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杠给车撞坏了才发现是塑料做的,一般汽车保险杠为何用塑料做呢?有什么优点?
现在家用车保险杠基本上都是塑料的,这也不算稀奇了。要说原因我觉得有这几个:
1、行人安全保护对绝大多数家用车来说保险杠刚好对准行人的腿部,塑料保险杠可以降低低速碰撞对行人腿部的伤害。以前那种亮闪闪的金属保险杠虽然看起来很漂亮,但是撞到人的话效果无异于抡起铁棒扫向腿部,伤害太大了。
2、塑料容易造型现在的汽车外形和以前的大有不同。回想一下上世纪80年代的普桑,车头和保险杠很分明。而如今汽车保险杠和前脸已经融为一体了,而且造型也越来越丰富多变。从这点来说塑料比铁的更容易加工。
3、发展以前的车大都是上图这种造型。如果没有保险杠的话且不说防护能力了,外观看起来就丑。所以在那个年代保险杠基本上成了标配。
而后来生产的车也都遵循这一传统,车头都有个大大的保险杠。在没有出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之前所有人都觉得汽车前面有个保险杠是顺理成章、天经地义的事情。直到某天新的设计出现,把保险杠与整个前脸融为一体,人们才知道保险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逐渐接受了这种更现代化的设计。
保险杠给车撞坏了才发现是塑料做的,一般汽车保险杠为何用塑料做呢?有什么优点?
你好!
现代汽车前,后的保险杠都是塑料制造的。
轿车的使用环境特性,路况不恶劣和城市使用。
不像特种车需要应对复杂路况。
一下总结为什么用塑料的因素:
1:塑料的维修成本低维修方便快捷。
2:对于驾乘人员和行人保护好于铁。
3:塑料的重量低,对减少油耗有帮助。
4:塑料的造型开发比铁更容易,细节可以更优化。所以现在的车车头越来越细腻漂亮。
5:塑料的对于装配适应性更加灵活。
保险杠给车撞坏了才发现是塑料做的,一般汽车保险杠为何用塑料做呢?有什么优点?
说到塑料保险杠,网上经常能看到下图这样的照片,质疑塑料保险杠不耐撞。
翻看60年代及以前的汽车,汽车保险杠系统并不是这样,外露的金属防撞梁很常见,在其后的外包围也多采用金属材质。防撞梁外露这种设定,使得车头确实更耐撞。
那为什么汽车保险杠会转变为塑料材质呢?
可以说和以下三个原因有关。
1. 轻量化
一个塑料结构的前保险杠塑料外包围壳体总重量不过10kg左右,塑料相比钢板或铝板更轻。轻的好处除了省油外,还能减轻车头重量。现在的家用车本来就是多采用前置前驱设定,存在头重尾轻的问题,再加重车头肯定不合适。
2. 行人安全保护
因为车头并不够平整,凸起的防撞梁正好处在容易撞击到行人腿部关节,如果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设计,很容易伤到行人。
3. 塑料保险杠更容易做成一体化
现代汽车设计,前脸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细节设计会非常多。如果采用金属钣金,细节处理会打折扣。
其实虽然前保险杠是塑料结构,但它的设计并不简单。现今乘用车最常使用到的汽车保险杠系统可以被分为三大部分。
关于他们的特点,简单归纳如下:
1. 保险杠壳体,也就是我们看得到的塑料外包围,这里是碰撞破损的重灾区,因此可以独立拆卸下来更换;
2. 金属防撞梁,通常由冷轧钢材制成,一般在保险杠壳体之后250px左右的距离。有的车型会在他们之间再加装泡沫板提高支撑性,它的作用是保证不影响行人安全的前提下,让塑料壳体的受损程度降低些;
3. 吸能盒位于金属防撞梁之后。它是用来应对中低速碰撞的吸能装置,吸能盒种类和材料因各家设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采用可拆卸式+铝合金+溃缩引导的吸能盒最佳。
保险杠给车撞坏了才发现是塑料做的,一般汽车保险杠为何用塑料做呢?有什么优点?
为什么现在的汽车都用塑料保险杠?
1、制造成本低,便于设计与生产
塑料保险杠可以节省制造成本,因为塑料作为原材料要比金属便宜很多,而且对于工业水平的要求更低,比较易于生产。
所以制造成本得到控制后,最终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价格也会相对较低。
当然除塑料保险杠外,一些顶级跑车还会大量采用碳纤维材质。其实目的很简单,主要是为了打造轻量化车身,从而提升车辆的加速和制动效果。
2、塑料保险杠吸能,可减少外部碰撞对行人的伤害
汽车作为快速移动的交通工具,在追求速度的时候,安全也尤其重要。塑料保险杠由于材质原因,比金属更具有弹性以及更好吸收撞击能力,因此它可以减少外部碰撞对行人造成的伤害。
现在的汽车的设计开始考虑到人生命的宝贵,宁愿车子损坏维修也好过伤及行人性命。因此前后防撞梁、门子防撞梁把车内人员保护起来,前后安装塑料的保险杠和部分安装泡沫能吸收撞击力,减轻对外界的损伤。
3、小磕小碰能自动回弹,修复方便
如果发生轻微的碰撞或者刮蹭的话,塑料保险杠拥有很好的弹性,并具备一定的抗冲击性能,也就是说如果在小磕小碰的情况下,塑料保险杠都能自动回弹自动修复。
即使是掉漆了,也总比凹进去强,毕竟喷漆比钣金修复便宜多了。
小剐蹭:小的剐蹭或者变形,直接修复喷漆就可以,小划伤甚至都可以不用维修,除了影响美观没什么别的影响。
大事故:大的事故直接更换保险杠喷漆就更方便了。
4、塑料材质更好的耐腐蚀防锈性能
由于汽车行驶和起伏前后保险杠更容易受到剐蹭、磕碰,和地面水迹和其他物质的接触更频繁,金属件刮伤漏了底漆,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容易由于受潮而生锈腐蚀,而耐腐蚀防生锈就是塑料件的优势。
塑料保险杠安全吗?有不少朋友都认为保险杠对于抵御撞击时将起到重要作用,因此说它直接关系车辆安全,其实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保险杠的薄厚和材质,并不直接决定车的安全性
其实汽车钢性并不是靠保险杠来承担的,主要还是根据车身框架设计而定,也就是说保险杠的薄厚和材质,并不能直接决定车辆的安全性。
较大的碰撞,保险杠都是不堪一击的
所以综合来看,不同的保险杠可能会在小磕碰上存在差别,但对于较大的碰撞来说往往都是不堪一击的。美国 IIHS 的碰撞测试视频,也是被公认最权威的碰撞测试机构。时速64km/h 左右车辆撞正面25%撞向障碍物时,保险杠碎得稀里哗啦的。
总结:前后保险杠的设计和适用要更多的朝着保护车内人员安全和减少外部碰撞造成的伤害方向努力,也就是更加的人性化,再加上上面我总结这些因素,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汽车前后保险杠就慢慢的由金属材质变成塑料材质了。
保险杠给车撞坏了才发现是塑料做的,一般汽车保险杠为何用塑料做呢?有什么优点?
吸能说又要大放厥词了,应该改成气球的更能保护行人不受伤,,,
保险杠给车撞坏了才发现是塑料做的,一般汽车保险杠为何用塑料做呢?有什么优点?
汽车保险杠是塑料,这是简配吗?
对于老司机而言这个问题似乎有些搞笑,不过对于汽车小白而言倒是不足为奇;看似威猛的汽车比如SUV和大皮卡,这些车竟然用塑料做保险杠,这种杠还能“保险”吗?
第一节:基于安全保护、维护成本与美观的分析
所谓的汽车保险杠并不是指最外层的覆盖件,在汽修领域一般管这种工程塑料保险杠叫做“杠皮”,这种定义已经可以理解其强度会有多低了;且不仅是塑料的保险杠强度,即使是车身外部覆盖的金属钢板也很薄弱。普通汽车钢板的厚度基本都在1mm左右,厚实一些的钢板也不过1.5mm左右,如果对于mm毫米没有概念的话,拆掉手机壳感受一些其厚度,两者是相当的。
汽车钢板的强度实际很低,很多车门的车门与引擎噶可以轻松的按扁,其保护能力有多高也许太多人都存在误解。比如在影视作品中常见的汽车挡子弹,然而这些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尤其枪械不再有测试的机会,不过用大磅数的竞技反曲弓(运动器械)进行过测试,这些钢板在普通的平滑箭头与碳箭的作用下可以轻松的贯穿,试想在车辆高速的碰撞中这些“铁皮”又能比塑料的保险杠起到高多少的保护作用呢?
汽车真正起到碰撞保护作用的结构是车架,也就是所谓的承载式车身或非承载式车身,这些有高强度或超高强度钢打造的框架车身等于汽车的骨骼,碰撞时起到保护作用的自然是骨骼;汽车外部覆盖的钢板与保险杠等于“皮肤”的概念,作用只是起到美观而已。所以汽车的外层对强度的要求并不高,有些微型车以及硬派越野车会使用玻璃钢(玻璃纤维加强塑料)材质,其强度非常之低基本一碰就碎,不过在破碎后可以直接更换总成,微车不会出现色差、越野车便于战场维修。
重点:前后保险杆真正的“杠”指的是杠皮内部的防撞梁,乘用车多为弓形结构的双层辊压防撞横梁,部分合资车会使用单层辊压甚至是一些“铁皮级”防撞梁,这些车不值得讨论。在防撞梁横梁之后是两侧的金属吸能盒,作用是在碰撞时缓冲冲击力以减少对车架的冲击。如撞击力过大则会压扁吸能盒,由纵梁接受撞击力并传导至车架缓冲,这是一套完整的撞击力传递流程。
这种设计实际非常科学,要比曾经普及的大尺寸金属保险杠保护更全面,同时也能减少维护的成本;比如技术保险杠小部分破损则需要更换总成,一套费用数千元;而普通杠皮损坏则只要几百元即可更换,或者通过喷漆的方式修复,这就是塑料保险杠的第一个优点。
第二节:轻量化节油
汽车重量(整备质量)与油耗的关系约为(-100kg/100km/-0.5L),简而言之为汽车每轻一百公斤就能在100公里内减少0.5升的燃油消耗。这一比例看似不是很大,但是一年一万公里就能减少50升的消耗量,世界范围内不讨论,只说国内的2.4亿台汽车;想一想这2.4亿台车如果都能通过保险杠减少100公斤的重量,一年内是不是要省出数亿升的燃油呢?
答案很显然是没有争议的,面对即将且必然枯竭的石油能源,汽车轻量化已经成为所有车企的研发升级方向,所以塑料保险杠是必须使用的。下一步很有可能出现以玻璃纤维加强塑料打造的炫彩车身,不过内部结构可不能用这种材质,参考韩系车使用的同类材质防撞梁,那个被动保护水平总能差的非常离谱,本篇结束。
编辑:天和Auto
内容:原创发布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搬运),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