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歼20不上航母?

歼20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五代隐身战斗机,也是一款重型作战飞机,满足了空军对于未来五代机的需求,但是随着我国拥有航空母舰,海军对于五代机的需求也迫切起来,那么为什么海军不选择歼20上舰呢?

图为舰载歼20设想图。

要说歼20不上舰,就绕不过两个东西:鸭翼和体积。有人说带鸭翼的飞机不适合上舰,因为需要加强的地方更多,如果非要上舰,那么需要对结构进行加强、增重,如此一来,飞机的性能会受到很大影响。另外,还有人说歼20的体积太大,由于机体过长导致航母不能更多的搭载舰载机,会满足了质量,影响了数量。

图中可见,歼20的翼展和长度还没有歼16大,歼16和歼15系出同门,长短宽度差不多,可见歼20上舰也不会影响载机数量。

其实,这两个说法都是有问题的。首先,歼20之前也有很多战斗机是带着鸭翼成为舰载机的,比如法国的阵风M战斗机和俄罗斯的苏33战斗机,以及我国的歼15战斗机,虽然他们都带有鸭翼,也为了上舰付出了重量代价,但是也足够证明鸭翼飞机是可以上舰的,甚至对于飞机的短距离起飞是有好处的,苏33和歼15就是为了短距离起飞才加上的鸭翼。

图为准备在航母甲板上降落的歼20舰载机。

至于说歼20体积太大,这更是无稽之谈,歼20的具体尺寸数据至今尚未公布,仅从其和歼16并排停放的画面就能看出,歼20是绝对比苏27系的飞机占据空间要小的,如果歼15这样的飞机上舰都不怕影响数量,那么歼20就更不会存在这个问题了。如果采用鸭翼和机翼的折叠技术,那么歼20还能更加节约空间,在航母上摆放更多的飞机。

舰载机必须要侧重攻击能力,图为F35C型投掷精确制导炸弹。

但是海军也确实到现在都没有选择歼20,原因或许在于海军想要的并不是一个专注于制空作战的五代机,就和所有的航空母舰一样,我国海军对于航空母舰是有攻击要求的,航母必须具备强大的火力突击能力,而不仅仅是制空权争夺的作用,事实上,历史上所有的航母作战第一目标都是敌人的舰队,而非是敌人的飞机。

图为挂载4枚YJ91超音速反舰导弹的隐身五代机舰载机设想图,攻击是舰载机的首要任务。

所以歼15也是需要挂载4枚YJ83反舰导弹的,而歼20即便是足够强大,也可以使用先进的制导武器,也还是不能满足攻击的要求,海军需要的重型五代机一定是一个非常强调航程、半径、挂载能力的飞机,要能够执行远程精确的攻击,可以对海面和陆地目标进行打击的飞机,那么这个飞机仿佛歼31更加适合,但是那是一个中型飞机。

图为军博航母模型上的歼20舰载机。

于是乎,海军很有可能选择在现在的歼31的基础上,放大一个重型的舰载机出来,作为自己的第五代重型舰载机,但是结果如何,我们还需要拭目以待。

为什么歼20不上航母?

分享专业知识,奉献原创精品,我是兵说,欢迎关注。

近些年,关于歼20上航母的讨论一直停不下来,有支持歼20上舰的,也有支持歼31上舰的,还有主张另外开发一款隐形舰载机的。歼20飞机问世后不久,就凭借其出色的气动设计赢得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也提升了我国航空领域的实力。但歼20本身是一款重型战机,最大起飞重量甚至超过了歼15,达到了37吨。而且歼20的机身较长,可以说是目前国际上先进战机里最长的一个。其重量和尺寸都对上舰产生负面影响。

先说重量,37吨的最大起飞重量,已经超过了美国航母弹射系统的极限。而我国暂时还没有弹射系统,如何让这么重的战机安全的起降,是个问题。37吨只是陆基机场起飞的最大重量,如果要上舰,结构还需要加强,起落架需要加固处理。按照国际上一般的惯例,陆基飞机改成舰载机后,至少要增加10%到25%的重量。如果这样看,歼20最大起飞重量就直奔40吨以上,难度很大。

歼20飞机机身很长,严重影响载机数量。如果是翼展很长的话,可以把机翼折叠起来,但机身瘦长就不好处理了。如果按照中型航母的机库面积和甲板空间来算,歼20的载机量会非常有限,影响战斗力。想要让歼20上舰,恐怕需要大型航母才行。

歼20强调的是高速性能,而舰载机强调的是均衡。歼20需要进行一定的改动,完善其低速起降的气动效率,但这样改动是否对歼20能力的发挥有利,还要经过实践和空气动力分析来判定。从目前情况看,歼31上舰的难度要比歼20小一些,毕竟歼31体量更小,也更容易调整,沈飞在舰载机上也更有经验。

为什么歼20不上航母?

有关我国下一代舰载机的争论持续已久,至今尚未得出最终结论,无论是歼-20,还是沈飞主打的FC-31都有可能,这个问题需要时间去验证,等到下一代舰载机正式列装部队方能最终知晓。

为什么说歼-20上舰有可能呢?

从海军当前中型航母+歼-15重型舰载机模式来看,军方更倾向于使用重型机,因为重型机拥有作战航程远、载弹量大以及空战火力强等特点;虽然重型舰载机带来的直接缺点就是载机数量较少,这是体型尺寸所决定的。

广为周知的我国辽宁舰和国产航母采用滑跃式起飞甲板,舰载机无法满载满油起飞,在这特定环境下重型机与身俱来的优势彰显无遗,这也是军方最终选择歼-15起到决定性因素,在此之前,军工部门曾以歼-8战机做过相应试验,歼-10也曾一度被认为是我国第一代舰载机,但最终海军还是选择了歼-15重型舰载机。

这也是有一定作战考量的,众所周知,航母作战能力由舰载机回收时甲板能调动多少数量来决定,航母的作战空间就那么大,作战状态下甲板上能停放的战机数量也就那么多,其次机库战机维修保养能力也就那么大;在这个固定前提下,中型舰载机尺寸虽小,但相比重型舰载机在单位空间内至多也就多个两三架左右,起飞点也就那么多,回收点也是固定的,这种情况下,重型舰载机的优势就真正体现出来。

简单点讲就是,一艘航母能起飞、回收的战机数量就那么多,后勤保障能力也是相对固定的,起飞战机数量无论是滑跃起飞方式还是弹射起飞方式都是一样的,重型舰载机的作战能力更加突出;搭载中型机只不过数量能得到提升而已。

因此,重型机上舰优势并不少,歼-20上舰还有何不可呢?

遵循上述逻辑,歼-20上舰后综合作战能力要比沈飞主打的FC-31强的多,两款战机在技战术指标设定上完全就不在一个档次。因为歼-20从设计之初其技战术指标直指美国F-22,也就是说歼-20的主要对手将是F-22,对付F-35这样的多用途能力出众的战机更显得游刃有余。

此外,我国航母规模最终绝不会达到美国当前两位数的规模,有限的数量,想要取得局部优势,首要下手方向就是舰载机,也是实现这种作战能力超越的捷径。

所以,歼-20经过针对性改装,完全具备上舰的条件,无论从军方的作战考量以及需求,还是长远提升航母综合战斗力,歼-20都能满足要求。

需要着重申明一下,本文只是论证歼-20具备上舰的能力,但并不认可歼-20就是我国下一代舰载机,这个问题需要时间去验证,耐心等待官方有关消息实锤或是等下一代舰载机真正服役方能最终大白于天下。

为什么歼20不上航母?

歼-20上舰有困难,但并非不能上航母

如果单纯上航母角度,歼-20的确要比歼-15这类的要困难的多,像辽宁号这种体格的中型滑跃起飞的航母基本上不可能搭载,但是并非不可能。从气动布局等方面来看,歼-20的登舰难度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重量限制。由于尽可能内部油箱和武器内置,五代机们空重普遍要比前代们高,歼-20在设计和制造上尽可能的采用轻量化,但其空重已经超过17吨,最大起飞重量达到37吨。而陆基战斗机进行舰载化处理,需要大幅度增加结构强度,需要气动上进行改动,这都需要增加起飞重量。美国海军根据其之前经验,得出过结论,需要增加大概12%~30%的空重。如此一来歼-20要进行上舰改动的话,空重要增加到20吨以上,最大起飞重量要超过40吨,这就对航母弹射器提出考验。

美国航母之前使用的C-13-2蒸汽弹射器最大起飞重量是34吨,福特级使用的电磁弹射器最大起飞重量是35吨。正式这一限制,让美国海军之前的A-12、F-22N和超级雄猫都是因为超重而取消。

这方面压力就来到马少将的电磁团队了,马少将团队这几年相当牛逼,就看能不能交出符合要求的作品。

二是气动改进。五代机在设计上都倾向于跨音速和超音速作战,大部分都加入了超音速巡航的标准,所以在气动布局设计上普遍倾向于超音速区域。但是航母舰载机起降时对于低速性能要求非常高,美国海军舰载机操作安全要求是,必须可以在海平面高度,300公里时速情况下,依旧可以进行1.5G机动动作方便调整,所以需要在气动方面进行大改。

即使是没有超音速巡航要求的F-35,其舰载型F-35C的机翼构型完全不同,目的就是为了改善低速起降性能。而F-22当年为了上舰,推出的F-22N则是采用可变后掠翼的想法,以改善低速性能。

这方面歼-20设计上,采用边条+鸭翼的方式,在保证出色超音速机动性能基础上,低速性能也同样比较出色。但是同样进行修改的话难度也较大,具体怎么个改法,也需要仔细琢磨。

三是着舰仰角问题。三角翼飞机着陆仰角普遍比较大,在舰载机着陆这种本身下滑角非常大时,就容易导致飞机起降难度大幅度增加,着舰时仰角太大。阵风战斗机着舰时仰角就非常夸张,歼-20重量更大,而且采用远距鸭翼布局的话,着舰仰角恐怕更大,非常考验飞行员。美国海军一向非常讨厌无尾翼舰载机,这也是JSF计划中X-32输给X-35的重要原因之一。

综合来讲,歼-20要进行上舰的话,难度要大很多。并且很多方面原因不是由歼-20可以决定的,需要看电磁弹射器水平,需要看目标航母的排水量和降落环境等。而且我国实际上才刚开始进行航母舰载机研究,直接上来爆改难度较大,目前歼-15可以满足基本需求,在这方面上积累经验,再进行下一步来确定海军下一代舰载机标准比较务实。

为什么歼20不上航母?

歼20太重了,不适合上航母。关于航母舰载机的话题,我们曾经专门聊过。美国和俄罗斯都退役了其航母上的重型舰载机,估计还是太重的飞机在航母上不能发挥出最大战力的原因吧?我们的歼15已经是现役世界上唯一的重型舰载机了,最大起飞重量不过才34吨,而歼20的个头更大,最大起飞重量达到了惊人的37吨。要是为其配备了推力更大的涡扇15,那么歼20的最大起飞重量不得奔40吨去了吗?这么大的战机上航母,是不是有点太大了?

再来看看尺寸吧。对比一下就能看出差别了。歼15的长度是22米,宽度14.6米,高度是6米。而歼20的长度20.3米,宽度12.9米,高度是4.5米。看上去长宽高似乎比歼15还小一轮。这说明歼20的起飞性能还不如歼15呢,为什么?你的机身小了,也就是说升力系数小了,承载飞机起飞的截面积肯定会小。而你的起飞重量更重了,起飞性能反而不如歼15更优秀了。我们来看一下起飞滑跑的最短距离吧。目前歼20的平飞最小起飞距离是330米,辽宁舰和山东舰根本就不够啊。就连航母上的重载起飞点距离舰首不过才只有195米。这个距离对于粗短的歼20来说根本就飞不起来。

很多同学抬杠说那可以上未来的弹射航母啊。对于下一代隐身舰载机,我个人一直坚持的观点是中型隐身舰载机搭配歼15。即使是上了弹射器,歼20这么个大家伙,本身机翼面积比很小,如果用电磁弹射的话,需要的弹射力肯定很大。这样会加长弹射器蓄能的时间,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得出结论,那就是战机的出动效率不高。

海军应该专门研制一款隐身舰载机作为下一代制空舰载机上舰使用。这款新型舰载机的最大起飞重量应该在25吨左右,采用双发布局。安装两台中等推力涡扇发动机。这样的话,无论舰载机的装备规模还是舰载机的作战半径,武器挂载能力等等,都足够了。起飞重量在25吨的中型飞机的话,机身体积也足够了,有足够的空间安装先进的雷达,武器等系统。同时,中型舰载机不会那么消耗航母的电力,可以做到高效率出动,至少不至于弹射一架之后需要长时间储能或者造成航母航速下降就足够了。海四代绝不能用歼20,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为什么歼20不上航母?

随着003国产弹射型航母消息的不断流出,关于下一代舰载机的争论也愈演愈烈。我国目前虽然已经拥有了歼15飞鲨战斗机,但是整体技术水平仍然和美国的F35C相差了整整一代,在滑越起降模式下的战斗力与F18也有一定差距,未来一旦发生战争,要让歼15正面对抗美军舰载机显然会力不从心。那么作为目前中国唯一一款成熟的五代机,歼20到底能不能充当舰载机使用呢?

首先从定位上来看,歼20是一款典型的空优机型,它的内部弹舱和侧弹舱只能容纳约6枚空空导弹,挂弹量十分有限。由于整机的隐身设计,歼20虽然也有外部挂架,带弹量也很难超过F35C。作为一款优秀的多功能舰载机,F35C虽然看起来短短胖胖的,人送外号”肥电”,但是它的挂弹量确实非常惊人。洛马公司曾经展示过F35的野兽挂载模式,加上外部挂架总共可以携带多达16枚各型导弹,实际挂载能力已经超越了F22。这种模式虽然牺牲了隐身性,但是在执行对地、反舰任务时具备巨大的优势。从执行多任务需求来看,歼20的空优设计显然不适合充当舰载机。

▲歼20内部弹舱

▲F35野兽挂载模式

其次歼20太长太扁了,它的长度达到20.4米,虽然这个数据低于歼15的22.28米,但是却大大超过了F35的15米,这么分析的原因并不是因为长度太大会占用过多的甲板面积。而是在这么长的情况下,歼20的机身高度只有4.45米,而且起落架位置又偏前,所以在航母上做大仰角起飞时,飞机尾部很可能会剐蹭到甲板,很容易发生飞行事故。

▲歼20起飞

▲歼15起飞

歼20的最大起飞重量达到了37吨,因为舰载机起降的距离短,过载冲击力强,所以起落架、机身结构都需要加固,并且还需要加装尾钩,歼20即便经过改造成为舰载机,最终重量也很可能接近40吨。目前美国的蒸汽弹射装置起飞30吨的F18都已经有点力不从心,即便是下一代的电磁弹射,恐怕对于35吨以上的飞机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歼20这样的超重型战斗机确实不适合做舰载机,不然美国就直接拿F22上航母了。

最后一个原因,歼20采用的气动布局也限制了成为舰载机的可能,歼20的主翼是三角翼设计,三角翼的翼展偏小主要是为了突出超音速机动性能。而航母舰载机由于常常需要在失速状态下进行起飞着陆,所以特别看重低速飞行能力,歼20即使加上了鸭翼以后也不可能拥有歼15中央升力体布局的机动能力。除此之外,舰载机为了减少占用甲板和机库空间,机翼还必须进行折叠设计,而三角翼在折叠以后非常影响结构强度和飞行安全,美国在90年代初搞的的A12舰载隐身攻击机也是因为三角翼折叠的原因,最后直接凉凉了。

▲A12隐身攻击机

综合以上来看,歼20上舰确实存在许多技术上难以逾越的困难,即便有可能通过集中攻关解决这些难题,最终付出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也将是巨大的。与其在陆基歼20上修修补补,不如直接设计一款新机型,或者在现有的歼15舰载机和中型五代机FC31上下功夫。与歼20相比,这两款机型很可能成为未来中国的F18和F35C,等到003弹射型航母下水服役,他们所形成的战斗力绝对不会输给美国同类机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