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中为什么说浣碧自杀并不是因为殉情呢?你怎么看?

为什么说浣碧自杀并不是因为殉情呢?

在《甄嬛传》第七十四集中,大胖橘、嬛嬛、果子狸三人的爱恨纠葛在一杯毒酒中划下了一个惨痛的悲剧,果子狸与嬛嬛的地下情揭晓在大胖橘的心中,弟弟在他头顶种下的这片绿草原是气得他大开杀戒,果子狸难逃一死,圣命下的一杯毒酒不仅让果子狸与嬛嬛二人阴阳两隔,浣碧在一气子下也随果子狸而去了:

果郡王离去,浣碧伤心欲绝

果郡王的儿子元澈在灵堂哭喊着道:我要阿玛,我要阿玛!

苏培盛上前来捂住无澈的嘴:哎!不能哭,不能哭啊!侧福晋,皇上允许送灵,已是格外开恩了,皇上圣旨是不许见哭声的。

浣碧:皇上行不义不悌之事,自然不许人议论,连哭都不能出声。

苏培盛:可千万说不得这种话,侧福晋,这是大不敬!

浣碧:大不敬?我这样的人还怕什么?

苏培盛:时辰到,起灵。

丫鬟(扶起浣碧):小姐!

浣碧:王爷(大声哭喊)别丢下我!(然后一头向棺材撞过去,撞得头破血流最后悲愤而死)

浣碧撞棺而亡

浣碧是甄嬛同父异母的妹妹,因其母亲是罪臣之女,身份不能曝光,从小只能以丫鬟的身份藏身于甄府中,后因甄嬛通过了选透的层屋考核,马上就要进入皇宫,甄父安排浣碧陪同甄嬛一起入宫,这时父亲才在甄嬛面前道出了浣碧的身世秘密。

两姐妹虽同为甄家之女,但两者在处事格局上却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甄嬛是智商情商皆在线的,而浣碧有时却会出现“脑壳短路”的情况,或许这和她的出生身世有关,年幼丧母,父爱缺失,明明是小姐却要以奴婢的身份自处,这情况造就了她内心的自卑。

浣碧是甄嬛的妹妹

所以在她的内心也是极度的渴望可以飞上枝头做凤凰,可以为母亲正名,可以改变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于是她开始想尽一切办法去达到这个目的,并且有些不择手段。在皇宫之中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翻身来把主人做,那么最可靠的那个人当然是皇帝。

如果能得到皇帝的青睐,成为他的妃子,为母亲正名不就是皇帝一句话的事吗。在入宫之初,浣碧的这一心机也是展现得淋漓尽致,经常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在皇帝和甄嬛面前晃来晃去,想引起皇帝的注意,她的小算盘倒是打的不错,只是她的这点小心思立马就被皇帝看穿了,虽然成功的引来了皇帝的注意,但结果是适得其反,得来的是皇帝对她打扮样子的一顿喷击。

皇帝喷击浣碧

这次她想成为皇帝妃子的念头也就彻底地落了空,她只能另寻出路,曹贵人抓到了她在宫中烧纸祭奠母亲的把柄,就借机利用浣碧,把她策反成为了华妃监视甄嬛的一双眼睛,妄图通过华妃这个台阶可以达到上位的目的。

只是皇帝对她根本无意,她的伎俩走到半路时也被甄嬛识破,才没有酿成大祸,甄嬛把她拉回头来,晓以利弊地给她做了分析,她一旦成为嫔妃,甄氏一门就有可能因为私纳罪臣之女而获罪。而只有跟着甄嬛,依靠其地位,以后可以嫁一个好人家为妻,到时候父亲再把你认为义女,你母女二人的名位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进入祠堂。

浣碧野心勃勃

自此之后浣碧也是忠心不二地跟着姐姐在风雨飘摇的宫斗之路上前行着,只是在宫斗这一条路上,从来就不是那么简单,华妃垮台,那么在后宫中剩下的两座宫斗大山就是皇后和甄嬛,可姜还是老的辣啊,皇后设计陷害甄嬛,夺其志,诛其心,甄嬛心恢意冷,决意出家甘露寺,浣碧一路随行。

也就是在这一过程中,甄嬛与果子狸互生情愫,浣碧也暗恋着这一表人才,风流倜傥的果子狸,对于浣碧来说,皇帝不成,退一步选择果子狸也是不错的,这一身份用来改变她的命运足够了。只是很不幸,果子狸看上的却是姐姐甄嬛。

浣碧暗恋果郡王

看来这一生她始终是干不过姐姐的呀!在甄家姐姐高她一节,在宫里,地位反差依然很大,就连她暗恋着的果子狸姐姐又要跟她抢,浣碧这一刻在心里是五味杂陈啊!只是天公作美,这次老天却给她和果郡王留了一线机会,当然也是她费尽心机争取的。

果子狸与甄嬛阴差阳错地叉开了道,果子狸外出打仗,以为果子狸战死沙场,甄嬛为了查清果子狸的下落,决意回宫,这一回宫就注定了她和果子狸将属于不同的人生道路,而浣碧却等来了一线希望。

浣碧用计嫁果郡王

在一次宴会上,浣碧故意装作不小心撞了果子狸,而此时藏在果子狸身上的“甄嬛剪纸小像”就掉了出来,皇帝、皇后等人都看到了,在这众目睽睽之下,她这是要接发姐姐么?并不是,在情急之下她却说这是她送给果子狸的信物。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果子狸和甄嬛内心一定还很感激浣碧吧,认为幸好她机智。皇帝看到这一情况,倒没有半点怀疑,于是兴致大发的赐起婚来,将浣碧赐给了果子狸,浣碧如愿以偿地嫁进了果郡王府。

可进果郡王府日本子过得并不舒心,果子狸里慢慢地也看透了浣碧心中那一坨一坨叠加起来的小心机,对浣碧是采取了冷处理,她在王府守着一份没有温度的爱,直到果子狸被赐毒酒,毒发而亡时,浣碧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举动,她选择了撞棺自杀,那么她的自杀到底是不是因为殉情呢?

果郡王被赐毒酒

一、为了给果子狸争取到一个可以哭丧的机会

大胖橘为了维护自己没有诛杀手足的声誉,对于果子狸死亡之后的处理是非常的谨慎小心的,一切可能都是在秘密中进行,包括王府的家眷,只准守灵,不准哭丧,并且还特意派苏培盛去传达了这道旨意。

对于浣碧来说,果子狸的死亡她虽没有亲眼见证,但是是因为什么而死的,她心知肚明,果子狸与姐姐甄嬛这段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意她再清楚不过了,果子狸从边疆回来,没有直接回家,而是进了宫,最后却没有活着出来,那么他的死就离不开大胖橘的爪牙。

在果郡王府中,不管是浣碧也好,还是孟静闲也好,她们俩个中任何一个都不曾得到个果子狸的真心相待,因为在果子里心中被一个甄嬛塞得满满,再也装不下其他的人了。可浣碧一直极力地想往里面挤,包括她所有的不择手段,都是源于她对果子狸的满满爱意。

浣碧对果郡王真心实意

此刻的浣碧在心里恨毒了皇上吧,他硬生生地将果子狸从她的心里给拿掉了,并且还不准哭,这不欺人太甚么?在苏培盛提醒浣碧不能哭丧时,这一刻的提醒触及到了她内心那一缕最强烈的情悲愤绪,也是压倒她最后的一根稻草,你毒杀手足可以,我哭一哭以尽哀思都不行,联想起皇帝所做的一切,浣碧内心悲愤交加,此时她不再惧怕什么,而是公开与皇上开撕。

因为在她心里已经有了要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你既然下旨不让家人给果子狸哭丧,那么为我哭丧总可以吧!你也来不及下旨了吧!浣碧在这种情况下的这一举动,她完全是为了自己心中所爱着的那个人啊!那就是为果子狸获得一个合理的哭丧机会。

浣碧用命为王爷换得一个哭丧的机会

二、浣碧在争取一份始终未曾得到的爱

在《甄嬛传》,对于浣碧而言,她虽曾心狠毒辣,不择手段,但在爱情上她却是极其可怜的,就她所爱的果子狸就有三大情敌,一号大情敌是她的姐姐甄嬛;二号是情敌是沛国公的女儿孟静闲;三号情敌是宫中嫔妃宁嫔。

把这三个人一一拎出来,浣碧都不是对手,姐姐甄嬛俘获了果子狸的心,孟静闲也使用手段怀上了果子狸的孩子,宁嫔野性,她只需要静静的爱着果子狸就好,为他做自己所能做到的一切。而浣碧呢?

守在王府,虽名正言顺地嫁给了果子狸,她守着的却是一颗空心,就这一颗空心孟静闲还要用尽心机来跟她抢,外面还有不少的花花草草在惦记着她的果子狸。所以她至始到终,在果子狸这里没有得到爱的回应。

浣碧爱而不得

可以说是一种爱而不得,你说这个她用尽手段所嫁的人,一直让她守空房,守着一份孤寂过日子,她总觉得日子还长,她还可以等来机会,可这个机会在大胖橘的操作下,瞬间就戛然而止,还没有得到的爱呢?怎么办?

或许选择随果子狸而去,才是她情感的最终归宿吧!在生没有等到,那就共赴黄泉吧!或许对于浣碧来说这也是属于她的最终胜利,不管是甄嬛,还是孟静闲你们最后谁也没有争赢她!王爷最终只是属于她的,她的自杀是为了争取一份始终未曾得到的爱,虽没有战胜他人,但战胜了自己。

浣碧用命争取一份从来没有得到过的爱

《甄嬛传》中为什么说浣碧自杀并不是因为殉情呢?你怎么看?在我看来,浣碧的自杀就是因为殉情,是赤裸裸的殉情,她的自杀是围绕着一个"情"字转的,为果子狸的哭丧也好,为了她自己曾未得到过的那一份爱也好,这皆是从情出发。

所以在《甄嬛传》看到浣碧最后的结局的时候,我是震惊的,在剧情刚刚开始的时候,我所看到的浣碧是一个有着很多阴暗面的人,她的心机、她的不择手段、她的那种嫉妒心和占有欲是很不讨人喜欢的。

可是在最后的结局中,从她的身上,我看到了人性当中所散发出来的光辉,而这种光辉是由爱而发的。这一次为了爱,她很勇敢,她敢去挑战皇家的最高权威,她不在暗地里耍手段,而是光明磊落地为了爱反抗一回,也为自己争取了一回。你说她的自杀不是为了殉情又是为了什么呢?

我是彩虹之南R,感谢您的阅读!

《甄嬛传》中为什么说浣碧自杀并不是因为殉情呢?你怎么看?

自古以来都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但却不知如果是“君子如玉”,也是能够引来无数少女芳心暗许。就像《甄嬛传》,里面风度翩翩,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果郡王,不就吸引了很多京城里花季少女的喜爱嘛?

就连对皇帝死过一次心的甄嬛,在果郡王的悉心照顾和关怀之下不还是一样的投到了他的怀抱里。包括曾一心想勾引皇上的浣碧也没能逃过果郡王的魅力,对他爱得死去活来,更不要说还有非他不嫁的大龄剩女孟静娴,以及大获全胜也依然追随爱人而死的叶澜依了。

虽然说浣碧最后是设计了小像掉落事件,才能如愿嫁给果郡王当了他的侧福晋的,但是浣碧对果郡王的爱是千真万确。在得了果郡王在宫里去世的消息之后,她在棺木前长跪不起,默默流泪。

在听到苏培盛说的“皇上圣旨,不许见到哭声”之后,更是一头撞死在了果郡王的棺木前。有人说这是浣碧为了果郡王殉情,但是殉情只是原因之一,她的死绝不仅仅是殉情这么简单。

激发甄嬛内心所有的恨,逼甄嬛下狠心与决心

浣碧从小跟在甄嬛身边,还因为自己母亲是罪臣之女的缘故,隐瞒了自己甄家二小姐的身份,后来还作为甄嬛的贴身侍女与甄嬛一同入了宫。在后宫里浣碧也是个不安分的,居然联合跟甄嬛敌对的曹贵人和华妃对付甄嬛。但后来被甄嬛捅破窗户纸,把话说开了之后,对甄嬛也算是忠心耿耿了。

在甄嬛伤心之下决心出宫时,浣碧也是紧跟着甄嬛的决定,只是在宫里她的心思就落在了果郡王身上,在看到甄嬛与果郡王在凌云峰上琴瑟和鸣之后,也是心有不甘,一直到甄嬛为了肚子里的孩子跟甄家决定重新回宫。

浣碧一直都是知道果郡王心里只有甄嬛一个人的,但最后却只是得了果郡王暴毙的消息,她知道甄嬛心里也不会好受,就撞死在了果郡王棺木之前,逼甄嬛下狠心对付皇帝。

毕竟甄嬛最爱的人和自己的妹妹的死,母亲在宁古塔所受的苦,自己那些年错付的情,遭受的怀疑与苦难都是拜皇上所赐,这些恨与怨总要报,总要有个了结。

报复甄嬛不能与果郡王死同穴

浣碧知道,甄嬛虽然重新回了宫里,但心里一直都还是有果郡王的,甚至说甄嬛回宫之后心里一直都只有果郡王。她也知道果郡王对甄嬛的感情,但这并不代表她会告诉果郡王真相,虽然果郡王自己也能猜到一些。

浣碧看了太久甄嬛的感情顺遂了,自己想代替甄嬛却得到了皇帝的嘲讽跟其他人的嘲笑,自己爱上了果郡王之后却又发现果郡王爱的是甄嬛。哪怕是甄嬛回宫负了他,哪怕他已经娶了自己,果郡王依然还是默默只关心着甄嬛。

为甄嬛被罚在边关守了三年,浣碧一个人等了果郡王三年,最终等来的也只是果郡王暴毙宫中的消息,她心里怎么能不恨呢?但是她不可能去做报复甄嬛、或者做对甄嬛不利的事情,毕竟是同父异母的亲姐姐。

她就只能用撞棺来暗示甄嬛:既然你不能陪他,那我就陪他共入黄泉。虽然你会负了他,但是我绝对不会负他。

用自己的撞棺而王换王府上下能够为果郡王哭丧

浣碧跟着甄嬛一起在宫里度过了那么些年,对皇帝的心性手段多少也有些了解。在甄嬛决心离宫远离后宫这个是非地的时候,浣碧跟着甄嬛一同离宫也许并不单单是因为对甄嬛忠心耿耿,她哪怕留在宫里也是没有好下场的。

果郡王刚从边疆上回来,还没有踏入家门半步就赶去了宫里,真正目的是为了谁,她心里再明白不过。浣碧知道果郡王爱甄嬛爱的太深,但是她还是抱有一丝幻想,可果郡王暴毙的死讯,让她如何能够冷静下去呢?

这时候偏又听到了苏培盛说“皇帝圣旨,不许见哭声”,她就发了狠劲的一头撞死在了果郡王的棺木前,希望能够用自己的死换来王府上下为果郡王的死发出的一点哭声。

无论浣碧撞棺而死的目的是殉情还是其他,她爱果郡王爱得从生到死总归是真的。与甄嬛相比,或许浣碧比不上甄嬛,能够做不到与果郡王心意相通,琴瑟和鸣。但是浣碧又比甄嬛幸福太多,她能够以光明正大的身份陪在果郡王身边,她能够光明正大的为果郡王哭上一哭,甄嬛却连为果郡王流泪的资格都没有。

对于浣碧这个小家碧玉,心胸狭窄,爱挑拨离间,没脑子的角色,可以说是从头厌恶到尾,直到看懂她的死才发现那一刻她满身的高光。若不是她毅然决然的死,或许甄嬛还下不了决心,还在迂回战术。所以她的死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甄嬛的复仇的进度,她的也是有意义的。

欢迎关注我,带你用独特视角挖掘、解读当下热门影视艺闪光点的原创作者!

《甄嬛传》中为什么说浣碧自杀并不是因为殉情呢?你怎么看?

听说网友们都在讨论我(浣碧)为什么要一头撞死在果郡王的丧礼上?

其实大家只猜对了其中一部分。

至于有人说,我是想用死来激发甄嬛(我亲姐)对皇帝的恨,好为果郡王报仇,毕竟长姐在听到我撞棺而亡时,她连手里的佛珠都扯断了。

其实,大家高估我在长姐心目中的分量了。

若我真的有那么重要,当初在凌云峰长姐就不该跟果郡王有私情,应该退出成全我才是。

我对王爷表现出来的爱意,傻子都清楚。

可是长姐她不,她明明是皇帝的妃子,是王爷的嫂子,却跟王爷谈了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恋。

我这个一直爱慕王爷的妹妹,她几时记得了?

长姐能给我,想给我的,从来不是她的心爱之人和物。

她只想保我衣食无忧,再嫁个小官,也就是了。

能嫁给果郡王是因为长姐的小相,大家都以为是我做了手脚,小相才掉落下来的。

可是,王爷是个男人而且会武功,我一个弱女子有这个能力设计让他怀中珍藏之物掉落吗?

想想都不可能。

为解王爷和长姐之危,也为了我自己的私心,我是冒认小相是我自己的。

本来我以为,就算我做不了皇帝的女人,做皇帝弟弟的女人。

当个福晋,也算成全了我甄家二小姐的面子和娘亲在天上的心愿。

可惜,我只是个侧福晋,且无法得到王爷的心,他的心里只有长姐,无论我再怎么努力去讨好他,都是徒劳而已。

也有人说,我之所以撞头而死,是为了可以让府里人好好为王爷的死哭一场,毕竟皇帝不让发丧,不让有哭声。

我爱了王爷十年,从他见到我在御花园偷偷落泪夸我好看开始到我撞头而死。

王爷何曾正眼看过我?

在甘露寺时,他一心追求长姐,还要把我许给他的书童阿晋做妻子。

我就知道,在他眼里,我只是个奴婢,只能配书童的那种奴婢。

可是,我不甘心,我找一切机会出现在他面前,甚至在长姐回宫后,他病了,我都出宫进王府去照顾他。

可他心里依然只有长姐,我只是个被长姐派去照顾他的奴婢而已。

后来,成为他的侧福晋,我以为人都在身边了,慢慢地,王爷的心也应该会分一点点给我吧。

可很快我就发觉他对待孟静娴比对我好,甚至更加愿意去她屋里。

孟静娴用心思让王爷与她圆房,有了孩子。

我就更加不甘心了,我也花心思,想跟王爷圆房,最好可以也怀上王爷的孩子。

可是王爷对我从来都是很清醒的,我再东施效颦,也学不了长姐的样子。

王爷也从不跟我喝酒,想灌醉他或是在他酒里下药都没有机会。

可能我们太过熟悉了吧。

也有人说,我故意把家书透露给夏刈,是想借皇帝的手除掉甄嬛,没想到却害了王爷,所以引咎而自杀。

夏刈如何拿到那些书信,我是真的一点也不知情的。

虽然我妒忌姐姐可以有那么多爱她的男人,皇帝和王爷,还有温实初。

可是,我不会傻到把家书透漏出去,从而害甄嬛。

在宫里待了那些年,难道我不知道若长姐出了事,我们甄家一门都没有好果子吃吗?

不管是王爷还是长姐,他们谁出了事,我都不会好过的。

皇帝疑心那么重,说不定下一个要灭口的就是我了。

因为我知道王爷是怎样死的。

也有人说,我自杀是为了殉情,也为了气长姐。

王爷根本就不在意我,我殉什么情?长姐哪里不知道王爷与我的关系,怎么可能刺激到她?

若说在地下就我一个人陪伴着王爷,他再铁石心肠,也会被我打动吧。

可是,那样又有什么意义,做一对鬼夫妻吗?

丧礼上我的眼泪只是在为自己这么多年的努力无果而流的。

我真的不甘心,为什么长姐她什么都可以比我好,得到的比我多?

我真的不甘心,她都有皇帝和孩子了,却还可以让王爷为了她心甘情愿喝下毒酒!

我真的不甘心,明明我也是王爷的侧福晋,可是我依然是女孩,连做女人的资格王爷都不肯给。

现在,王爷死了,我的一切念想都没有了,我争了一辈子,啥也没有得到。

活着还有什么意义?是这个棺木中的男人让我输得一塌糊涂。

于是,我撞死在他的棺木上,也算作冤冤相报何时了了。

死了,应该一切就了了了吧。

还是继续纠缠?

甄嬛番外

苏培盛说玉隐(浣碧)随果郡王去了。

我失手扯断手里的佛珠,无声地流泪。

瑾汐和苏培盛虽有心劝导我,但我的心里只充满仇恨。

“你必须为我查清楚,皇帝为什么突然欲致果郡王于死地。”

“是因为一些书信。”苏培盛说。

在御书房,我看到了果郡王写给玉隐的家信,每封信的结尾都是:熹贵妃安。

也就是这四个字引起皇帝的疑心,允礼他再无生路。

虽然,我是亲手送他上路的,可是我却因此心痛过度,跌落桐花台,再也不能跳舞了。

其实,我多么希望,那一跌,可以要了我的命,这样阳世我们做不了夫妻,死后也可以相守了。

可是阎罗王不要我,我只是跌伤了脚。

也许是上天让我留在世上为他报仇吧。

我恨恨地看着头顶那四方方的天,是该天塌了。

我不能为允礼做的,玉隐她做到了,追随允礼于地下。

虽然我明白,若再来一世,允礼也不可能对玉隐有情的。

毕竟他们是两个世界的人,只能是平行线,是永远无法相交的。

于是,我一心一意地想要捅破头顶的那个天,与皇帝算是半决裂。

同我一样,恨毒了皇帝的还有宁嫔——叶澜依。

她对允礼的爱不比我的少,所以她对皇帝的恨也比我多。

果然,太医院院首卫临来跟我报说,宁嫔在给皇帝用迷情香和朱砂时,我是乐见其成的。

所以,我并没有阻止,反而暗示卫临把朱砂给宁嫔。

皇帝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我也在紧锣密鼓地把控后宫。

只有这样,我才有希望把头顶的那个天捅破,冲出天际,给允礼报仇,给自己和孩子家人以安全。

皇帝吐血了,是朱砂和丹药一起催化的结果,我却恨不得他可以快点死去。

于是,我让苏培盛把奏章都拿去给他看。

他害怕大权旁落,自然会看的。

弘瞻(六阿哥)和元澈(果郡王世子)在御花园玩耍,遇上皇帝。

皇帝惊觉他们的相貌竟如此相像,于是对血统的疑心让他的病情加重,当场晕倒。

皇帝要秘密地再次滴血验亲,用他自己的血,好在被宁嫔无意中发觉,不然我和孩子以及九族都会有灭顶之灾。

我命我宫里的首领太监小允子秘密处死皇帝派来取六阿哥血的夏刈。

皇帝对谁都是疑心的,包括我。

好在他信任宁嫔,因为宁嫔一无所有,可也就是他最信任的宁嫔,给他服下致命的丹药。

我又添油加醋地把孙答应私通之事说给他听。

皇帝最恨被背叛被戴绿帽。

我往他最痛处去说,告诉他静和公主是眉姐姐和温实初的孩子。

皇帝已经急火攻心了。

可是,他依然想知道弘瞻是不是他的亲生孩子。

我告诉他,天下都是他的,天下的孩子都是他的孩子。

皇帝就明白我和允礼真的有私,弘瞻也不是他的孩子。

可是,他想叫人来抓我,想杀了我,已经来不及了。

后宫已经在我的掌控之下了,侍卫太监都被我撤离了。皇帝现在就是真正的孤家寡人。

我眼睁睁地看着他挣扎,看着他断气,看着他死不瞑目。

外面风雨交加,电闪雷鸣,天果然塌了,我流下了痛快的眼泪。

叶澜依番外

外面锣鼓喧天,新帝登基。

那个强迫我入宫,断了我一切念想的老皇帝死了,是我亲手结果了他的生命。

我很开心,我终于替果郡王允礼报了仇,让他的一双儿女(弘瞻和灵犀)安全了。

再也不用担惊受怕,再也不会被怀疑血统。

提起老皇帝(胤禛)我心里的恨就没有停过,哪怕他已经死了。

我对着铜镜把自己打扮得清新脱俗,今天是个好日子,我很快就可以到地下去陪伴王爷了。

我给自己准备了一盆清水,一把可以结果我生命的小匕首。

王爷应该会嫌弃我脏吧,毕竟我被胤禛宠幸过,没有选择的那种。

第一次被胤禛宠幸后,我把自己泡在水里,洗了一遍又一遍,不知道洗了多少遍,我还是觉得自己脏,桶里不知道是水还是我的眼泪?

我恨自己,没有办法保住清白之身,亏王爷当年把我从死亡边缘救活了,还让我到训马园当训马女。

他的笑容,他的清朗俊逸就一直在我心里挥之不去。

我想我是爱上王爷了。

可是,我也知道像我这样无依无靠的女子没有资格嫁给王爷,哪怕在他身边当个婢女都不配的。

我只想远远地看着王爷,偶尔见到他,能看到他的笑容就好了。

可是,胤禛非要我进宫,生生断了我对王爷的念想,我无力反抗。

但不代表我不会复仇。

桶里的水慢慢变得冰凉,我的心也开始没有了温度。

以后的叶澜依只是行尸走肉而已。

王爷活着我还有念想,特别是当我知道弘瞻和灵犀都是王爷的孩子时。

我发誓不但要保护这两个孩子,连王爷的心爱之人——甄嬛,我也要保护好她。

滴血验亲,眼看熹贵妃(甄嬛)就要败了,王爷的骨肉就要遭殃了。

我急忙退出景仁宫,让贴身宫女去永寿宫报讯,好扭转局面。

好在,熹贵妃聪慧,她很快就发觉了验亲的水有问题,因为孩子根本不是温实初的。

反败为胜,我内心比熹贵妃还激动,太好了,总算保住王爷的孩子了。

可是王爷却因为熹贵妃要去和亲而带兵追赶,中了胤禛的计,被流放到边远之地守关。

我就更加恨胤禛了,从那开始,我就给他用迷情香,他服食丹药,想长命百岁,很好,我就用朱砂去催化丹药,让他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我本来以为,只要胤禛死了,王爷就安全了。

可惜,胤禛没死得那么快,王爷却因为被疑心,被胤禛派熹贵妃毒死了。

我在宫里收到这样的消息,想死的心都有了。

要是早日除掉胤禛这个恶毒的人,王爷就不会死了。

于是,我去找熹贵妃,想跟她联手除掉胤禛。

我们达成共识,双管齐下地对胤禛下手。

可是,要秘密地置一个人于死地,并没有那么容易。

当我发觉皇帝派夏刈取了弘瞻的血,想再次滴血验亲时,我知道我不可以再等了。

再等下去,只怕弘瞻他们会落得跟王爷一样的下场。

于是,我跟熹贵妃说,“无论我做了什么,都与你无关。”

我去看望病重的胤禛,亲自喂他服食丹药(我精心制作的)。

胤禛以为我终于对他温柔起来了,还很开心。

开心好,只怕过会你就开心不起来了。

这个时候熹贵妃来了,我跟她眼神交流。

很好,我知道熹贵妃是特意来送他最后一程的,我很放心地走了。

果然,才过一个时辰,就传来雍正驾崩的消息。

这个消息我等了太久太久,以致我终于听到了,反而有那么一刻人彻底傻掉了。

甄嬛和孩子们安全了,王爷泉下有知,应该会很开心的。

我的任务也结束了,小小匕首就是送我去跟王爷团聚的信使。

我很开心,很满足,因为我终于报答了王爷对我的恩情,我可以没有留恋地离开这个万恶的皇宫了。

血缓缓地流,我好开心,往事如流水般从我脑海里闪过,结束了,结束了……

明日再继续跟大家说说皇帝的番外。皇帝番外

朕杀了和圈禁了很多兄弟,外人都在传言朕是个铁血帝王,连亲兄弟十四爷胤禵(同父同母)也可以圈禁。

作为帝王,只要对朕有威胁的一律都得除去,不然朕晚上睡不安稳。

哪怕是朕的亲弟弟也不行。

何况果郡王允礼只是我同父异母的弟弟,他敢于偷窥我的女人——熹贵妃,又深得边关战士的爱戴,那他就没有活着的理由了。

可朕杀人从来都不自己出手,因为他们不配朕亲自动手。

特别是允礼,他是该死,但我不知道熹贵妃对允礼的情分。

所以,我得搞明白,不然朕枕食难安。

于是,我把允礼从边关召回来了。

特意让他没有回府先进宫,并在桐花台设宴,说是为他接风洗尘。

之所以选在桐花台,那是因为桐花台是先帝特意为允礼而建的,上面种满合欢花,意在年年岁岁合欢。

先帝是偏心的,他疼爱允礼的额娘,也喜爱允礼,不但骑射诗文都是先帝亲手教导他的,甚至有意立允礼为太子。

若不是朝臣反对,只怕今天坐在皇位上就是允礼了。

朕的额娘也受宠,可是额娘只疼爱十四弟,朕是爹不疼娘不爱的。

所以我羡慕嫉妒胤禵和允礼,虽然我表面上没有表现出来,内心却是苦痛的。

朕特意让熹贵妃替朕前去桐花台见允礼,并让她带去毒酒,毒死允礼。

朕不但要允礼死,还想试探甄嬛可不可以忍心毒死允礼,如甄嬛不忍心,那就证明甄嬛对允礼也有情分。

那甄嬛朕也留不得的。

好在,熹贵妃不负朕之所望,毒死了果郡王。

可是她却从桐花台跌落下来,这又成为朕的心结。

允礼的死让她如此受伤吗?

朕有意无意地冷着熹贵妃。

虽然朕的内心还是很爱熹贵妃的,可是,天子不能太低声下气去疼爱一个人,这不符合朕的身份。

朕开始宠幸不同的女人,开始服食丹药,自己跟自己置气。

可惜,甄嬛依旧对朕冷漠,朕也装作不在意。

好在允礼死了,甄嬛再对他有情也无济于事,不能否定是甄嬛亲手毒死允礼的事实。

朕可以高枕无忧了。

明日再继续跟大家说说果郡王的番外。

《甄嬛传》中为什么说浣碧自杀并不是因为殉情呢?你怎么看?

《甄嬛传》果郡王因深爱甄嬛,所以就注定浣碧和孟静娴都得不到真爱。后来由于玉娆口误说出了元澈与六阿哥像是亲兄弟,让雍正起了疑心。于是派“血滴子”查出允礼送给甄嬛的信件,皇上得知亲弟弟与甄嬛有私情,借甄嬛之手除掉了果郡王。

这一举动彻底击垮了浣碧,她的后半生再也没有希望了,所以她心灰意冷。更不会苟活于世上,再加上皇上有旨意不让所有人哭,浣碧悲愤交加,难以接受,最后竟愤然一头撞死。浣碧的举动是表达自己对果郡王的痴情和对皇上的不满。

那么为什么浣碧自杀不是因为完全殉情的原因呢?笔者认为:

其一:浣碧是为了报复甄嬛亲手毒死了果郡王。同时她也是利用自己的死,激怒甄嬛,让甄嬛突破底线,为果郡王报仇。

否则甄嬛肯定是寝食难安的。皇上借甄嬛之手毒死果郡王,浣碧心存愤怒,既然亲姐姐都毒死了果郡王,而自己只是一个柔弱的女人,什么都做不了,只能用自己的生命来为自己深爱的人做最后一件事。正是由于浣碧的死,坚定了甄嬛的复仇之心,她扯断了佛珠,杀心已起。

其二:从客观来看,尽管浣碧对果郡王倾心不已,但是她不至于自尽。毕竟她还要抚养果郡王的孩子。她那么爱果郡王,必定会想到这一点的。

其三: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但苏培盛却在中间推波助澜,说了一番狠话,故意激怒浣碧,浣碧这才撞棺而亡,随果郡王去了。而苏培盛之所以这么做,是听了玉娆的指使。玉娆早就知道了浣碧的真实身份,她不允许自己的家族受此蒙羞,也就是有一个何绵绵这样的罪臣之女的女儿。

其四: 果郡王死后,皇帝下旨不允许有人哭出声音。浣碧就那么呆呆的看着灵柩,最终她选择撞向灵柩而亡,用她的自尽,换来全府上下为果郡王哭一哭,以表哀思。这是浣碧能为果郡王做的最后一件事了。

以至于甄嬛听到浣碧死去的消息,愤然扯断佛珠。“佛珠一断,杀念即起”。甄嬛知道,这也是浣碧在用自己的死逼她杀了皇上。周围的人都死去了,所以甄嬛不能再逃避了,这也是为什么她后来一定要弄死皇帝的最大原因。

笔者认为总结:

浣碧其实没必要走这一步,毕竟后宫已经是甄嬛一手遮天了。她能做的就是自己替果郡王抚养孩子,走好以后的路。这样才算对得起果郡王对浣碧的期许。可是她没有这样做,她将情绪夹杂着泪水换来了悲壮的人生结果,甚至是给甄嬛这样疼自己的姐姐带来了更深的痛苦。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激怒甄嬛,为死去的果郡王报仇,这是别人一生都无法想要原谅她的原因,浣碧这步棋走的恰到好处。

原创不易,感谢阅读,欢迎留言评论!

《甄嬛传》中为什么说浣碧自杀并不是因为殉情呢?你怎么看?

因为皇帝一句话——果亲王之死只能秘密发丧,灵堂之上不允许有哭声。

为什么只能秘密发丧?

因为按道理,这个时候果亲王应该是在边塞戍边的,他回来本就是个秘密。

他为什么会回来呢?因为皇帝怀疑他和甄嬛有私情,并且在他“不知死活”的家书里一遍又一遍的提到“熹贵妃安”。

皇帝假装让甄嬛嫁给摩格可汗本就是为了试探果亲王,而他正好入了圈套,基本证实了偷情传言。皇帝为了挽回自己的颜面,必须秘密处死果亲王。

既然是秘密处死,那么原因就不能公之于众,最好死讯也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果亲王发丧的灵堂上,全府上下不能出现一丝哭声。

浣碧为皇帝的绝情愤恨,为果亲王的死和自己的孤寂可悲,她撞棺自杀,一是为了反抗皇帝“不允许有哭声”的指令,而是为了让全府上下名正言顺的大哭一场。

果亲王侧福晋去世,就可以名正言顺发丧,光明正大的哭丧,让果亲王一起风光下葬。

《甄嬛传》中为什么说浣碧自杀并不是因为殉情呢?你怎么看?

浣碧作为甄远道的私生女,按说也是甄家的小姐,可惜她确只能以丫鬟的的身份留在甄嬛身边。这就使她始终处于名不正言不顺的境地。

浣碧入宫后,小允子的一句“浣碧姐姐眉眼长得更像小主”,更是提醒浣碧,自己长的也像甄嬛,不甘于当一个丫鬟。

后来皇帝夸她:“你长的俏丽,心思也细巧。”时,更是让她燃起希望。而甄嬛为了避免甄家家事败露,从根里断了浣碧这个念想。

果郡王本是安慰她说的一句:“各花入各眼,本王就觉得红配绿好看得很,若是腹中有诗书就更美了,你跟着你家小主自然错不了。”再次扰动了她的春心。

虽然她知道果郡王喜欢的是甄嬛,但她也深知甄嬛的身份和果郡王不会有结果。所以,一直以甄嬛为由增加和果郡王接触的机会。后来看到甄嬛与果郡王在凌云峰琴瑟和鸣,不觉倍感凄凉。

浣碧处心积虑地等着有朝一日果郡王可以看到自己的存在。这一天,机会终于来了,“小像事件”她临危不惧、挺身而出。救了甄嬛,也逼甄嬛成全了她和果郡王。

浣碧一直都是知道果郡王心里只有甄嬛。但做了果郡王侧福晋,浣碧摆脱了丫鬟的命运。只要果郡王在,她就永远有希望。

现在果郡王死了,浣碧又一次感到自己被抛弃。同时,她也知道果郡王之死和甄嬛有关。甄嬛让果郡王甘心饮下了皇上赐的毒酒。皇上气恼难耐要求王府内不允许有哭声。

浣碧撞死在了果郡王棺木之前。了了自己与夫君共生死的夙愿。也给了甄嬛致命的一击。到底浣碧是可以堂堂正正殉情的。而她却不能。

或许,这一刻,甄嬛懂了浣碧,也懂了什么叫做宿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