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风4远程导弹,你认为可以能服役多久?

因为很简单,东风4导弹生产出来,只要不过期,不损坏,他就一直能用,东风4导弹不是战术导弹,不需要考虑现代化的智能技术、导引技术等,他是一种远程弹道导弹,搭载的是热核弹头,就是用来打击大型区域目标的,只要发射了就有价值,除非对其进行拦截,否则命中目标后打击的效果是一样的,而要对他进行拦截,就意味着可以掩护其他先进型号的突破。

图为东风4远程弹道导弹,远程导弹是处于中程导弹和洲际导弹之间射程的一种导弹,同样也是战略级的导弹武器。

东风4导弹早期射程为4000公里,在研发成功的当时属于远程弹道导弹行列,后来为了打击更远的目标,将他的射程增加到了5500公里,可以打击到当年苏联的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地,威慑效果大大提高。因此,东风4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就算是放到现在,也绝对比印度的烈火导弹、伊朗的流星导弹等先进很多,依然是世界很多国家达不到的技术水平,他甚至可以使用分导式弹头,打击多个目标。

东风4虽然已经非常老旧,但是只要能够发射,他的威慑力就依然不减。

弹道导弹这种武器,只要造出来就可以用,大不了就是被拦截了,或者是打偏了,但是他只要可以发射,就是有用的,就算是消耗敌人的拦截系统,那也能够赚回来,因为拦截导弹比弹道导弹要贵得多,拦截弹道导弹需要耗费的系统比发射弹道导弹要庞大的多,然而敌人还不能不去拦截,毕竟东风4也能打击目标,也是核弹头。

上图为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下图为东风26远程导弹,他们是现在我国最新的中、远程弹道导弹组合体系。

另外,东风4导弹的射程很特别,在我国东风26服役之前,只有东风4是4000-5500公里的射程,到目前为止,我国导弹射程在这个级别也只有东风4和东风26,其余导弹要么射程太长,要么射程太短,只有东风4和东风26在这个区间。在我国,东风31和东风41、东风5都是洲际导弹,射程从8000公里往上一直到12000公里;东风11、东风15是短程弹道导弹,射程从100公里到1000公里以内;东风16、东风17、东风21、东风25都是中程导弹,射程从1000公里一直到2500公里不等,只有东风4和东风26射程介于洲际导弹和中程导弹之间。

上图为东风25导弹,下图为东风21D导弹,他们属于我国的中程弹道导弹。

所以,为了保证打击体系的完整和层次的完整,我国也需要至少保留一种中远距离射程的弹道导弹,而东风26导弹的服役又很晚,最早也是近两年才完成了作战部署,因此东风4还不能很快退役,必须等到他的接班人达到一定的服役规模才可以。最后,东风4导弹的系统投资较大,包括洞库、阵地、发射井等,如果现在就全部荒废,也实在是可惜,在我国需要保持较强的弹道导弹力量的当下,更是不能直接舍弃。

中国东风4远程导弹,你认为可以能服役多久?

1984年大阅兵亮相的东风-4,是那个时候国家战略打击力量的主力,但是到了今天,东风-4应该数量已经不多,属于站好最后一班岗的状态了。

东风-4远程弹道导弹

东风-4和东风-5一样,都是陆基液体弹道导弹,搭载多轴底盘进行公路机动,然后竖起发射架发射的方式,从发射方式上来说已经落后。它是我国第一种规划的战略导弹,1965年开始研制,1980年服役。东风-4射程不如晚一年服役的东风-5,只有5000多公里左右,只能算远程弹道导弹。虽然东风-5也是液体导弹,但是因为射程超过1万公里,具有全球战略威慑能力,所以还有升级价值;而东风-4射程不足,又是液体导弹,已经没有什么升级的必要了,所以随着更多的洲际导弹,中程导弹的服役,这款导弹已经没有什么生命力,只有慢慢消耗完服役年限后退役了。

拥有分导多弹头能力的东风-5B洲际导弹

东风-4属于公路机动,利用发射架发射方式,与东风-31、东风-41发射筒储运和发射方式相比已经落后

东风-4试射的画面,从尖尖的整流罩判断,应该还是单弹头,也就是说东风-4并没有做升级

中国东风4远程导弹,你认为可以能服役多久?

1984年国庆阅兵式上首次亮相的我军战略核导弹方队,打头的是东风–3中程弹道导弹、中间的就是东风–4远程导弹、压阵的是东风–5洲际战略导弹。

东风–4与美军的“民兵Ⅲ”洲际导弹相比还年轻10岁,它是1980年服役的,虽然是液体发动机弹道导弹,但只要是不加注液体燃料、在保障条件良好的库内存放是没有问题的,也许还能服役10年,武器装备都有一个服役寿命期限,对于东风–4导弹来说只要是各系统状态良好,仍然可以使用。比如说:它的前型东风–3导弹在沙特阿拉伯服役时间也超过了30年,仍然没有退役,按沙特“壕”对于武器装备的采购思维,东风–3早就应该退役了,但是沙特军队仍然在外国技术人员的支援保障下,精心的妥善保养它...沙特都这样,我们的保障技术比沙特强了许多!自然而然会继续使用东风–4。东风–4远程导弹是在1960年代中期开始立项的,当时我国虽然已经爆炸成功了原子弹,也有东风2和东风3弹道导弹,但这两型导弹射程都在3000公里以内,并不足以对其他有核国家构成什么实质性的威慑,为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核威慑能力,就需要研制射程超过10000公里以上的洲际导弹才行,可问题是我国没有研制过洲际技术基础,更谈不上有啥经验,为此就必须研制一型射程在5000公里左右的远程导弹,进行经验积累。东风–4远程导弹就是在国防有切实需要的情况下,先研制的一型带有试验性质的远程导弹,也就是说:我军要在它的身上验证各种洲际导弹的技术,也只有东风–4研制出来才能有后来的东风5,由于有了东风–3中程弹道导弹的基础,东风–4导弹只用了5年多一点的时间就在1970年定型了,又通过技术完善在1980年正式服役。

在东风–4的完善过程中,有许多东风–5研制项目也在东风–4的上面进行测试和完善,到了1980年东风–4A服役,1981年我国进行了东风–5洲际导弹全程试验,1982年东风–5正式服役。总得来说,东风–4相当于我军现在的东风–31导弹,就是给东风–41导弹提供大量测试和型号初步完善的远程导弹,当然东风–4作为一型远程导弹也是当时我国战略基石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导弹的体积和重量要远远小于东风–5,它可以机动发射,但液体火箭发动机抵达发射阵地后需要有60~120分钟的燃料加注、惯性导航系统调整的时间,显得时间久一些。

东风–4A的射程为4700公里,覆盖了亚洲全境和欧洲大部分,是一型有效威慑的远程导弹,它可以携带一枚百万吨当量的氢弹头,并且在后续的改进中升级为可携带5枚10万吨级别的集束式氢弹头,东风–4导弹在1980年代除发动机是液体的,其它的子系统与当时的苏联远程导弹相比处于中等水平。随着我国固体远程/洲际导弹的开始研制,东风–4除进行战备值班外还有教学的任务。它的一整套机动发射准备工作,对机动发射的固体导弹有很高的借鉴和传承意义。

总之,东风–4型号虽老但它目的状态仍然可以做到随时出击,估计目前的服役数量还会有20枚左右(最多时也只有40枚),随着东风–26的服役东风–4将最终完成它的历史使命,但是它为守护国家安全所做出的贡献,将永远记载在战略火箭军的光荣薄上。

中国东风4远程导弹,你认为可以能服役多久?

在中苏蜜月期,苏联将其R1导弹(德国V2导弹)提供给了中国,我国将其逆向仿制以后,就诞生了第一款弹道导弹东风1导弹,东风1导弹射程约600千米,但是圆概率误差也超过2千米,因此并没有进行过实战部署。通过加大东风1导弹的发动机推力,我国研制出了东风2弹道导弹,射程延伸至1200千米,可以搭载一枚2万吨级核弹头,这也是我国第一款投入实战部署的弹道导弹。在东风2的基础上,我们自主开发出射程超过3000千米的东风3导弹,真正具备了对苏联的战略威慑能力。不过东风3射程仍然太近,尤其是无法威胁到美国成为最大短板,而单级火箭的潜力已经被挖掘殆尽,因此制造两级火箭发动机导弹已经成为了必然。以东风3导弹发动改进型作为第一级,我们新开发了320千牛的二级发动机,在解决了高空点火、大长径比弹体微姿态控制、弹头热分离、远程惯性制导技等技术,换装了新型硝酸和偏二甲基肼燃料之后。我们终于在1970年试射成功了射程超过4000千米的东风4远程导弹,该导弹于1980年开始正式部署。▲东风4导弹试射

东风4远程导弹依仗我国广大国土不同地区的部署,不仅覆盖了包括苏联在内的亚欧大陆绝大部分地区,更重要是其射程终于可以打击到美国太平洋关岛基地以及其孤悬海外的阿拉斯加州,这意味着我们第一次拥有了对美国的战略威慑能力!在东风5导弹服役之前,东风4可以称得上是二炮部队最具威慑力的杀手锏!东风4一共服役了约30枚,并且还曾改造为长征1号火箭用于卫星发射任务,确实是祖国的大功臣。▲长征1号运载火箭

但是东风4作为一款典型的液体燃料陆基部署导弹,虽然各项性能大幅超过东风3,却只能依靠地下发射井和地面发射台发射,在平时必须隐藏在山洞等地下工事之内,规避敌人的侦查。战时需要先转移至外部发射平台,通过长时间的液体燃料加注才可以进行发射,在战时极容易遭受敌方的第一轮先发制人式定点打击。为了取代东风4,近年来我们开发了射程相近、性能更优秀的东风26,目前已经开始批量服役。有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东风26,缺点明显的东风4导弹年近40高龄为何却仍旧没有完全被淘汰,这又是为何?▲近年来东风4发射的新闻画面

主要原因还是价格考虑,东风26采用先进的固体燃料发动机和高精度远程导航装置,并且配备了运输、起竖、发射一体化的TEL导弹车,射程超过3000千米,能够精确打击美国第二岛链目标,甚至拥有打击大型机动水面舰艇的能力,被人誉为“关岛快递”!也正因为运用了大量高新技术,东风26的成本也水涨船高,在我们军费并不是十分充足,而且还要兼顾其他军种大力发展的情况下,东风26的产量必然不会太大,因此保持东风4的服役仍旧是颇具性价比的选择。其次东风4虽然缺点明显,但是目前服役的大多数是改进型的东风4A,东风4A拥有携带分导式核弹头的能力,并且还可以通过换装常规弹头延伸射程,技术上虽然相对美俄同类产品有不小差距,但是对比印度最新的烈火5仍旧不落下风。因此用东风4来威慑一些实力较弱的战略对手,实际上还是有很强存在感的!▲东风4导弹部队实战化演练

中国东风4远程导弹,你认为可以能服役多久?

DF-4中远程彈道导弹、已经兢兢业业为国家站岗放哨40载……还将继续为国家安全“保驾护航”!

〔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

〔:存在既合理!……黑格尔〕

東風-4號baⅠⅠistic.missile/DF-4/css-3-战略核打击-利刃

東風/DF-4是一型陆基中远程彈道导彈、也是我國笫一種兩級彈道导彈、初期設計射程4000公里、增程型5000km、日本关岛、前苏联西部、全亞洲全納入有效打击范围!

1963年《國防科技10年規划》即地地彈第二阶段发展多級导彈為中心、預研洲际导彈任务目标!成功首飛多級运载火箭SDS-4!

1965年《地地彈发展規划》(八年兩彈任务)DF-4釆用兩級布局、用東風3一級、从新設計二級單管发動机+髙空噴管、突破了火箭級間分离和二級高空奌火关健技术!

1971年DF-4作為独立的新型彈道导彈試射成功!

1980年東風-4参軍入伍加入“二炮”序列。

1986年DF4進行了“多彈头分导式”重返大気层試验。

DF-4的/民用版“長征-1”运载火箭1970年成功发射我國笫一棵人造卫星“東方紅1號”……(長征-1號运载火箭)東風/DF-4采用液氢“紅烟硝酸/偏二甲肼”燃料+捷联式慣性製导糸統(ⅠRBW)彈道导彈!

以洞庫、隊道或发射井為基地、也可移動机动发射、发射准备時間短、布署机动灵活、性能技术先進、射程远、打击范围广,是拥有完全知识産权國産战略核打击杀手锏!对付家门口的那几个“小毛贼”、“东风快递”型号很多、“DF-4”地地彈收拾几个不听话的那“几个娃娃”够用、管用也一定能“打痛”他们……

这就是“东风快递-4”的价值所在!

中国东风4远程导弹,你认为可以能服役多久?

中远程弹道导弹这种东西不是谁都有的,东风-4作为一款远程弹道导弹一直服役到现在还没有完全退役,应该说这种老式的液体燃料导弹还是有一定的威慑能力的。当然,随着DF-31AG和DF-41系列洲际弹道导弹和DF-26系列中程弹道导弹的普及,DF-4实际也是在逐步退役的过程,只是这需要点时间来慢慢过渡。

DF-4是我国上世纪60年代规划的一款中远程弹道导弹,虽然在DF-4诞生之前我国使用的DF-2和DF-3虽然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是仅有2000公里的射程存在威慑能力不足的问题。为了保证足够的核武器投送能力以及之后洲际导弹的顺利研制,我们又提出研制射程4000公里级别的中远程弹道导弹计划,也就是现在的DF-4。1980年,DF-4开始作为核打击手段正式进入战备部署阶段。其实DF-4的存在除了加强一定的核打击能力之外还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我国当时没有洲际导弹的研发经验,所以只能用这种中远程导弹对洲际导弹技术进行一定积累。

到目前为止,DF-4服役已经达到将近40年的时间,服役期确实不短。但是从目前来看,世界上任何具备核打击能力的中远程投送平台的服役期都是非常长的,因为只要有一点突破对方防御体系的可能就不会轻易放弃。美国B-52服役期已达64年、苏联Tu-95服役期63年,就连美国现役的LGM-30G“民兵III”的服役期也已经达到49年,比东风-4还要多10年。既然DF-4可以投送百万吨级热核弹头,那么威胁关岛以内的战略级目标还是绰绰有余的。作为以前为数不多的机动式中程弹道导弹,DF-4一直以来都是担负核打击值班任务,所以DF-4才能一直服役那么长时间,只要保养得当就没有什么问题。

当然,DF-4不可能无限期服役,毕竟只是代表着80年代的技术水平,有了更好的自然也要替换以前的。但是替换要有相应的匹配型号,不是随便替换的。以前我们的服役的DF-2和DF-3相继被DF-15、DF-16、DF-21这类新型同级别导弹所替换,应该说有很好的衔接。但是DF-4的射程为4700公里,而我国现役弹道导弹中除了洲际导弹之外能达到中远程水平一直是空缺状态,所以DF-4也一直没有出现好的替换对象,就一直这样服役了下去。现在有了一种全新的DF-26核常兼备弹道导弹,射程也是4000公里级别的,完全可以完全替换DF-4。但是DF-26的服役时间并不长,需要一些时间逐步替代掉DF-4,毕竟战略级新老装备的更替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更不能突然把老的全部退役,这样会出现战略打击体系的空缺。所以我们能看到,DF-4还在服役,但数量一天天减少,直到最后被完全替代。

从目前的技术上来讲,DF-4退役也是没有什么疑议的,更没有什么升级的必要。保持好现在的中远程核打击交接任务,保证不会出现打击空缺就是DF-4最后的任务。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