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华录》里,为什么赵盼儿脱籍那么容易,宋引章却难如登天?
有美人兮,匿于钱塘。赵氏茶铺属钱塘第一,掌柜娘子乃人间绝色,倒茶的曼妙舞姿更是吸引各路年轻男子垂青有加。
茶百戏点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煮茶品茗赵氏茶铺是最佳去处,紫苏饮子、青凤髓、灵隐佛茶是赵盼儿的拿手绝活,
顾千帆来到赵氏茶铺就是点了一杯青凤髓,他对赵盼儿的第一印象是瞧不顺眼,两人虽然有擦肩而过的瞬间,却没有一见钟情的剧情,
人间绝色赵盼儿
赵盼儿在别的男人眼中是人间绝色,可在顾千帆看来,赵盼儿和京城的那些妹子相比,不过是一个山村野妇。
顾千帆来赵盼儿的茶铺喝个茶,本也不想掀起什么风浪,毕竟他带着隐藏的身份来到钱塘,有很机密的事情要办。
但是意外情况却出现了,官府的人追着一伙贼人打进了赵氏茶铺,“活阎罗”在万般紧急的情况下只能选择露一手,对盼儿来了一招英雄救美。
活阎罗顾千帆
并且在质疑之下亮出腰牌暴露了自己皇城司的身份。盼儿为了感谢顾千帆的救命之恩,特意为其准备了一盏名贵的灵隐佛茶。
这盏茶若放在现代是一盏限量版的西湖龙井,因为在当时的钱塘每年只产十两。不过在官府的人逼得顾千帆现出真身时,
赵盼儿手中的灵隐佛茶倒在了地上,“皇城司”三个字让赵盼儿对顾千帆的印象大打折扣,从这个身份的背后,“皇城司”三个字让她看到的仿佛是恶魔聚集的地方,
顾千帆与赵盼儿不打不相识
或许是因为她爹的死和“皇城司”有关,不管顾千帆是好人还是坏人,身上只要刻上了“皇城司”三个字在盼儿眼中便都是坏人,
二人接下来开始了打情骂俏的抬杠,茶倒了顾千帆倒还碰瓷了,这茶他是喝定了,无论赵盼儿找任何理由,
顾千帆还搞起了威胁论,赵盼儿若不给他煮茶,赵氏茶铺将被他夷为平地,盼儿为了权宜之计只得暂时从了他,为他煮了茶还精心的配上了糕点:
赵盼儿与顾千帆杠上了
赵盼儿:龙凤茶、梨条桃圈、蜜饯雕花、碧涧豆儿糕。
顾千帆:青竹蛇儿口,黄蜂尾上针。
顾千帆跟班:刁妇竟敢当众下毒!
赵盼儿:官爷何出此言啊?妾身敢以性命担保,这茶里绝对没毒,不信这个是银的你自己验验看。
顾千帆:龙凤茶、梨条桃圈、蜜饯雕花前两道只是看似平平无奇的市井茶果,但是这精妙的一道却是这个碧涧豆儿糕,只要不是没长眼睛的,多半会以它来佐茶,龙凤茶之所以名龙凤,是因为里面含有龙脑香,龙脑香味苦寒,绿豆又性寒,君臣相佐之下,现在喝下去会没事,只怕两三个时辰之后我会上吐下泻。
赵盼儿把顾千帆当作仇人
赵盼儿:妾身都不懂你们在说什么?我又不是神仙,我怎么知道你会点这豆儿糕。
顾千帆:刚才对付歹徒的时候,你躲刀的那一招出自绿腰舞,而据我所知,现在民间会此舞者多半不是良家,再加上你刚才给客人端茶送水的时候故意卖弄风姿的样子,敢问小姐,之前在哪家勾栏献艺啊?
赵盼儿:我是良民,不得胡言。
顾千帆:好像是脱了籍的,那好你就把你的履历一一报上来,你既然痛恨“皇城司”就应该知道我们是做什么的,若你如实招来的话,暂且可以放你一马,但是如果你巧言令色刻意隐瞒,我敢保证不出三日,会让钱塘的每一个大小百姓都对你的陈年旧事如数家珍。
赵盼儿:赵盼儿24岁,邓州人氏,九岁因父亲罪没为官奴,隶杭州乐营歌舞色为乐伎,十六岁因太守恩令脱籍归良。
顾千帆威胁赵盼儿
在顾千帆的逼迫下,赵盼儿无奈地道出了自己的身世,掀了自己的老底,曾经她也坠入贱籍,是歌舞场的一名乐伎,
但这抹灰色的阴影已经成为赵盼儿的过去,如今的她已经归档为良人,并且开起了茶铺干起了营生,生意也是做得风生水起,
要知道在古代坠入贱籍要想脱籍从良,那是一件十分为难的事,赵盼儿仿佛轻而易举地就做到了,
宋引章是琵琶高手
而和她同时坠入贱籍的宋引章却难如登天,处在同一个时代背景下,性质相同的一件事情下,两者之间为何有着天壤之别呢?
一、两人出身不同,一个出身官宦,一个出身乐伎之家赵盼儿原是生于官宦之 家,父亲不管是官大还是官小,反正人家是个做官的,并不是一般的普通人,从赵盼儿对顾千帆的那一番自我介绍中就可以得知这个信息。
她之所以会堕入贱籍也是因为父亲的人生际遇出现了变故,父亲获罪她也受到牵连,父亲虽然在官场上走到了绝路,
宋引章想脱贱籍
但是其人际关系网并没有随之瘫痪,赵盼儿说了,她为什么能脱籍,就是因为太守恩令,赵盼儿的这种入贱籍情况,
只要人际关系到位,脱籍也就没有太大的难度了,因为什么呢?赵盼儿与宋引章相比,两者的身份差距摆在那里,
赵盼儿入贱籍相当于签的是活契,而宋引章的是死契。赵盼儿只要官场有人稍加运作,便可解除掉贱籍束缚,
赵盼儿从良开茶铺
而宋引章的父亲爷爷都是乐伎,她的这个贱籍是上了锁的,相当于天生就是贱籍,在古代要想翻盘这种身份,
唯一的出路就只能靠关系,然而这样的出身又去哪里寻找关系呢?并且关系还要过硬才行,找那些小鱼小虾基本上是没有用的,
至少要找到老虎级别,凭宋引章的出身和家世,关系这一条路就被堵得死死。所以宋引章唯一的指望就是找到一个可以帮助自己脱籍的夫家。
宋引章想嫁周舍
并且在这一条路上不断地摔了跟头,因为那些男人没有一个靠谱,而宋引章只要听到哪个男人说可以帮她脱了贱籍,
眼中便有了光,以身相许自是不在话下。只是她一连被几个男人骗,也没有实现脱籍的梦想。赵盼儿能够轻易脱籍,当然是其父亲的余荫在关照着她,
而宋引章既靠不了自己,更靠不了父亲,遇见的男人也一个比一个碴,她的出身也决定了脱籍的难度。
宋引章想靠嫁人脱籍
二、宋引章与赵盼儿的贱籍性质不同皇帝仁德大赦天下,然而赵盼儿却在脱籍之列,宋引章却不在大赦的范围之中。这就证明两者虽同是贱籍,
但在本质上又有着截然不同。赵盼儿是罪臣之女,因受家人牵连进入教坊,她入坊不是因为她自身犯了重大过错,
当然宋引章倒也不是因为自己的过失造就,但是她在一出生的时候就被带上了乐伎的帽子。乐伎的这个身份在她们家是世代相传的,
宋引章是天生的乐伎
所以她的贱籍身份实际上比赵盼儿的贱籍身份枷锁要多得多,两者在性质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宋引章的人生在未出生前就已前有了命运的安排,
贱籍之身终究会与她纠缠大半辈子,而赵盼儿的贱籍身份却只需要陪她走一程。也就是说这种家生贱籍在当时封建礼教的制度中,
压根就永无翻身之日,除非这种制度被废除,被改变,宋引章才有机会逆袭从良。而赵盼儿的本来就不是终生制,
赵盼儿解锁贱籍
她的贱籍身份是由变故而来,自然也可以随变而解,赵盼儿能成功脱籍也是占到了天时人和,天时她遇见了大赦,人和就是太守的恩令。
而宋引章则就很惨了,因其是家生贱籍的性质,占不到天时,直接被踢出了大赦之列。因其也没有家庭背景,“人和”也与之不沾边。
在古代一个贱籍傍身的身份,那就是束缚人的一道枷锁,贱籍不仅社会地位低,而且还要世代相传,影响的是子子孙孙。
引章想尽办法赎身
不得参加科举、不得做官甚至不能和普通民众通婚,只能从事当时社会所谓的“贱业”,永世不得翻身,难怪赵盼儿即使脱籍从良了,
也因为曾经的这个身份而感到自卑,也难怪宋引章哪怕一而再再而三地被男人坑骗,她也只是想与贱籍这个身份划清界限。
三、宋引章是江南第一琵琶手,教坊不肯轻易放人宋引章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是属于教坊的人,所以从小对于琵琶技艺也是耳濡目染地受到了熏陶,她的琵琶弹奏在江南可以称得上一绝。
宋引张属于教坊
因为这出色的琵琶技艺也成为了京都教坊司琵琶部的教头。其实此时的宋引章凭着自己的本事已经可以过上小资生活,
唯独这个贱籍的身份让她十分的苦恼,有钱有什么用,她还不是要低人一等,甚至连一个普通人都不如,她若嫁人也只有给人做妾的份。
她努力地想挣脱这一道束缚她的枷锁,但是不管她怎么努力都无济于事,因为教坊也不会轻易放人,按照规定制度,
引章掉入周舍陷井
宋引章一辈子都是教坊的人,这是合理合章,再加上她有为教坊赚钱的本事,就是教坊源源不断的经济来源,
教坊怎么可能会放走这个赚钱的机器人呢!教坊从小对她悉心培养,花尽心血无数,才让宋引章成为了江南的第一琵琶高手,
教坊若同意宋引章脱籍从良,她们就相当于撕毁了一张长期饭票。在个人才艺上,宋引章比赵盼儿表现要优秀,
引章不想受贱籍之苦
赵盼儿在教坊中为了自保,她懂得收敛锋芒而不外露,做的也是一些端茶送水的事,在教坊中的地位可有可无,
教坊要放人自然就是容易的事,而宋引章这个“江南第一琵琶高手”的称号是把她又往深渊之中推了一步,因为她的离开会损害到教坊的利益,所以这个原因也造就了她脱籍是难于登天。
写在最后贱籍又称贱民是指不属于士、农、工商四民之列的中国古代的法定社会等级。贱民是等级社会中社会地位世代低于普通人的特殊的社会阶层。
盼儿脱籍从良
在《梦华录》中,赵盼儿一出场就已经成功地解锁了贱籍的身份,而宋引章却只能等待命运的垂青,不过一切终究没有让她失望,
赵盼儿找到了一个不在乎她过去的人,而宋引章则因为制度的改革,不仅让她脱了贱籍,还有了官身。
当然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她们自己的努力,她们一起经历苦难,逆袭人生,揭开了那些负心男人的真实面目,获得了属于她们自己的挚爱情感和人生感悟,
也为成千上万的普通女人树立了标杆,自立、自强、精神独立就是引章与盼儿逆袭人生的三大法宝,收获幸福,收获爱情,自然也就成了她们人生当中最美好的结局。
我是彩虹之南R,感谢您的阅读!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梦华录》里,为什么赵盼儿脱籍那么容易,宋引章却难如登天?
盼儿是因为父罪而没入贱籍,剧中是父亲的旧部寻到她以后帮她脱籍,就算是没有人帮她,有一天官家大赦天下盼儿也可以脱籍。
宋不同,她是生在乐籍,她家三代都是乐工,所以她如果想脱籍没有强大的关系可以说难于登天。
《梦华录》里,为什么赵盼儿脱籍那么容易,宋引章却难如登天?
除了主角光环,其实跟赵盼儿父亲有关。她父亲什么来头?
刘亦菲饰演的赵盼儿。嘴唇轻飘飘一句:十六岁因太守恩令,脱籍归良。相对比,宋印章却前后百般操作。寄希望于周舍,欧阳旭,顾千帆,沈如琢等,可结果依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从过程来看,赵盼儿的脱籍之路。确实是十分轻易的。除去主角光环,赵盼儿简直是幸运加身。
而宋引章,却难如登天。至少,屡屡失败受挫得让人有些绝望。当真是我见犹怜。
在《梦华录》剧中,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反差呢?在此之前,先简单了解下《梦华录》中女性为何要急于脱离贱籍:古代被抄家的家族,男丁往往被斩首诛族。但女眷一般不会被杀死。可下场却更为悲惨。不是被皇帝赐给功臣为奴,为婢为妾。就是流放外地画地圈进等等。承受着骨肉分离,家破人亡。
不过对比进入教坊司(如赵盼儿,宋引章等)。上述女眷简直是幸福。
大多数女子是宁死不进入教坊司的。突遭变故,求生欲不高。另外教坊司对女眷身体上的摧残。导致很多女性精神上的崩溃。加上身份转变带来的心理落差。女性一旦进入是生不如死的。
偏偏这种非人待遇,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忍耐的。由良籍跌落贱籍,痛苦往往也伴随着女性的一生。更为可怕的是,女性的后代也要一直身处贱籍。比如宋印章就是三代贱籍,也拼命摆脱贱籍
女眷想逃跑,也是痴心妄想。一是抄家后的罪臣之女,是被官府严加看管的重点对象。二是教坊本身有打手看管。手无弱负极之力的弱女子。身无分文,想逃跑是痴心妄想。即使逃出去世人风言风语受不了,也会被社会所不容,毕竟封建时代有户籍制度,女性单独生存是难上加难的。
既然女眷跑不了,不脱籍梦游般麻木度日又不行。那只有每天绞尽脑汁地想办法脱籍。
脱籍有哪些方法?别的朝代不提。在宋朝,天子和臣民思想都是相对开放的。可对于乐籍的人。人们依旧是轻易鄙视的态度。即使有幸逃脱了贱籍。女性嫁人也只能是妾,而非妻。赵盼儿宁死不做妾不是自卑,而是不想承认贱籍。
这种贱籍别说是士,身份地位更是位于农工商之下的。世袭制,且不能与良籍婚配。直到后来清朝雍正皇帝才下令取消贱籍。可见不仅是自己要遭受苦难,连子孙后代,都要背负一生的枷锁。
脱离贱籍,由此成了官妓们无比渴望的愿望。不论是赵盼儿,宋引章这种地位低微的女性,还是高贵如刘后。曾在贱籍的会要想方设法地掩盖过往经历。在贱籍则使用各种手段来脱离贱籍:
一般来说:脱离贱籍主要有三种方式:
首先,是皇帝大赦天下。或个人有功抵过。
其次,如果管理不严格,(可以嫁给官员和皇帝等)借助势力背景脱籍。
可见,想脱离贱籍,对任何人都是难于登天的。但赵盼儿的脱籍却是个异类:
那赵盼儿的脱离贱籍,为什么如此简单?而宋引章为何难于登天?排除皇帝大赦(皇帝亲自下狱,年限7年太短,不太可能是皇上大赦),有功抵过外,主要有2点原因导致赵盼儿和宋引章脱籍之路反差强烈:
01,赵盼儿本不该入贱籍,天下同情,所以一路绿灯。而宋引章不具备:赵盼儿自述:太守恩令,父亲旧部倾力营救,才得以脱籍。但这里有个问题:
赵盼儿父亲是皇上亲自下令惩治,抄家,典狱的。而赦免的权利只有皇上有。比如明朝才子解缙坐牢,买通官员把自己的名字加入大赦名单,还能被朱棣发现并呵斥官员被行贿。从而导致才子解缙被冤死在狱中。到了宋朝,官员一般也没有赦免的权利。那太守是怎么敢私自赦免的?
唯一的可能性就是赵盼儿的父亲是忠义之士,而赵盼儿也是忠臣之女。所有脱籍的手续与流程才能一帆风顺。(包括赵盼儿的太守恩赏)。那怎么判断赵盼儿的父亲是忠义之士呢?
上图是《梦华录》片尾案卷文字:去岁腊月二十七日都巡检使”,“抗旨擅启东光县城门杀北人”、“左司谏萧钦言以祸乱两国和议”、“上论交大理寺审理”。至少能读出2点赵盼儿父亲的信息:
1是赵盼儿父亲敢抗旨杀北国议和使臣。这是舍命救国,套用金庸先生的话: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赵盼儿父亲敢抗旨杀北国议和使臣是侠义的。不然苟且偷生或放手不管,何至于下狱被杀,家人被诛连呢?
2是赵盼儿父亲的旧部感恩营救赵盼儿:按理说上司已经家破人亡,一点影响力都没有了。敢于抗旨营救上司女儿,是有砍头被诛连的极大风险的。但旧部依然还是会去营救,至少说明也是感恩的忠义之士。
假若赵盼儿父亲是奸佞,我不相信下属还会如此冒天大的风险,做这么毫无利益的营救行动。所以,赵盼儿是忠臣之女无疑。
赵盼儿身有冤屈:既然父亲是忠义之士,为了百姓疾苦而死。自然这就是冤案。那赵盼儿也是身负冤屈,不得已才入了贱籍。赵盼儿也是平白无故被冤枉的。
入贱籍时间短暂:赵盼儿从9岁入贱籍,到16岁脱籍。这里只有短短的7年时间,宋朝臣民对于赵盼儿父亲的忠义印象还在。不像宋引章三代为乐籍,时间太长。
公道自在人心,天下人共怜之:忠臣之女,身被冤屈,入籍短暂等,令天下人对赵盼儿的态度是同情且怜之的。在封建时代讲究忠义,三纲五常的传统思维下,对赵盼儿脱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者干脆帮个小忙在所难免。毕竟公道自在人心。
所以,赵盼儿本不该入贱籍,天下人同情她的遭遇,由此脱籍之路才能阻力减小,一路绿灯,显得那么容易。
而反观宋引章:她是三代乐籍,已经板上钉钉。也没有这么复杂的关系网,背景。所以,单纯依靠宋引章自己,肯定要一路碰红灯,难如登天。而且,宋引章也暴漏了为人上的一些短板:
02,救助之人尽力程度不同:1个倾力相救。另1个恋爱脑,有执念,识人不明所托非人:赵盼儿的脱籍之路是被动的,而宋引章无疑更主动。但结果却南辕北辙。
其中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救助之人的不同。赵盼儿是父亲的旧部在上下打点和营救,搭救的程度肯定是尽心尽力的。不然不可能短短几年时间就能够成功。而宋印章却所托非人:
如果说赵盼儿是冷静,智慧,富藏心机城府的人。那宋引章简直像是傻白甜,顺带“吸渣”的体质。
赵盼儿懂得隐藏自己,避免以色侍人的待遇。在教坊司做了个财务的工作。而宋引章却习弹琵琶,寄希望于各色不靠谱的路人。识人不明之下,宋引章确实是所托非人:
别人不提,当赵盼儿第一次遇见周舍,就判断出周舍的为人不堪。而宋引章却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典型的“恋爱脑”加“脱籍执念”作怪。把生命中交集的每个男人都当成救命稻草。
其他诸如欧阳旭,沈如琢等,甚至顾千帆,在恋爱脑和脱籍执念下,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所托非人是重要原因。别说出力了,大多男人甚至只是在敷衍宋引章。所以她才屡屡失败。
1个是倾尽全力救助,另1个是敷衍潦草的帮助,甚至欺骗她并不打算出力。两相对比下,赵盼儿就显得一路通畅,十分容易。衬托之下宋引章显得难度重重。
结语:赵盼儿是忠臣之女,身被冤屈,入籍时间短暂,天下人是同情怜之的。而赵盼儿又聪明智慧,懂得隐忍,把握时机。所以,被动下由父亲旧部上下打点,太守恩赏下,由旧部营救成功。
但宋引章无背景和关系网,三代贱籍,一无所有。只能靠自己脱籍。这一路见识不明,恋爱脑加脱籍执念太深,屡屡受挫失败。对比之下才显得赵盼儿脱籍简单容易,她却难比登天的巨大反差
但赵盼儿脱籍只是个案,是异类。在梦华录中,无论哪个女性,身份地位到了何种程度,想脱籍都没那么简单容易。虽然赵盼儿脱籍之路明面看似简单,实则背后肯定也是费尽心机,充满了曲折。这不难想象。侧面也说明,女性在封建男权君主社会下的生存艰难不易。尤其身在贱籍的女性,可谓一入贱籍深似海。
其实宋引章靠自己摆脱贱籍是没错的,但我认为不如多努力存钱自赎脱籍更符合现实。毕竟赵盼儿拥有的条件,宋引章全部都没有。除了自我攒钱,等待管理不严格时待机脱籍外,也只有皇帝大赦一条路。但皇帝能大赦,除非《梦华录》里刻意安排剧情,不然宋引章等一辈子恐怕也等不到那天。剧中也是如此。
对此你怎么认为呢?欢迎留言探讨。(图:网络)
《梦华录》里,为什么赵盼儿脱籍那么容易,宋引章却难如登天?
赵盼儿是她父亲的旧部帮她脱籍,她父亲是武将,与子同袍,与旧部那应是过命的交情,人家拼着一身军功帮她,应该是办得成的,而且她父亲也是为民请命才获的罪,应该很多人感佩他的忠义
《梦华录》里,为什么赵盼儿脱籍那么容易,宋引章却难如登天?
赵盼儿脱籍真的容易吗?可能只是剧中没有表述清楚。
剧中一语带过,说是几个父亲的旧部在官署运作一番,才帮她脱得籍。
这其中可能没有那么简单。
在《梦华录》最近的剧情中,沈如琢对宋引章说道,乐籍想脱籍,总要有一些理由,要么嫁人、要么年老、要么有功。
这个嫁人脱籍,可能都要有一个先天条件,就是嫁的是官。
如果嫁个普通的老百姓就能脱籍,那这事儿可能就容易了,从小在乐坊这样的地方长大很苦的,肯定有人吃不了这个苦,要是随便嫁人就能脱籍,很多乐籍的女子都会随便嫁人的,官府这边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的漏洞呢?
乐坊、教坊司这样的地方,培养一个官伎,也是花了不少心思和精力,还有钱,又怎么可能轻易放人,所以只有一种可能,嫁的是官,才有可能脱籍。
年老,就很好理解了,年老色衰、腿脚也不利索了,乐坊这边也不会白白养个闲人,索性上报放人了。
至于有功,那就是有功之人自然会受到封赏,脱籍也就是理所应当了,还她自由吗?
赵盼儿既不是嫁人、也不是年老,那么她能脱籍,可能就是因为那几个旧部之功了。
她的父亲虽然因为抗命被治罪,但也是为了老百姓,那么她父亲那几个旧部可能也是这样的人,过去那么多年,立下一些功劳不奇怪,照拂一下自己曾经上司的女儿,说得通。
可问题是于国有功的人,不会凭白帮一个陌生人脱籍,所以宋引章脱籍才千难万难。
她正风华,又名动汴京,之前还跟过两个男人,想嫁人当正妻,有点太理想化了,她自己又不愿为妾,到她这当然难了。
《梦华录》里,为什么赵盼儿脱籍那么容易,宋引章却难如登天?
当年的乐籍之类的,可以用如今的户口来比方。
我们就拿乐籍当农村户口吧。
赵盼儿是一个官二代,因为父亲在政治上犯了错,被判了刑,而她的女儿流落到农村,后来上山下乡,没有跟得上回城,成了农村户口。
赵盼儿虽然是农村户口,但人家一直很有志气,每天好好学习,哪怕在“读书无用论”横行的当时,还天天背英语,学物理化学,由于她天资聪颖,当时大队里干活算工分的时候,她由于会一些财务知识,还到村里当了会计。天天坐在办公室里,算着帐,还拿着高工分。
后来到了七九年,国家恢复高考,赵盼儿由于平时就有复习,文化课成绩还不错,就参加了高考,考上了大学,顺利摆脱了农村人的身份人,成为城里人。
在她毕业那一年,正好在一家国营厂发现了一个老头,这个老头是她父亲当时的秘书,对老领导一直心怀感恩,看到赵盼儿成绩不错,就破例将其录取,招到了厂里,成为正式工。
在这个过程中,赵盼儿有自己的努力(天天复习文件课),有天份的原因(因为懂一些财务知识,不用下农田里干活),还有运气和家世的原因(遇到了父亲当年的秘书,正好她的父亲对这个秘书有大恩德,秘书是一个知恩图报之人),各种机缘的叠加,让赵盼儿摆脱了农村户口,回到了城里。
再说宋引章,同样是村里的村花,但和赵盼儿的命运有很大的区别。
宋引章世代务农,她从来没有走出农村,看到过外面的世界。
她干活是一把手,村里的农活样样精通。甚至还获得了三八红旗手。
但宋引章不满足于现状,她也想来到城里当工人。但容易吗?
她学习不好,也没有赵盼儿刻苦;她甚至不是上山下乡的知青,甚至在城里也没认识过什么大官。她唯一能做的,就是靠上一个回乡的知青,嫁给人家当老婆,哪知道这个知青是一个感情骗子,骗了她的身子,还骗了她的钱。幸好赵盼儿知道之后,利用自己的身份将其救出来。
但宋引章觉得还不够,千万百计想要进城。混一个城市户口,容易吗?
《梦华录》里,赵盼儿和宋引章的出身、性格还有家世关系都有很大的不同。
赵盼儿是官宦子弟,因为父亲入罪才被贬为乐籍,但从小的教育和经历,让她千方百计自救,比如说她从小掩饰自己的才华,凭着一手不错的财务能力,成为教坊司老鸨的会计。
赵盼儿还有父亲的旧部,也在机缘合下,得到了大赦的机会,才得以脱了籍。
这里面有多个因素,赵盼儿的心智,她遇到了一位不算苛刻的老鸨,甚至父亲下属的出现,动用自己的力量将其赎出。
这几个要素,缺一不可。也是多个巧合集中在赵盼儿一个人身上,才让她得以脱籍。
但宋引章不同,首先,宋家世代都是乐籍,她的身份决定了她想要脱籍,难上加难。
其次,宋引章是一个心思简单之人,她喜欢弹琵琶,年纪轻轻就是江南的琵琶大家,这个身份也不一般,但她越优秀,越是教坊司的摇钱树,认识的人越多,大家越不愿这个琵琶名家脱籍,从此再也听不到她的演奏。
再有一个原因,就是宋引章没有赵盼儿的关系和运气,没有一个可为了她脱籍奔走的好人。
多种因素,导致了宋引章的脱籍,只是水中月,镜中花。
不知道我说得对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