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歼10B验证的矢量推力技术与苏35的矢量推力技术,哪个更先进?
近日惊艳亮相的歼10b tvc战斗机显示出优秀的机动性能,引发了广泛关注,但与此同时,我国又采购了24架苏35s战斗机,人们都在问,对比苏35的矢量发动机,我们的矢量技术如何?
矢量型歼10b的亮相表现出我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重大突破。
其实,就矢量这块看来,我们更加先进。 我国的推力矢量发动机技术采用的是全新设计的尾喷,而不是在老尾喷系统上改进添加出来的,比如,俄罗斯战斗机的尾喷是在原al41f发动机的收敛式尾喷基础上,外接了一段三维矢量尾喷组件而成的117s发动机,他的尾喷重量较大,机械机构较多,而且尾喷较长,尾喷口是整个尾喷系统转动,导致发动机的推力损失比较大,而且反应速度比较慢。
歼10b tvc.的尾喷系统,更加短,机械结构简单,比较轻,采用数字化操控,而且采用了隐身设计。
我国的矢量尾喷则是全新开发,虽然发动机核心机部分依然是太行发动机,但是整个尾喷系统重新设计,其长度较短,机械机构更加简单,尾喷推力方向调整不是整个尾喷转动,而是收敛片收缩进行小的精细控制,采取数字化技术操控,灵敏度大大增强,发动机推力损耗较小,因此使得推力比117s较小的太行发动机也能体现出优秀的性能。
图为苏35的117s发动机,其机械结构庞大,长度较长,而且没有采用隐身设计,比较粗狂。
另外,我国的推力矢量发动机采用了红外抑制措施,使用了矩形尾喷口收敛片,隐身能力比较好。俄罗斯的117s发动机尾喷口并没有采用隐身设计,整个技术水平还停留在四代战机阶段,可以说,从操控方式到动作机构,从机械设计到隐身设计,117s发动机都比歼10b用的发动机,落后半代水平。
苏35s战斗机的矢量发动机在调整推力方向时,需要整体转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