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士兵在莫斯科冻死几十万,为何不抢苏联人的衣服穿?
尺码不对呀!这是开玩笑的,事实上,德国士兵确实抢了苏联人的衣服穿,可德国的后勤供应不畅,士兵热量吸收不足,耐寒性不足;再者,他们还得在野外战斗,当时又没有暖气,取暖设备基本没有,他们还是感觉冷。要知道,那可是苏联最寒冷的一个冬天,温度最低到了零下30多度。
北方的网友们可能对寒冷的冬夜深有体会,那可真是穿再厚的羽绒服,也依然会被寒冷加大风给吹蒙了,一般到了冬天,人们能躲在家里都不愿意出门,晚上街道上就是空的,有些人喝多了酒,在外面溜达,一会就冻感冒了,这还只是让人出门一小会,还是在城市里,我们设想一下,如果寒冷的冬夜,零下30多度,你没有见过的低温下,在野外,没有取暖设备,你们就那样站在寒风中,一天又一天,请问你冷不冷。
苏联人可以在建立好的军营中取暖,可以在城市的房屋里躲避,可是在莫斯科城外扎营的德军就只能在冬夜寒风瑟瑟的针叶林中站着,连取暖的火都点不起来,温度太低,火焰非常容易熄灭,必须要用燃油才能点燃,但是德军当时遇到了后勤供应困难,士兵们只能放掉坦克和车辆中的燃油去取火,就这样白白消耗了大量的燃油,加剧了后勤供应的紧张。
再者,德军对战争的准备不足,虽然一些士兵可以抢夺到苏军的被服,但是德军自己配发的衣服还是从德国本土的角度考虑温度的,没有预料到苏联的冬天会这么冷,也没有想过战争能打到冬天,因此大批前线部队用的还是普通的取暖服装,根本不足以抵挡苏联零下30度的旷野上刮着的剧烈寒风,大批德军就这样被冻僵得病,丧失了战斗力,甚至很多人被直接冻死。
因此,很多人把德军最后的失败归咎于苏联极端寒冷的天气,可是这里不得不说一句,根据苏联的史料记载,寒冷和泥泞的道路不但对德军造成了不便,也同样对苏联不便,天气的影响是双方的,不会偏重于一方,苏军也是高度机械化的部队,他们的坦克比德军还多,在泥泞的道路上行进依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但是苏军想方设法克服了困难,再加上天生的耐寒能力,苏军最终扛过了这个冬天,赢得了反击机会。
德军士兵在莫斯科冻死几十万,为何不抢苏联人的衣服穿?
提及当年二战中的德国,真叫所向披靡,世界之大,任其铁骑奔驰。就算苏联那样大的帝国,也在德军的践踏下差点国将不存。可是,德国人万万没有想到,苏联的冬天竟然成了他们最大的“劲敌”,几乎将自己的军队给冻个横尸遍野。这是怎么回事?希特勒真的对此后悔不迭。
面对苏联天寒地冻的残酷天气,德军为何不穿棉衣?都是太过高调的错其实,我们如果说当年苏联获得最后的胜利都源于自己国家特别的寒冻,那是一点也不为过的。因为假如不是苏联能够冻死人的冬天,恐怕早就被德军铁蹄碾压得连渣都不剩了。
这样说可一点也不夸张,当时德军一路狂飙,整个苏联很快就被战争席卷。于是,希特勒大喜过望,豪言壮语随之而来:三个月内拿下苏联!
不仅如此,当时基辅一战,苏联竟然有六十万人成为德军俘虏。这让希特勒看到了粉碎苏联的必然结局,他甚至这样表示:就算是苏联想要投降,那我们也不会接受的!
所谓杀人不过头点地,希特勒这种做法可有点不大气。难道你统治世界就不需要人?或者说全世界只留你德国的优秀基因?一方水土一方人,世界如此之大,总要给别人留下一点生存的地方不是?
大概也是苏联因为无路可退的现实,所以他们爆发了骨子里的坚持,在斯大林的狠手段压迫之下,苏联全民皆兵,誓死抵抗德军。
这时深秋已经来临,就在德军准备向莫斯科推进的时候,一场秋冬的大雨连绵而来,以至于德军想要向前的道路都无法行走。这有效地拉慢了德军向前的速度,而苏联的冬天则在德军的狼狈中很快到来。
初冬的莫斯科并不是太冻,零下7度左右。这对苏联军队而言,并不算什么,他们适应了自己国家的气候。但德军已经叫苦不迭,虽然前方不断催促后方送御寒的物资,可奈何路况太差,加之德军战线拉得过长,过冬的物资几乎让德军望眼欲穿了。
事实上,德军这些想要运送过冬物资也不现实,因为希特勒过于自信,说过三个月消灭苏联,而按这个时间算,应该是苏联初冬的样子,所以根本不需要过冬的物资,因此他直接没让人准备。
这也就是说,德军的过冬御寒棉衣都需要现做,再从国内运过来。而问题是一进入12月份,苏联的天气马上下降到了零下20-40度之间。这种天气对于没有冬衣的德军,那无异于裸奔。
结果可想而知,别说打仗拉不开枪栓了,就是人要活下去都不容易了。很多德军在寒冷中死去,更有人冻掉了手脚。其他没有死的,也躲在战壕里相互依偎取暖,就算听到进攻的命令,根本就没有办法站起来向前冲了。
希特勒这是造的什么孽呀,原本一场胜算在握的战局,就是因为自己太过高调,从而让队伍惨死十几万。
既然冻得受不了,为何德军不去抢苏联人的棉衣?德军很无奈,实在是抢不到呀这时很多人不理解了,天气是死的,人是活的呀,德军为什么不去苏联人身上抢棉衣来穿?难道他们忌讳苏联人的军装?还是有命令宁肯冻死也不能穿战败者的衣服?
都不是,说起来德军也很无奈,一方面有自己作的孽,一方面还有人家苏联的决策。在很多时候,众多因素加在一起,往往会造成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个问题就被德军遇到了,所以他们表示抢不到棉衣。
首先,我们都知道斯大林是个狠角色,当苏联在德军的碾压之下,将要面临倾国的时候,他发挥一个国家首领的最极致狠戾:焦土政策。
这恐怕大部分人都听说过的,斯大林要求自己的军民撤退,但绝对不能给德军留下一针一线,哪怕是一根柴草,也都要烧光。这是何等的决绝!相比西伯利亚之冬的凌厉,那是有过之无不及呀。
其次,希特勒过于自信背后种下的恶果,德军不得不自己为他们的长官买单。过长战线进入苏联,这对胜利者来说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但却风险同在。当他们将苏联各地当成战场,那就意味着他们身后的战胜区成为了“空无一物”。
事实上,苏联军民早已经适应了冬天的寒冷,他们都是生抗的。德军哪怕打了胜仗,但想要在他们身上抢件棉衣,那也称得上奢侈。因为他们穿得破烂不堪,就算被抢走了,也不足以御寒。而德军除了衣服,更需要粮食与取暖设备,但这些都是苏联没有的。
最后,不得不承认德军的猖獗连老天爷都看不过去了,所以这一年的冬天来得特别早,而且,这一年的冷超乎往年任何一个冬天。在这样的情况下,德国人适应犹自不及,想要找衣服御寒那就更没心理准备了。
可以这样说,当面对突然吹起的西伯利亚寒风,当面对突然飘起的西伯利亚飞雪时,德军内心是崩溃的,他们感觉自己一下跌进了地狱,抢件衣服过冬已经不能解决他们的问题了。所以,最终的结果就产生了十几万人被冻死,让苏联成功等来反击的时刻。
据说,德军死的太过于悲惨,而苏联军民则又过于血腥。当时在漫天雪地之中,苏联军民就将冻死的德军头朝下当成路标来使用。
战争是什么?绝对没有单方面的不死不伤不付出,而两强相遇背后的惨痛也绝不是决策者承受的悲伤。战争永远让人民流离失所,永远让百姓死无葬身之地。正是因为明白了战争的残酷结局,所以每一个正常的人,都是从内心来抵制战争的。
德军士兵在莫斯科冻死几十万,为何不抢苏联人的衣服穿?
没有冻死几十万,按照德国的档案:1941年6月22日战争开始到1942年春,德军后送的冻伤伤员数字为11万。冻死的数字不会比冻伤的多,且夏季和秋季是冻不死人的,这个数字可以粗略参考为1941年9月30日-1941年12月5日-1942年4月20日莫斯科战役期间的冻伤情况。
关于莫斯科保卫战,德军也并不是无时无刻都在严寒中作战,德军遭遇的冬装问题也并非全部军队,他们真正遭遇的问题是后勤。整个德军进攻阶段拉的过开的补给线才是根本问题,抢不抢苏联人的衣服并不重要。
甚至苏联方面还记载了截然不同的事:朱可夫去前线视察,发现红军战士们很多都穿着德军的军大衣御寒,为此事他狠狠处罚了军需官。
实际上德军是装备了冬装的,这方面的物资并不是很缺乏,造成前线冻伤冻死一方面因为补给条件恶劣,前线部队得不到冬装补充。一方面是严寒作战造成的非战斗减员,谁告诉你冬装充足就不会冻死人的?
德军总参谋部1941年8月4日就发布了部队冬季工作的文件命令,德军《1941-42年冬季补给命令》列出了足足73项内容,网上流传的什么冬衣、防冻液、坦克润滑油等在10月中就已经拨付到位,只是受限于运输能力,很难在严寒来临前如数送到前线。
稍微参看莫斯科保卫战的时间表就知道,德军是在攻占了基辅和明斯克后才开始威胁莫斯科,战役发动在9月底,德军“中央”集团军进攻到12月初即告罢手,然后由苏军从12月5日一直反攻到1942年的4月20日宣告整个战役结束。
那么问题来了,在此期间,真正严寒的时间只有12月、1月、2月这三个月,这三个月恰恰是苏军大反攻的主要月份。真正坑害德军的其实根本不是严寒,反倒是10月份和11月份的降雨,以及3月份初春解冻造成的泥泞。
德国人是生活在阿尔卑斯山下的民族,他们又不傻,在防寒抗冻方面并不是无意识状态,而且军队换不换冬装并非作战人员管辖,而是后勤部门天然的职责,什么季节预备什么东西根本不用提醒。莫斯科保卫战虽然因为希特勒的命令而极为仓促,却打的是“冬季严寒前将苏联人赶进西伯利亚”的主意,他们真的会搞忘记冬装?
事实是德国人不仅准备了冬装,也相应的做出了不少应急措施,比如标题提到的“为什么不抢苏联人衣服”问题,这方面德军做的比你想象的更干脆,他们将沿途占领区的不少苏联服装厂给接收了,直接强令生产冬季被服、帐篷、车衣。再加上大后方运上来的被服,德军断不至于表现的那么狼狈。
那么德军是怎么沦落到历史上那么悲惨的地步呢?1941年11月的莫斯科气温也就最低零下7度,相比历史温度算是暖和的。然而恰恰是这一年的气候异常,暖空气持续的时间非常长,导致了10月份的连绵阴雨。这些雨水为德军的行军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卡车被陷住,沉重的物资车辆不得不分散成小份运输,运力一时之间变得非常紧张。德军不得不搜刮了大量苏联的畜力工具,靠骡车、马车来运输给养。
但是骡子和马匹在这种环境中也顶不上大用。雨水将地面化成烂泥潭,深的地方能没到人腰,人和动物在烂泥中深一脚浅一脚的行进,体力耗费巨大,沾到身上的泥巴会快速带走人和动物的体温,牲口在这样的环境里大批量的病死,让德军后勤雪上加霜。唯一顶用的东西是苏联农场的拖拉机,但这点东西应付起前线几十万大军根本无济于事。后来逐渐降到0度以下的气温,让这些情况更加雪上加霜。
后勤不足,那么服装当然只能押后了,起码进攻受阻的德军在当年还能烧汽油取暖。但没有食物和弹药真的会死人。德军在12月5日后开始撤退,当时莫斯科气温最低不超过零下20度。随着后防线的步步建立,以及运输线的缩短和天气好转,德军的冬装问题很快就不成问题了。
严寒中最重要的事情其实不是人的御寒,是德军的装备不适应严寒的气候。特别是上面提到过的防冻液和润滑油问题极为突出,这使得德军在最严寒的几个月很难形成自己的装甲优势。许多坦克需要在下面点把火烧上半天才能发动;许多火炮也发生了热胀冷缩问题变得极为危险。还有坦克装甲,极寒下又沾手又脆。莫斯科战役德军可不是因为没衣服穿才打输的。
看,德军俘虏们的冬装并不算太糟,严寒并非主要的问题。他们输在糟糕的补给线上,后勤方面解决问题的速度也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无能。
德军士兵在莫斯科冻死几十万,为何不抢苏联人的衣服穿?
战争中除了武器装备以及兵力等必要因素,也要考虑到天气等偶然因素,因为任何一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战争的成败。那么,在德国与苏联的战争之中,德国的失败果真全部归咎于天气吗?事实上,只能说当时的德军生不逢时,遭遇了莫斯科百年难遇的严寒天气。
有人会发出疑问,军资不足的德军为什么会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士兵死亡而不去抢夺苏联人的寒衣呢?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战争的残酷性谁也无法预料,德军肯定为了自己的生存而做出过抢东西的行为,但是决定生死的并不是一批批抢来的棉衣,而是在于德军的后勤补给。
据了解,当时德军本以为会如同以往那样速战速决,根本没有考虑过战争会一直拖到冬季,因此初期的战略物资并没有考虑到棉衣等御寒之物。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迟,德军意识到这场战争的持久性,也曾下令要求后勤准备冬天的保暖之物,以保证战争没有后顾之忧。
可是整个秋冬季呈现阴雨连绵之态,导致后勤补给的物资无法按时送达到战争前线。到了后期更甚下起了大雪,莫斯科迎来了久违的严寒,御寒的物资跟不上,武器装备又因天气问题故障频出,整个战争看下来都是对德军不利的局面。
而且苏联将领十分熟悉德军的作战套路,生生将战线拉长,让德军的闪电战没有用武之地。同样在冬季的时候为了防备德军的抢夺物资,苏联早已通知战争沿线人家转移,将必须物资带走,不能给德军留下分毫。
因此,不是德军军队纪律严明不让抢夺物资,而是实在没有多少东西可以抢,即便抢来一星半点也是如杯水车薪,解决不了整个德军面临的问题。
德军士兵在莫斯科冻死几十万,为何不抢苏联人的衣服穿?
二战中,德军实行“闪电战”,仅用了14天便打下了波兰,一个月占领法国。
1941年6月22日开始的对苏战争,希特勒又想利用闪电战迅速占领苏联。战争前期,德军也占据了极大优势,却没想到苏联幅员辽阔,交通又不发达,特别是东部更是落后,都是坑坑洼洼的土路。德军的机械化装备快不起来,前头部队跑得越快,战线就拉得越长,军需供应不上,闪电战不灵了。
似乎老天也知道希特勒发动的是非正义战争,不愿意帮他。
先是连绵不绝的雨水把土路泡得泥泞不堪。本来可以快速运动的大规模机械化部队,是德军最大的优势。可如今德军的坦克大炮等重型武器反而成了累赘,陷入烂泥浆根本动弹不得,德军只能找来拖拉机、牛、马套着车走。
这“三套马车”不仅挪得慢,还引起交通堵塞,连士兵前进都受阻。这样的进攻速度,给了苏军转移军队和百姓转移物资的充足时间。
接着到了10月份,苏联提早开始降温,11月份,苏联的气温骤降到零下,12月道路结冰,大雪纷飞,有些地方积雪最深处齐胸。
气温低至零下,机械车辆没有防冻油,燃料被冻成冰渣子,士兵们必须找来木头和煤炭在坦克下面生火,烘烤很长时间才能够发动。
发动不了的,只能瘫痪在地面。所有火炮、机枪、坦克上面的瞄准镜,要么就是结冰,要么干脆就冻裂,完全无法使用。
连机器都冻成这样了,更别说是人了。根据德国的档案,德军冻死冻伤士兵为11万。
德军装备精良,士兵为什么会连棉衣都没有而被冻死呢?原来希特勒的作战计划是三个月占领苏联,他深信德军会在寒冬来临之前占领莫斯科,拿下这场战争。
所以德国军队只装备了秋装,并没有准备如此多的棉衣棉被。
那德军为何不抢苏联人的衣服穿?
1、找不到人可以抢
苏军在德军进攻之前,已经下令遣散当地附近的村民百姓,让他们不要留下任何物质,尤其是食物和取暖设备、棉衣棉被等,带不走的就是烧掉也绝不留下。
苏联本就地广人琋,德军好不容易找到个村子,却是没有人,没有食物,没有衣服,连木头柴火都没有的荒村。
有人的村子,藏着军队,那得先打赢了再说抢。
2、找到人了也没衣服抢
德军被冻死11万,而苏军则大约冻死冻伤33.4万人,是德军的三倍。可见苏联军队比德军还穿得差,德军想抢也没有衣服可抢,或者抢到了也不顶事,多穿件薄衣服并不抗冻。
3、德军准备了食物、燃料、弹药和冬衣等,可运送不到士兵手中。
希特勤以为苏联像英法这些国土面积小的国家一样,可以闪电突袭成功。没想到苏联面积太大了,战线拉得过长,交通又这么差,后方大量军需送不到前线部队。有时还在半路被苏联军以抢走。
4、冻死不仅仅是衣服问题,除了冬衣,还有燃料、食品、环境等重要因素。
试想在深深的积雪里作战,多穿一件衣服时间长了也不保暖,最好的办法就是呆在屋里烤着火。但是,苏联人的坚壁清野,早就拆掉莫斯科城外的民房、拖走绝大多数的树木。
德军士兵只能围在篝火旁,燃烧宝贵的汽油。而最早运到的棉衣,据说都没有扣子,因为用金属锡做的衣扣都被冻化成粉末掉了。
吃不饱、穿不暖、露天睡觉,根本就没有能力抗寒。至于没有棉衣,想“敌人给我们造”去抢苏联人的衣服,那概率真的很低。
比德军更能适应这极端天气的苏联军队,抓住机会反功,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莫斯科保卫战打破了希特勒天下无敌的神话,也提升了苏联在军事、政治方面的国际地位,为其后成为国际大国垫定了基础。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德军士兵在莫斯科冻死几十万,为何不抢苏联人的衣服穿?
德军一开始实际上对于苏联的严寒是有着防范的,特别是希特勒本人,吸取130年前拿破仑法军进攻莫斯科遭遇严寒袭击的教训,对此十分关注。
早在夏季的时候,希特勒就指示总参谋部和陆军军需部为东线部队筹集冬装,具体标准是每个官兵两件羊毛背心、护耳、手套、绒帽。但是由于德军推进速度太快,特别是在莫斯科战役期间,德军有限的军用列车都被军需部集中用来运送武器弹药,因为他们认为战争在冬季之前就结束,于是运送冬装的事情就滞后了。当时德军上上下下都认为莫斯科志在必得,所有人的心思都在打仗,自然顾不上抢劫。等到冬季来临时,德军部队获得冬装的只有1/3,大部分冬装滞留在后方的华沙。
苏联人的状况实际上也好不到哪里去,西部地区由于物资匮乏,冬装所需的原材料都需要从遥远的乌拉尔、西伯利亚、远东地区征集,甚至用军火从中国换取羊毛。因此,苏联人的冬装问题也迟迟得不到解决,莫斯科战役进行到十月革命阅兵节后都还有冻伤现象。为了赶进度,苏联政府在动员全市居民修筑防御工事的同时也赶制冬衣,并且是直到12月上旬德军停止进攻后才逐渐完成冬装的供应任务,由此可见欧洲部分的的苏联人冬装也是十分匮乏,德军即使是抢劫也抢不到多少,更不用说自战争一开始苏联马上转入战时经济体制,大量的居民和工业企业向东部大后方迁徙,实行彻底的坚壁清野,根本轮不到德军去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