也不高,反而是歼16更加实用,能与歼20形成高低搭配,才能节省费用,创造出更好的作战效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