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末期德国空军拥有数百架最先进的ME262喷气机,为什么还惨败?
战争从来都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德国的综合国力显然不如美国和苏联,其实,在二战爆发之前,德国的综合国力对比英法也就是差不多一般般的水平,这样的一个国家同时遭受美苏的两面夹击,岂有不白之理,个别的先进武器,根本无法对战略大势构成重大影响。
图为美国F80战斗机,也是二战中的喷气战斗机。
综合国力如何体现?当德军在苏联境内依靠公路运输部队,依靠骡马来运送补给,卡车虽然多,但是还没有完全实现后勤运输和部队输送的摩托化的时候,苏联已经开始利用铁路系统大量的部署部队,运送给养,并且给每个集团军配备4000多辆卡车进行后勤输送,基本实现了全军后勤的摩托化,这样的部队机动和保障能力,是德国无法比拟的,也许国力更小的德国可以利用武器的先进性和战斗经验的深入来取得部分战役的优势,但是战略全局上远远不如大国的。
二战德军的后勤大量依靠骡马,主要依靠骡马。
当德国的空军还在使用斯图卡发动空袭,在对英国伦敦进行多年空袭,付出巨大代价后都无法拿下英伦三岛的制空权时,美国已经研发出B17和B29这样的远程战略轰炸机,十多架飞机就可以摧毁一个中等规模的城市,可以夷平一个工业区,导致德国在二战后期的工业生产始终跟不上前线的需求,极大的拖延了坦克、汽车、导弹等工业生产的进度。
相比德军,苏军的摩托化水平很高,卡车应用广泛。
当德国的海军还在为自己的第一艘航母齐柏林号的建造进行努力的时候,二战美国海军已经装备了上百艘各类型的航空母舰,光是哈尔西手下那些巨大的航母战斗群就足够消灭一个国家,号称“灭国舰队”,对比二战后期的德国海军,德国的俾斯麦号已经被击沉、提尔皮茨在北欧被炸瘫痪,只能动用潜艇不断发动对运输船的交通战,这样的威胁简直差了不是一个档次 。
苏军机械化程度很高,工业产能巨大。
而仅仅1000多架的ME262,能对战局有多大的改观呢?何况当时美英的喷气式战斗机也已经研发出来,就算是最经典的螺旋桨战斗机P51野马从战斗力上也不见得就全面弱于ME262,因此德国是毫无胜算的,比起ME262起到的作用,也许虎式坦克作用还更大一些,但是这些先进武器都没有扭转战局的能力,所以,永远不要想依靠个别一两件先进武器就自信的发动战争,战争打到最后,拼的还是综合国力。
二战末期德国空军拥有数百架最先进的ME262喷气机,为什么还惨败?
Me262战斗机
“桌面战争兵棋”专注于军事领域的耕耘,坚持原创,坚守初心。欢迎您的指点。
当代空军装备的战斗机中,喷气式战斗机是绝对的主力,虽然现在对于喷气式战斗机已经司空见惯,但如果把时间倒回到二战时期,那个主力战斗机还都是螺旋桨战斗机的时代,突然出现一款喷气式战斗机,那效果一定是相当震撼的。而德国梅塞施密特公司研发制造的Me262就承担了这一角色,成为了划时代的人类航空史上第一种投入实战的喷气式战斗机,也成为了被后人所乐道的德国末日黑科技之一。但是即便是Me262,在二战末期也不能挽回德国的颓势,这是为什么呢?
Me262战斗机
首先我们先来简要了解一下Me262的性能,Me262机长10.6米,翼展12.5米,机高3.5米,这是它的基本尺寸。既然是喷气式战斗机,它和螺旋桨战斗机最大的区别肯定就是发动机了,Me262装备两台容克公司出品的Jimo109-004型发动机,每台可以为Me262提供850千克的推力,使其最大速度能够达到870千米/小时,相较之下,美国著名的P-51“野马”战斗机的最大速度只有700千米/小时出头,采用喷气式发动机作为动力的Me262在速度上相较于螺旋桨战斗机的优势就很明显地体现了出来。在武器方面,Me262的主要武器为4门30毫米机炮,之所以选择机炮,就是看中其毁伤能力。尤其是在战争后期,德国被盟军大规模轰炸,在面对皮糙肉厚但目标较大的轰炸机时,大口径机炮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除了4门机炮,Me262还可以搭载一些副武器,包括额外的外挂机炮,以及R4M火箭弹,火箭弹在对抗轰炸机的战斗中相当好用,当时的火箭弹只能直射没有什么制导能力,用来攻击轰炸机最为合适,命中1到2枚就可以击毁一架B-17轰炸机。
美国P-51战斗机
说了那么多,可以看出Me262确实在性能上存在优势,但是它却依然无法拯救德国的命运,这也很正常,毕竟当时的德国已经积重难返了。首先,从整体的战争形势来看,德国的失败已经不可避免。Me262的战斗机型正式参战时,已经是1944年6月,也就是在这个月,盟军登陆了诺曼底,诺曼底登陆之后的盟军就开始一路向德国本土平推,而且苏联也在东线向德国发起反攻,腹背受敌对于此时的德国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在此时,盟军以及苏军在军队数量、装备数量上都已经压过了德军,就算是就单件装备而言,德国的装备质量可能会好一些,但是数量上的压倒优势足以弥补装备上的差距,1辆谢尔曼打不来掉1辆虎式坦克那就来5辆,再不行就来10辆,总能把它击毁掉。这已经是整体国力上的劣势,不是说一两件新装备就可以轻易弥补的,除非是威力巨大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比如核武器,但Me262显然不在此列。
Me262战斗机三视图
其次,Me262的数量不足,不能形成规模,对战局的影响就进一步缩小了。如果说想要挽回德国在整体战局中的颓势本就是痴人说梦,那么我们就退一步来看,在空中战场中,Me262的出现有没有使德国空军从盟军空军手中夺得制空权呢?答案也是没有的,确实Me262在技术上有优势,但数量实在有限,一直到二战结束,Me262也才生产出了1400余架,相比较之下,其主要对手美国的P-51“野马”战斗机,生产了多达15000余架,整整高出了10倍不止。之前举的谢尔曼和虎式坦克的例子,套用在空中一样有效。其实Me262早在1943年6月就正式投产了,但是可惜的是它受到了希特勒错误制导思想影响,希特勒在观看完Me262的飞行表演过后,就直接下令将其作为高速轰炸机用于进攻之用,然而实际上,加挂炸弹后,Me262就会完全丧失速度优势,同时其还不能俯冲投弹,平飞投弹的命中率是惨不忍睹,就这样Me262就成为一款被轰炸所耽误的战斗机。
Me262战斗机
最后,Me262的性能也没有达到碾压的地步,虽然确实是喷气机,但毕竟是喷气机的初代产品,和螺旋桨战斗机的差距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大。之前已经说过,Me262在速度上确实占有巨大优势,但是其空中灵活性却不如P-51等比较先进的螺旋桨战斗机,所以盟军也发展出了针对Me262的战术,就是在护航过程中,先占据轰炸机上方的高空位置,等Me262出现再进行俯冲以获得额外的速度,从而缩小与Me262的速度差距,只要Me262进行转向机动,盟军飞机就有可能追上Me262。当然,并不是说这样的战术就可以把Me262吃死,但是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Me262。再加上Me262本就数量不多,所以尽管其会对盟军空军造成一定的损失,但也远不到伤筋动骨的地步,拯救德国空军的颓势就更谈不上了。
Me262战斗机
尽管Me262是一款成功的战斗机,在二战末期德国大势已去的情况下还取得了击落500余架敌机,自身仅损失约100架的优秀战绩,但是它的出现对于德国来说已经太晚了,同时数量也太少了,对于已经风中飘摇的德国来说,只是杯水车薪而已。
美国的轰炸机编队
二战末期德国空军拥有数百架最先进的ME262喷气机,为什么还惨败?
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说,第一个方面就是从具体的说,从这个飞机身上找原因,第二个方面我们放眼整个战局来找原因。
先说这个飞机吧,梅塞施密特ME262,它是人类航空史上第一种投入实战的喷气式战斗机,既然是第一种,而且能够投入实战了说明在那个时候它相比其他飞机算是先进了,但是为什么它扭转不了占据呢?
如果拿今天四五代喷气式战斗机和二战时的螺旋桨式战斗机相比那绝对是碾压,跟飞行员的能力没有关系了,因为无论从飞行高度还是从飞行速度上讲你的武器都打不着我,你人的素质再高也没有用。但是现在的四五代机是喷气式战斗机里水平很高的,而二战时候的各型战斗机是螺旋桨式战斗机里水平比较高的,所以有这种碾压。而梅塞施密特ME262不同,它是喷气式战斗机里最早的尝试,是低水平的,和同时代战斗机相比有它的先进性,但是做不到绝对优势。
从大局方面来讲,这个就更好解释了,过去很多人不是问把现代化战机坦克挪到那时候的德国会怎样吗,我们直接得出答案,没有任何作用。因为不管是那种穿越问题,还是这个ME262确实实际存在的问题,大环境就是德国燃料不足,钢铁产量也不足,有多么先进的武器都没有用,这型战机生产都不到一千五百架,能改变什么呢?随便说个数字,诺曼底登陆的时候,盟军集结战机一万三千架,德国反抗的只有四百架,盟军就算七比一、八比一地换都有富余,而且盟军还能继续生产,德国呢,还有多大产能?
就像看历史或者看古代战争剧,有些人会问这个国家有这几个勇冠三军的猛将为什么会输呢?其实很简单,我们要看大环境,这一方倒行逆施民心所背,大势已去,而几十万大军上百万军队参与的大战争如果败势已成根本不是几个人的力量就能拧过来的。
二战末期德国空军拥有数百架最先进的ME262喷气机,为什么还惨败?
实际上这种假设意义不大,因为二战末期德国有许多在当时属于先进的武器,比如V-1和V-2导弹,最初的空舰导弹等等,然而对于战争来说紧靠一两件新式武器无法改变整个战争的最终结局,最多只是在局部战术上占优罢了。
从ME262战斗机情况来看,它投入实战已经是1944年夏季,而当时德国面临的情况是完全遭受两线攻击。东线苏军发起了白俄罗斯战役,给予德军中央集团军群以重创,并彻底解放整个白俄罗斯,开始兵峰指向东欧。盟军也不失时机地进行了诺曼底登陆战役,开始在法国本土登陆。
就ME262这款新型的喷气式战斗机来说,最初的设计由于希特勒的瞎指挥,是作为高速轰炸机使用的。然而在实战中发现,飞机在携带炸弹后速度讲道670公里/小时,反而成为盟军螺旋桨战斗机的靶子;由于高速飞行投弹,原先的轰炸瞄准具根本没用。而且为预防俯冲引起飞机解体,飞机只允许进行水平投弹,结果命中偏差达到1-2公里。无数的事实证明,这款飞机根本不适于作为轰炸机使用。
1944年6月,战斗机型的终于开始使用。飞机翼展12.5米,机长10.6米,机高3.5米,最大起飞重量7.05吨,2台Junkers Jumo 004B-1发动机,单台推力900公斤,最大飞行速度870公里/小时,实用升限11500米,航程1050公里,主要武器是2门MK108型30毫米机炮。
根据统计,德军飞行员使用该飞机击落对方500余架,自身损失100架。
即便按照这个交换比,当时盟军完全控制了制空权,同时德国空军又缺乏燃料,自然即便德军有再多这类新式武器也是无济于事。
二战末期德国空军拥有数百架最先进的ME262喷气机,为什么还惨败?
消耗不起,这个有点和现在美俄在发展战斗机理论相似,美国佬的飞机是厉害,但造价高,生产周期长,一旦发生大战就消耗不起,俄罗斯是力求造价适中,生产周期短,以应付战争消耗
二战末期德国空军拥有数百架最先进的ME262喷气机,为什么还惨败?
您好,军武杂谈为您解答——因为质量已经无法对盟军的数量取得优势,被拖死的。
当时的德国空军取了一条“以质取胜”的道路,其实不仅仅是德国空军,所有的德军部队主要技术装备几乎都是这个思路,但是德国在这方面走得过于极端了。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以当时德国已经遭到严重摧毁的工业生产能力,已经无法为前线部队提供够用的战斗机。当时的德国空军不仅需要拦截来自美英方面的轰炸机部队,还需要在西线战场对付超过十万架的苏制米格、拉、雅克系列战斗机。
工业产能充足的美英战斗机和轰炸机德国空军应付不来可以理解,而苏联红军则走了另一条路——在质量不太差的前提下,生产足够数量的战斗机。
通俗点讲,就是在战斗机能够和大部分的德制战斗机进行正常交战的情况,机单翼机殴打双翼机的情况下,生产足够数量的战斗机。即使击落一架德军战斗机需要牺牲三架苏军战斗机,但是德国生产一架战斗机的时间,苏联可以从容生产五六架战斗机出来。
所以后期德国空军绝望的发现,无论是美英空军还是苏联空军,对方的战斗机越打越多,而自己手头的战斗机却是越打越少。
被拖死的绝望,恐怕都不足以描述当时德军飞行员的心情。
更多军事资讯和军事问答,欢迎关注头条号——军武杂谈。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