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看隐身,歼-20的常规性能能不能“吊打”苏-27系?
第五代战斗机最重要、最明显的特征是隐身,并不等于除了隐身没有其他本事。
歼-20作为全球最强的第五代战斗机,看家本领自然更多,就拿他和最强侧卫苏-35S战斗机做一个对比吧。
图为歼-20和苏-35S战斗机,他们的对比就能看出歼-20和苏-27的强弱分别了。
首先,如果不算隐身能力,那么歼-20在最大飞行速度和巡航速度上优于苏-35S,歼-20最大飞行速度接近2.8马赫,苏-35S仅有2.5马赫不到,在高速性能的发挥上,苏-35S也不如歼-20,要知道,歼-20的设计就是完全围绕高速性能设计的。
歼-20使用鸭翼布局+全动垂尾,这样飞机的配平效果更好,在飞行中,并不需要丧失动力去克服机首上扬,苏-35S还需要考虑到发动机在后,没有鸭翼等问题导致的重心后移和机首上扬问题,因此在高速飞行中,歼-20能够更加从容的利用升力和推力进行变向,苏-35S则需要考虑方方面面影响,不能完全发挥高速性能。
图为苏-35S战斗机,他强在亚跨音速的机动性上。
因此,苏-35S的性能主要集中于亚跨音速阶段,在超过音速后,会遇到超音速陷阱,导致飞机在爬升率、机头指向性、转弯性能上都有很大的下滑,因此苏-35S完全还是以上一代的能量空战理论设计的格斗性战斗机,在超音速阶段,歼-20可以充分利用完善的升力体布局、鸭式布局来获取更好的操控性,关键还采用了全动垂尾,这样歼-20尾部的舵效更加明显,毕竟操控舵面面积更大,而且方向可变,灵活性大增。
再者,歼-20由于前置鸭翼,可以在飞机主翼上形成多达5对涡流,极大的降低主翼的翼载荷,在飞行时可以解锁机动限制,作出更加快速的姿态调整,当然这还是指高速飞行状态。苏-35S由于涡流利用技术不如歼-20,因此在高速机动时考虑的条件更多,灵活性受到影响。
从电子设备来看,歼-20装备了三面式有源相控阵雷达+机翼外缘雷达副天线+EOST红外/光电跟踪瞄准系统+机身合成孔径系统等复杂的航电系统。苏-35S则只有1面无源相控阵火控雷达,型号为雪豹E,虽然性能先进,但是功能上却无法和歼-20那一身的先进电子系统想比拟。要知道,歼-20的三面式雷达本身就让机头的探测范围覆盖了飞机前半球整个180°的区域,加上EOST,对抗隐身目标的手段就更多了,再算上合成机身孔径系统,飞行员甚至可以隔着飞机蒙皮了解到飞机360°范围内的战场态势,比苏-35S要强大太多。
实际上俄罗斯也能认识到五代机的优势,苏-57就采用了很多新技术,战斗力显著提升。
苏-35S还是传统的单面式火控雷达,雷达探测的角度受到很大限制,必须要机头对准敌人才有可能发现目标,这无形增加了发现目标的难度,除此之外,他也没有其他的探测手段了,因此对预警机和地面塔台的支持要求很高,所以无法从战场态势感知能力上和歼-20相比。
总而言之,以上体现的就是五代机的另外2个S的硬指标:超音速机动能力、超级战场态势感知能力。这些也是五代机对四代机的代差优势应有之义,苏-35S对歼-20的落后是全面的,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隐身能力就能概括完整的。
如果不看隐身,歼-20的常规性能能不能“吊打”苏-27系?
不看隐身性能的话,歼20构不成对苏27系列的绝对压制,苏27系列最先进的也就是苏35了。如果说,歼20可以全面压制苏35,那么其他的苏27系列战机就不在话下了。
除去隐身性能,歼20就是一款具备超音速性能的三代半战斗机。尽管在航电的性能,超音速机动性上有绝对的优势,但是与苏35相比,歼20的亚音速机动性是不行的。也就是说,苏35能够击落歼20的也只能是在高亚音速阶段了,在超音速机动性上基本上可以被吊打了。
在中远距空战时:苏35和歼20发现对方的距离基本一致,都在200千米左右。当发现对方后,随着距离的接近,歼20可以凭借霹雳-15导弹高达150千米的射程优先于苏35开火。为了提高霹雳-15导弹的命中率和扩大苏35的不可逃逸区,歼20可以进入超音速巡航,给霹雳-15导弹一个较大的初能量,反观苏35则没有这种优势,如果说苏35也要进入超音速区间,就要开启加力了,这时燃料的消耗可是巨大的,过早的消耗能量对后期的近距格斗极为不利。
歼20的电子战系统配合大功率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可以对苏35施展强烈的电磁干扰,在强烈的电磁干扰下,苏35的雪豹-E无源相控阵雷达还能发挥出多少性能还是个未知数。或许伴随着电磁干扰,苏35就被霹雳-15导弹给击落了。基本上苏35面对歼20的电磁干扰是无能为力的,毕竟原本的电子工业就比较落后。引进之后的苏35战机为了提升电子对抗能力,还特意舍弃了翼尖的两个挂架,换上了电子战吊舱。可以说,在中远距空战时,歼20是可以取胜的,但达不到全面压制苏35的那种程度。
在近距格斗时:歼20唯一的优势就是拉苏35进入超音速区间,利用优异的超音速机动性结合霹雳-10的红外成像导引头和大立轴发射角一举击落苏35。而苏35的亚音速机动性是要比歼20好的,毕竟歼20的气动布局是为超音速性能而优化的,就注定要放弃亚音速机动性。如果不慎被苏35拉入亚音速区间,那么歼20是没有优势的,被击落也是可能的。
其实在与苏35的近距格斗时,歼20完全不必进入亚音速区间,毕竟以快速度打击慢速度还是比较容易的,就像二战后期的喷气式战斗机和螺旋桨战斗机之间的格斗。歼20在与苏35格斗时,就要全程以超音速飞行了。无论是从哪个方位接近苏35,苏35都根本上歼20的节奏,只有被动挨打的局面。
所以说,歼20在非隐身状态下,没有全面压制苏35的能力,换做其它苏27系列战机,结果也基本一样。由此可知,歼20还做不具备全面吊打苏27系列战机的能力。
如果不看隐身,歼-20的常规性能能不能“吊打”苏-27系?
即便是把歼20雷达和红外隐身能力都抛开的话,歼20仍然可以吊打Su-27系绝大多数的机型,原因是歼20的雷达、传感器以及超音速机动性太强了,完全是代差。五代机对四代机的提升是全方位的,这一点毋庸置疑。所以只要歼20不主动犯错误,Su27系很难有赢的希望。
雷达吊打除歼16以外任何一款Su-27系战机首先歼20的AESA雷达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机载火控雷达之一,雷达孔径将近1米,拥有2000个左右的T/R组件,不仅拥有多目标强大的探测能力,而且具有低可截获概率(通俗点说就是雷达波很难被敌人截获,雷达开机也不易暴露自己)。Su-27和Su-30Mkk在歼20眼里几乎相当于瞎子。其使用的N001雷达,还停留在脉冲多普勒时代,然而即便是它刚诞生的那个时代,也算是非常烂的雷达,天线用的还是倒置卡塞格伦天线,比它服役早得多的F-16A/B的AN/APG-66雷达都已经在用平板缝隙天线了。N001对RCS 3㎡的目标探测距离仅80–100km(我军实际测试比这个数据还惨),重量却达到了1吨,因为雷达过重导致Su27机身重心前移,不得不给机身其他地方增加死重来进行配平;雷达计算机处理能力差,下视能力稀烂,抗干扰能力极弱。至于Su27,Su30系使用的R-77主动弹,技术也完全落后,导引头占了很大的死重,性能与歼20使用的第四代中距弹PL-15完全不是一回事。
Su-27早期型号使用的还是N001这种笨重无比的雷达
歼20的雷达,不论是雷达孔径还是技术先进程度Su27系都没办法比
俄罗斯R-27、R-77、R-27A中距弹的导引头,R-77上首次用上数字导引头已经是2000年左右的事情了
歼11B虽然改进了雷达,改用自己研发的平板缝隙天线的脉冲多普勒雷达,大大减少了重量,不过与歼20的AESA雷达仍然无法相比,在歼20眼里相当于近视眼。而Su35那个雪豹-E PESA雷达很大程度上是吹出来的,平均功率和AESA根本没法比,我军实际测试发现Su-35的雪豹-E雷达上视距离仅仅略大于歼16的下是距离。。。俄系雷达真的是一言难尽。所以真正能在雷达探测上和歼20打成平手的只有歼16,二者同属于AESA雷达,而且孔径差不多。
Su-35的雪豹-E雷达,看着唬人,其实就那么回事
所以仅仅依靠先敌发现,先敌开火这个简单的战术,即便不隐身,歼20可以赢过除歼16以外的任何一款Su27系战机。
歼20拥有Su-27没有的超音速格斗能力五代机拥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就是超音速机动性,这个能力其实是摆在超音速巡航之前的,然而受到美国五代机“4S”指标的表述(在4S里用一个超机动性概括了),很多人都忽略了这一点。
歼20在设计之初,对超音速下的升阻比有很强的优化,在超音速下仍然可以拉出较大过载。而Su27系仅仅优化了亚音速和跨音速升阻比,但在超音速阶段升阻比和歼20完全没有办法相比,二者升阻比可能相差2-3倍,所以歼20可以凭借Su27系无法企及的超音速机动性,在超音速下拉出大过载机动像老鹰捉小鸡一样吊打Su27系,完全没有必要被对方拖入跨音速和亚音速格斗。Su-35虽然拥有引以为傲的矢量发动机,但气动设计的底子在那摆着,对超音速机动性帮助不是太大,所以只要歼20不被拖入亚音速近距离格斗,Su-35的机动性优势也发挥不出来。
带矢量发动机的Su-35可以做出各种杂耍,但是在超音速格斗下这种动作相当于静止不动
光电传感器吊打Su27全系歼20有着可以覆盖360度的EODAS(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和EOTS,而Su27只有一个IRST(红外搜寻跟踪系统),只能管视野中心一定角度范围的目标。而且红外器件也早就不是一代的产品,搜索距离和信号放大能力完全不一样。先进的光电瞄准系统加上我国第四代近距格斗弹PL-10E,凭借超大离轴角发射能力,也足以对付大多数的Su27系战机了。不过由于Su35的矢量发动机过于风骚,歼20选择和它近距格斗还是不明智的行为。
歼20的EODAS系统,可以覆盖360度视野,完全是和F-35一个级别的
歼20近战能力和侧卫相比到底如何?歼20的近距格斗能力如何,从官方公开披露的信息里是可以获得一些信息的。红剑2018军演官方就有如下的表述:“在复杂电磁环境中……根据预警机提供的信息支援,对‘橙军’战机进行警告,外逼。驱离过程中,只见双方战机不时近距缠斗,一度出现胶着状态,出现持久局面,最终艰难达成拒止目的。”这里的橙军就是两架歼20组成的编队,而红军出动了歼11B和歼10C(按红军的规模推测出动战机不止2架),在预警机,侦察机和地面雷达的支援下,终于拨开了歼20布下的战争迷雾,但在近战中以多打少仍然是赢的艰难。歼20的近距格斗能力也可见一斑,所以哪怕是近距格斗,歼20也可以虐大多数的Su27系战机,只有Su35可以对歼20占上风(姑且这么推测)。
如果不看隐身,歼-20的常规性能能不能“吊打”苏-27系?
首先明白一个道理:五代机有着严格的划分标准,一款战斗机之所以能够划分为五代机,那么它必须满足五代机的“4S”标准:超音速巡航、超信息优势、超机动性和超隐身优势,五代机这4个方面的性能都远远超过四代机。
▲歼-20隐身战斗机
所以结果也就显而易见了,歼-20战斗机属于一款典型的五代机,它的性能厉害之处,并不只是在隐身性能方面,它的机动性、战场感知能力和武器系统等等方面,也都超过了苏-27系列四代机,所以对付俄罗斯苏-27系列战斗机不成问题,包括苏-27系列的最新升级型号苏-35战斗机。
▲俄罗斯苏-35战斗机
就拿雷达性能来说,现代空中作战,雷达的性能决定了谁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谁能够先发现对方战斗机,谁就可以率先发射导弹,先发制人。这样还未开战,就已经胜利一半了。
歼-20战斗机的雷达性能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主动探测,第二是被动隐身。被动隐身就是利用隐身材料和战斗机外形,减少歼-20战斗机的雷达回波型信号,进而减少被雷达发现的概率。
▲预警雷达
主动探测意味着歼-20必须要装备先进的雷达,歼-20作为五代机,自然配备了当今世界先进的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它的显著特点就是探测距离远、探测精度高、探测范围大和探测目标多等特点,相比传统的雷达性能提升几十倍。
▲机载相控阵雷达
所以当歼-20战斗机在空中面对苏-27系列战斗机时刻,即使自身放弃了主动隐身的能力,那也能首先发现对手。比如苏-27战斗机雷达在空中发现无隐身状态的歼-20战斗机需要150公里,而歼-20战斗机依靠先进的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在300公里的远距离,就可以发现苏-27系列战斗机,有了这个150公里的距离差,歼-20战斗机可以提前做好准备,一旦进入到有效攻击距离,歼-20就可以立刻开火。
▲俄罗斯苏-27战斗机
同时,歼-20战斗机配备的武器也超过苏-27系列战斗机,简单的说就是空对空导弹,
歼-20属于一款空优战斗机,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战场的制空权,它的设计定位和作战定位同美国F-22隐身战斗机一样,都适合在远距离发现对手并远距离攻击对手,基本上不给四代机近身的机会。
▲美国F-22隐身战斗机
再说四代机的主要性能还是体现在近距离格斗作战方面,也就是强调格斗性能,俄罗斯苏-27系列战斗机就是这类战斗机的典型代表,近距离机动性超强,可以做出很多高难度匪夷所思的机动动作。但是在新的空战环境下,近距离格斗作战已经成为过去时,依靠雷达和中远距离空对空导弹已经成为空中作战的主流,这也是歼-20战斗机没有安装近距离格斗作战所用的机炮原因之一。
▲歼-20弹仓
所以歼-20战斗机依靠先进的雷达性能和武器性能,即使没有隐身技术的保护,也可以在远距离对苏-27系列战斗机发起有效攻击,歼-20不会抛弃自己的优势,发挥对手的优势,进入到近距离作战。就算歼-20战斗机无法击落对手,导弹使用完,也可以使用超音速巡航能力,快速撤离战场。
所以隐身优势只是歼-20战斗机的优势之一,即使歼-20战斗机不看隐身,依靠其它优势,依然可以“吊打”苏-27这样的第四代战斗机!
如果不看隐身,歼-20的常规性能能不能“吊打”苏-27系?
隐身五代战斗机三杰,歼20与F-22难分一二,但肯定都优于苏57。歼20的特点在于极精致,F-22的特点在于极简。F-35是打杂的,跟这三杰比低半个层次。
歼20设计极为精致,复杂性是F-22比不了的。首先歼20是三杰中气动设计最复杂的。有句话叫作推力不够,气动来补。在增加升力方面,歼20综合应用菱形机头涡,鸭翼涡和边条涡。五代机最重要的超声速的机动性能,超声速配平方面,F-22和苏57用矢量喷口解决问题。歼20现在用鸭翼解决问题,以后一样能换装矢量发动机。在国产大推力矢量发动机成熟之前,机动性能较前二者有一定差距。
其次在隐身方面,苏57设计比较粗糙,三杰中隐身最差,机腹一条大沟,和苏27没啥太大区别。从正前方看,苏57的发动机叶片能看见大半。F-22机体小巧,思路有点类似于IPHONE,以极简的设计取胜。歼20与F-22隐身差距并不大。公开论文一直认为,鸭翼会增加雷达反射面积的说法是不科学的。何况歼20用的是可调DSI进气道。
F-22将常规布局做到极致,歼20如果也作常规布局,性能是无法超越的。
第三歼20的眼睛是最雪亮的,这是特别大的优势。歼20下巴长痣,腮帮上长眼。这就歼20还配备了另外两者不具备的EOTS和EODAS两个光电神器,凭这这俩神器歼20既能侦测空中敌机和导弹,也能侦测地面移动的坦克。
第四就是作战能力。这是第三条带来的优势。歼20的制空能力不见得比F-22差,因为凭借EODAS,能发现F-22的热信号。对地打击能力无悬念,歼20排第一,凭借EOTS,能发现地面移动目标,能实施精确打击。五代机时代,对地打击能力的强弱,不光是拼谁挂炸弹挂得多。
苏57疑似一个半吊子工程,总体相当粗糙。综上,歼20的战斗力与F-22各有强弱。对空作战各有优势,对地作战三杰中排第一。以后发动机成熟后,战斗力会再涨一大截。
如果不看隐身,歼-20的常规性能能不能“吊打”苏-27系?
歼20是我国装备的最先进的隐身战斗机,也是目前世界上继F22后装备的又一款重型隐身战斗机。歼20凭借出色的隐身能力,强悍的机动能力,与歼16和歼10一起成为了中国空军战斗机的三剑客。如果不看隐身性能,歼20依旧是一款优秀的战机,在面对苏27系列战机时,还是具有一定的优势的。
(歼20战斗机)
苏27战斗机作为苏霍伊设计局的得意之作,凭借出色的机动性能和优异的空战能力,成为了世界上最好的三代机之一。其眼镜蛇机动直到今天还是证明战机性能的标志性动作之一,而且苏27还完成了家族化发展。在苏27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一系列型号,如苏30、苏34、苏33和苏35等。歼20作为一款重型隐身空优战斗机,其主要任务是制空作战,所以其在多用途能力方面,肯定不及苏30或苏34这类的战斗轰炸机。
(苏27战斗机)
(苏34战斗轰炸机)
如果单论空优作战能力的话,在不考虑隐身性能的前提下,歼20还是具有一定的优势。首先,歼20的航电系统要远好于苏27,其装备有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而且在所有隐身战机中,歼20的雷达尺寸是最大的。较大的雷达尺寸就可以容纳更多的探测模块,探测能力也就更强。同时歼20还装备有分布式光电孔径系统(EODAS),无需开启机载雷达就可以具备强大的红外探测和战场感知能力。这使得歼20在信息化空战中占据了很大的优势。
(歼20先进的航电系统使其战场感知能力很强)
其次,歼20的机动性能也比较出色,并不逊色于以机动性优异著称的苏27。歼20采取了升力边条翼加鸭翼的结构设计,在横向和纵向都具有很强的不稳定性。其采用的中等后掠角小展弦比机翼,较大的二面体鸭翼,以及可动垂尾和S形进气道,使得歼20具有优异的超音速阻力特性、升力特性、高攻角稳定性和可控性,整体机动性能非常强劲。在珠海航展上,歼20展示出的机动能力,曾给广大军迷留下了深刻印象。在空军内部演习中歼20在面对歼11和歼10时也是更具优势的一方。
(歼20的机动性也很优异)
不过,歼20的气动设计使得其在超音速阶段拥有极强的机动能力,但在高亚音速时存在阻力增加的特性,使其机动性有所下降。在内部演习中歼11B曾有过在高亚音速阶段摆脱歼20的案例,所以苏27在高亚音速阶段的机动性上还是占据些优势的。此外,受限于歼20原计划配套的涡扇15发动机的问题,歼20目前使用的发动机尚不足以完全发挥其性能,这也给歼20战斗力的发挥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涡扇15发动机)
总体来看,歼20在不考虑隐身状态下,整体航电水平和机动能力在面对苏27时还设计有一定的优势的。现代空战更讲求体系作战和体系对抗。如果在实战中,有完整体系支援的歼20完全可以凭借隐身性能先敌发现先敌开火,届时苏27恐怕将难有还手之力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