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制了200吨级的运20后,我国还有必要研制400吨级的运输机吗?
我国当然有必要研制400吨级的战略运输机了,这种运输机一般最大可以载重超过100吨,而且可以飞行上万公里的航程,对于快速、远程的部署大量部队有着很大的价值。就拿主战坦克来看,运20一次可以投送1辆99A2,但是400吨级运输机可以一次投送2辆。
当然,投送坦克并不能体现出这种运输机的力量,要制导运20一次可以投送上百名全副武装的陆军士兵和其物资,而400吨级的运输机一次就能投送超过400人。这样的投送力量是非常惊人的。意味着只需要10架左右的400吨级运输机,就可以一次把一个团级陆军单位投送到战区,而且是即时战力。
运20当然是强大的,也是战略大型运输机,而且运20的出现有效缓解了我国大型运输机的不足,以及以大型运输机为基础研发的各类电子飞机的不足,但是我国并不能指望长期依靠这样的飞机来进行实战运用,毕竟美俄两个大国都装备有超过400吨起飞重量的大型运输机,俄罗斯有安124和安225,美国有C5银河。
运20是一种和俄罗斯的伊尔76运输机,以及美国的C17运输机并列的200吨级大型运输机,他们可以作为战略运输机部队的基础力量和根本保障,但是国家的空军要发展到战略空军级别,超过运20这一级别的400吨级大型运输机就是必然要装备的,运20只能确保把30吨标准载重一次投送到7800公里外,但是这样的运力是不足的。
何况,更大的运输机对于发展国家的大型飞机研发能力有着带动作用。大飞机不仅仅是一种需求,还是一种牵引,为研发大飞机带动的生产线和科技研发的成果,对于国家整体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因此我国是有必要把400吨级大型战略运输机纳入规划的。
在研制了200吨级的运20后,我国还有必要研制400吨级的运输机吗?
非常有必要,因为这是大国标配!
400吨级运输机,将成倍提高陆军重装甲部队的快速反应部署能力。参照俄安124性能,载重108吨时。仍有5500公里航程。这就意味着能将99A坦克等重装甲特遣队,在紧急情况下,快速部署到五千公里之外,这是惊人的投送能力。如此,假设我只有轻武器的海外维和部队猝遇乱兵重火力袭击时(这种事发生过),我们就拥有了在12小时内、就能将支援兵力迅速投送至万里之外的战场。
如果重型运输机与运20搭配,将使我们初步具备全球布置能力。
例如俄军介入叙利亚,4架安-124重型运输机一次就装载了4架米-8直升机和12架米-24P攻击直升机,从新西伯利亚直接飞抵叙利亚,完成了兵力投送。
又如一个整营的S400防空导弹系统,也只须几架安124就能一次性完成装载,并远程投送部署。
以此类推,400吨级重型运输机能装载大到中程战略地地导弹巡航导弹发射系统、重型架桥工程车辆、主战坦克、远程火箭炮等,小至轻装步兵连等一切陆军与地面武器系统。这是无与伦比的空中机动能力。
別人有的,我们必须也要有!中国传统文化里有一种攀比习惯,这习惯已历史悠久了。在倡导节约时,这是负面的。而正所谓:事物无绝对,皆有其两面性。在实力积累与技术发展上。攀比心理的存在,无疑就是一种强大的前进动力!
以攻防兼备的战略空军为目标的我们,或就在不久之后的将来,远程重型运输机突然就会出现在了我们眼前。
而早已经让歼20/31等突然出现,而惊喜习惯了的我们,再惊喜一次,也丝毫不奇怪。
运20的成功,说明了我国在制造重型运输机技术上,取得飞跃式进步,已不存在难以逾越的技术难关了。
21世纪战争,毫不夸张的说:谁赢了天空,谁就能赢得胜利。而重型运输机的重要性,在某种意义上,是不逊色于隐形战斗机的。
”兵马末动,粮草先行!”古今战争皆是如此。
400吨级大型运输机在战争中能发挥什么作用?它除了能远程部署兵力,让陆军的重装甲部队飞起来之外。对于空军战斗力的延伸,也是必不可少的。
打个比喻,来形容一下空军战斗力。
(1)战斗机轰炸机等作战飞机为空军的拳头。
(2)各种预警、电子情报侦察、加油机等支援飞机,就是空军的大脑与四肢。
(3)大型与重型运输机,就是空军的力气所在。
如果没有足够的力气,那么拳法再好,大脑四肢再灵活,也打不了人。岂不就是这道理!
先进的隐形战斗机,作战半径也只不过一二千公里,虽可以空中加油延长半径,但空中加油始终不及有前沿基地。
步兵是一人杆枪打仗,空军的战斗力却是在于空军基地。一个场站地勤后勤军需防空等等装备人员以千计,只为保障几十架战机与百余飞行员打仗。所以,空军也是”千人一杆枪”的部队。
当战争发生时,有了足够数量的重型运输机,能将整个场站随同战斗机,快速部署到三五千公里之外,迅速建立起一个前沿基地。这就是重型运输机的作用!
美军的kc-46为c-17运输机进行空中加油。
由此看,我们的空军力量建设,还是任重道远。
最后再选几个战例参考一下,以下数据来自于各种公开资料。
一:海湾战争。
70天内,美国空军出动280架C-5重型运输机,与C-141运输机,日平均飞行空运300架次,总空运量达19.15亿吨,美国空军战前实施的14.5万飞行小时作战支援空运任务。其中85%由C-5和C-141运输机完成。
如果没有强大的重型运输机群,美军的”沙漠风暴”作战行动,要不知到猴年马月才能准备完毕。
二:1994年联合国授权法国干预卢旺达内战。
法国没有重型运输机,无法运输重型装备,求助俄罗斯空军,俄空军在收取数千万美元费用后,出动第235战略空运团的10架安-124运输机,飞行48架次,就向扎伊尔和吉布提运输了2600吨军用装备和4000名法国士兵。
有了重型运输机,哪怕自己不打仗,还能用来挣钱。
(运送高铁列车的俄安124重型运输机)
三:俄罗斯叙利亚反恐战争。
从2015.9.7日到2016.1.10日共123天时间,俄军10架安-124重型运输机,任务起降280架次,向叙利亚空运作战物资13800吨,为俄军队赴叙利亚作战提供了重要保障。
安-124重型运输机强大的投送能力,是俄罗斯介入中东的底气。
所以,历史证明了,大国必备重型运输机,中国将来,必定会有400吨级重运。
从运20机舱中驶出的122履带式自行榴弹炮车。
将来,或几年后,也能看见一次装载2辆99A主战坦克的中国重型运输机。
【图来自网络】
在研制了200吨级的运20后,我国还有必要研制400吨级的运输机吗?
一个国家想要拥有战略投送力量,离不开空中运输工具的帮助,空中运输是目前最快速有效的运输方式,而空中运输离不开战略运输机的帮助,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战略运输机的运送重量越大,越有利于战略投送,因为超过一定范围的运输机,不仅建造成本、运输成本和维护成本大,而且对机场的要求也非常高,不适合大规模战略投送,所以目前主力运输机的吨位级别都在200吨级别,比如我国的运-20运输机。
运-20运输机
400吨级别战略运输机是强国空军必备全球目前在200吨级别的运输机数量最多,也是公认的主力运输机级别,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苏联研制的伊尔-76运输机和美国研制的C-17运输机,以及我国新研制的运-20运输机,这三款运输机的起飞重量均在200吨级别,运送重量也都在60吨左右,这类重量已经满足了基本的战略投送力量。
伊尔-76 运输机
但是对于一个大国空军来说,200吨级别的运输机是远远不够的,比如对于俄罗斯空天军来说,除了伊尔-76运输机之外,还服役有安-124战略运输机,它的尺寸比伊尔-76更大,航程也更远,转场距离为16500公里,最重要的便是它的载重量,最大达到了150吨,约是伊尔-76运输机的3倍。
安-124运输机
然后是美国的C-5战略运输机,它和俄罗斯安-124运输机属于同一级别的战略运输机,最大起飞重量为418吨,也属于名副其实的400吨级别运输机,最大载重量为130吨,比俄罗斯安-124运输机少20吨,不过也已经满足了美国空军的战略运输要求,在美国的几次大规模军事行动中,比如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当中,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对于400吨级别战略运输机需求不太迫切目前拥有400吨级别战略运输机的国家非常少,只有前面提到的俄罗斯和苏联,此外乌克兰拥有安-124战略运输机则是因为苏联解体后分到乌克兰,安-124运输机在乌克兰手里也只是进行全球货运服务,基本不发挥军事作用,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有美俄两个国家真正拥有400吨级别战略运输机。
而美俄之所以拥有400吨级别战略运输机,主要是因为美国和俄罗斯的全球战略,尤其是美国,在全球拥有众多的军事基地,并且不断介入各个地区的冲突,甚至主动发起战争,而完成战略投送主要是运输机完成,有些大型设备,比如防空导弹和重型战斗机,只能使用C-5运输机,伊拉克战争前期美国在短期内集结30多万大军,C-5运输机功不可没。
伊拉克战争
而我国目前并没有奉行全球战略,即使有海外军事运输任务,依靠进口俄罗斯的伊尔-76运输机和我国独立研制的运-20运输机就已经能够完成任务,比如前往国外进行军事演习,伊尔-76和运-20就能够提供保障运输任务,运-20运输机服役几年来,就已经多次出国执行任务,对于目前我国战略需求来看,伊尔-76和运-20这两款运输机已经基本满足需求。
运-20运输机
但是需求不太迫切,并不是代表不需要,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以及我国在海外利益的增强,拥有400吨级别的战略运输机是必然之事,所以我国必须要研制400吨级别的战略运输机,这也是成为世界空军强国的必经之路。
在研制了200吨级的运20后,我国还有必要研制400吨级的运输机吗?
有了200吨级军用大运,更造400吨级的运输机,乃至600吨级,这是中航工业的副总,在2016年的珠海说的。网友的议论,这便是大中国的气魄。呵呵,我们不只是图大,魂舞大漠的看法,一是更大型的运输机,我军有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可以拉动航空产业升级,大运对材料 、发动机和气动等技术的带动,是关键性的;三是促进人才队伍建设,为今后发展奠定扎实基础;四是一切可造,健全产业配套,实现军民融合发展。等等,因此我们在拥有200吨级大飞机的情况下,不会停止不前,还会积极向前发展,建强航空工业,大飞机正是大事业,只要立下大志宏图,才能发展得更好。
美军的例子美军C-5只有55架,做为一型飞机,产量确实不多,不过,当了紧C-5所干的事也蛮重要。运输一些C-17干不了的活,大件装备只有动用C-5,才能齐装满员地把所有装备投送到万里之遥,如“支努干”和“种马”直升机等。那一年作用于海湾,美军在两周内即把两个重装师投送到沙特,这便是一种典型的能量。有了C-5,陆军所有装备皆可实现快速地空中运输,正是这种大飞机,号为真正的战略运输机,把美军的能量诠释得无以复加。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在战略上有了一双长臂。运输量大,不用空中加油,即可以直达全球各地,有与没有完全不一样。
何时实现运-20从计划下达到出世,只有5年多,不到六年时间。400吨级的大运呢?考虑到发动机因素,怎么说也得有十年之功,魂漠大漠觉得,到2025即可实现装备。若问性能如何,看运-20与C-17和伊尔-76的比较即可知道,因为后发技术优势,“鲲鹏”全技术状态后,性能丝毫不弱于任何一型200吨级。400吨级亦然。400吨级,世上就两款,安-124和C-5,是我们赶超的目标。又以中型为例,我们有了运-8和运-9,更造了一款运-30,多少人不解,其实没什么可纳闷的,就是要全面完成超越同级别的飞机。是志向,也是目标。
在研制了200吨级的运20后,我国还有必要研制400吨级的运输机吗?
大型运输机是战略空军不可或缺的标志性装备之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研制装备了不同级别、不同型号的多款大型运输机,以满足全球兵力投送的需求。中国长期以来缺乏自主大飞机平台,最大的国产运输机也就是几十吨级的运8/运9系列,少量进口的伊尔76运输机都是宝贝疙瘩一样的存在。看到人家成群结队漫天飞舞的大型运输机机群,广大中国军迷们只有流着口水羡慕嫉妒恨的份儿。
好在如今我们终于有了运20,结束大飞机平台受制于人的历史,而且产量不断提升,特别是前不久十几架运20同框的照片流出,更是让大家感觉到自己有了浪一把的资本。我们取得的成绩固然令人欣喜,不过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运20只是中国在攀登大飞机领域高峰的过程中所征服的第一座山头,后面还有更高耸、更险峻的制高点等待着我们逐一攻克,必须要保持再接再励、时不我待的精神。
首先从平台分类来看,运20属于200吨级的大型运输机(最大起飞重量220吨),与美国的C17、俄罗斯的伊尔76是同一级别的。在此之上还有更加大型的运输机存在,比如美国的C5、俄罗斯的安124,它们属于400吨级的大型运输机;再往上还有乌克兰的安225,这就是600吨级的超大型运输机,目前全世界仅有一架。跟这些庞然大物相比,运20只能算是小兄弟,我们的确没有沾沾自喜的资本。
400吨级以上的大型运输机有更大的载重量和更大的货舱空间,可以直接运送许多重型装备,比如主战坦克、直升机、防空导弹系统等等,对于提高远程快速反应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美国、俄罗斯至今都各自保有数十架规模的400吨级大型运输机机队。在叙利亚战争中,俄罗斯就出动十多架安124将作战部队紧急运往叙利亚的各处军事基地,迅速控制了整个战场局面。那么中国是否也需要这样的大家伙呢?
根据中国自身的实际情况,我们当然有必要开展这方面的研制工作,而且中航工业集团也对外证实过有研制400吨级以及600吨级大型运输机的计划,但是现实需求并不十分迫切,在项目优先度方面可以适当地往后放一放。这是因为400吨级以上的大型运输机涉及许多方面的航空关键技术,比如大推力大涵道比发动机、气动设计、材料工艺等等,都是要想成为真正的航空强国所必须掌握的,中国既然有这样的雄心壮志,早晚都要补上这一课。
另一方面400吨级以上的大型运输机已经不是发展主流了,由于起降条件限制大、运营成本高昂,大部分的用途都逐渐被性价比更高的200吨级大型运输机所替代。中国目前的当务之急是集中精力加快200吨级大型运输机的系列化发展(推出预警机、空中加油机、电子侦察机等各种用途的衍生平台),以及实用性需求度更高、对航空工业产业链带动能力更强的大型民航客机领域尽快获得更大的实质性突破。400吨级以上的大型运输机则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技术储备,循序渐进地稳步推进即可。
作者:刻雨无痕
在研制了200吨级的运20后,我国还有必要研制400吨级的运输机吗?
主要是看需求,不过从目前来看我国对于400吨级的大型运输机的需求不算大,这一级别的大型运输机目前有两种,一种是俄罗斯/乌克兰的安124,另一款是美国空军的c5银河运输机,这两款运输机也算是关系不浅,从出身上来讲,安124诞生于冷战时期,对标的是美国c5银河运输机。C5银河运输机机身长75.54米,翼展67.88米,足足有10层楼高,最大载重达到了破天荒的129吨!
作为美国的头号对手,苏联不可能注意不到这一款体型惊人的大型运输机,在知晓了c5运输机的存在之后,苏联不甘落后,也开启了自家400吨级大型战略运输机的研制计划。于是就有了安124大型战略运输机。
从需求上来看,我国有需要用到这一级别的大型运输机的时候吗?还真有,比如说运输一些尺寸比较大、对于时间比较敏感的设备,比如说地铁车厢、风力发电机的转子这一类设备。不过虽然说有这个需求,但是到底值不值得为了这一点需求去单独研发一款400吨级的大型运输机呢?目前世界各国基本上都觉得是不值当的。
单独研制一款飞机的成本是非常高的,动辄数百亿起步,而全世界对于400吨级运输机的需求量其实并不大,之前西方国家就对此出具过一份报告,除了美国空军之外,全世界的民用领域对于400吨级运输机的需求就只有26架,这么少的数量是不值得为此单独研发一款运输机的。
而美国空军也早就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停产了c5银河,直到目前也就保留了52架,实际上这些年来使用的已经非常少了,当年美国空军搞出这么大一号运输机主要是为了方便本国部队向欧洲快速调动以对抗苏联的装甲集群,苏联解体之后,美国自然对于C5的需求下降了,也就正式停产了。
现在俄罗斯安124的租赁业务这么好,主要也是因为需求量小,各国都不愿意单独研发,还不如找俄罗斯租一下,俄罗斯也乐得挣这一份钱,但同时自家也没有继续研制新一代的400吨级运输机的计划。
我国目前不管是军队还是民间也好,对这类飞机的需求也不大,军队主要是用的还是运20这样的200吨级大型运输机,这一级别的运输机已经能够满足军队绝大部分的运输需求,并且使用维护成本也不高,对面的美国也是如此,主要使用的就是同级别的C17运输机。当然了,如果有一天我国真的对于400吨级运输机有了足够大的需求量了,那么到时候,大家就能够看到中国版的安124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