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人到底是吃不起肉,还是不想吃肉?

本以为在国内我吃不起猪肉了,没想到远在韩国的表妹,不仅吃不起肉还吃不起蔬菜了,水果的价格更高,韩国现在的整体物价一直在疯涨。

表妹在韩国工作生活4年,回国的机票一直很贵,她已经3年没有回国了,她在韩国当护士,虽然月薪12000人民币,但是日常的花销也不少,每个月能攒下钱也不多,现在她在韩国找了一个男朋友,估计以后都待在韩国了。

我表妹听说国内的猪肉价格很贵,也一直在抱怨韩国现在的物价上涨不少,很多食品的价格比以前更贵了,有时候上超市随随便便买点东西都要上千人民币。

听说韩国的物价高,那么韩国的物价到底有多高呢?他们是不是真的吃不起肉呢?

韩国肉类的价格

193克澳洲进口的牛排大概在20960韩币,约合人民币112元;

400克进口牛腩打完折32700韩币,约合人民币175元

234克雪花牛肉39000韩币,约合人民币208元

700克五花肉18700韩币,约合人民币100元

韩国蔬菜、水果的价格

水果的价格:2㎏的阳光玫瑰12500韩币,约合人民币67元

半个西瓜6000韩币,约合人民币32元

2个牛油果5800韩币,约合人民币30元

4个青柠檬4500韩币,约合人民币24元

一个菠萝3900韩币,约合人民币20元

一串香蕉2500韩币,大概8个,约合人民币13元

一个哈密瓜7900韩币,约合人民币42元

10个油桃9800韩币,约合人民币52元

3个桃子4800韩币,约合人民币24元

蔬菜的价格:2个西葫芦1500韩币,约合人民币8元

4个西红柿2140韩币,约合人民币13元

3颗上海青1000韩币,约合人民币5.3元

一把韭菜3800韩币,约合人民币20元

300克豆腐1200韩币,约合人民币6.5元

一颗紫甘蓝5600韩币,约合人民币30元

一颗大白菜5200韩币,约合人民币28元

100克芦笋5000韩币,约合人民币27元

5根小黄瓜6500韩币,约合人民币35元

5根小茄子5600韩币,约合人民币30元

一斤地瓜3800韩币,约合人民币20元

一斤土豆2300韩币,约合人民币12元

30头大蒜23000韩币,约合人民币120元,一颗大蒜平均4块钱

15克生菜2380韩币,约合人民币13元

各种青菜叶子一斤9500韩币,约合人民币50元

除了肉类、水果蔬菜其他生活物资的价格:

30个鸡蛋6000韩币,约合人民币32块钱

1.7升装的酱油23500韩币,约合人民币126元

2升装的矿泉水750韩币,约合人民币4元

5斤装的面粉7000韩币,约合人民币37元

1斤粉条5000韩币,约合人民币27元

韩国路边摊、餐厅的价格

韩国人爱聚会,没事喜欢和朋友约着去喝一杯,韩国人在外出吃饭、喝酒,一般花费多少呢?

韩国最出名的炸鸡,一只需要1万韩币,约合人民币53元;

自助烤肉店一个人一般在2万韩币左右,约合人民币106元;

韩国大学食堂的饭,一餐的价位大概在5000--6000韩币,约合人民币27--32元,这个饭菜价位必定国内大学高了不止一点点;

上班族外出吃一顿快餐,一般价位在7000--8000韩币,约合人民币37--43元;

韩国中餐比韩餐要贵一些;

韩国的中式羊肉串一般是7000韩币5串,约合人民币37元;

中式盖浇饭一般是7000--1万韩币,约合人民币37--53元;

现在韩国开了很多奶茶店,一杯奶茶5000--8000韩币,约合人民币27-43元;

综合分析下来,韩国的消费水平甚至比国内一线城市的消费水平还要高,比其他发达国家的物价更高。

韩国的消费水平

韩国作为发达国家,和欧洲老牌发达国家不同的是,韩国作为发达国家,本国的物价一点都不低,生活最基本的物价就不便宜。

1、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被子,在国内200多块钱能买到一条像样的被子,但是在韩国一条普普通通的丝绵被最低也要400块钱,羽绒被、蚕丝被更贵。

2、国内好一点的大米才3块多钱一斤,在韩国一袋20公斤的普通大米,要200多块钱,贵一点的大米要400多块钱。

3、在国内最便宜的生活用品卫生纸,好一点的一袋才50多块钱,而且量大好用,但是在韩国一袋卫生纸最便宜的也要80多块钱,好一点的价格就更贵了,平常好朋友搬家别人也会送卫生纸,说明在韩国卫生纸也是能拿得出手的。

4、韩国人的日常支出中,有一项花费比较多的是交通费,由于韩国司机经常罢工,导致韩国的交通费越来越涨,不断涨价,在韩国坐地铁,单程一次要9块钱,坐出租车起步价是20块钱,明年出租车又涨价了,起步价就变成25.5元了,这在韩国能做得起出租车的,绝对都是土豪啊。

韩国人的工资情况

月薪过万是什么感觉,相信很多人在国内还没有拿过这么高的工资,但是在韩国月入一万块钱,只有兼职工,上班的正式工一个月最低也有1.3万人民币,工资年限越高,工资越高。

韩国由于物价增高,人均最低时薪涨到了9620韩币,约合人民币52元,时薪虽涨,工资却不见增加;

月入1万元在韩国生活属于很底层的,日常生活花费很紧张,1.3万人民币刚刚够自己花。

在韩国月入2.5万人民币刚达到白领的水平,这类人在韩国的占比不算太多,大概30%左右。

韩国人的工资很高,一个人月入过万轻轻松松,只要自己肯干,月入两万人民币也是轻轻松松的,韩国普通人都这个水平了,稍微有点技术的,收入更高。

虽然韩国的物价贵,没想到韩国人的工资这么高,韩国人的工资水平和一些欧洲发达国家相比,也是不低的,高收入、高消费是正常现象,人们的生活压力也没有那么大,如果不存钱、不还房贷,每个月的工资用来生活,绝对没一点问题,生活水平也会很高。

韩国家庭不像我们中国,很多人都有房子,韩国大部分家庭都没有房子,一辈子都在租房子住,需要维持日常的生活开销,虽然工资高,但是一点都不精花,很多家庭存不下钱。

韩国的年轻人在工作之后,大多搬出去住不和父母住在一起了,包住的公司还好,不包吃包住的话,光房租、煤气水电费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在加上杂七杂八的,也变成月光族了,韩国刚毕业的年轻人几乎没有能存下钱的。

韩国人日常饮食习惯

韩国人喜欢吃泡菜,喜欢吃炸鸡,全世界公认的,之前韩国的大白菜和生菜的价格贵到离谱的时候,一些韩国的餐厅宣布停止供应免费的泡菜和生菜。

韩国人喜欢主食配主食吃,米饭要放在泡面汤里,用勺子舀着吃;

韩国人日常生活中吃得最多的是泡菜、米饭、拉面,基本上是一日三餐必不可少的食物,因为肉类的价格比较贵,韩国的一般家庭不怎么做肉吃,吃一顿烤肉对他们来说属于大餐。

韩国街上没有早餐店,上班族大多不吃早餐,喝一杯咖啡就够了,有一些会在家里吃早餐,韩国人有时候半夜3点还在外面吃炸鸡、烤肉,和朋友们一起喝酒聊天,早上8、9点钟又去上班了,哪里有时候吃早餐啊。

韩国人不太喜欢吃蔬菜,吃最多的蔬菜是各种泡菜,他们基本上不买蔬菜吃,加上蔬菜价格很贵,他们也不喜欢吃新鲜蔬菜,只爱泡菜。

韩国人的夜生活很丰富,早餐和午餐随便对付两口,到了晚上就开始大吃特吃,各种烤肉、炸鸡啤酒、夜市小吃、日料等等。

韩国人一年四季都喝冰水,热水除了中国人好像别的国家都不喝,韩国人吃饭又喜欢吃辣的、吃烫嘴的食物,吃各种热量高的碳水化合物,还有很多难以消化的食物。

写在最后

韩国人的贫富差距极大,富人享受生活,穷人努力工作维持生活,对于韩国人而言,他们的工资很高,但是他们的物价更高,每个月在吃饭上花销都不算小。

国内虽然没有韩国那么高的工资,但物价低啊,青菜很便宜,随便买着吃,顿顿吃青菜吃肉是常态,韩国人就不一样了,他们顿顿吃新鲜的青菜和肉类是不可能的,各种青菜叶子一斤9500韩币,约合人民币50元,这个价格真不敢随随便便买着吃啊。

韩国人到底是吃不起肉,还是不想吃肉?

都2022年了,还有人整天自嗨,想着韩国日本吃不起肉吃不起水果这种事。

按照联合国公布的数据,韩国人的年人均猪肉消费量与我国基本相等,牛肉的人均消费量是我国的三倍以上,韩国人到底吃不吃得起肉,可见一斑。

韩国本土的确不适合农业发展,10万平方公里不到的面积,超过四分之三都是山地丘陵,为数不多的平原地区,居住着五千多万的人口,十分稠密。

留下必要的粮食种植土地之外,韩国几乎没什么地方能用来发展养殖业与果蔬种植。

也因为这个缘故,韩国本土的蔬菜水果与肉类的价格,一直都居高不下,可谓天价。

就以今年为例,韩国一颗大白菜折算后要将近一百元, 一颗白萝卜要三十多元,弄得韩国人连泡菜都吃不起,只能大规模从中国进口才能补足。

这种情况下,韩国本土的各种食物价格长期居高不下也是正常的,尤其是肉类,估计大部分人都听说过韩国本土的韩牛,通常都是用来做礼物送人的,很少有人买来自己吃。

韩牛是韩国人对于本土出产的优质肉牛的简称,被韩国人誉为世界上最好吃的牛肉,在市场上优质的韩牛,都是按一百克为单位出售的,价格是普通牛肉的十倍乃至十几倍。

除了牛肉,韩国人也酷爱猪肉,不过韩国本土的猪肉,并没有韩牛肉那么出名。

可说了这么多,韩国价格昂贵的肉,局限于本土出产的牛肉与猪肉,可韩国人也并非完全只吃本土出产的肉类[澹奕],别说吃不起,韩国本土出产的肉类也不够吃啊。

韩国每年消费的肉类当中,只有不到三分之一是本土出产的,其他几乎都要进口。

韩国每年都需要从中国、澳大利亚还有美国等国家大规模进口肉类,以满足国内的消费,而这些进口肉类的价格,要比韩国本土低很多很多,也是韩国人日常消费的肉类主流。

举例来说,来自美国或者巴西的牛肉,每公斤的批发零售价在韩国,折算后也就二十多元,还不到韩国本土牛肉价格的三分之一。

以韩国的平均收入水平来衡量,这些进口的肉,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虽然韩国为了保护本土的农业,对于进口农产品都征收了不同程度的税,但肉类方面,进口的肉怎么样都比本土出产的要便宜很多[澹奕],韩国人是完全消费得起的。

在韩国,本土出产的牛肉、猪肉被打上了高级的标签,价格比较贵,如果要想吃便宜的肉,那么进口的各种肉类也供应充足,看个人的需要。

韩国人的确整天把“身土不二”挂嘴边,可韩国本土的产能实在太低,不可能大家完全吃本土出产的各种农产品,因此本土农产品与进口农产品,在韩国都占有相当的市场。

很多人觉得韩国人吃不起肉,一方面是因为韩剧中,总是有那种韩国人跟没吃过东西一样的场景出现,吃饭狼吞虎咽的,另一方面是因为韩国人自身的宣传。

但要搞清楚,韩国的影视剧制作,向来都不如国产剧有钱,经费是很有限的。

以韩剧《一起用餐吧》举例,五个人吃火锅只有一盘肉片,最终还拍出吃撑了的感觉,但大家也不觉得很假[澹奕],这也是国产剧需要学习的地方。

此外,韩剧当中经常宣传价格昂贵的韩牛,那都是韩国本土的牛肉,本来价格就很贵,进口的牛肉与其他农产品,在韩剧中要么不会出现,要么就是以低档货、便宜货的形象出现。

韩国人宣传的韩牛价格昂贵并没有错,韩牛在韩国本来就很贵,没多少人吃得起,可现实中的韩国人又不是只吃韩牛,更多的还是吃各种进口的肉类。

也有人说,有韩国人到中国来,吃肉的时候跟没吃过一样,这也很正常,就好像很多国人到东南亚旅游的时候,看到榴莲之类的热带水果,吃个不停。

倒不是在国内真的吃不起,就是看到了更便宜的,觉得不吃实在很亏。

再者说,韩国本土料理方式相对匮乏,在中国吃各种烹饪方式做出来的肉,吃相惊人也正常。

前些年去韩国旅游的风气非常兴盛,但凡去过韩国就知道,韩国的食物价格虽然普遍偏高,但大多数的东西[澹奕],也没有传说中那么离谱,比方说烤肉之类的。

在首尔等城市,两三百元,两个人,吃烤牛肉就可以吃得很饱,也没那么贵。

所以说,不要相信什么韩国人吃不起肉这种博眼球的说法,这个时代出国看看很方便,再者说自己仔细想想,韩国人如果吃不起肉,又怎么可能人均寿命全球第11的水平。

韩国人到底是吃不起肉,还是不想吃肉?

韩国人,「吃不起肉」?

「韩国人吃不起肉」乍一看是个挺奇怪的说法。这个2005年人均GDP就达到14649美元、跻身发达国家之列的国家,民众居然惨到肉都吃不起的地步?

但在韩剧和综艺中,会发现这个国家的人们对肉是真馋。

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综艺节目,都往往对肉的美味夸大其辞。电视剧里,牛肉汤是「过节才能吃」的东西,牛肉则是逢年过节馈赠亲友的礼物;综艺里,明星也不惜千里迢迢寻肉,甚至为一块五花肉大打出手。

· 高档牛肉礼盒

· 综艺《新西游记》中的寻肉之旅

· 《Running man》中的抢肉大战

电视里的大肆渲染,再加上韩国老百姓爱吃泡菜的传统,也难怪自信心逐渐膨胀的国人对「穷酸邻居」大肆嘲讽:说是发达国家,吃一顿肉也要小心翼翼。

这样的「流言」很容易被戳穿。

在OECD的统计中,韩国2018年人均肉类消耗量为59.3kg,高于中国的平均水平。江湖传言中最贵的牛肉,人均消耗量为10.9kg,是中国人均消耗量(3.8kg)的近三倍。

· 中韩两国的人均猪肉消费量在世界范围内都遥遥领先,仅次于欧盟27国之和。 来源:OECD (2019), Meat consumption (indicator). doi: 10.1787/fa290fd0-en (Accessed on 18 November 2019)

韩国老百姓也没惨到买不起肉的地步。

网站Numbeo基于大数据,收集不同国家和城市的生活费用。在其发布的「生活费用指数」里,购买一公斤的牛肉,在韩国需要28411.02韩元,折合人民币约170块钱;而在中国,同样的一块牛肉售价约69元。

肉价不到三倍,韩国的人均国民总收入却是中国的三倍有余。2018年,中国的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约4151美元,而韩国则达到了21882美元。

· Numbeo上的价格统计,2019年11月

更何况,虽然消耗量不小,韩国人对肉的需求并没有那么刚性。以猪肉为例,在非洲猪瘟的冲击下,韩国猪肉面临的却是降价:

今年九月,京畿道坡州市首次确认了一起非洲猪瘟疫情,引发韩国民众的猪肉恐慌。根据韩联社的报道,11月韩国猪肉的平均批发价格较10月份下降了近40%,一公斤猪肉的价格仅为2969韩元(2.52美元)。

· 检疫官员封闭了坡州市的养猪场

那么,为什么肉,尤其是牛肉,还能成为逢年过节必送的高档礼品呢?

答案也很简单:牛肉是很贵,但贵的不是所有牛肉,而是产自韩国本土的「韩牛」。

在韩国的生活购物网站上,我们会惊讶的发现,「本土」和「进口」农产品的价格呈现「倒挂」:只要是本土食品都比进口食物贵不少,价格甚至可能多一个零。

· 同样是牛里脊肉,购物网站Gmarket上600g韩牛和500g澳牛的价格比较。事实上,不只是牛肉,产于本地的猪肉、稻米甚至水果,都比进口食品要贵上不少

· 包装精美、价格不菲的本地苹果和橘子

这种对本地产品的强烈偏好,被总结为大韩民族「身土不二」的民族性格。「生长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与土地不能分离」,所以,一个人应该食用本地的食物,使用本地的产品。这种传说中高昂的爱国热情,不但是被认为是支持本国农业发展的法宝,更被当作是「韩国制造」的工业产品获取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

然而,「身土不二」并非是根植于韩国人民族性的性格,而是一句舶来的、存在不过30年的口号。

日本舶来的食养理论

「身土不二」原本出自佛经,旨在教导修行者将净土与佛身合一,不要执迷于现世的享乐。

这个词被讹传存在于16世纪的汉文医学著作《东医宝鉴》中,但实际上,这部典籍中根本看不到「身土不二」四个大字。《东医宝鉴》里提到的「肉体与大地」,指的是「人的肉体和大地的土壤成分相同」,以此来证明药食同源的合理性。

不管是本地食物与爱国,听起来与其都没有丝毫关系。

第一次将「身土不二」和食物联系在一起的不是韩国,而是日本人。

20世纪初,日俄战争的胜利一扫东方国家的自卑感,日本也开始扬眉吐气。「吃面包会导致亡国」一度在国内流行,「食养」观点相伴而生:人应该进食本土生产的、对应节令的食物。

·

「吃面包亡国论」

二十世纪初,担任陆军药剂监的石冢左玄提出了以糙米和蔬菜为基础的食养方法,并成立了「食养会」。他的主张被食养会的另一个成员、陆军骑兵大佐西端学简化为「吃本土食品身体健康,吃外来食物身体则会变差」。

西端学还从僧人处学来了「身土不二」这个意味不明的名词,并很快现学现用,用来代指他的这套理论。

·

「身土不二」在陆军中影响颇大,位于台湾南投的日月老茶厂现在还留有日据时期的「遗迹」

不过,随着大日本帝国的对外扩张战争逐渐步入泥潭,陆军从主动拥抱「食养」变成了被动接受「食养」,不得不以糙米、陈米、杂粮、甚至昆虫,来与白米混合充饥。

战后,罐头、面包和脱脂牛奶,诸如此类的美军食物援助成为抢手货,饥饿的人们无暇再顾忌食物的养生之道。

韩国同样为饥饿所迫。二战之前,韩国的农业生产力就远低于殖民宗主国日本,战后又很快迎来了三年朝鲜战争,粮食供应极端紧缺,不得不向美国寻求援助。

来自美国的剩余农产品源源不断的进入了韩国境内。1956年,来自美国的援助谷物占韩国谷物总产量的5%;八年后,这个数字变成了23%。而本土农业不仅发展空间受限,还遭到税负的「盘剥」。

· 著名的韩国料理「部队锅」就起源于这一时期:美军基地附近的居民将基地内剩余的香肠、罐装火腿及午餐肉、起司等食材拿去,用辣酱炖煮后食用,以解决「食无肉」的痛苦

对于韩国农业的「积贫积弱」,朴正熙的应对思路是自助。他取消了农业税,转而对农产品实行价格补贴,同时对包括大米在内的一些农产品实行进口限制。在他的倡导下,韩国的农业协会也开始发展壮大。

这个在韩国土改时建立,原本只是为了协助进行农产品展销而存在的「花边」组织,忽然被1961年的《农业协同组合法》委以重任:和农业银行被整合成了一个全国性的农业合作组织,负责为农民提供信贷。

被成本和高利贷困扰的农民们纷纷选择了加入农协。到了1980年代末,韩国农协已经成为了世界上体量最惊人的农业自助组织,有98%的农民都选择加入农协。

·

60年代的农协海报,「三大天后」之一的尹静姬拿着亮闪闪的存折

而这个时期,也是韩国农业最岌岌可危的年代。高速的工业化进程使得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农业不断凋敝;日渐开放的世界贸易市场更给了本土农业「当头一棒」:在1986年的美韩贸易争端中,美国指责韩国对200多种商品实行进口限制。

为了响应关贸总协定的自由化呼吁,韩国不得不在1989年宣布了部分农产品的自由化方案,市场自由化率从1989年的71.9%提升到了1996年的95%。各种进口食物越来越频繁的出现于本土的农贸市场,低廉的价格,让韩国本土农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这个时候,如梦初醒的农协,终于从更加盈利的银行业务中抬起头来,开始重新承担农产品营销的责任。他们从日本人那里舶来了「身土不二」的口号,打了一场韩国本土农业的「翻身仗」。

韩牛的市场营销之路

1988年,韩国农协开始直选主席。首届民选主席韓灝鮮()在阅读日本有机农业创始人荷见武敬的著作之际,不止接触到了日本人保护本国农产品市场的精神,还学到了「身土不二」这个汉字词汇。

大受感动的他,马上将「身土不二」当作了农协新的口号,呼吁居民购买本土的农产品。

·

「身土不二()」

不过,紧跟日本本土农业潮流的农协,显然对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估计有误。

当时正值韩国反日情绪高涨,不少韩国人对这个口号并不买账:「韩国的国民运动,为什么要用日语口号!」

· 1995年,总统金泳三以「清除日本统治时期象征」为由拆除了朝鲜总督府

农协马上改变了营销战略。虽然大部分中国人都对「身土不二」闻所未闻,但并不妨碍这个汉字口号摇身一变,成为了来自《庐山莲宗宝鉴》的「中国传统」。

在农协的大力支持下,「身土不二」首先进入了学校的教育宣传之中,国产大米和蔬菜是主打卖点。为了推销「食用本国农产品」的概念,农协还分别举办了面向儿童和主妇的全国「身土不二」征文大赛,激发大家写作爱国文章。

· 「中老年歌手」裴一浩演唱的歌曲《身土不二()》,在韩国一度脍炙人口

除了爱国感情的激发,农协更成功的作为在于:带领韩国农民,成功抗击了大米的进口。

韩国农协一直积极反对政府在关贸总协定中签署的大米进口协定。1991年,提出「身土不二」两年的农协组织了一次抗议请愿,仅42天就有1300万人签署了请愿书,占总人口的31%。当时的总统卢泰愚不得不向国民承诺,将进口大米的数量维持在最低水平。

·

韩、日、台三地农协联合,反对开放大米进口,中间为韓灝鮮

「身土不二」逐渐从农协的销售口号变成爱国热情的象征,本土牛肉的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不过,能让本土牛肉「韩牛」三十余年口碑不倒的不仅仅是激昂的民族情感,更是农协的一系列「品质营销」策略。

在1989年,韩国政府参考日本「和牛」的做法,建立了一套牛肉分级系统,主要基于脂肪含量、颜色和分布(即「大理石花纹」)进行分级。为了更好的体现牛肉的口感高下,农村振兴厅还开发出了一种口味预测系统,告诉消费者什么牛肉更好吃。

在「如何饲养出一只合格的韩牛」领域,科学与玄学的方法论齐飞。良好的谷物喂养是形成牛肉肌内脂肪的关键,也有农户分享自己养牛的「独门秘诀」:给牛喝酸梅汁、给牛吃苹果,甚至给牛听广播。

农协还一直呼吁国家对韩牛进行全面检查,以揪出「以次充好」的牛肉,维护韩牛的口碑。

在这种一以贯之的品质营销下,民众们自然而然的认为本土牛肉品质最好,并顺带着对进口牛肉的品质也充满了挑剔。

2003年12月,韩国以防止疯牛病为由停止进口美国牛肉。五年后,李明博与美政府达成妥协,继续进口美国牛肉,激起了韩国民众的激烈抗议:从学生到农民,再到主妇和政界人士,百万以上的人次都加入了这次对美国进口牛肉的抗议,甚至产生了暴力冲突。

澳牛钻了这个空子,得以在韩国市场打下一块份额。但美誉度极高的澳牛,在韩国市场也只能做居于本土牛肉之后的「二等公民」。

·

韩国民众走上街头抗议进口美国牛肉

三十年的「身土不二」,为韩国普通人带来了什么?最直观的就是昂贵的本土农产品。但韩国民众,依然热情拥护这种让他们「吃不起肉」的农业体制。

这是一个民族自尊心的体现吗?当然。但在自尊心之外,是更多实实在在的好处:韩国的小农得以存活下来,坚持高品质的生产模式;积极参与牛肉规则制定的韩牛,也以优良的品质走出了韩国,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美食。

对于那些「吃不起韩牛」的人们来说,支持「身土不二」又有什么直接的好处?起码,韩牛所带来的对肉类品质和安全度的严苛要求,让他们也吃上了「放心肉」。

· 韩国「兴森一家人」吃播烤牛肉

韩国人到底是吃不起肉,还是不想吃肉?

我16年去韩国旅游,旅行团天天都是泡菜大餐。到了汉城,联系了一个同学,他请客吃了自助烤肉,就是国内平均50一人的档次,在汉城是合软妹币700多一位了。这个价格就算韩国白领也不常吃吧?

韩国人到底是吃不起肉,还是不想吃肉?

去韩国旅游看一看不就得了?猪排饭算成人民币四五十元,其实和香港物价差不多,比上海都高不了多少。就这价钱说当地人吃不起肉?他们喜欢泡菜倒是真的,随便啥都要陪一份泡菜。最新的“新闻”还说韩国人连吃泡菜也困难了呢。

韩国人到底是吃不起肉,还是不想吃肉?

以前造船的时候,在韩国船厂待过半年,他们的伙食简直不能直视,每餐都是豆芽,泡菜,偶尔会有肉,不是他们不喜欢吃肉,是真舍不得吃,不要看到电视剧上面韩国是如何发达,这些都是假象,他们除了精神上自大和骨子里对中国仇恨,普通人的生活真的不如我们!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