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程导弹威力大?

近期,美国试射了一枚陆基中程巡航导弹,引发了美俄关于中导问题的争执,恰值美国刚刚退出《中导条约》,普京准确的指出美国这次试射的太早了点,因为此次试射的准备工作肯定是在《中导条约》失效前开始的。为何一个中导引发了美俄这么大的争议?他有多大的威力?

上图为美国此次试射的陆基巡航导弹,他属于《中导条约》禁止的武器范围;下图为俄罗斯在21631型小型导弹舰上发射3M14对地攻击巡航导弹,《中导条约》并不禁止海基和空基中程导弹武器。

首先,中程导弹的厉害之处主要在于他难以预警拦截,中程导弹射程为500-5500公里之间,这个区间内的导弹除了巡航导弹外,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快。在《中导条约》失效前,美国部署的最后一种中程导弹潘兴2的射程是1800公里,飞行速度最快时可达12马赫,发射准备时间只有5分钟。他飞行如此之快的原因在于其飞行中的部分区域位于临近空间高度,在这个区域弹头飞行速度比在低空要快的多。

图为发射导弹中的美国陆基宙斯盾系统设想图,陆盾系统本质上就是中导部署基地,因为他可以发射战斧式巡航导弹。

另外,中导的第二个优势是打击精准,比如美国的潘兴2导弹,圆概率误差在40米以内,可以精确的瞄准敌人的军事目标,尤其是永备工事目标进行打击,这个打击有可能是核攻击,比如美国潘兴2就可以携带一枚5万吨级TNT当量的核弹头,加上如此精准的设计,就像是用枪近距离顶着敌人的头,随时可以扣动扳机,敌人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而且可以确保打中。

左边为苏联RSD10导弹,右边为美国潘兴2导弹。他们是美苏争霸时期两国的杀手锏。

中导一般是固体燃料导弹,因此机动性比较强,战场生存能力较强,如果实施前置部署,而且进行大规模的部署,那么可以在开战最初的阶段大量发射中程核导弹,精准、快速、高效的摧毁掉敌人一定纵深内的所有军事集群、军事基地、雷达、设施,一次性打垮敌人的常规军力部署,这种打击实在是太可怕,导致了美苏都难以承受这个后果,只能签署中导条约。

上图为美国潘兴1中程导弹,下图为美国潘兴2中程导弹。

苏联当时能够威胁美国的中程导弹是RSD10导弹,这款导弹最大射程为5000公里,可以携带三枚20万吨级TNT当量的核弹头,从发射到打到最远处的目标,不超过20分钟,部署时间不超过1分钟,而且飞行速度也够快,对美国和欧洲各国同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因此被美国纳入了必须要摧毁的中导名单之中。

上图为潘兴2战术导弹发射,下图为苏联RSD10导弹发射。

中导命中精度高、发射准备时间短、飞行速度快、核弹头威力巨大、导弹发射车可以机动部署,因此中导是一种虽然射程短,但是威慑力堪比洲际导弹,甚至强于洲际导弹的武器,更由于中导使用灵活方便,因此极易成为战役中常用的武器,导致核武器使用的门槛降低,战争很可能快速升级为核战争,因此《中导条约》的废除引发了世界各国,尤其是欧洲国家的担忧,毕竟他们要时刻处于美俄中导的威胁和打击之下。

为什么中程导弹威力大?

中程导弹是指那些射程在1000到3000公里范围的弹道导弹,在威力上其没有洲际弹道导弹威力大,但是同样可以搭载小型核弹头,对目标实施毁灭性的打击。

为何美国和苏联会签署中程弹道导弹销毁条约,而不是威力更大的洲际弹道导弹。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中程弹道导弹甚至比洲际弹道导弹更具威慑力,这其中中程弹道导弹其造价没有洲际弹道导弹昂贵,而且维护起来同样也没有洲际弹道导弹麻烦,部署地点多样化,隐蔽性较强。这就造成了处于冷战时期的美苏超级大国开始了中程导弹的争霸,好用而且还不贵。

而且美国还将这些中程弹道导弹部署在了苏联的家门口,美国在很多欧洲北约成员国均有部署,直接威胁到了苏联,而苏联也在和北约临近的地区部署中程弹道导弹,一旦开战,欧洲将是最大的受害者。所以美国在迫于北约成员国的压力之下和苏联达成了《中导条约》这一协议。

2018年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中导条约》,再一次将世界推向了核战争的边缘。特朗普倡导的美国优先政策正在一步步改变国际局势,还呼吁其他盟友国家加大军费比例,提高美军驻军费用,游说亚太地区盟友国家部署美国中程弹道导弹,这很明显就是针对一些大国。

美国退出《中导条约》还是想扩大自己的军事影响力,由于美国盟友国家遍布全世界,中程弹道导弹基本上可以部署到世界绝大多数地方,不仅如此,美国还在很多国家部署先进的防空导弹系统以及反导系统,例如“爱国者”防空导弹和“萨德”反导系统,这样美国就可以不在美国国土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威胁到其他国家。特朗普不愧是一个商人,对于美国来说,这笔账还是蛮划算的。

因此,中程弹道导弹威力不一定会很大,但其威慑力却不容小觑。

为什么中程导弹威力大?

中程导弹,它的射程居中,比洲际导弹短,比短程导弹长。

其实它的威力也是居中,谈不上大,但也不算小。射程、威力全卡在中间。

中国的长剑10,美国的战斧属于巡航导弹,也属于中程导弹,射程在2500公里。弹头的重量大约是500公斤。东风21、东风26属于标准的中程弹道导弹,载荷大一些,弹头质量在1吨左右。美国和俄国现在还没有正式服役的中程弹道导弹,如果有,也差不多这个水平。

也就是说弹道中导可以把1吨的弹药扔到敌人的头顶,巡航中导能扔500公斤的弹药。

这是什么水平呢?咱们可以对比一下。

B2轰炸机的载弹量是30吨,也就是说它出动一次,扔下的弹药,相当于30枚东风21或者60枚战斧。

弹道导弹虽然体积很大,但它是由火箭发动机和弹头两部分组成的。火箭发动机占了导弹90%的体积,弹头只占十分之一。导弹发射,到达一定高度以后,弹头和发动机分离,弹头飞向目标,发动机则自由飘走了。能落到目标头顶的只有弹头这部分,发动机不参与最后这步。所以一枚10吨重的导弹,在它击中目标的时候,只剩下了1吨。发动机只是负责把弹头送过去。

而用轰炸机投弹,其实就是用轰炸机负责火箭发动机这个角色,扔下去的炸弹自身已经没有发动机,相当于导弹的弹头。

轰炸机是用飞机把炸弹送过去,导弹是用火箭把炸弹送过去,只是运载工具不同。

但轰炸机送过去炸弹是火箭送过去的20倍!

如果采用常规战斗部,中导这1吨的威力咋说呢?能摧毁半个机场吧。干掉一个雷达阵地,摧毁一座指挥中心......这都没问题。威力说小也不小,说大也不太大。

中导想获得骇人的威力,那得换上核弹头。但如果轰炸机也扔核弹,威力依旧是它的30倍。

中导曾经把美苏两个世界大国都搞的很头疼,彼此都没有什么好办法来对付中导,最后索性签个协议,大家都不搞了。最近美国退出了中导,又掀起风波,中导又热了起来,感觉是一款威力非常大的武器。

实际上中导最大的优势并不是威力,而是因为:这是一款走量的武器。

中导的威力不如洲际导弹和大型轰炸机,但成本也远远低于这些武器,可以大量的装备。以中美俄的国力,装备2000枚中程弹道导弹+4000枚巡航导弹,然后再来200枚装核弹头的中导+400枚核弹巡航导弹,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不论是技术上还是资金上,都没问题。

6000枚常规中导+600枚核中导,这规模看起来就有点恐怖了。

而且这几千枚中导是:无法拦截的。美国也好,俄国也罢,再把中国算进去,以目前的科技水平,谁都拦不住对方发射的中程弹道导弹。当然这个拦截指的是中美俄开发的正规导弹,不是伊朗朝鲜那些东西。现在的弹道导弹拦截,还属于实验室阶段,而且水分......

中导,威力一般,真正要命的是量大而且根本拦不住,只能挺着挨打。

中国如果部署2000枚东风21和东风26,再加上4000枚东风10,即使只用常规弹头,也可以把韩国、日本到关岛这一片的美日韩的军事基地全敲掉。而且这只是火箭军一个军种,自己不出家门就能做到的。

俄罗斯要是也来个这配置,就可以把乌克兰、波兰到德国这一圈全覆盖。如果美国把这规模的中导部署在欧洲,也可以把俄罗斯在欧洲的繁华城市,军事基地,部队......全瞄上。

中导想有效果必须得够量,要是只生产100枚,那就没啥意思了。

为什么中程导弹威力大?

“中程导弹”从杀伤力上来说,并不比洲际导弹或者短程导弹要大,虽然射程是一款导弹的关键指标之一,但是大家稍微想一下就知道“中程”并不意味着大威力。对于导弹大国,单就技术层面来讲“中程导弹”就是“小儿科”,至少美俄都在九十年代以前研制、生产和部署过,根本不存在研制难度,只是后来因为美苏签订《中导条约》而让这种导弹“销声匿迹”了。所以也不必为近期美国测试中程陆基巡航导弹的新闻“大惊小怪”,技术早就有了,只不过因为美国退约,使得中程导弹重新被抬上明面了而已。

▲2019年8月19日正式退约不足20天,美国在加利福尼亚成功测试陆基“战斧”巡航导弹

另外,细心的同学可以发现对于《中导条约》中限制发展的“中程巡航导弹”,只限制了陆基版本,而空基、海基巡航导弹则并未做规定。各种空射巡航导弹、舰载巡航导弹、潜射巡航导弹都没有限制性规定,美俄两国的各种海基“战斧”、“口径”等射程两千来公里的巡航导弹你们也没少见。

▲美国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退役的“潘兴II”中程弹道导弹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陆基版本的中程导弹被限制,并不是他有多大的威力,而主要是因为其部署的便捷性和较低成本。陆基中程巡航导弹的发射载具平台相对而言比较简单,不像空基、海基那样还需要战机、军舰或者潜艇,陆基中程导弹发射车的技术难度、成本都要低许多。成本和技术难度低,就更有利于大批量生产和部署,你可以部署一千辆中程导弹发射车,但是你不可能去造1000架B-1B战略轰炸机去携带那么多空射巡航导弹吧?

▲俄罗斯“伊斯坎德尔”导弹

中导条约

1987年12月8日,美苏两国签署了《中导条约》(苏联和美国消除两国中程导弹和中短程导弹条约)。根据规定,条约生效后的18个月内美苏两国应销毁全部的陆基中短程导弹,三年内消除两国全部的陆基中程导弹。《中导条约》中指出“中短程导弹”是指射程500-1000公里的陆基弹道导弹;“中程导弹”是指射程1000-5500公里的陆基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

▲苏联1977年开始装备的SS-20“军刀”弹道导弹,采用分导弹头时最大射程5000公里

根绝《中导条约》谅解备忘录的规定,在1987年以前美苏两国已经研制并列装了大量的中短程/中程导弹。例如,美国在当时已经实际部署了120枚“潘兴II”中程弹道导弹、309枚BGM-109G“战斧”陆基巡航核导弹以及生产了大约170枚“潘兴IA”中短程弹道导弹。苏联在1987年以前,也实战部署了405枚SS-20“军刀”弹道导弹(射程5000分导-10000单弹头)、220枚SS-12“薄板”中短程弹道导弹,生产了84枚SSC-X-4陆基机动巡航导弹(射程约3000公里)等。因此,中导条约的废止并不意味着美俄两国开始研制这种导弹,而是让两国可以“名正言顺”的继续研究提升、重新部署这种导弹。

▲苏联八十年代初生产了SSC-X-4陆基机动发射巡航导弹,射程约300公里

美苏两国限制陆基中程导弹并不是因为这款导弹实际威力要超过其他射程的导弹,主要是这种导弹对于西欧和苏联西部产生实质威胁的部署成本太低。也就是花很小的代价,就可以大量部署,因此在美苏争霸,外加欧洲国家博弈的历史条件下,才限制了这种导弹的发展。

为什么中程导弹威力大?

可以这么说,在核战争可能性无限接近于零的前提下,中程弹道导弹就是最有可能扔到你头顶,射程最远,威力最大的导弹!因为不动用核武器的情况下,运载核武器的洲际弹道导弹肯定也是在发射井或者发射车好好呆着。于是射程小了一圈,可以核常兼备的中程弹道导弹就成了局部战争中可以使用的威力最大,射程最远的弹道导弹。也正因为如此,当年美俄双方疲于应付,最后签订《中导条约》,同时废弃中程弹道导弹。按照国际惯例,射程在500-1000公里的弹道导弹为战术短程弹道导弹,1000-5500公里的为中程弹道导弹,5500公里以上的为洲际弹道导弹(按照我国标准,8000公里以上的为洲际弹道导弹)。▼这是我国东风-21D和东风-26两款中程弹道导弹的射程范围覆盖。可以看到,东风-26导弹射程4000公里以上,可以覆盖到位于第二岛链的美国关岛军事基地,被称为关岛快递!中程弹道导弹威力最大之处,是其相当出色的战术灵活性!5500公里的最大射程,再加上公路机动,固体燃料发射,中程弹道导弹可以轻松覆盖整个战场。同时,中程弹道导弹可以核常兼备,不仅可以装备毁城灭地的核弹头,也可以装备常规弹头。常规弹头的类型非常多,可以使用钻地弹,打击地下工事;可以装备集束弹头,攻击机场跑道,港口等设施。美国当年著名的潘兴中程弹道导弹

中程弹道导弹,在有些时候,也可以当洲际弹道导弹使!众所周知,现代英国和法国已经放弃了陆基和空基核力量,但是冷战时期法国和英国这两个国家是部署有大量陆基核力量的。但是英国和美国都没有研制射程超过5500公里的洲际弹道导弹,所以承担其陆基核打击任务的就是形形色色的中程弹道导弹。▼比如下图,是法国当时大量部署的S3型中程弹道导弹,射程3500公里,可以轻松将一枚120万吨TNT当量的热核弹头送到当时前苏联的境内!欧洲这个地方也是世界东西方阵营对抗最为激烈的地区,所以冷战时期北约和苏联双方在这个地区部署了大量军事力量。但同时这个地方土地面积不大的地方,从法国首都巴黎到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距离才2500多公里。所以使用洲际弹道导弹很明显出现了性能过剩,射程4000公里左右,可以核常兼备的中程弹道导弹足以覆盖整个热点地区。于是苏联和北约在这个地方,部署了大量的中程弹道导弹,双方都苦不堪言!这个做法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核战争爆发的风险,最后美苏都不愿意核战争的结果,于是签订了《中导条约》,中程弹道导弹开始退出美苏争霸的舞台。除了上述所说,中程弹道导弹还有一个绝无仅有的优势,那就是无敌的性价比!相对射程仅有几百公里的短程战术弹道导弹,中程弹道导弹成本并高不了太多,但是却得到了数倍于短程弹道导弹的射程。同时与洲际弹道导弹相比,中程弹道导弹虽然射程比不了,但却有更高的战术灵活性。再与世界主流的空基,海基远程巡航导弹相比,中程弹道导弹的射程丝毫不差,且不需要昂贵的战机和军舰运载,有着更低的成本。总得来说,中程弹道导弹就是好用不贵,所以特朗普才会眼红退群!

为什么中程导弹威力大?

美国退出1987年的中导条约,使中导问题热度猛然间增高,原因就在于,特朗普政府自认为有百利而无一害。对自己有迷之自信,以为伤不到美国;伤不了美国,却能伤害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美国正好趁机渔利;多造一点反导系统可以大量外销,只要能挣到钱,哪里管得了他国生存安全,哪怕是加剧全球军备竞赛;以照顾盟友安全的名义,进驻中导系统,正好被他绑得更结实,只得乖乖听命于以自己;可以削弱潜在对手实力,使其陷入疲惫的被动应付状态,不能有效构成对自己挑战,或无力在战略武器发展上专心针对自己;对手实力的削弱,就是美国霸权力量的增强;美国国力开始衰落之际,自视很妙的绝招和高招,纵火烧起一把火,可以趁火打劫,重新领导世界一百年不是梦等等。怎么算怎么有利,因而退群,毫不犹豫。

天上的“高铁”

传说此前“潘兴”,美国又何止一个“潘兴”,中导都是核常兼备的,战略导弹改巴一下就能用,美国早已完成了核弹头的小型化,并自恃先进,部署在盟友国家和地区,可以对任何对手形成有效威慑。近日试射了一枚导弹,击中了500公里外的目标,可以说是处心积虑之作,早已按捺不住,已经悄悄发展多年,退出中导不到半个月,就试射成功,就是最好的说明。今后还会试射更多的中程导弹,各种射程的都有,从500公里到5500公里,要什么有什么,并要通过一次次试射来证明,他的就是最好的。“潘兴”又算什么,都是过气的装备了,何况早已被销毁。打开“潘多拉”,美国说,中导就是天上的“高铁”,算计着反导与中导,都会狠狠火一把。

美国没有“匕首”

重点在欧洲亚洲,欧洲是重点,亚洲也会,“爱国者”与“萨德”会开足马力生产,中程导弹,特别是带弹头的导弹,会如期进驻,前者是为了外销,后者则会加强给自己在当地的驻军。别看现在反对国家有不少,他的如意算盘不会落空。抽掉国际一块安全基石,安全感,从来就是发达国家最脆弱的一根神经,经不起美国挑逗。只是美国还没有像俄罗斯一样的高超音速导弹,没有“匕首”,要对付“匕首”,不能只有“匕首”,比如更先进的隐形飞机和无人机等等,都是必不可缺的选项,试问债台高筑的美国,哪里来的这么好的精神。挑动军备竞赛,首先自己也得有个本钱呀,想玩空手捉鸡吗?各国现在的态度,正能说明问题,都说不要,要防止的正是美国这一招。显而易见,盟友并非都是猪队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