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华妃被封贵妃,为什么却高兴不起来?

在《甄嬛传》第二十八集中,苏培盛的一声“圣旨到”传到了华妃的翊坤宫,华妃内心是喜不自胜,赶紧跪迎圣旨,因为大胖橘早就承诺要给她升职加薪:

苏培盛: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华妃年氏笃生令族,持躬端肃,联承皇太后慈谕,册为贵妃!钦此!

华妃:公公有无宣错旨意?皇上只是封本宫为贵妃,

苏培盛:娘娘,这圣旨乃是皇上亲笔手谕,断然不会错,恭喜贵妃娘娘!

华妃:可是先前内务府给本宫送来的是皇贵妃的冠服啊?

苏培盛:噢!那身皇贵妃的服制乃是从前先帝悫惠皇贵妃的服制,皇上说本朝还从未有过皇贵妃,所以一直留着,要比照做将来新皇贵妃的服制的,没想到一个阴差阳错竟然送错了,还烦请娘娘送回呢!

苏培盛传封贵妃的圣旨

华妃:颂芝,把衣服还回去。

苏培盛:娘娘,您是本朝第一位贵妃,也是唯一的位贵妃,名位尊贵,何愁将来不能够位及皇贵妃呀!再加上娘娘您母家军功显赫,娘娘又颇得皇上的宠爱,手掌协理六宫的大权,如此事事顺利,将来若有了皇嗣,岂不更名正言顺了吗?

华妃:那便借公公吉言了!

这一道可升职加薪的圣旨,不但没有让华妃有一丝高兴的情绪,差点把人家给气哭了,奈何附在华妃身上的那几分傲气,

控制住了即将要夺眶而出的眼泪。华妃晋升可以分为三步曲,第一步是哥哥和侄子打了胜仗,皇上许诺要给她升职,但并未表明要给她晋升的是贵妃还是皇贵妃。

皇上承诺给华妃升职

华妃沾沾自喜,却以为是皇贵妃。第二步是内务府给她送来了皇贵妃的皮肤体验卡,这让她在心里更加的的笃定,皇上要给她晋升的位份正是皇贵妃。

第三步就是苏培盛圣旨的宣读,华妃娘娘成功晋升为贵妃娘娘,按理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然而华妃却因此事闹了心:

一、华妃是人心不足蛇吞象

在后宫之中,华妃凭着宠爱,靠着娘家的实力,已经达到了一般嫔妃所不能企及的巅峰,原本她生不出儿子,是无法在后宫中立稳足根的,

华妃知道结果不开心

可是她完全不受子嗣的影响,不但位列四妃之首,还有协理六宫之权,能与皇后分庭抗礼,其实从权力上来讲,华妃已经达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贵妃位置。

她若不操之过急,收起自己的贪心,干赢皇后,取而代之亦有可能,然而人的贪心一旦开始蔓延,就会如洪水一般的泛滥,

她不但想独占皇帝的雨露,还想要更高的名份,宠爱、地位、权力,每一样都想攥在手中,这些对于后宫之中的女人来说,当然都是好东西。

眼泪差点掉下来

只是东西虽好,人却不能太过贪婪,一旦对一样东西有了偏执,人的思想和行为就会被其牵着鼻子走。

华妃对皇贵妃位置的贪念就是如此,皇上只是在她面前给了一句要晋升的暗示,她却自以为是的是皇贵妃,

其实用脑子思考一下就知道是贵妃而非皇贵妃,在清朝只要皇后在世,就不能册立皇贵妃,否则就是僭越。

华妃深得皇上宠爱

不过皇上为华妃破规矩的事情应该不在少数,在华妃这里或许也已经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在大多数情况下,皇上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治利益,

基本上满足了华妃的所有不足之心,然而这一次封皇贵妃之事,皇上却掉了链子,才惹得他的小可爱华妃不高兴了!

二、期望值越高,失望就越大

皇上漏了一句风给华妃,皇后第二天早上就组织开了早会,并且让华妃感到惊讶的是其他各宫嫔妃竟然一起齐向华妃请安道贺,

皇后组织开早会

要知道这可是皇后的地盘,谁的地盘当然由谁做主,华妃心想,皇后难道不生气吗?还组织大伙给我道喜,

皇后当然不是一个这么简单的人,她安排的这个“敬贺局”就是为了引导华妃嘚瑟膨胀起来。这请安礼一行,除了皇后之外,就是华妃独大,

显得是既尊贵又体面,接下来华妃果然掉进了皇后安排的陷阱,她平时为人就嚣张跋扈,绝不放过任何显摆的机会,

皇后给华妃挖坑

特别是在皇后面前,两人便在这次早会上搞起了辩论赛,皇后用皇贵妃的位置成功地吊起了华妃的胃口,

华妃还借博尔济吉特皇后和董鄂皇贵妃之事讽刺皇后,此刻华妃是不是已经得意忘形的失礼了,皇后的目的达到,

她就是要拔高华妃的期望值,让巨大的心理落差将华妃整得失魂落魄,开完早会的不久之后,她又将华妃做皇贵妃的事添了一把火。

内务府给华妃送去了皇贵妃服制

派内务府的人给华妃送去了一套皇贵妃的服制,华妃收到之套皮肤体验卡之后,认为坐上皇贵妃的宝座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走到这一步,华妃的期望值已经膨胀到了无限大,然而圣旨到来,却从她的头顶浇了一盆冰冷的水,心凉透了,正是验证了那句话,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更何况这“希望”还被皇后动了手脚。

三、华妃糗大了下不来台面

华妃哥哥年羹尧在西北打了胜仗,确实功不可没,可是这两兄妹因为这场胜仗,一个在后宫嘚瑟,一个在天子脚下嘚瑟,

华妃把自己端的太高下不来台

华妃认为,哥哥获得如此高的功勋,皇上就算给她皇后的位置她也会毫不客气地坐上去,并且也觉得能担当得起。

年羹尧在宫外已经惹得民怨四起,隆科多都跑到皇上面前去告他的状了,之后年羹尧从宫中请太医到府上之事又被皇后装病,利用太医之事给将了一军,

这事也闹到了皇上面前,皇后的厉害之处,就是揣摩到了圣意。明眼人都知道年羹尧此举就是在玩火自焚。

年羹尧得意忘形

华妃还跟着浇油,自从她收到了皇贵妃的服制之后,就把自己端到了皇贵的位置,这把心端上去是容易,要下来,只怕是会很难堪了。

下人们的一声声“皇贵妃娘娘”叫得她心花怒放,帽子已经戴得老高了,平时也是以“皇贵妃”的礼仪自居,架势,气势也都跟上来了。

皇贵妃的皮肤体验卡也已经体验了一把,她现在只要在翊坤宫坐等圣旨,然后在行册封仪式,一切都将水到渠成。

华妃痴心妄想

可结果呢?等待她的是贵妃而非皇贵妃,那份傲娇和跋扈在瞬间就降低了段位,实在是糗大了,这件事情不仅让她颜面尽失,在奴才们面前似乎也抬不起她那高昂的头吧!

只怕到这个时候,华妃才深刻地领悟了那句:“高调做事,低调做人”之话的精髓。把自己高高端起结果下不来台了,你说还能高兴起来吗?

写在最后

华妃被封贵妃为什么会不高兴,贵妃对于宫中的其他嫔妃来说,已是望尘莫及!华妃却远远觉得贵妃之位于她还不够。

她所渴望的是“皇贵妃”,心里本就是这么想,皇后再助一把力,皇上再表示默认,这不明显的要合起伙来整华妃吗?

华妃在后宫混迹多年,始终没有搞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功高震主,她的哥哥早就被皇上所忌惮,然而她却还飘在皇上的爱意中不知所云。

可皇上又是否真的爱她?那个她所认为是端妃打掉的孩子,还有点在她翊坤宫中的欢宜香,哪一件不是皇上的阴谋呢?

位高权重的皇帝,或许真的只爱自己,只有他的江山,华妃显然还没有意识到危险正向她和她的哥哥以及娘家袭来,

这将是毁灭性的打击,什么皇贵妃不皇贵妃还有那么重要吗?或许人只有在绝望的那一刻,才会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否则就是被权贵所捆绑,深陷其中,而无法自拔,华妃想要的太多,最后却什么也没有得到,她只是成为了政治利益的牺牲品,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悲哀……

我是彩虹之南R,感谢您的阅读!

甄嬛传:华妃被封贵妃,为什么却高兴不起来?

敬嫔在春天就被封敬妃了,还有了协助管理六宫的权利。

可华妃依旧还是华妃!

皇上都有点不好意思!

1.好好晋一晋位份

最近,华妃的哥哥年羹尧和侄儿年富,在西南立战功。

皇上深夜来找华妃。

看到华妃不管自己来不来,都会准备一杯可心的茶水,无比感动。

答应过了端午,好好给她晋一晋位份。

如果只是升贵妃,就不用“好好”。那应该是想给她封皇贵妃吧。华妃高兴。

有这么给力的哥哥和侄儿,自己就算不生孩子,照样能够往上升!

2.打压皇后

第二天,皇后直接让妃嫔给华妃先行礼,提前祝贺。

华妃更是人逢喜事精神爽,直接飘了。

竟然问起皇后,你最爱体察皇上心意,不知皇上所说要给臣妾位份,是要给什么位份呢?

皇后宜修就说,贵妃或者贵妃之上的皇贵妃。皇上圣心大致如此。

但华妃竟然提到皇后。虽然华妃自己也知道,不可能是皇后。

毕竟,宜修虽然也没有孩子,但人家治理后宫还可以。更何况,人家又有当姑姑的太后撑腰。

但华妃仗着强大的母家,就是要让皇后难受一下。

竟然引用董鄂妃当皇贵妃时,博尔济吉特皇后连立足之地都没有。

皇后也不急。就说华妃,名不正言不顺。

既然这么聪慧,更应该知道什么是安分守时,进退合宜。

华妃直接打趣皇后,还以为你"闻听皇贵妃三个字如临大敌呢”?

皇后看到华妃这么嚣张,也只好说皇后的职责就是训导妃嫔,以正宫闱。(反正我能尽到皇后的职责,坐稳皇后宝座)

希望你“晋封之后,以理服人,以德服人”。(言外之意,往上升,毛病得改改。要不然,位份也会被你自己撸下去)

但华妃根本就听不进去,她一直觉得皇后所谓的和气安抚不好。

她看不惯皇后宜修。

对方老是耍心眼掉眼泪,扮笑脸说是非。

虽然后宫看起来一池静水,底下却暗潮汹涌。

华妃一直觉得铁腕之治是最好的。铁腕铁拳铁石心肠,重刑之下还有谁敢罔顾法纪。

华妃觉得未来一片光明。自己马上就能升上皇贵妃了,眼里就更没皇后了。

3.皇后生病

中午年羹尧夫人不舒服,请走两位德高望重的值班太医。

皇后随后就让江福海去取药。让值班的另外2个太医,去替回之前更有经验的太医。

年羹尧根本不放人,去的两个人也被留在那里看病了。

皇后在宫门落锁后,更是头疼难耐。要妃嫔侍奉疾病。

敬妃问剪秋怎么不请太医?太医说去了,没有太医。

看到皇后这么难受,齐妃直接让剪秋去翊坤宫禀告皇上,必须请太医来看病。

皇后却不让。说深夜了,皇上如果不休息好,第二天没精神处理朝政。

直接说,太医到府诊治是常事。宫门下钥了。不要再制造什么事端了。

齐妃坚持,有病也得请来几位太医看看。皇后直接说不用就是不用。

甄嬛第二天问温实初。温实初说,如果皇后真想要看病,麻烦点,也能请回家的太医们过来。

于是,甄嬛觉得皇后生病有点巧合。就大胆揣测:

  1. 真生病,想要克己复礼。
  2. 皇后装病,就是想让大家觉得年家过分。(给皇上提供机会打压年家。打压华妃就是打压年家)

果然,虽然皇上在前朝夸奖年羹尧对妻子好。

但还是不动声色地把华妃的位份改成贵妃。

4.册封贵妃

听到苏培盛宣旨的是贵妃。

华妃有点失落。毕竟,之前的衣服都送来了,是皇贵妃的礼服。

苏培盛说送错了。又让华妃送回。

看了几天皇贵妃的衣服,享受着皇贵妃的礼仪,最后只是贵妃。

华妃一肚子火。她赶走了前来凑热闹的齐妃,欣常在。

她觉得是自己痴心妄想了。而是太张扬了。

华妃不高兴,皇后却高兴,明知道华贵妃生不出来,却催生:你要抓紧为皇上添一个小皇子啊。

5.连贵妃也没了

不高兴的华贵妃,趁着皇后和皇上离宫祈福。趁机打压得意的菀嫔。

明知道她怀孕不舒服。却说对方矫情。让她大中午跪在宫门口的太阳底下。

别人越求情,她越来劲。惩罚得越过分。

刚过半个时辰,甄嬛就流出了一滩血。

皇上着急回宫,看到小产后菀嫔大声痛哭。心都碎了。

华妃虽然脱簪认错求情。但竟然提到纯元皇后让宜修罚跪2个时辰才流产。

皇上更是龙颜大怒。年世兰怎么这么不会说话!

直接把她从贵妃变成年妃。夺取六宫协理权。没有旨意就不能见皇上。

华妃之前犯大错也只是闭门思过。现在皇上罚这么重。

她说皇上绝情,皇上更是恨她不争气。

让她大中午跪在自己宫门口2个时辰。中暑了,也不去见她。

年妃写信认错,想皇上。皇上也想起年妃的好。

安陵容劝皇上,甄嬛姐失子之痛这么久了,应该快好了。皇上长情,想去看就去看吧。

皇上又想到菀嫔失去孩子后,想要请皇上按照规矩杀了华妃。但皇上却做不到。

这时,就是想看华妃,也不敢去看华妃,更不敢原谅她。

连着几个月都没去看年妃。

总结

华妃出身好。更是有好哥哥和好侄儿能打仗,不断立军功。

华妃的贴心照顾,和皇上有旧情深。

但也搁不住她这么使劲地作。

位居高位,不只是更尊贵了。

也得尽量让自己的所言所行,配得上贵妃甚至皇贵妃的称号。

皇后从一开始就指点她,她听不进去。

一不高兴,就惩罚身边的人。

猖狂惯了,身边的人更不敢提醒。

自己作的恶,自己去品,去细品。

皇贵妃变贵妃,还没一个月,就被打回原形,还没有了封号,更没了六宫协理权。

连皇上都不敢去看他。

但她最后也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把责任推给甄嬛。

人心不足蛇吞象。

她的贪婪和格局小,终究毁了她自己。

甄嬛传:华妃被封贵妃,为什么却高兴不起来?

如果是我,我也不高兴。原因如下:

第一、皇上这个老梆子,之前给华妃送去皇贵妃的服饰,故意试探华妃对位份的态度,当时很多妃子都在呀,大家都以为华妃要当皇贵妃了,结果最后却只封了贵妃,这跟直接打华妃的脸有什么区别!

第二、皇上老梆子,说过只喜欢华妃一个人,结果呢,皇上的白月光是纯元,皇后是纯元的妹妹,害死她儿子的端妃都和她平起平坐,她房里的格格敬嫔都封了敬妃。自己在皇上心目中的地位还不如她们,好不容易有个彰显自己在皇上心目中位置不一样的“皇贵妃”称号,却是煮熟的鸭子飞了。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

第三、因为之前皇上送来了皇贵妃的服饰,华妃开心死了。就和皇后炫耀。皇后提到“皇上要好好地给华妃晋位份”,华妃回答“贵妃之上是皇贵妃,皇贵妃之上是皇后。”可见当时华妃有多嚣张。最后,华妃还自比“董鄂妃”,将皇后比为“废后博尔济吉特氏”。现在自己没当上皇贵妃,皇后指不定在背后怎么嘲笑华妃呢,“都对不起她那个轻狂劲”。

第四、皇后闯祸就提姐姐,华妃闯祸就提哥哥。年羹尧和年富年兴刚在前线为皇上打了大胜仗,华妃想,就单纯因为哥哥,也应该好好奖励她吧,结果皇上老梆子没有,你说气人不!

第五、皇贵妃和贵妃待遇不同。皇贵妃是妃嫔里的最高等级,年薪是800两,换算成rmb就是16万。贵妃的年薪只有600两,也就是12万。

另外,皇贵妃可以和皇上皇后一样,穿正黄色的衣服,贵妃却不可以。

平时的穿戴上,皇贵妃会更华丽。吃食上,皇贵妃有更多选择。

皇贵妃只能有一位,贵妃却可以有很多位。

第六、皇贵妃地位特殊。参考顺治的董鄂妃,董鄂妃死后,顺治也活不下去了。董鄂妃就是顺治的命呀!只有在皇上心目中这样重要,才会被封为皇贵妃。

还有一种情况是妃子快死了,皇上为了冲喜和妃子死后的哀容,才封皇贵妃,参考《如懿传》中的苏绿筠。

第七、皇贵妃死后可以和皇上合葬,贵妃不可以。华妃没有被封为皇贵妃,那也就意味着自己不能和最爱的老男人皇上老梆子合葬,不能永远陪伴在老梆子身边啦!

华妃要是知道,“害死”她儿子的端妃,最后坐上了她心心念念的皇贵妃之位,该作何感想!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