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姨娘死时,贾政在干什么?

在《红楼梦》中,贾政娶了三个老婆,第一个是嫡妻王夫人,第二个是美妾赵姨娘,第三个是美妾周姨娘。在这三个女人当中,贾政对王夫人只有敬重,对周姨娘也没有太多感情,唯独对赵姨娘情有独钟。那么在赵姨娘身上又有什么个人魅力呢?居然能压过王夫人得到贾政的青睐?

贾政

看过《红楼梦》小说的都知道,对赵姨娘这个人物形象并不是很讨读者喜欢的,此话怎么讲呢?我们来看一下赵姨娘的人物性格。赵姨娘为贾政生下了一儿一女,有了儿女的她多了几分贵气,在心里更是有了自己的算计,贾政的大儿子贾珠因病早逝,那么剩下的儿子就只有贾宝玉和贾环,贾宝玉是嫡妻王夫人所出,在地位上贾环自然不能与之相比,将来能继承家族财产的人首当其冲是宝玉。

赵姨娘

在赵姨娘心里也明白这个道理,那么如果在贾政这一脉,只剩下贾环这一个儿子呢?是不是一切都水到渠成的落到了贾环身上。于是赵姨娘联合马道婆开始了她的谋划大计,邀请马道婆来贾府作法,害得宝玉和凤姐二人中邪疯癫,险些丧命,差点就得手。

这是赵姨娘在贾府中干得最大的一件坏事,平时在贾府中呢也好不安分,和丫鬟们撕打,为了一点茉莉粉可以不顾体统地进园大闹。可见其没有半点姨娘的样子。大多数人对赵姨娘的评价是:粗鄙、愚昧、搬弄是非、争强好胜。

赵姨娘联合马道婆谋害宝玉

斯斯文文的贾政怎么会喜欢赵姨娘这号人物呢?

1.赵姨娘人长得漂亮,在古代做嫡妻的必须要温良贤淑,端庄大度。但对妾的要求首要条件就是要长得漂亮,贾政为什么会看上赵姨娘这样一个粗鄙的女人呢?长得漂亮是首要因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赵姨娘长得漂亮?那就从她的女儿探春身上去看。

作者在介绍探春时是这样描写的:“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观之忘俗。“探春不仅长得美,而且是一个有内涵有气质的人。探春的长相应该是遗传了其母赵姨娘的风姿。

赵姨娘女儿贾探春

2.贾政在赵姨娘面前能够彰显男子汉气概,成全了他作为一个男人该有的尊严。在赵姨娘面前他可以很放松,赵姨娘把他当作自己的天,他需要赵姨娘这种小女人的柔情。

而在王夫人面前则就不一样了,虽然两人的结亲是门当户对,他们或许曾经也有过一段恩爱的时间,但他们的感情终究不是以爱情作为基础的,两者在一起时并没有太多的共同语言。

赵姨娘和丫鬟们撕打

贾政对赵姨娘的宠爱

从一件事情当中,我们是可以看到贾政对赵姨娘的宠爱,赵姨娘生下女儿探春时,她并没有抚养,而是由王夫人养着,称王夫人为母亲,称赵姨娘为姨娘,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封建礼教下的规矩,妾生下的孩子必须交给嫡妻抚养。

但后面再生下儿子贾环时,贾环养在了赵姨娘身边,称赵姨娘为母亲,这有违封建礼制的教条,但贾政准许她这么做了,若不是贾政的支持,赵姨娘是没有权力做出这种决定和安排的。

从这一件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贾政对赵姨娘是宠爱有加。

贾母指责赵姨娘

赵姨娘死时,贾政在干什么?

赵姨娘在铁槛寺突发疾病:

都起来正要走时,只见赵姨娘爬在地下不起。周姨娘打谅他还哭,便去拉他。岂知赵姨娘满嘴白沫,眼睛直竖,把舌头吐出,反把家人吓了一大跳。

赵姨娘突发疾病疯了,据说是因为之前和马道婆用魇魔法残害宝玉和凤姐之事被阎王知道了,阎王准备拿自己去阴间问罪,赵姨娘疯疯癫癫的说出了这些糊话。在此时有人禀告贾政赵姨娘的情况,但贾政不信,说:“没有的事,”自己就先回去了。

赵姨娘和死对头王夫人

贾政从铁槛寺回去之后,一直在处理家中被盗一事,并已经查明是周瑞所为。可是他不知道的是,此时的赵姨娘已经在鬼门关挣扎了,直到他想起要派大夫去铁槛寺看望赵姨娘时,却已经迟了,赵姨娘疯了整整一夜:

话说赵姨娘在寺内得了暴病,见人少了,更加混说起来,吓得众人都恨,就有两个女人搀着。赵姨娘双膝跪在地下,说一回,哭一回,有时爬在地下叫饶,说:"打杀我了!红胡子的老爷,我再不敢了。“有时双手合着,也是叫疼。眼睛突出,嘴里鲜血直流,头发披散,人人害怕,不敢近前。

等第二天大夫赶到时,赵姨娘已经走向了黄泉路。

赵姨娘死时贾政正在家中处理盗窃一事,从赵姨娘发病到死亡乃至死亡之后,贾政没有再去看赵姨娘一眼。只是吩咐人去处理赵姨娘的后事,贾政也并没有因为这件事情悲伤痛苦。

贾政

对于曾经宠爱的妾室生病去世,贾政似乎未曾放在心上,人心可以冷酷凉薄至此么?有人说贾政是被家事牵绊,虽贾府正处于多事之秋,但我还是不能够理解,对于一个生命的逝去,可以冷漠至此。

赵姨娘死时,贾政在干什么?

《红楼梦》里,贾政似乎很宠赵姨娘,那么贾政对赵姨娘到底是什么感情呢?我们看看赵姨娘从发病到死,贾政的一言一行,看看他在干什么,就能看出端倪。

赵姨娘发病,贾政在干什么?

第112回,贾母出殡之时,原文有这样一段话,交代了赵姨娘的情况,以及贾政在干什么。

贾政等在贾母灵前辞别,众人又哭了一场。都起来正要走时,只见赵姨娘还趴在地下不起。周姨娘打量她还哭,便去拉她,岂知赵姨娘满嘴白沫,眼睛直竖,把舌头吐出,反把众人吓了一大跳。贾环过来乱嚷。赵姨娘醒来说道:“我是不回去的,跟着老太太回南去。”

赵姨娘突然发病,众人都说赵姨娘中邪了。赶紧向贾政汇报,婆子们回说:“赵姨娘中了邪了,三爷看着呢。”贾政道:“没有的事,我们先走了。”贾政是一个不信鬼神的人,听说赵姨娘中邪了并不相信,他带着贾琏等人先走了,只留下贾环和周姨娘以及几个婆子看护赵姨娘。

在铁槛寺,赵姨娘生死攸关,命悬一线的时候,贾政在干嘛?

赵姨娘这一晚上,不断喊疼,她“眼睛突出,嘴里鲜血直流,头发披散,人人害怕,不敢近前”。她的叫声如鬼嚎一般,死去活来的。

贾母葬礼期间,荣国府就被偷走了许多财物。贾政怕再摊上什么官司,就急忙赶回家。

贾政回家后,略略地看了一看,叹了口气,并不言语。到书房席地坐下,叫了贾琏、贾蓉、贾芸吩咐了几句话。宝玉要在书房来陪贾政,贾政道:“不必。”兰儿仍跟他母亲。一宿无话。

贾政这一晚,就睡在书房。他都在想什么无从得知,他是否想着赵姨娘也不清楚。贾政虽然是荣国府名义上的当家人,但是从来没有管理过家务事,都是王夫人和贾琏夫妻在管家。那时候也没有人请示他如何处理家务,都是办完事情后,向他汇报一下而已。如今家败落了,他反而要接管荣国府了,人人都等着贾政的指示行动了。千头万绪,贾政实在是不知如何处理了。家里被盗,贾政也不知怎么办才好,也许他无暇顾及赵姨娘吧。

赵姨娘死的时候,贾政在干什么?

第二天早晨,林之孝进书房跪着,贾政将前后被盗的事问了一遍。林之孝将周瑞供了出来,就是周瑞的儿子勾结强盗抢劫贾府的东西。

林之孝又说:“衙门拿住了鲍二,身边搜出了失单上的东西”。贾政命令将周瑞送到官府。接着赖大等人来向贾政要办丧事的银子。贾政让交给贾琏办,贾琏说没银子,贾政把眼一瞪说应该罚奴才拿出银子来。

贾琏红了脸不敢言语,站起来也不敢动。贾政道:“你媳妇怎么样?”贾琏又跪下说:“看来是不中用了。”贾政叹口气道:“我不料家运衰败一至如此!况且环哥儿他妈尚在庙中病着,也不知是什么症候,你们知道不知道?”贾琏也不敢言语。

贾政问起王熙凤的病情,才想起赵姨娘来。贾政对贾琏说道:“传话出去,叫人带了大夫瞧去。”贾琏叫人带了大夫到铁槛寺去瞧赵姨娘。

赵姨娘在铁槛寺过得痛苦不堪,仿佛有人拷打,被挖心挖肝一般。其痛苦之状实在难堪。正在危急,大夫来了。

大家以为赵姨娘有救了,可是大夫也不看诊,就让准备后事,大夫说完话起身就走。下人极力哀求,大夫才诊脉。他用手一摸,已无脉息。赵姨娘死了……

贾环听了,这才大哭起来。众人只顾贾环,谁管赵姨娘蓬头赤脚死在炕上。

赵姨娘就这样死了,贾政听说后,也没过来看看赵姨娘。只是派人到铁槛寺,按照姨娘的旧例,料理赵姨娘的丧事,下人陪着贾环住了三天,丧事就算办完了。

赵姨娘死的时候,死后,丈夫贾政都不在身边。也没见贾政悲伤,痛苦,只见贾政为了家务事焦头烂额的。

对于贾政来说,赵姨娘死就死了,家里一大摊子事才最重要。死者已矣,还是顾活人吧。

贾政对赵姨娘无情吗?

贾政对赵姨娘如此绝情,让周姨娘心寒。她心里想到“做偏房的下场头不过如此!况他还有儿子;我将来死的时候,还不知怎样呢!”

的确如此,作为妾室哪里会有秦可卿那样的风光葬礼呢!

贾府已经没落,老太太葬礼都是如此寒酸简陋,何况赵姨娘的葬礼呢?

如果说贾政对赵姨娘无情,也说不上。贾政虽然回家了,心里还是惦记着赵姨娘的。他还想着赵姨娘不知是什么症候。还想着给赵姨娘看病,也不算太绝情吧。

贾政提起赵姨娘的时候,这样说:“环哥儿他妈”!

赵姨娘是妾,她虽然是贾环的生母,但是按照规矩贾环应该叫她姨妈,或者姨娘。可是贾政却说是“环哥儿他妈”,可见贾政私底下把赵姨娘当作了妻子,允许贾环称赵姨娘为母亲。

贾政打宝玉那回,贾环跟贾政说话,称呼赵姨娘的时候,也说是“母亲”。可见贾政为了赵姨娘破坏了规矩。对赵姨娘有感情。

贾政迂腐,懦弱,一辈子不理俗务,如今老了,而且家里千疮百孔,入不敷出,衰败至此。有那么大的空窿堵不上,搞得贾政狼狈不堪,不知怎么办才好,他顾不上赵姨娘了。

贾政没想到,一天的时间,赵姨娘就死了,他派的大夫去晚了。他和赵姨娘从此天人永隔了……

我是润杨,欢迎关注@润杨的红楼笔记

赵姨娘死时,贾政在干什么?

谢谢邀请。

在续写的《红楼梦》里,赵姨娘疯在第112回,贾母出殡之时。我们先来看一下原文的描写:

大家都站起来正要走时,只见赵姨娘还趴在地下不起来。周姨娘以为她还在哭,就去拉她,哪知赵姨娘满嘴吐着白沫子,眼睛直竖,把舌头吐出来,反把大家吓了一跳。贾环过来乱嚷。赵姨娘醒过来说:“我是不回去的,跟着老太太回南方去!”

后面便是一通说辞,把自己做的恶事及贾府一些事情说了些出来,唬得大家留下些人看守着她,直到第113回开头,才交待出:

那大夫用手一摸,已无脉息。贾环听了,才大哭起来。众人只顾贾环,谁管赵姨娘?

赵姨娘发疯病,竟自去了,那贾政在干什么呢?

听见赵姨娘中邪了,贾政在铁槛寺外面。

贾母去世停灵在铁槛寺内,贾政和贾赦作为儿子,肯定是率众人守灵的,加上赵姨娘是妾室,肯定不会站在贾政身边,贾政身边的铁定是王夫人站着,并一众的嫡亲儿女。拜完后,打发众人留下一些人,其余回家去,走到铁槛寺外了,让人里间叫贾环,结果下人说赵姨娘中邪了,贾政不相信,带着爷们先回家了。

就这样,作为自己的妾室,已经出现这症状了,居然都不会去看一眼,直接一走了之,可见是薄情之人。

下人报赵姨娘去世了,贾政在贾府处理被盗事宜。

下人回贾府报赵姨娘的死讯,贾政正同贾琏等人,一起查探银两被盗之事,派人去料理后事,让贾环陪了三天,算是尽了点心。

由此可见,贾政心里,夫人也好,姨娘也罢,都不过觉得是身上的衣裳,不能穿了,就丢了,没什么可惜的,也没见有什么情感。

我是青鸾惊鸿,70后蜀女,喜欢读书写文字和心理学。感谢相遇在头条,感恩喜欢我的文字。

赵姨娘死时,贾政在干什么?

贾政的小老婆不只是两个,赵姨娘和周姨娘应该只是两个出场的代表性人物。

赵姨娘的娘家是姓钱,而不姓赵,应该叫钱氏。有的版本里,周姨娘又叫袁氏。袁氏又被作者改称周姨娘,就是因贾政名政、字存周,周姨娘应该就是从存周而称呼。贾环之母钱氏被称为赵姨娘,也应该是从贾政称呼而来。贾政并不是姓赵,只因贾政是纱帽头,也就是皇帝,赵姨娘实为“诏姨娘”的身份,作者便以谐音称之为赵姨娘。

皇帝老爷有几十个诏姨娘,诏姨娘死了个把,估计贾政也顾不了那么多。哪个先死,哪个后死,也没个准数。

赵姨娘、周姨娘只是贾政姨娘队伍这一群体的两个代表,作品将一群姨娘的丑陋嘴脸集中到赵姨娘一个人的身上来写,也就省去对赵姨娘这个代表性人物的外貌衣饰等的描写。

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时,给刘姥姥带路的小孩告知:有三个周大娘、两个周奶奶。但是,我们见到周大娘、周奶奶并没那么多,这一笔意在提示:赵姨娘、周姨娘不只是两个人。

赵姨娘死时,贾政在干什么?

赵姨娘从发病到死,贾政共作了三次重要指示,分别是:

一、红楼梦卷112回,《活冤孽妙尼遭大劫,死雠仇赵音赴幂曹》文章末段,贾政命太太们等众人在铁槛寺贾母灵前叩别返回贾府,王夫人、邢夫人等一般女眷跪拜完后起身要走,唯赵姨娘伏地长跪不起,及扶起,见其口吐白沫,眼睛外鼓,舌头外伸,口中胡言疯话,凝似鸳鸯附体,婆子们回了贾政赵姨娘中邪发疯病了,贾政不以为然地说"没有的事,我们先走了"仅留下贾环、周姨娘并几个丫头留陪⋯

二、回府后的次日,贾政在召贾琏问府上治丧用度以及凤姐病情后,哀叹贾府衰落之快顺便对贾琏说"环儿他娘昨日病在寺了,你安排个医生去看看",此时距赵姨娘发病已近十个时辰(二十个小时了)…

三、卷113回《忏宿怨凤姐托村妪,释旧憾情婢感痴郎》,赵姨娘被恶鬼折磨了一天一夜,吃尽了苦头,才等来贾琏请来的医生,医生见赵姨娘状况,脉都不愿搭,一句"安排后事吧"便扭头要走,是下人再三央求,医生才勉强搭脉一试,早已无脉息了,下人急忙回府回禀贾政,贾政便指派家人(没指明具体是谁)去陪贾环三日,由周姨娘帮着了理后事,贾政及众太太小姐们及宝玉都没有去⋯

赵娘娘的死,伤心最深的却是周姨娘,她至赵姨娘发病之日起便日夜陪着,直到断了气,见了赵姨娘受尽百般折磨,屈辱而死,而身边除了贾环和她外,竟无一个家人来看一个家人来陪,不禁感同身受,想起自己的身事悲从中来,长叹道"这便是偏房侧室的下场头,何况她还是养了儿子的,我以后要死了不知是怎样的",作者煞费苦心地借周姨娘的口道出了残酷的现实,贾政与赵姨娘是养生一子(贾环)一女(探春),实实在在的结发夫妻,虽说赵姨娘生前也做了不少的恶作之事,其目的都是想保全自己,为儿子贾环受不平待遇报不平,也是为人妻母之常情,犹可理解,但贾政从赵姨娘发病直至身亡,办后事,仅仅只是作了些指示,毫无结发夫妻之情,甚至还不及一普通家人,可见在贾政心里,赵姨娘不过只是他的泻欲传代的工具,能用则用,不能用便弃之如草芥,并不视为人,更惶恐是家人,这便是贾政在赵姨娘死后如此冷漠表现的原因!

赵姨娘死时,贾政在干什么?

不要以为赵姨娘是贾政的宠妾,赵姨娘死了,贾政就会急急忙忙放下手中一切。事实上,在男尊女卑的时代,一个姨娘死了,与死了一只小猫小狗是一样的,男人也是该干什么干什么。贾政也是一样。特别贾政还是假正经。

赵姨娘病发是在贾母出殡之时,贾政当时正在铁槛寺外面,下人说赵姨娘中邪了,贾政不相信,说是没有的事,就带着人走了。看似不近人情,但世情如此,妾如买卖,更何况赵姨娘病在贾母病逝之时,贾政分身乏术,自然不能放下母亲的丧事,去看望一个如同财物的妾室。

不过,贾政心底到底还是有赵姨娘的,他回到贾府以后,一边处理家中失盜之事,一边要求贾琏派大夫去诊治赵姨娘。不要小看这句话,如果没有这一句话,根本就没人想到去医治她。想一想赵姨娘发病之时,人们纷纷照顾的是贾环,却没有人想起赵姨娘。

贾政派了大夫去,虽然最终没有救得了赵姨娘性命,也算是尽了心,终是不枉赵姨娘陪伴贾政半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