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苏军6天打败75万关东军,是苏军太强还是关东军太弱?
当然是因为苏军太强了。
一个1945年的苏联的坦克集团军里,装备图中IS2重型坦克的部队起码在一个旅以上。
苏军进攻关东军的时候,动用了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最强大的陆军单位:坦克集团军。苏联的坦克集团军下设2-3个坦克军,1个机械化或摩托化军作为主力,1个坦克团,1个机械化团作为预备队,1个炮兵旅,1个防空旅和1个工兵旅作为辅助力量,而且还都下设了保障部队,比如汽车团或旅。
一个苏联坦克集团军,有T34-85和IS2这样的坦克700辆。
根据苏联崔可夫元帅的回忆录和苏联将领所著的坦克突击一书记载,在1945的苏联坦克集团军作战的时候,可以得到4500辆汽车提供的后勤和1000多门火炮提供的火力加强。在苏联坦克集团军中,全集团军共有坦克700辆,装甲车辆1000多辆,集团军属飞机数百架,火炮上千门。这样的一个集团军有7万人左右的兵力,进攻正面为十几到20公里。
苏联坦克集团军在作战中,可以得到一个歼击航空兵军的空中支援。在作战开始前,苏联坦克集团军属炮兵部队可以在前线做到每公里集中80门各类火炮轰击的密集度,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在1000米长的战线,就有80门火炮反复轰击,当年德国精锐的坦克师就是在这样的火力下崩溃的,关东军这种步兵为主的部队,怎么可能抗的住。
日本关东军是步兵为主的部队,抵挡不住苏联的坦克突击。
随后坦克集团军会发起冲击,坦克集团军可以在脱离后方20-30公里的地方,依靠坦克携行物资,实现每天50-60公里的突进速度,而且可以自给突进5-6天,一般最大可以突进300公里纵深。当时,苏联为了打击日本关东军,集中了这样的坦克集团军两个,这对于当时的日本军队而言,显然是强大到难以想象了,日本在我国作战这几年,都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对手,显然没有做好充分准备,于是一溃千里,瞬间就被击败了。
回答者简介:张浩,亚太智库研究员,《舰载武器》杂志评论员,在《兵器》、《舰载武器》等多家军事期刊发表《现代山地战怎么打》、《共和国炮艇小传》、《夺滩奇兵》等文章30余篇,在海军作战理论和海上作战武器装备等领域有独特见解,著有《预警机、电子战机》一书,获得军迷群体一致好评。
二战苏军6天打败75万关东军,是苏军太强还是关东军太弱?
苏军六天打败关东军,但是部署却花了将近三个月,从苏德战争结束之后,美英苏便确定了一致对日。当时美国承诺了苏联一些利益,事实上当年苏联也是非常希望拿回被日本占领的一些领土。斯大林为了消灭关东军,将大量的精锐集团军调往了远东。苏军整整集结了三个月。
当时苏联的装甲集团军注定是世界第一的,武器装备、人员素养、战斗经验,都是其他国家所不能及的。同德军作战四年之久,苏联将领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终于把德国人拿手的大装甲集团军突击运用的炉火纯青。大火力、大兵团、大装甲的苏军,对付区区七十五万关东军,可以说易如反掌,何况关东军装甲力量基本为零。
而且日本关东军面对苏军的时候,还是采取构建堡垒防线,也就是还是选择了打阵地战,然而在苏军的坦克群下,阵地战分分钟被碾压。何况事先苏军就已经做好了部署,更是熟知日军的部署,所以苏军进攻之初,基本就将日本关东军分隔包抄。苏军闪击东北,只能算是一个基本操作,大火力支援、坦克突击,最后士兵清理战场。
日本关东军在苏军三路进攻之下,这才发现一战水平的日军根本不是苏军的对手,诺门坎战役时日军尚且还有一搏之力,毕竟当时苏军装甲力量不强,然而1945年的苏军,可以说是陆战最强的存在。若非战后美国有原子弹,恐怕苏军真的会顺手平推了西欧,因为当时无论是那个国家,都没有苏联这么恐怕的装甲力量。
二战苏军6天打败75万关东军,是苏军太强还是关东军太弱?
实际上不是苏军太强,也不是关东军太弱,而是美国投原子弹太早了,导致日本在8月15日就宣布投降。
苏军8月9日发动战役,日本在8月15日就宣布投降了,8月16日关东军司令部正式下令全体投降。除了东宁和虎头,各有1个步兵大队,没有接收到命令,其他60多万日军已经全部投降。
截止到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苏军没有攻克任何一座中等城市,更不要说大城市。也没有攻克日军主阵地,甚至都还没有遇到,日军主力兵团。还在边境上与日军边境守备部队打。
到8月15日,日军宣布投降的时候,苏军在东北的态势是,在西边到达了赤峰,从西到东分别是,突泉,兴安盟,海拉尔,孙吴,一直到牡丹江。苏军主力还在黑龙江边境晃悠呢!
苏军在这一个星期的战斗当中,伤亡3万多人,坦克战斗和非战斗损失700多辆。日军第一复员省统计,在远东战役日军损失2.1万人。到8月16日,关东军宣布投降的时候,从齐齐哈尔,哈尔滨一直到牡丹江,长春,还都在日军手里。甚至就连边境上的富锦,绥芬河,东宁,海拉尔,也都还在日军手里。
日军主力还在从沈阳,图门一直到大连,通化的驻防。准备拉长苏军后勤线以后,在这里才与苏军进行主力对决。也就是说远东战役,苏军根本就没有遇到日军主力。
如果8月15日以后也算战绩的话,那么我国在815以后也俘虏了128万日军,比苏军俘虏的还多。
战后,苏军释放了7万多老兵,还有几万散兵游勇,比如后来投降我军的,比如,林弥一郎所在的日军第101教育飞行团第4练成飞行队,还有几千名护士。其余的60万日军,则被苏军带回国劳动。
二战苏军6天打败75万关东军,是苏军太强还是关东军太弱?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要想回答好这个问题,那么就应该了解一下,苏联红军和小日本的关东军历次的战争。
说起来其实也就两次,第一次诺门坎战役和后来苏军出东北铁蛋砸龟蛋般的横扫整个关东军,那么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两次战争。
诺门坎战役当年,小日本内部一直存在这两种作战方案,一种是南下,一举夺下印度支那等地,获得小日本战争所需的包括石油,金属锡等等各种军需物;另一种就是北上和德国人一起夹击苏联,和德国人交流一下感情,再南下。
大伙都知道,小日本有一个极富创造力的传统那就是以下克上,什么意思?它指的是如果下面的人觉得上面的人的决策不对,下面的人就可以通过行动逼迫上面的人来迎合下面人的决策。
这个优良的传统造就了小日本如今还在津津乐道的“三羽乌”,说道这里有些人就好奇,什么意思?老梁来告诉你,字面意思就是三只毛事不敢,没事蹲在树上瞎吵吵的老乌鸦,如果用小日本的解释就是三个英雄。(我去!说实话我很想吐槽一下,但无奈篇幅所限,只能作罢,见谅!)
当时作为小日本23师师团的师团长的小松原道太郎,他是个彻头彻尾想要北进的家伙,而且他更想成为第四只乌鸦。
吆西!小松原摸着没毛的下巴,扣着鼻屎,一脸不屑的瞅着诺门坎这个地方,决定在这个地方将小日本和苏联的关系升级一下,逼迫小日本的决策者做出他认为正确的决定。
大伙要知道,当时的关东军你不敲他,脑袋上都有包的家伙,在关东军上层的支持下,小松原这老货,带着自己的23师团徒子徒孙2万余人,加上甲种师团第七师团7000人作为主力,全部的航空兵进入了诺门坎。
小松原的罗圈腿还没有站稳当,一抽指挥刀“板载!”好吗!一大群冒着黑烟的飞机,就冲向了苏军的空军基地,这通炸。
小松原看着战报得意的摸着卫生胡,将胜利的战果就报到了小日本的参谋本部。
让小松原没有想到的是,小日本没有嘉奖他,送来的是一通臭骂。“八嘎!”小松原是属驴的,你越敲他他越和你来劲。
小日本一看关东军的上层罩着这孙子,而且打已经打了,得将他们视为“国宝”的第一坦克师团,从小日本的本土开了过来支援小松原。
这个时候的小松原,得意的准备成为第四只乌鸦的方向努力着,他的手上有了150辆坦克,154辆装甲车,90门火炮。
小松原大概不知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的道理,苏联的情况他是一概不知,顶着一脑门子的包就冲向了朱可夫的苏联红军。
朱可夫lu了lu自己的T—28型坦克的炮管子,指着自己的坦克兵大骂:“你们这帮混蛋,做了半天孙子,现在还等什么?弄死这帮傻瓜。”一场坦克大战一触即发。
我们对比一下双方的坦克,小日本是八九式全车重13.6吨,苏联是T28坦克全车重31吨,这他娘的就是拿着狼牙棒的爷爷和拿着充气球的孙子之间较量。
小日本的军官撑着两大鼻孔,一脸不可思议:“报告!我们的炮弹打在毛子的身上弹开了。”
苏联的军官把帽子往后lu了lu,喝一口伏特加,回手打了炮手一巴掌:“他娘的,把炮弹给老子放回去,不知道省着点,待会回去,还得揍德国佬!冲过去撞翻他。”
这很符合毛子的风格,简单粗暴(呵呵!其实老梁也很喜欢。)“当”的一声,小日本的“国宝”翻了,苏联人的坦克骑在了上面。
“哦买嘎!”小松原拍着脑门子,不忍看下去了,这他娘的是打仗吗?他都开始怀疑自己了的人生是不是赌错了。
这一次接触,小松原完败。接着小松原不知道扣下多少头发,想起了臭名昭著的731部队,立即调了过来。这支部队带着22.5公斤的病毒,作为放毒的专家,这支混蛋带冒烟的家伙们,将病毒投放在了河里。
没过多久,小松原就接到了731的报告:“报告,已经干掉了1000多人。”
还没等小松原高兴,就看到下面标注了三个字“自己人”。“妈了个巴子的!”小松原气的脑门子青筋暴起了一尺多高,快吐血了。
原来,当时苏军知道小日本的德信,人家喝的管道中的自来水,但小松原放毒怕国际影响,想要掩盖这个事实,就连他自己的部队都隐瞒不说,只说不能喝河水,结果小日本的大头兵根本就不管这个,一撸袖子就喝下去了,不死才怪呢。
第二期作战又失利了,小松原咬牙切齿的说“弄死你姥姥的,老毛子为什么不喝?”狠狠的打了自己一耳光,一脚就将731踹了回去。
接着为了消去小松原的怒火,小日本的炮兵阵地在两小时内,打了两万发炮弹,硝烟散尽,苏联在一个小时内,放了三万发炮弹。
小日本彻底玩完了,这次战役结束,小日本死伤五万四千余人,小松原也没有成为乌鸦,拿小刀切腹了。
朱可夫这一战成为了他的成名战。
出兵东北之后,小日本本部并没有吸取教训,而是北进的思想反而被激发了,就有了后面“519”的密令,建立起三千公里的要塞防线。
说道这里,也许就有人说了:“老梁,那是人家知道老毛子厉害缩起来了。”你听老梁慢慢说,你要记住一点,要进攻,你要巩固自己的后方,而且一旦和德国人有了接触,小日本的龌龊心思,也想防着点德国人的意思。
据官方统计,小日本修建了14处要塞群,八万个永备工事,光一个地下要塞所有的支路加起来就有1700公里,动用了100多万的中国人作为劳力,请大伙记住事成之后,没有几个活下来的。
积攒了马匹4万余匹,飞机400多架,还拉来了一门40厘米口径的巨型榴弹炮,据说这个炮可以打一吨的弹药,而且炮弹能飞2万米。
就在一切准备就绪的时候,小日本的东条英机,提出了一个可爱的理论“熟柿子主义”,大概意思就是先等德国人将苏联人干的差不多,就想熟透的柿子一样时,他们再出来捡苏联这个熟柿子。
趁着这个时期,我们先打一打东南亚捞点好处,这一打不要紧,可捅了马蜂窝了。美国人恼了,美国佬的生意没法做了,这还能行,就要收拾小日本。
之后的事情大伙也就知道了,偷袭珍珠港,美国佬和小日本干起来了,小日本的兵源枯竭,将精锐的关东军抽调,应付中国军队,以及上海岛和美国佬干,回防本土防美国佬登陆作战。
这一下子关东军空虚了,而且这些部队走的时候,拿走了不少的储备物资。
小日本临时征召不到年限的娃娃兵,以及已经退伍的胡子兵,关东军又开始扩张加上伪军竟然也达到了120万人,这个数字是关东军军队人数最多了一次,但也是素质最差的一批。
到了最后,小日本本土的老百姓都拿出了自家的锅来造武器了(美国佬掐断了小日本的军需供应)。据说小日本的棺材板都开始反复使用,整个国家除了饥饿能塞到嘴里的也就剩下子弹了。
苏联战胜德国后,斯大林拍着胸脯说:“三个月之内兵出东北。”
这个时候的小日本的关东军可不是一般的弱,而且苏联人调兵都是晚上走,更过分的是,晚上走还不开灯,所有的坦克兵都不穿标配的黑色服装,全改成了黄色的。
这一举动直接就把小日本给骗了,关东军的总司令还在大连给小日本的皇家过节日,一帮子高级将领喝的东倒西歪的时候,苏联人的狼牙棒就挥了过来。(请大伙注意这个时候的苏联兵都是二战当中的百战老兵)
坦克兵坐着火车,直接就到了大连。这里还有一件趣闻:当时一个苏联少将和自己250名伞兵降落到了大连,掏出委任状说自己是大连警备区司令,手下这般人都是军官。同一天一个苏联中将也带着自己250名伞兵降落到了旅顺,同样拿着一张旅顺警备区司令的委任状。
所以这个时候的小日本在东北三省漫山遍野的跑,已经不成建制了。
所以6天解决小日本的关东军,还真是一件简单的事。
二战苏军6天打败75万关东军,是苏军太强还是关东军太弱?
虽然关东军号称有75万兵力,然而实际上在二战末期,关东军整个兵力规模是严重“注水”的。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由于战场规模过大,中国派遣军的兵力事实上根本就不够用,因此在战争初期,就已经调遣20万人的兵力前往关内,整个二战期间关东军事实上的兵力只有40多万。
而对于关东军雪上加霜的是,由于日军在二战后期缺乏兵力,特别是在太平洋战场面对美军来势汹汹的进攻根本无力招架,关东军的很多部队也往往被拉到东南亚乃至大洋洲“救场”,结果就是导致到1945年时,关东军的兵力与战争初期相比在数量和质量上双双下降。“八月风暴”行动开始之前,关东军通过紧急征兵、调兵凑够了75万兵力,但这些补充兵员中充斥着各种老(50岁以上)、幼(不满18岁甚至不满16岁)、病、残,这些士兵不但缺乏训练,作战意志也非常低下,因此根本就没有与苏军正面交战的意愿。
而为了确保能迅速、干净地歼灭关东军,苏联故意释放假情报、使日本相信苏联在远东只有20万兵力,然而事实上苏联早已集结了160万的大军准备一举突破日军在东北的防守。另外,二战末期苏联的军事技术水准比日本高出一个档次,航空兵、装甲兵对日本具有数量和质量的双重优势,这种情况下关东军哪怕兵源素质再高、战斗意志再强烈也难以弥补与苏军的差距。因此,“八月风暴”行动开始后苏军以势如破竹之势迅速歼灭关东军,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二战苏军6天打败75万关东军,是苏军太强还是关东军太弱?
1945年8月9日,苏联军队正式向驻扎在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尽管各线战场吃紧,但此时日本关东军总人数依旧有恐怖的70万。不过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有着“皇军之花”称号的关东军部队,却在短短一周的时间内,损失了超过8万人,完全被苏联红军打得找不着北。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关东军剧照)
“关东军”这个称呼,最早源于1919年。当时日本人在辽阳设立的关东都督府,被晋升为关东军司令部。其在中国境内活动的部队,便有了关东军的代号。
19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关东军干了很多了不得的大事。比如1928年,奉系首脑张作霖的死亡,就是由关东军一手策划的。而在1931年,关东军不费吹灰之力,便占领东北全境,更是让这支部队凶名远播。
而真正让关东军在全世界崭露头角的,则是1939年的诺门罕战役。在那场战役中,苏联军队和关东军分别打着蒙古和满洲的旗号,真刀真枪地打了一场。在朱可夫的飞机大炮全面占优的情况,关东军硬是和苏联人拼了个势均力敌。这场战役,最终以苏联的惨胜而告终,关东军的大名,因此响彻了整个亚洲。
时间来到1945年,此时的日本早已经是日薄西山。曾经那个横扫欧罗巴的德国盟友,早已经在盟军的打击下宣布了投降。而美国人在将日本周边岛屿挨个攻克后,已经将目光锁定在了日本岛的登陆上。但日本人坚决地选择了顽抗,疯狂的军方高层甚至喊出了“一亿玉碎”的口号,发誓要和盟军战斗到底。
直到8月6日,一颗原子弹在广岛上空爆炸。苏联军队在8月8日对日宣战,第二天便派出了华西列夫斯基、麦列茨科夫等名帅,气势汹汹地率领着150万苏联大军向中国东北开去。
(苏联军剧照)
打仗讲究气势。关东军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已经完全没有了气势。在原子弹的威势下,关东军部队还处在对国家命运的悲痛之中。当苏联红军杀到时,关东军完全没有一点反应。慌乱中,关东军司令部决定放弃“新京”长春,全军退往通化。与此同时,他们还向大本营发出了请求指示的电报。
日本国内的局势早已经让大本营焦头烂额,他们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只是预感苏联人是要来抢地盘,并不会赶尽杀绝。因此大本营发出命令,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关东军可以放弃中国东北,全员退往朝鲜。等到了朝鲜,再与苏军进行大决战。
对于无心战斗的关东军士兵来说,这道命令犹如天降甘霖。他们彻底放弃了留在东北的想法,满脑子都是往朝鲜半岛撤退。
但就在这个时候,关东军司令部却下达了一个非常愚蠢的命令。在他们看来,关东军一向是“皇军之花”,在已经有了退路的情况下,就算是撤退,也得是且战且退,绝不能辱没了关东军的威名。因此关东军司令部命令士兵,先全力抵抗苏联人,实在打不过了,再向朝鲜半岛撤退。
在全军无心恋战的情况,这样的战术错误,无疑是致命的。由于“且战且退”这命令,关东军在一周之内就损失了超过8万人。
(诺门罕战役)
不过,苏联士兵却开始纳闷了:这样一支溃不成军的队伍,凭什么能在诺门罕对苏军造成大规模杀伤?
实际上,这支关东军,早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一支队伍了。
在珍珠港事件之后,原关东军的各部,早已经被抽调去了太平洋。关东军在太平洋主要参与了硫磺岛、冲绳岛等战役,表现得英勇而顽强。尽管美国最终都拿下了这些岛屿,但他们同样也付出了非常惨重的伤亡。
而在1945年5月德国投降之后,关东军部队中仅剩的7个机械化师团也被调回了日本本土准备决战。而此时留在东北的部队已经只剩下了45万人,并且基本上都是一些老弱残兵。不过,为了防止苏联的突然入侵,日本大本营也紧急招募了25万退伍军人,让他们进入了中国东北。
但尽管总数上去了,可质量却是历届关东军中最差的一批。甚至这70万人中,还有10多万人没有武器可用。面对击败了德军的苏联红军,这支关东军完全就是一群被送入狼窝的小羊,只剩下被啃杀的命运。
1945年8月15日,在苏联红军与关东军交火一周后,日本宣布了无条件投降,关东军剩下的60万人随即全数投降。他们之中的大部分人,最后都成为了苏联的劳工,死在了冰冷的西伯利亚。
(参考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