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隐身驱逐舰在海军作战中该如何使用?有什么优势?
驱逐舰在隐身设计后,主要作用是让敌人不能有效识别。虽然还是会在很远的距离被探测和发现,但是这并不是说他的隐身就没有价值了,驱逐舰采取隐身技术虽然小型舰艇采取隐身技术后的效果那么明显,但是起到的作用是一样的:降低被发现的距离,提高敌方判断的难度。有个词叫做识别目标,最起码,你探测到后,不一定会认为是驱逐舰。
图为我国海军055型驱逐舰,他在雷达屏幕绝对不是万吨大舰的反射面积,可能只是显示为一艘无害的2000多吨的护卫舰,虽然依然能够探测到,但是无法识别目标。
比如说,一艘采用先进隐身设计的驱逐舰,就拿052D来说吧,虽然依然和过去一样,可以被敌人的对海搜索雷达在超视距范围探测到,但是他的反射面积却显著减少,6000吨的驱逐舰,在敌人的雷达显示屏上,也许只是显示为一艘2000吨的护卫舰,这对于扰乱敌人的布置,干扰他们的指挥决策非常有利,毕竟应对052D神盾舰和应对054A护卫舰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情。
美国海军DDG1000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的雷达反射面积更小,据说只有几百吨的船只的反射面积,这就对有效识别造成巨大困难。
隐身驱逐舰出海后,可以避免被敌人的探测器直接追踪,不是说他能够避免,而是说他应当避免,这样才能让敌人无法对目标进行有效识别。这也是和平时期,对方的侦察机和电子战机要对我们的隐身设计驱逐舰进行跟踪的原因,目的就是用雷达波束扫一扫,收集雷达反射信号的特征和其他物理场的特征,以便于在未来可能的战争中对该目标进行有效的识别,防止判断错误。
把052D看成是056,那可就要犯错了。
这个道理和潜艇是一样的,潜艇天生具备隐身特征,但是在水里航行也还是会有声呐、雷达以外的其他物理场特征,因此对付静音和隐身设计先进的潜艇,不但要提高自己的探测能力,还要注意和平时期对其进行大量的追踪和扫描,持续不断的收集他的声呐、雷达、水文、航速等特征,这样在战时就可以精准的确定目标类型。
因此,驱逐舰的引射设计是具有战术性的,而不仅是隐身飞机那样的无法探测。
那么隐身驱逐舰的使用就是尽力的避免被敌人过度的跟踪和探测,然后在战时可以和其他军舰配合,也可以单独行动,反复利用海上机动作战的优势来干扰敌人的防线布置,使敌人无法确定我方的主力舰群位置,这才是他们隐身设计的最大价值。
你认为隐身驱逐舰在海军作战中该如何使用?有什么优势?
大型水面舰艇设计隐身化已经是一个趋势,其中最具典型的就是美国海军装备的排水量达到14000吨的朱姆沃特级驱逐舰,这是美国海军装备要的最大的导弹驱逐舰,也是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导弹驱逐舰。
朱姆沃特级驱逐舰最大的特色就是隐身设计,其采用平面和直线的外形设计,主要就是实现雷达隐身效果。该驱逐舰外形简洁流畅,没有多余的零碎。
驱逐舰等大型水面舰艇隐身化设计的作用明显,在海战中可以减少被敌方发现的几率,通过雷达隐身可以实现突然打击等作用。由于地球曲率影响,舰船雷达的探测距离本来就受到限制,因此对于隐身导弹驱逐舰的探测就更难了。
不仅美国海军拥有隐身导弹驱逐舰,其他国家海军也在装备隐身类舰船,隐身舰船的使用和普通舰船是一样的,只是具备了低可探测性的优势。
你认为隐身驱逐舰在海军作战中该如何使用?有什么优势?
想听实话吗?实话就是“隐身驱逐舰”的这个理念,在现代还处于争论中,驱逐舰的隐身能力具体能在现代海军作战中起多大作用,目前来看还有待验证;
我们都清楚现代隐身驱逐舰最典型的成果就是美国的“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而美国的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是美国海军在前苏联解体后所走的一大段弯路。▲朱姆沃尔特级的诞生是源于前苏联解体后,美国海军“由海向陆”技术政策的转变,根据1992年9月美国海军司令、海军作战部部长与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共同颁布的《由海向陆战略白皮书》的介绍,美国海军在前苏联解体后大幅修改了冷战时代的大洋反潜与争夺制海权的政策,更加强调与陆军、空军联合作战,主要着重对沿岸目标及地面投送火力、控制沿海及内陆通往海洋战略要道为主。
这一点在美国海军1994年9月提出的“前沿-由海向陆”概念(将近岸作战、支援对地攻击纳入海军主要任务之一)中也得到了验证。
所以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海军兴起过一阵“武库舰”的热潮,说白了就是要用强大的火力去开到对方近岸去欺负“小朋友”,但是后来因为V字勋章佩戴争议,“武库舰”的主要支持者,时任美国海军作战部部长的杰里米.迈克尔.布尔达开枪自杀了,同时又因为该项计划的预算被美国国会大老爷封杀,所以美国海军武库舰计划最终在1997年12月被正式下马。▲当年热闹一时的美国武库舰想象图。
而在美国武库舰计划下马后,美国又准备了新的DD-21计划,也就是朱姆沃尔特级的前身,其具备完整的区域防空和编队反潜能力,后来在有“屠刀”之称的美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上台后,该计划被拆分成了三个新项目;
也就是CG-21防空巡洋舰、DDG-1000对地攻击驱逐舰及LCS滨海战斗舰,其中CG-21这种两万多吨的大型巡洋舰至今也没见踪影(国会大老爷不给钱),而朱姆沃尔特级也从最开始的32艘被砍成了现在的三艘。▲相比阉割后的“朱姆沃尔特”,DD-21才算的上是真正的“梦幻战舰”。
而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告诉大家朱姆沃尔特级的本质,就是美国海军在错误理念下开发的一种对陆火力支援舰,所以朱姆沃尔特级不仅没有完整的区域防空能力也没有编队反潜功能。
而朱姆沃尔特级之所以要设计成隐身的样子,也是为了方便靠近近岸的火力支援,但是这里面就有一个巨大的技术问题。
众所周知,现在的隐身技术主要是防范雷达波隐身,而雷达的电磁波是不会拐弯的,而由于地球曲率的原因,在天海线之外的目标本身就会被地球所遮挡,而天海线一般都只有35-40公里左右,也就是说,即使没有隐身能力的舰船,在40公里之外本身也会因地球的遮挡而导致近岸雷达探测不到。
同时,在广阔的大洋上也有这个问题,所以现代舰船在远距离探测主要以舰载预警机/舰载机探测为主,舰载雷达只是一个辅助手段,而由于现在红外探测技术的进步,对朱姆沃尔特这种排水量高达14000吨的大型舰船,远距离探测根本就不成问题。
而舰船要为隐身技术所付出的代价又高,所以现在大型舰船隐身具体的实战价值还有待商榷。
其实不仅是舰船,现代反舰导弹也有这个问题,现在反舰导弹主要以隐身亚音速和超音速突防两个流派,而隐身反舰面临的问题与隐身舰船一样,那就是在天海线外反舰导弹隐不隐身雷达都不好发现,而一旦过了天海线在几十公里这么近的距离内,舰载大型相控阵雷达就可以发现隐身反舰导弹了。而隐身反舰导弹因为要顾及降低雷达波反射截面积的要求,气动布局设计的一般都不适应超音速巡航能力,而最后突防的时候,速度越慢就肯定越不利于突防,所以现在反舰导弹两个流派之间也有这个争论。
不过现在舰船隐身也确实是一个趋势,毕竟有总比没有强,但是因为隐身而要付出巨大的“代价”那就不值得了!
你认为隐身驱逐舰在海军作战中该如何使用?有什么优势?
现代海军序列中,大型驱逐舰、护卫舰已成为主战舰艇,如果按照吨位判断的话,现代大型驱逐舰已经超过二战时期普通巡洋舰。现代驱逐舰不仅是吨位上更加大型化,而且随着探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舰艇的隐身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型化、隐身化将是未来主战水面舰艇的发展趋势!同在船台建造的DDG-1000隐身驱逐舰(左)和“阿利伯克IIA”宙斯盾驱逐舰(右),可以看到DDG-1000外形要简洁的多!
目前,全球范围内隐身性能最好的大型水面舰艇是美国的DDG-1000“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其满载排水量超过15000吨,但是雷达反射面积却仅与一艘数百吨的小艇相当,这对于降低地方探测距离、减小自身被发现概率极为有利,今儿提升己方在执行任务时的突然性和生存能力。除DDG-1000以外,欧洲各过目前现役的先进大型舰艇如英国45型驱逐舰、法国“地平线级”/“阿基坦基”护卫舰、以及前几天撞船沉没的挪威护卫舰等,都具有一定的雷达隐身能力。在大型水面舰艇中,DDG-1000的隐身能力仍是最好的055驱逐舰也十分注意雷达隐身能力
隐身驱逐舰/护卫舰此类大中型水面舰艇,都是各国海军的主力,既可以伴随航母编队执行远程打击、为航母提供舰队防护,又可以已隐身驱逐舰/护卫舰为核心组成远洋/近海打击集群,可以说是现代及未来海上作战的“多面手”,这也是为何世界上各主要海军强国都将隐身/驱逐舰/护卫舰做为发展重点的原因之一。至于隐身驱逐舰对优势,上面已经提到,那就是降低被发现概率、提升袭击突然性、提升生存能力,这也是与日益发展的探测、打击技术相匹配的。英国正在研发的下一代主力护卫舰26型护卫舰,低雷达反射特征是其重要设计指标之一
不仅在大型驱逐舰/护卫舰的设计、建造中注意隐身能力,在轻型护卫舰、导弹艇、无人艇等海上作战的各个环节的平台上,隐身性的要求也都在不遗余力的实施,法国“拉斐特级”护卫舰、瑞典“威斯比级”轻型护卫舰、我国的022导弹艇等都是中小型隐身舰艇的典型代表。瑞典“维斯比级”隐身护卫舰我国022隐身导弹艇
在海军舰艇发展中,美国仍旧走在最前列,虽然DDG-1000隐身驱逐舰仅建造3艘且暴露出来各种问题,但是在DDG-1000得到应用和验证的新技术将会在下一代LSC大型远洋作战舰艇上得以应用,而LSC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要保持与DDG-1000一样的隐身能力!“百年海军”,依然任重道远。美国下一代主力水面作战舰艇LSC效果图
欢迎关注“威呐解析”、讨论交流。
你认为隐身驱逐舰在海军作战中该如何使用?有什么优势?
既然是隐身驱逐舰,在作战方面当然优势就很明显。可远距离打击敌方舰船。而且不易被发现。配合陆空,三位一体打击。
你认为隐身驱逐舰在海军作战中该如何使用?有什么优势?
我认为隐身驱逐舰没有用,是皇帝的新装。
本世纪初,瑞典考库姆公司公司首开先河,发展出维斯比级“隐身”战舰,在此之后,各国纷纷发展外形科幻,线条明显的隐身舰艇,但实际上隐身舰艇除了外形拉风之外,并不真的具备“隐身”性能。
隐身战舰本意是减少雷达反射面积,不易被雷达发现,但实际上,目前雷达探测技术日新月异,以P-3C反潜巡逻机AN/APS-115全方位雷达为例,这种雷达可以在70千米外发现一根潜望镜,有哪种隐身舰艇能有这种隐身效果。退一万步讲,隐身舰艇在海面上航行,留下的浪线长达数公里,这些浪线在现代雷达中眼里,并不难发现,隐身效果怎么算。
所以现代所谓隐身舰艇不过是皇帝的新装,变着法子骗线,未来不打仗还好,打起仗来会在数小时内被消灭。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