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预警机技术含量太高,中国航母可以用无人预警机代替吗?
作为专门研究过这方面的人,笔者可以作出一个结论:这个是可以的,而且是趋势。
舰载预警机的诞生就是一个将雷达上天的故事,本来就是飞行雷达,而不是空中帅府,原因是海上没有制高点架设雷达去发现更远处的低空目标。
当然,很多人都提出一个问题:无人预警机的指挥问题,关于这一点我必须强调,舰载预警机都是战术预警机,本身就是会飞的雷达,他们的指挥能力都很弱,舰载预警机更多的指挥职能是依靠发回母舰战情中心来调度的,而不是自己去调度,比如美国的E-2预警机就只能至多指挥3个CAP战术小队作战。
我国的网络化大型无人侦察机,也有人称其为无人预警机,因为他具有情报搜集和分发指令功能。
而且实际上,我国已经研发出了依靠网络链接技术实现早期预警功能的高空长航时无人机。这种无人机可以把战情信息通过三军数据链发送到战役联合指挥中心,并且充当通信中继功能,把指挥部的指令发送到远距离的前线作战部队。这一功能实质上就已经非常接近预警机的功能了。
没有什么不敢想的,美国的舰载无人加油机黄貂鱼已经进入了竞标阶段。
美国也在这个方面有着广泛的研究,实际上,根据美国国防科技发展局(DARPA)的规划,未来的作战系统都包括以下特征:无人化、智能化、网络化、隐身化、分布式。也就是说,未来的武器系统都将是基于网络化系统的节点,他们最好是无人的、智能的,而且他们的功能都非常专一,通过数量庞大的各类型装备,组成一个功能完整的分布式的作战系统,这样的作战系统是灵活、高效、精确的模块化系统,且生存能力比较强。
由此,美国已经实现了无人加油机、无人侦察机、无人攻击机的上舰,相关的技术研发和论证正在进行之中,美国据此还提出了穿透性制空作战理论,强调大量使用无人、隐身、灵巧的飞行器,实现在对方国土防空薄弱地带的穿透式的打击,这一点必须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无人攻击机早就已经实现了上舰了。
所以说,无人预警机必然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当然现在相关技术都才刚刚起步,但是笔者相信不出10年,必然会有更多类型的无人飞行器搭载在航空母舰上,取代现在有人作战飞行器。
回答者简介:张浩,亚太智库研究员,《舰载武器》杂志评论员,在《兵器》、《舰载武器》等多家军事期刊发表《现代山地战怎么打》、《共和国炮艇小传》、《夺滩奇兵》等文章30余篇,在海军作战理论和海上作战武器装备等领域有独特见解,著有《预警机、电子战机》一书,获得军迷群体一致好评。
大型预警机技术含量太高,中国航母可以用无人预警机代替吗?
无人预警机列装中国航母战斗群是资源的浪费,但是,航母适合搭载它用于执行“海-岸”战术特种任务;中国航母依旧采用有人舰载机:载重量大、巡航时间长、任务适用性强,它们需要大航程、多用途、续航能力强大的预警机支持;
由于无人预警机的体积小、重量轻,它的机载供电设备不能像有人预警机似的提供足够的电量给雷达系统,造成防空空域的探测漏洞;无人预警机的续航时间短,不能为航母编队提供足够的预警时间,这会造成航母编队的防空网络出现致命伤;无人预警机的造价不菲、采用的高新技术比较多,它与舰载机、舰载设备的融合需要时间,如果发生链接事故,航母编队失去预警屏障;无人预警机无法做到有人预警机的即时研判,需要地面控制站处理,信息滞后也是战场的缺陷;无人预警机载重量不足:搭载的预警雷达、电子战设备数量有限,它的预警/探测/电子战能力无法与有人预警机相比;但是,无人预警机却是小范围特种作战的核心:航母编队支持的特种部队可以在上岸之后释放巡飞弹,无人预警机可以超低空接近海岸进行小范围、无死角预警,搭配大型无人预警机对任务地域全覆盖预警,为特种部队提供目标即时信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