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6有没有可能成为反潜巡逻机呢?如何评价?
我国已经用运-9为平台,改造出“高新-6”型反潜巡逻机,并不需要再用轰6改造反潜巡逻机,因为一方面没有这个必要,另一方面,我们如果需要更远、更大的平台,我们也还有其他的飞机可以选择,比如C-919。
图为轰6K战略轰炸机,相比美俄空军,我国空军的远程战略打击能力差距较大,还需要大量的轰-6K执行轰炸机的任务,不会抽调出来改造反潜巡逻机。
反潜巡逻机是一种执行巡逻反潜任务的飞机。反潜机有应召反潜和巡逻反潜两种方式,应召反潜主要依靠反潜直升机,一般都是在确定了某一海域有敌人潜艇后,由友军召唤出动,有明确的目标和作战方向,直升机的航程较短,续航时间不足,携带的声呐浮标也有限,于是经常用于执行应召反潜任务。
图为高新-6型反潜巡逻机,是我国最新服役的反潜机,也是我国唯一的反潜巡逻机,在世界上算是较为先进的水平。
但是巡逻反潜任务就不一样了,这种任务需要反潜机具备较大的续航力和航程,而且携带的声呐浮标要多,这样才能在广阔的一片海域进行搜索,在不确定有无潜艇的情况下,以持续的巡逻来确保海域安全。巡逻反潜的飞机一般都是来回巡航,以回形针航线飞行。现代反潜巡逻机最经典的型号是P-3C反潜巡逻机,当然以轰炸机改为反潜巡逻机的也有。
图为图-142M大型反潜巡逻机,是世界上最大的反潜巡逻机。
比如,俄罗斯的图-142反潜巡逻机,他就是用图-95熊式战略轰炸机改造而来,主要优势就是航程够大,携带的声呐浮标和武器够多,俄罗斯依靠图-142反潜巡逻机在冷战时期对大量的美军核潜艇实施了跟踪和模拟攻击,确保了苏联近海海域的安全。现在,图-142M型反潜巡逻机还出口到了印度等国,扛起了巡逻反潜重任。
图为印度海军装备的P-8A“海神”反潜巡逻机,可见其机翼下挂载的4枚“鱼叉”反舰导弹,P-8A拥有对海攻击能力,因此也被称为多功能侦察巡逻机。
当然,不论是我国的“高新-6”号、俄罗斯的图-142、美国经典的P-3C,都属于螺旋桨反潜巡逻机,这种飞机虽然航程也够用,但是飞行速度还是比较慢,在搜索的效率和攻击的时间上都不如喷气式飞机高效,而且飞机的飞行性能也不如喷气式飞机。美国率先以波音-737客机为载体,发展出P-8A“海神”反潜巡逻机,除了飞行速度更快、飞行更安全平尾、噪音更小、设备更先进外,他甚至还可以挂载反舰导弹进行对海攻击。
图为美国研发的P-8A“海神”反潜机,他是以波音-737为基础研发,飞行速度、距离、安全性都有保障。
日本海上自卫队也研发了自己的P-1反潜巡逻机,同样使用喷气式平台,发动机使用4台日本自产的F7-10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其飞行距离为8000海里,使得日本反潜巡逻机最远直线飞行距离可以到达菲律宾西部海域,作战范围和搜索范围大大提升,对该区域的潜艇构成了一定的威胁。作为我国而言,研发一种喷气式、更大型、更先进的反潜巡逻机也是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图为日本的P-1反潜巡逻机,是日本新研发的先进反潜巡逻机,技术非常出色。
不过,这个喷气式平台不能是轰-6K,轰-6K纵然飞行距离够远,但是他却并不适合在低空飞行,他的弹仓也不够大,不足以改造为装载大量搜索雷达和显示设备的控制舱,人的保障设施也不够,不适合长期巡逻作战,还是更加适合远程的对地对海攻击作战。相比而言,我国有更好的平台选择,比如C-919大型客机。
图为C-919大型客机,他可以改造为先进的反潜巡逻机。
C-919和美国的波音-737属于同一个级别的大型客机,他的舒适性更好,噪音更低,内部空间更大,可以容纳更多的显控设备和雷达天线,而且飞行速度够快,飞行够安全,适合长期执行勤务任务,飞行距离上也超过了10000公里,可以执行超远距离的反潜作战,因此是目前我国最适合改造为喷气式反潜巡逻机的平台,一旦C-919交付使用,很可能会有部分飞机被改造为反潜巡逻机,关于这一点,我们交给时间去验证吧。
轰6有没有可能成为反潜巡逻机呢?如何评价?
为啥要用“轰6”系列轰炸机去改装“反潜”巡逻机?
首先用不着、二是改装“轰6”比重新设计一架全新型号的反潜巡逻都费时费力费钱。“轰6”型轰炸机的“肚子”太小、太细了。
反潜机的机舱内需要按装大量的电子仪器设备、“轰6”空间太小。(前苏联在“图-16/轰6”的同门兄弟改装的“图1-04”客机、必须重新设计机舱、工程量不是一般的大)我国海军航空兵已经装备了性能优良的“高新系列”反潜巡逻机。我国“高新系列”反潜机是在“运9”中型4发螺旋桨运输机基础上加装反潜仪器设备而来、性能优良!(美军“P8”喷气式反潜机飞行速度快、侦察活动半径大、也是利用民航客机改装而成)(如果需要将来待“C-919”大客试飞、验证完成后改装成多用途机、那都不是事儿“军迷绘制的C919改”预警机)
术业有专攻、还是让“轰6”系列轰炸机扔炸弹更有价值。
轰6有没有可能成为反潜巡逻机呢?如何评价?
以前只是想想,现在可以试试
大型反潜机是一种高度综合化和复杂化的航空反潜、监视武器,反潜机必须携带传感器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大型飞机平台技术和反潜武器技术,研制难度十分巨大,但是服役以后反潜机服役周期可以相当长。
而随着高新-6反潜机的出现,中国海军反潜机技术再一次大踏步的提高,已经提高到了全球顶级技术。但从数量上看高新-6号反潜机数量太少了,满打满算只有12架,这和美国拥有上百架P-3C反潜机,P-8A其反潜机也快80多架无法同日而语,甚至比日本海上自卫队的114架P-3反潜机数量还少。
并且高新-6是利用运-9运输机平台改装的,其平台价值还是在螺旋桨运输机上,而现在的反潜机,比如美国P-8反潜机都已经采用了喷气式客机波音737改装,巡逻效费比和巡逻速度、航程都远超老式的螺旋桨P-3C巡逻机,高速喷气式反潜机在技术性能上越来越具有明显的优势,随着航空反潜雷达/红外搜索装置的完善,包括声呐附表和新技术的搜索设备的提升,这些都提高了飞机对潜艇搜索效率,先进的反潜鱼雷也大幅度增强空中反潜力量的杀伤力。所以改装喷气式大型飞机成反潜机,对未来反潜战来说是一个最好的办法。
而从目前我们实际情况来看,C-919客机不可能改装成大型反潜机的,改装成大型反潜机的只有轰-6K远程轰炸机,其航程突破了7000公里,并且可以接受空中接油,产量十分可靠。而轰-6K轰炸机改进型号的提高,也有利于反潜机的改装,可以轻松利用轰-6K宽大的弹仓和机舱携带必要的反潜机设备,比如声呐、磁力探针、光学/红外等设备,改装轻而易举。并且轰-6K轰炸机航程指标可以满足远程巡逻反潜任务,并且通过增加油箱航程可以提高到8000公里,实现了12小时不间断巡逻,达到P-8A反潜机水平。
但是从客观看上,轰-6K暂时不会改装反潜机,因为高新-6反潜机的数量都严重不足,更别提制造新的一款反潜的轰-6K,不过轰-6K是绝对有潜力改装成为反潜机的。
以上内容仅为个人的一些简单看法和资料整合,供抛砖引玉,欢迎更多讨论和交流互动。如有转载,烦请表明出处!轰6有没有可能成为反潜巡逻机呢?如何评价?
想改的话当然可以改,不过改动工程量巨大,并且性能并不会很好,俄罗斯的图-142反潜巡逻机可以用图-95战略轰炸机改装,那么轰-6改装成反潜机也存在可行性,但是图-142的弊端和缺点大家也都看到了,如果有更好的选择,一般不会有人选择用轰炸机去改装特种作战飞机,所以轰-6改装只是存在技术上的可行性,而没有实践价值。
▲印度装备的“图-142MK-E”反潜巡逻机
反潜巡逻机改装平台的选择实际上,反潜巡逻机与预警机、电子干扰机、情报收集机一样都是“特种作战飞机”,这类飞机一般也都是利用现有成熟飞机作为改装平台,这主要是考虑到“特种飞机”一般生产批量小,难以通过规模产量来降低成本,单独研制新机型代价和技术风险太高所致。然而,这并不是说现有飞机平台改装特种作战飞机的技术难度低。至少从我国来看,改装特种作飞机属于需要依据《型号合格审定程序》申请补充型号合格证的“大改项目”,从本质上来说,改装反潜巡逻机可以看做一种新型号的研发。这一点,相信各位可以从我国的“KQ-200(高新-6)”反潜机的研发周期看出来。
▲我国的“空潜-200”(高新-6)新型反潜巡逻机
至于反潜巡逻机的改装平台,我们也可以从美欧俄日等国的反潜机发展和使用历史中管窥一斑。除了前文我们所说的苏联“图-142”是利用轰炸机平台研制的反潜机以外,其他历史上或者现役的反潜巡逻机机体平台基本都是选择民用客机或者运输机,这其中自然有适应特种作战飞机改装的内在需求驱使。
▲俄罗斯“伊尔-38”反潜巡逻机
苏联/俄罗斯的“伊尔-38”反潜巡逻机是民航客机“伊尔-18”的改装机。英国的“猎迷”和法国的“大西洋”反潜机也是用“彗星”客机或者运输机作为机体平台研制的。加拿大的CP-140“极光”反潜机和美国的P-3也都是在依列克特拉民航机的基础上改装的。而现在国外最新锐的反潜巡逻机,如意大利的ATR 72MP反潜监视巡逻机是在法意合作研制的ATR72-600支线客机上加装各种设备改造二来;日本P-1反潜巡逻机则在研发阶段就与新型运输机C-2合并为P-X/C-X共用机体计划;而目前最引人瞩目的美国P-8“海神”反潜巡逻机,是在波音737客机的机体平台进行改装而来。
▲意大利ATR 72MP反潜巡逻机和该机的机舱内景
那么没用客机和运输机作为反潜巡逻机的改装平台,似乎已经成为世界各军事发达国家的共同选择,这其中自有其道理。
选择反潜巡逻机平台的考量因素一款飞机要作为特种飞机的改装平台,我们必须要考虑其可用性及未来升级潜力,还要考虑基本平台飞机的有效载荷、航程、飞行高度和飞行速度。特别是反潜巡逻机,根据其技战术要求,需要其有足够快的飞行速度,这样在起飞后能够快速到达目标海域;需要其有较大的机内改装空间和有效载荷,可以更方便的安装任务系统所需的机柜和操作平台,布置操作员席位,加装各类特殊任务设备;又需要足够好的低空、低速特性,适应反潜机上安装的雷达、磁异探测器等设备的工作需求;要求飞机自身的噪音水平尽量低,以避免对反潜作业形成过大干扰;机体要求内部有大型气密增压舱,以安装设备和安排乘员坐席;其他诸如油耗水平、发动机可靠性、航程等技术指标自然也有相应要求。
▲美国P-8A“海神”反潜巡逻机
比如说,美国的P-8A反潜巡逻机,作为喷气式客机改装的特种飞机,其最大飞行速度自然要比普通螺旋桨飞机更快,有利于岸基起飞后快速到达反潜作战任务区域。该机的航程也比较远,足够支撑长航时反潜作业,但是与螺旋桨飞机相比,其低空巡逻和低速飞行性能并不优异,而且现代潜艇也经常携带防空导弹,反潜机低空低速飞行安全风险比较高,所以美国自用版的P-8A取消了磁异探测器(反潜机机尾的长杆子)这类需要低空、低速飞行作业使用的反潜设备,转而将磁异探测器安装在UTAS反潜无人机上并由P-8A携带,需要时投放无人机,利用无人机来进行目前高风险反潜探测作业。
▲美国P-8A反潜巡逻机乘员操作舱
轰-6轰炸机改装反潜机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上文,我们已经了解基本飞机改装反潜机的一些要求,那么对于轰-6而言,似乎除了飞行速度较快以外,就没有适合反潜机运作的优点了。原本对于轰炸机来说,不算是太大的缺点对于反潜机来说可能就极为不合适:首先,轰6作为一款轰炸机其自身噪音相较于民航客机来说非常大,这一点不仅对机上乘员的工作环境会造成较大影响,同时会干扰反潜设备的正常运作;其次,虽然轰-6的机身看似庞大,但是其机内空间无论如何拆除弹仓和无用设备弥补,都与民航客机相距甚远(机身过于狭窄细长),例如图-95作为战略轰炸机的机身改为图-142反潜机后,乘员和设备空间还没有用伊尔-18客机改装的伊尔-38中型反潜机大;再次,轰-6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与民航客机相比,也要相差不少,这一点对于需要长航时低速巡逻的反潜机来说,也相当不适合;最后,就是无论利用轰-6机体的那一部分改动作为乘员操作舱,都需要将原先的非增压舱改装为气密增压舱,其中的工作量相较民航客机改装来说过于繁重。
▲轰-6轰炸机
轰6有没有可能成为反潜巡逻机呢?如何评价?
轰6要改反潜巡逻机,可能性不高,原因一如网友所知,我们已经有了运-9改进而来的高新六号,可以类比美制P-3C。能用,有用,即不需要再折腾,毕竟轰-6是作为轰炸机而使用的,机体空间改进的冗余度不比运-9。虽说速度快了点,但要改为巡逻机,所受到的限制同样明显。就是高新六号,魂舞大漠觉得也是一型过渡性装备,是作为新一代反潜平台积累和摸索经验而设的,可能装备数量并不小。
长期以来,由于没有优秀的大飞机平台可用,选择运-9以应急,也是我们在对比几型飞机改装潜力的基础上,而做出的最佳选择。如果选择轰-6来改的话,为加装反潜设备,对前后机身不得不进行深度改造,甚至气动外形都要重新设计,其改造工程,不疑于重新设计一款新飞机。不是难度太大,是改装价值不高,本来不是它的活,而要行不是其专长之事,自会增加工程风险。
一是我们从没有动过改装轰-6的念想,二是有更好的选择,三是集中精力加速航空工业发展,通过发展来解决最佳平台的问题。
世上最好的反潜巡逻机平台,大部分从民航客机改装而来,主要是内部空间优越,噪声水平较高,如美国最新巡逻机P-8A改自波音737,此前使用几十年的P-3C,则来自于L-188“北斗星”客机。苏联一款伊尔-38,亦有改自安-10客机的基础;图-142改自图-95轰炸机不错,它可是最大起飞重量达到185吨的庞然大物。
轰6有没有可能成为反潜巡逻机呢?如何评价?
轰-6作为中远程轰炸机完全具备改装反潜巡逻机的潜力,各国以轰炸机为平台改装反潜巡逻机并不是没有,如俄罗斯图-142反潜巡逻机就改装自图-95战略轰炸机。
图-142反潜巡逻机,由于改装自战略轰炸机平台可扩展性较高,最大飞行速度830千米/小时,最大起飞重量185吨,航程可达12300千米,作战半径6500千米,最高升限12000米。是目前全世界起飞重量最大、航程最远的海上反潜机,除俄罗斯自用外还出口他国。
目前我国以运-9为平台已经改造出“高新-6”型反潜巡逻机,最大航程约6000公里,最高飞行速度还不到700公里/小时,而更早一点还包括同样改装自轰炸机的水轰-5型反潜巡逻机。
对于反潜巡逻机来说最重要的性能要求就是航程和滞空时间,以最流行的美国P-3C及P-8I为例,巡航速度为610、815千米/小时,航程则从9000千米到超过1万千米。飞的太快耗油,飞的太慢影响作战效能,从数据上看其实现有高新6号性能相对差点(主要是载机平台限制)。
当然,如果选用轰-6改反潜巡逻机不是不可能,以轰-6K的9000千米以上航程再加上较快的航速,要做的就是内部改造尽量多装设备和人员。不过大家都知道轰-6的体现瘦长,由于原始设计的局限内部空间较小很难大量容纳人员和设备,这就给了改装带来一定难度。如果确实需要作为一种过渡机型使用的话,排除乘坐舒适度进行改装性能其实还是可以接受的,用于执行中近海域海上侦察、巡逻警戒、搜索反潜等任务,同时还可以监视和攻击水面舰艇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