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4加龟背是耐压壳直径真的做不大吗?
是的,094当年出现较大的龟背就是因为耐压艇体的直径做不大导致的,不过这一问题目前已经迎刃而解了,可想而知,096是不会出现那样大的龟背了。
图为我国的093G和094G两种新型核潜艇,都装备了填角结构、无舷窗指挥围壳和拖曳线阵列声呐,外观时髦度爆表,只差龟背了。
另外,094的导弹巨浪2体积较大,这也是他龟背较大的原因,美国同等技术水平的三叉戟D5导弹尺寸要比巨浪2小一些。巨浪2属于东风31导弹的海基型号,巨浪1是东风21的海基型号,而目前我国已经试射成功了巨浪3导弹,他将会是尺寸更小的导弹。094导弹因为巨浪2体积较大,不仅导致出现了龟背,而且还导致他只能载弹12枚,而目前世界战略导弹核潜艇的普遍情况是16枚。
图为096核潜艇的设想图。
我国目前研发成功了屈服强度达到了2200MP的高强度钢材,要知道094上的钢材最大屈服强度是不超过950MP的,在093的时代,我国也才开始把屈服强度785MP的高强度钢材用到潜艇上,日本目前在苍龙级潜艇上用的最大强度的钢材NS110的屈服强度是1100MP,我国目前已经超过了他。
图为俄罗斯的北风之神级核潜艇,可见他还是有小龟背的,其实俄亥俄也有,只是龟背更小一些。
最后,还有一个影响因素是卷板机,没有大直径的卷板机也不能加工出大直径的耐压艇体。我国目前研发成功了直径14米级的大型卷板机,这样可以制造出较大的耐压艇体,也就有机会制造出没有龟背的核潜艇了。
094加龟背是耐压壳直径真的做不大吗?
目前世界上5常国家装备的战略核潜艇中,就数我们的094级的龟背又大又高(当然俄罗斯的德尔塔也是一个德行,但是人家有北风之神),被广大军迷纷纷吐槽。
094龟背高主要有2个原因。第一,的确我们当时094的耐压壳直径做不大,在90年代我们缺乏大型的舰船用钢板卷板机,加工能力有限,只能加工直径在11米左右的耐压壳,而美国,英国能达到12.8米,俄罗斯的北风之神甚至达到13.5米,加工直径小了,自然潜艇就小上一圈。
除了加工能力有限外,导弹的小型化上也有不足,比如JL-2直径2.2米长13米射程8000km,而同样射程的美国三叉戟导弹直径不足2米,长度只有10.38米,由此可见小型化上的差距。之所以在小型化上有如此大的差距,最主要就是因为推进剂性能落后。我国的推进剂N15(国产NEPE推进剂)燃烧比冲为2500牛.秒/千克,而美国法国用的NEPE推进剂燃烧比冲为2685牛.秒/千克,可别小看这185牛.秒/千克差距,这点差距足以让射程发生巨大该变。例如我们DF31初期采用的HTPB推进剂,燃烧比冲2400牛.秒/千克,射程为8000km,而改进后的DF31A采用N15后,在导弹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射程提升到11000km,所以优秀的推进剂是导弹小型化的关键。
以上两点导致094龟背大的主要原因现在均已得到解决,大型军民个两用卷板机已经在2014年通过技术鉴定,可以制造13米直径以上的耐压壳了,096的直径将会更大,至少也会与美国俄亥俄同级。新型推进剂燃烧比冲据闻也提升到2900左右,超过美国三叉戟的推进剂性能,采用新型推进剂的JL-3相比JL-2或许体积更小,射程更远。所以下一代的096的龟背将会彻底得到解决。
以上感谢大家阅读,欢迎拍砖留言!
094加龟背是耐压壳直径真的做不大吗?
说白了就是耐压艇壳直径达不到,所谓的反应堆功率和噪声说到底还是耐压艇壳直径的问题。听惯了吹牛咱们聊点现实的,耐压艇壳直径这个参数在大部分军迷眼里根本不起眼,没有多少人会主观上注意这个参数的存在,但恰恰就是这个耐压艇壳直径决定了整个核潜艇的性能。下图前面那艘就是094,龟背其实挺突兀的
先说下094的问题吧,094是90年代初开始研制,90年代末开始建造,2004年左右交付,现在服役数量推测为6艘。094的整体布局其实并没有脱离原先092的方案,你可以看做是092的大改版,耐压艇壳直径依旧是个硬伤。虽然094型宽达到12.4米,但是你要考虑到094是双壳体设计,实际耐压艇壳直径大概8-9米,这个直径实际上在核潜艇方面并不算是优秀。既然没有大直径耐压艇壳,那么巨大的潜射洲际导弹只能用大龟背弥补这个高度差,所以094的龟背显得特别突兀。
还有个问题就是潜射弹道导弹(SLBM)的问题,不过这个影响倒是没有那么大。094携带的是12枚巨浪2,属于洲际导弹行列,射程为8000-8500公里左右,长度根据公布的资料是13米(与耐压艇壳直径相差达到4米左右),直径2-2.2米左右,载荷为1枚大当量弹头或4枚小当量弹头。与之对比是美国UGM133A三叉戟2洲际弹道导弹,弹长13.5米,直径2.11米,虽然外形尺寸略大,但是射程达到12000公里,载荷为8枚大大量核弹头或14枚小当量核弹头,在这方面差挺大。所以,想要达到同性能情况下弹体尺寸压缩不下来,也是造成龟背的一个因素。
总的来说,094其实就是受制于当年的制造水平,特别是冷轧卷板机这个设备,自己没能搞出大直径的,国外的又搞封锁,这也是在当年没办法的事。至于改进版能不能取消龟背的问题,其实龟背这个东西并不说一定要完全取消,俄亥俄其实也有龟背,只是与艇身融合的好一些,从某些角度看不出有龟背的,而且俄亥俄耐压艇壳直径达到12.5米,与三叉戟2长度差距在1.5米左右,所以这个龟背没有像094那样那么的突兀。下图为俄亥俄的龟背,一方面龟背没有那么高,再就是融合比较好
如果你非要一点不要龟背,要不然突破15米以上大直径耐压艇壳技术,把导弹直接包裹在耐压艇壳里面,但是这个短时间内不大可能。要不学苏联台风级,放大潜艇尺寸,苏联的P39潜射导弹尺寸控制不住,长度达到15米,但是苏联没有15米耐压艇壳技术,所以干脆搞了2个小的耐压艇壳,中间位置夹导弹也就是下图所示。但是带来的问题就是艇宽急剧上升,排水量也非常巨大,达到水下36000吨,但是虽然比俄亥俄大很多,不过作战效能基本上不如18000吨的俄亥俄。所以,在潜艇设计的过程中,龟背这个事情是要综合考虑的,你非要一点没有那么肯定要付出吨位和艇体尺寸的代价,对于隐蔽性和机动性也是有负面影响。在不影响综合能力的情况下有龟背也是可以的,但是像092和094那样那么突兀就是有点技术不过关的因素在里面。
最后说下耐压艇壳直径,我开头说过“耐压艇壳直径这个参数在大部分军迷眼里根本不起眼”,觉得他没有反应堆和弹道导弹重要,其实这个是不对的,耐压艇壳可以说直接影响到核潜艇性能,说白了直径越大内部空间越足,可以安装的设备就更多。一方面是武器,这个不用过多解释,大直径耐压艇壳允许适配更多的武器,比如对陆巡航导弹、大型反舰导弹和潜射洲际导弹,直径不够要不然别装,想装就要带大龟背。第二个问题就是反应堆性能的问题,核潜艇反应堆体积和功率是正相关,想要堆的输出功率大那么就要体积大,但是你耐压艇壳直径不够就放不进去,这样就制约了核潜艇的机动能力。再就是麻烦的噪音,解决噪音问题一个办法是减少反应堆一回路的冷却液泵的开启,因为这个是个主要的噪音源,但是那种自然循环堆高度比较高,这就需要耐压艇壳直径够大能把自然循环堆塞进去。另一个办法就是加减震浮阀,减震浮筏就是说把反应堆和动力系统悬浮起来,降低直接传递到外界的噪声大小,但是减震浮筏的安装还是需要空间,没有大直径耐压艇壳还是白瞎。所以耐压艇壳这个不起眼的参数其实决定了核潜艇的作战性能。
以前中国的核潜艇出门就被嘲笑,人家都说从广州出港在越南就能听到,其实就是技术不到位。至少091-094基本是在五常国家垫底,这事其实也挺尴尬。至于095和096的进步,这个是毋庸置疑的,耐压艇壳直径可能能到11米,比这几艘强很多,不敢多说,至少有资格平起平坐。这个东西只能说一步步积累,别整天跟网上说的似的超车比别人高几十年,该走的步骤和路子一定要走的。加油吧
094加龟背是耐压壳直径真的做不大吗?
目前,中国以前装备的两型战略导弹核潜艇,:092型和094型都有龟背,而且,094型的龟背比092型的还要高大。为什么这样建造?092型是在091型攻击型核潜艇的基础上建造的,而中国巨浪1型导弹的个头远远大于091型艇壳的直径,直接装进去是不可能的,怎么办?增大潜艇的直径,当时中国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一是缺乏制造大直径的高强度钢材,二是没有重型高压力的卷板机及其生产工艺。把导弹做小,又因为当时中国刚刚涉足固体烧料火箭,其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主要反应在烧料的产生的比冲低,推力不足。导弹做小了,射程近,达不到战略威慑的作用。据悉,巨浪1型导弹最大射程为2800千米。094型装备的导弹,巨浪2型导弹的发射达到8000千米,提高了燃料的比冲,显著提高了推力。但导弹体积更大了,如果把潜艇造大,弃掉背龟,核潜艇的排水量要达到12000吨以上,中国核动力反应堆的功率小,必然严重影响航速和机动性,是不可接受的。所以照样选择龟背设计。如果把龟背做得平滑过渡,排水量也会增加数千吨。同样会使航速过低,生存能力弱。现在,中国的科技水平大大提升了,采用巨浪3型导弹的096型战略核潜艇,就没有这难看龟背,其作战性能也跃居世界先进水平。
094加龟背是耐压壳直径真的做不大吗?
耐压壳直径扩大,需要的是工艺的进步。
可以先找一个例子来类比。航天火箭上用的密封圏。从以前的直径3.35米到长五的5米,这个圈圈,花了3年的时间来研制,这个圈子越大越难。
而潜艇的生产工艺更复杂,不仅是材料的可塑性,抗压,曲服强度,耐压壳需要把一个平的钢板弯成半圆,再合拢焊接成一节,再一节节组成艇身。生产耐压壳的大夹子也要重新研制。
093比091的进步其中之一就是潜艇的直径加大了。但是JL2的高度也比JL1高了一节。所以094比092的龟背更高了。
094加龟背是耐压壳直径真的做不大吗?
潜艇建造离不开大型卷板机,以前我们的确大直径耐压壳,现在的中国已经决解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