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二钗是按什么来排序的?

入选的标准又是什么?

金陵十二钗是《红楼梦》小说中十二位重要的人物,这十二个人物对小说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红楼梦》中能够入选金陵十二钗的标准是什么呢?

标准一:皆是豪门女子,出身高贵。

标准二:命运相同,结局凄惨。

标准三:金陵出身高贵而又结局凄惨的女子有很多,作者只是捡“紧要”者录之,她们的人生历程推动着整部小说的进展。

曹雪芹对金陵十二钗的排序可谓是做了精心的编排,我们从《红楼梦》第五回中可以窥探一二,在《红楼梦》第五回这一章节中是最重要的一回,是小说的开始亦是小说的结束,每一个重要的人物从这一章节引出,同时也通过又副册、副册、正册对重点人物进行编排,用判词阐述了每一个人物的结局。

红楼梦

首先在大的排序上作者分出了又副册、副册和正册,又副册排放的全是丫头,正册的全是小姐出身,而副册是夹在两者之间的,例如香菱,香菱本是丫头和妾,应该放在又副册,可是她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她是甄士隐的女儿,她又不完全是丫头的命,所以作者把她放在了副册。

这是作者对整部小说中一些重要人物的编排,那么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中,这十二个重点人物的详细排序又是按什么标准和要求来排的呢?

金陵十二钗,黛玉宝钗并列第一

第一,按人物在小说中的重要性依次排序,主角排第一

1.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中,排序在第一位的是薛宝钗和林黛玉

她们两个在作者心中是同等重要的,在《红楼梦》这部小说中是两个最关键的重要人物,有其分明的性格特点,皆具美貌和才华,同时作者又以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三人的爱情纠葛为主线,再串联起家族逐渐衰落的过程,爱情和家族的结局终以悲剧收场,反映的是腐朽的封建社会必将走向灭亡的结局。

所以在这部小说中薛宝钗和林黛玉是不可或缺的人物,也是最重要的两位主角,因此作者把她俩排在了第一位。

身为贵妃的贾元春排第三

2.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中,排序在第三位的是贾元春

三春争及初春景,三春指:迎春、探春和惜春,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他的三个姐妹都各有特点,但都及不上元春,贾元春是皇帝的贵妃,是贾府权力核心的关键人物,是贾府权力的最高象征,在小说中的作用远要多于其他的三个姐妹。

才自精明志自高的探春排第四

3.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中,排序在第四位的是贾探春

如果按照年龄来讲,这里应该讲迎春的,首先讲了探春,因为探春在小说中比迎春和惜春都重要。探春虽然出身低微,是贾政之妾赵姨娘所生,可是并不能因为她的出身而小觑这个角色,她生性要强,聪明能干,又很会做人,管家的能力可以和王熙凤比肩。

率性纯真的史湘云排第五

4.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中,排序在第五位的是史湘云

史湘云不是贾府的小姐,但她是贾母娘家的侄女,金陵史府的千金,出身高贵。她的金麒麟和贾宝玉的玉也有一定的渊源,和贾宝玉亦有朦朦胧胧的感情线,和黛玉宝钗在性格上又有了不同的性格特点,她单纯率真、大大咧咧、开朗豁达。

欲洁何曾洁的妙玉排第六

5.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中,排序在第六位的妙玉

妙玉为什么可以排在第六?在《红楼梦》中,她的来路不详,出场也并不多,为什么能将贾府的小姐迎春和惜春都比下去呢?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她和贾宝玉扯上了关系,她的梅花只有宝玉能摘,她的茶杯唯独宝玉可以使用,至少她对宝玉是不同如常人的。

另外一点是在贾府遭遇不测时,她明可以脱身,不参与这趟混水,因为她不是贾府的人,和贾府没有什么关系,可是她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一起面对,当然最终的结局非常悲惨,被卖到了青楼,从妙玉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女性的另一面,

虽然封建社会对女性的荼毒深入骨髓,但妙玉在艰难的处境下依然不会被困难所屈服,高傲而不愿低头臣服于权贵,她能够保持自己的本意而活这一点就了不起,配得上金陵十二钗的第六名。

呆木头迎春排第七

6.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中,排序在第七位的是贾迎春

作为贾府的小姐,按常理迎春应该至少应当和探春挨在一起,可迎春就是个呆木头,在整部小说中,性格上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特点。所以排序只能靠后。

金陵十二钗贾惜春排第八

7.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中,排序在第八位的是贾惜春

惜春在四春的比排中排到了最后一位,和三位姐姐相比,惜春是略有不足的,不过她也有自己的一些特点,虽身在富贵之门,却是一个不爱俗物之人,作为一个豪门贵族的小姐,能有如此的领悟也难得,所以惜春在金陵十二钗中排到了第八位。

管家能手王熙凤排第九

8.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中,排序在第九位的是王熙凤

王熙凤在《红楼梦》中很出彩,排序为第九,她是贾链的媳妇,贾府的管家,按出场的次数她至少应该排在惜春前面,《红楼梦》虽然讲了政治、讲了四大家族中联串的许多锁事,但它还讲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青春,王熙凤终究是为这样一群年轻的青少年的青春做背景的,她是管家、是嫂子、是姐姐,站在青春这一角度来说,王熙凤的排序就稍靠后了。

王熙凤之女七姐排第十

9.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中,排序在第十位的是巧姐

巧姐是王熙凤的女儿,出场仅一两次,并且呢又还很小,在小说中相比其他人物略次之。

冷漠无情李纨排第十一

10.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中,排序在第十一位的是李纨

李纨,王夫人的儿媳妇,生了儿子贾兰,丈夫早亡,也就是一寡妇,在《红楼梦》中多数是和小姐们在一起,带她们一起读书,做做女红,在小说中起到了一个对比和衬托的作用。

淫乱贾府秦可卿排第十二

11.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中,排序在第十二位的是秦可卿

秦可卿在《红楼梦》中呆的时间是很少的,在《红楼梦》第十三回中就死掉了,后面的章节基本和她也没有什么关系了,所以她排到了最后。

第二,按功过大小排序

我们来看排在前六位的是: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林黛玉和薛宝钗是作者捧在手心的女主角,一个具有谢道韫一般的才能,一个拥有乐羊子妻的贤德,所以她们并列第一,一生有功无过,是所有女子的楷模。

贾元春排在第三,她身为皇帝的贵妃,给贾府带了无限的荣耀,竭尽全力的护贾府周全,也是一个有功无过的女子。排在第四的贾探春和元春接近,虽然没有给家族带来命运的改变,但在关键时刻,她牺牲了自己的婚姻,出于对家族利益的考虑接受远嫁和亲,探春于国于家皆有功。

探春远嫁和亲

再来看湘云和妙玉,她们俩个都不是贾府的小姐,对于贾府而言谈不上功与过,但这两个人的风采却盖过了贾府的另外两位小姐迎春和惜春,在贾府中存在感也要比贾府的这两位小姐强,所以湘去和妙玉排在了这两位主家小姐的前面。

再来看排在后六位的是: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巧姐、李纨、秦可卿,贾迎春和贾惜春对于家族来讲没有什么功与过,比较平淡。王熙凤的排名为什么这么靠后呢?

金陵十二钗之贾探春管家

说不好听排到倒数第四了,在《红楼梦》中她是很重要的一个人物,她对于贾府是有功亦有过,是打理贾府的一把能手,在管理上对家族做出了贡献。但另一方面她用不当手段敛财,身上更是扛有几条人命官司,或许是因为这一些事件把王熙凤在金陵十钗的名次拉到了第九。

王熙凤的女儿巧姐排在了第十,对贾府没有什么功,过也不是很大,她被狠舅奸兄卖到了妓院,虽最后由刘姥姥救出,但由此引出的一些磨难,给已经衰败的贾府带来了一层雪上加霜。李纨没有功,但有过,排在了倒数到二,李纨的过是她的冷漠无情,在家族没落的时候,她选择袖手旁观,独善其身。

排在最后一位的是秦可卿,秦可卿无功却有大罪过,贾府家族的没落就是从秦可卿身上开始的,她和公公贾珍的淫乱事件显现出当时的贾府已经是不堪入目了,此等污秽事件竟然出现在了这等高贵的豪门府第,家族中出现了这种丑闻,秦可卿成为这个丑闻的根源,她是败家的根本,所以她排在了最后。

刘姥姥与金陵十二钗巧姐结缘

第三,按出身等级排序

前面六位: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匀出身高贵,林黛玉和薛宝钗并列第一是作者力竭捍卫的,不可动摇的,有金刚护体,贾元春、贾探春是主家小姐,史湘云是贾母的亲侄女,史府的千金,妙玉虽不明其出身,但根据其傲娇的小性子,以及其使用价值不菲的茶杯,她决非凡人。她的家族有可能比贾府还要豪门。

再来看后六位: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巧姐、李纨、秦可卿,贾迎春和贾惜春虽是主家小姐,但两人综合评分不高,所以排在了史湘云和妙玉之后,王熙凤、李纨、秦可卿皆是娶进来的媳妇,且对于家族来说都有一定的过错,都排在了后面,而巧姐不是同辈中人就紧随其母之后。

宝玉与黛玉情投意合

金陵十二钗是按什么来排序的?我想作者是综合以上三点来进行排序的,第一根据人物在小说中的重要性;第二根据功过大小;第三根据出身等级;通过这三点综合评分再进行排序。

我是彩虹之南R,感谢您的阅读!

金陵十二钗是按什么来排序的?

金陵十二钗的排序,既不能在表面故事上,凭着我们对十二个女子所产生的印象去理解,也不能单看文本中给我们展示出的那个顺序简单去作对应。

在演奏《红楼梦》十二支曲时,警幻仙姑说道:

“此曲不比尘世中所填传奇之曲,必有生旦净末之则,又有南北九宫之限。此或咏叹一人,或感怀一事,偶成一曲,即可谱入管弦。”

十二支曲与十二判词既是对应的,也是一体的。这里的“或咏叹一人,或感怀一事”告诉我们,十二钗判词亦同样不但是为了“咏叹一人”,也“或感怀一事”,更确切地理解,就是说人和事是不能分开的。

那“金陵十二钗”究竟是怎么排序的呢?同样需要在第五回中去寻找作者给我们提供的暗示来获取答案。

在本回,首先,秦氏第一次出场,随之,宝玉在上房看到了一幅《燃藜图》,然后,又在秦氏卧室看到了那些华贵的陈设。秦氏、《燃藜图》及卧室陈设,都是在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看到“金陵十二钗”判词前出现的,而这三者也正是在暗示和提醒我们,“金陵十二钗”判词是应该怎么排序的。

关于秦氏

秦氏在第五回第一次出场不久,就带了宝玉到自己卧室午睡:

那宝玉刚合上眼,便惚惚的睡去,犹似秦氏在前,遂悠悠荡荡,随了秦氏,至一所在。

这些都体现出来,是秦氏一手把宝玉引入了太虚幻境。而在宝玉看过判词,听过曲子后,“至一香闺绣阁之中,其间铺陈之盛,乃素所未见之物。更可骇者,早有一位女子在内,其鲜艳妩媚大似宝钗,风流袅娜又如黛玉。”警幻仙姑又道:

“再将吾妹一人,乳名兼美字可卿者,许配于汝。今夕良时,即可成姻。”

到了宝玉失是掉入迷津渡时,又失声喊叫:“可卿救我!”

却说秦氏正在房外嘱咐小丫头们好生看着猫儿狗儿打架,忽闻宝玉在梦中唤他的小名,因纳闷道:“我的小名儿这里无人知道,他如何知道,在梦里叫出来?”

至此方知秦氏即秦可卿,那么秦可卿这个名字从何而来呢?

来自宋朝末年胡三省的《资治通鉴音注》,“秦有客卿之官”,秦可卿即秦客卿。

而在梦中,秦可卿被许配给宝玉,则对一句古诗“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进行的演绎。其意为,宝玉是传国玉玺的象征,来自于秦朝。

关于《燃藜图》

因宝玉倦怠,欲睡中觉,

当下秦氏引了一簇人来至上房内间。宝玉抬头看见一幅贴在上面,画的人物固好,其故事乃是《燃藜图》,也不看系何人所画,心中便有些不快。又有一幅对联,写的是: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燃藜图》中的故事讲的是,西汉刘向夜读时,来了一位自称太乙之精者,吹燃藜杖,送予刘向一本《洪范五行》之书。

《洪范五行》是关于如何治理国家的书,而刘向却写有一部《洪范五行传论》,其中将国家的治理与命运与天人感应、谶纬之学连系在了一起。而那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则暗示我们,此处意不在《燃藜图》,而在刘向《洪范五行传论》的天人感应与谶纬之学,意在提醒关于“金陵十二钗”判词,隐藏着国家兴亡,用的是天人感应、谶纬隐语之笔法。

关于卧室陈设

书中这样描述秦氏的卧室:

入房向壁上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其联云:

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

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关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宝玉含笑连说:“这里好!”秦氏笑道:“我这屋子大约神仙也可以住得了。”说着亲自展开了西子浣过的纱衾,移了红娘抱过的鸳枕。

对于这段描述,在拙文《看似香艳的秦可卿卧室陈设,实无一点香艳》中有过详细解读。简单地说,此处隐写的是关于秦、汉、魏、晋、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十二个历史时期,影响国运兴亡的谶语。如:亡秦者胡也;代汉者当涂高也;昌明之后有二帝;桃李子,洪水绕阳山;两角犊子自狂癫,等等。

那么秦可卿、《燃藜图》、卧室陈设,三者在暗示我们什么呢?

其一,暗示“金陵十二钗”判词是用谶纬隐语写出来的,隐藏着国运兴亡;其二,记载中最早的谶语是关于秦朝的“亡秦者胡也”,暗示“金陵十二钗”判词,必须倒叙解读,也就是从秦可卿的判词开始解读。

(具体如何解读,敬请参考拙文《倒叙解读“金陵十二钗”判词》系列。及《“燃藜图”暗示我们怎样正确解读金陵十二钗判词》和《秦可卿名字的背后》。

金陵十二钗是按什么来排序的?

《金陵十二钗》,《红楼梦》的别名,也是《红楼梦》里太虚幻境薄命司里记录的十二个女子。金陵即现在的南京。金陵十二钗,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最优秀的十二位女儿。金陵是一个省,“钗”指女儿,太虚幻境薄命司以十二为一组将贾府上、中、下三等女子编成正、副、又副三册”。警幻仙子道:“即贵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册,故为正册”,“(副、又副)则又次之”。第五回完整出示了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巧姐、李纨、秦可卿十二位正册女性名单。作为有史以来最出色的一部以歌颂女儿美和伤悼女儿悲剧为最高主题的小说作品,《红楼梦》塑造的金陵十二钗成为经典艺术群像,在世界文学史上站成一道亮丽风景,具有永恒的艺术生命。

金陵十二钗入选的标准有三:

一曰“彼家”,她们都是贾宝玉家里的女儿;

二曰“择其善者”,即聪俊灵秀、正邪两赋而来的上、中、下三等才女;

三曰“薄命”。

正、副、又副的分配标准是:正册为姑娘小姐奶奶;又副册为丫头;副册介于二者之间,妾或类似妾的阶层。按此标准,宝琴、李纹、李绮等才貌双全、命运两济的贵族女子,二丫头等贾府以外的女子,夏金桂、善姐儿等邪派女子不能入选副册、又副册,她们不在金陵十二钗之数。

林黛玉——金陵十二钗之冠(与宝钗并列)。林如海与贾敏之女,宝玉的姑表妹,寄居荣国府[6] 。她生性孤傲,多愁善感,才思敏捷。她与宝玉真心相爱,是宝玉反抗封建礼教的同盟,是自由恋爱的坚定追求者。

薛宝钗——金陵十二钗之冠(与黛玉并列),来自四大家族之薛家,薛姨妈之女。她大方典雅,举止雍容。她对官场黑暗深恶痛绝,但仍规谏宝玉读书做官。有一个金锁,与贾宝玉的通灵宝玉被外人称为金玉良缘。

贾元春——金陵十二钗之三,贾政与王夫人之长女,贾府大小姐。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史。秦可卿出殡不久,元春晋封贵妃[4] 。贾府为了迎接她省亲,建造了大观园。她给家族带来了“烈火烹油,鲜花著锦之盛”,但自己幽闭深宫,不能尽天伦之乐。[1]

贾探春——金陵十二钗之四,贾政与赵姨娘所生,贾府三小姐。她精明能干,个性刚烈,有“玫瑰花”之诨名。抄检大观园时,她当众扇了王善保家的一巴掌。她对贾府的危局颇有感触,用兴利除弊的改革来挽救。改革虽成功,但无济大事。

史湘云——金陵十二钗之五,来自四大家族之史家,是贾母的侄孙女。自幼父母双亡,在家一点儿也作不得主,不时还要三更半夜做针线活儿。她心直口快,开朗豪爽,心怀坦荡,从未把儿女私情略萦心上。

妙玉——金陵十二钗之六,苏州人氏。祖上是读书仕宦人家,因自幼多病,买了许多替身皆不中用,只得入了空门,带发修行。父母亡故后,她随师父进京。师父圆寂后,王夫人赏识她的佛学修为,请她入住大观园栊翠庵,原著前80回未交代结局。

贾迎春——金陵十二钗之七,是贾赦与妾所生,贾府二小姐。她老实无能,懦弱怕事,有“二木头”的诨名。她不但作诗猜谜不如姐妹们,在处世为人上,也只知退让,任人欺侮。贾赦欠了孙家五千两银子还不出,就把她嫁给孙家,原著前80回未交代结局,根据金陵十二钗判词,最后被丈夫孙绍祖虐待致死。

贾惜春——金陵十二钗之八,宁国府贾珍的妹妹,贾府四小姐,爱好绘画。因父亲贾敬一味好道炼丹,母亲又早逝,她一直在荣国府贾母身边长大。由于没有父母疼爱,养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抄检大观园时,她狠心撵走丫环入画。四大家族的没落,三个姐姐的结局,使她产生了弃世的念头,看破红尘出家为尼。

王熙凤——金陵十二钗之九,来自四大家族之王家,王夫人的内侄女,贾琏之妻。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荣国府的管家奶奶,她为人处事圆滑周到,图财害命的事也干过不少,在前80回里她支持宝黛爱情 。

贾巧姐——金陵十二钗之十,贾琏与王熙凤的女儿。因生在七月初七,刘姥姥给她取名为“巧姐”。在贾府败落后,王仁和贾环要把她卖与藩王作使女。在紧急关头,幸亏刘姥姥相救,把她带去乡下。

李纨——金陵十二钗之十一,贾珠遗孀,生子贾兰。李纨虽处于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闻不问,只知道抚养亲子,闲时陪侍小姑等女红、诵读而已[8] 。她是个恪守封建礼法的节妇的典型。

秦可卿——金陵十二钗之十二,宁国府贾蓉之妻。她是营缮司郎中秦邦业从养生堂抱养的女儿,小名可儿,大名兼美。她长得袅娜纤巧,性格风流,行事又温柔和平,深得贾母等人的欢心[7] 。但公公贾珍与她关系暧昧,致使其年轻早夭。

金陵十二钗是按什么来排序的?

金陵十二钗是宝玉神游太虚境时,所看到的太虚幻境薄命司中所记录的金陵籍所紧要的优秀女子,分:金陵十二钗正册、金陵十二钗副册、金陵十二钗又副册。金陵十二钗正册中以林黛玉为首,紧随其后的是: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等十二人,金陵十二钗副册以香菱(即甄士隐独女甄英莲)为首,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以睛雯为首。其中,正册中所记录的都是身份高贵而非常优秀的贵族女子,副册中一般是身份较低的优秀女子,又副册中更加次之。我们平时所提及的金陵十二钗,一般是指正册中的十二位贵族优秀女子,至于是按什么来排序的?本人觉得有以下几点:

1、与宝玉的亲疏远近。黛玉是宝玉最喜欢的人,也是关系很亲近的人之一,薛宝钗出身于皇商,虽然薛家是红楼梦中四大家族之一,但商人在封建社会中地位很低,甚至不如农民,所以宝钗的出身虽远远不如四代为侯的黛玉之家,但因她最终是宝玉的妻子而紧随黛玉之后,并共用一组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贾元春是宝玉同父同母的大姐,贾探春是他同父异母的亲妹妹,她们理所当然就排在很前面为第三、第四,史湘云虽为贾母的侄孙女,但和宝玉从小就一起嬉闹,称宝玉为二哥哥,关系很亲近排第五,贾惜春是贾珍的亲妹妹,出身虽远比贾迎春等人高很多,但与宝玉关系较疏远,是宝玉的远房堂妹,所以排靠后的第八……。

2、出身贵贱。林黛玉出身于四代为侯的林家,父亲林如海为当朝探花并深得皇帝赏识,母亲贾敏为贾母最宠爱的唯一女儿,自己本身也是林家独女,出身最为显赫,且又是宝玉最喜欢的人,排第一应该没问题,贾元春为荣国府二房贾政的长女,排第三也是理所当然的。贾迎春虽为庶出且才学一般,但父亲是荣国府长子贾赦,排第七还是很有道理的,……。

3、本身的优秀程度。黛玉、宝钗、元春、探春等才貌双全特别优秀,排在最前面的一二三四,妙玉虽不是贾府中人但才貌出众,比迎春、惜春更为优秀所以能排在她们之前为第五。而李纨才情一般排第十一,王熙凤虽颇有管理才能,但几乎不识字排第九。

4、自己的身份及辈份。秦可卿出身一般,是宁国府晚辈贾蓉的妻子是宝玉的晚辈堂侄媳妇,排第十二,贾巧姐是宝玉的堂侄女排第十。

注:图片来自网络。

金陵十二钗是按什么来排序的?

《金陵十二钗》是名著《红楼梦》的别名,“金陵十二钗”也是《红楼梦》里太虚幻境“薄命司”里记录的南京十二个最优秀的女子。这部巨著借女娲补天的神话为引子,作者曹雪芹以金陵十二钗正册林黛玉(情情)和薛宝钗(冷情)、贾元春(宫情)、贾探春(敏情)、史湘云(憨情)、妙玉(度情)、贾迎春(懦情)、贾惜春(绝情)、王熙凤(英情)、巧姐(恩情)、李纨(槁情)、秦可卿(情可轻)为主线,描写当时的社会生活、婚丧祭祀制度、服装穿戴、饮食药膳、建筑亭阁、舟车行轿、等等层面。

在《红楼梦》这部小说的定名过程中,作者曹雪芹曾一度倾向于《金陵十二钗》这个名字,由此可见作者对所选十二位女性的珍视程度。他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而《红楼梦》里面金陵十二钗正册的排序又是怎样安排的呢?

“金陵十二钗”正册正确的排序应该如下:林黛玉和薛宝钗并列,然后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

判词的正确顺序如下:

1.2.钗黛合一: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林黛玉和薛宝钗)

3、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贾元春)

4、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贾探春)

5、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史湘云)

6、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妙玉)

7、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贾迎春)

8、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贾惜春)

9、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王熙凤)

10、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贾巧姐)

11、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李纨)

12、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秦可卿)

那曹雪芹又是如何对这些人物经行排序呢?

如果单以容貌来作为排序依据的话,黛玉、宝钗、秦可卿这些当然是名副其实,但有很多绝色美女像是宝琴、尤三姐这些跟黛玉一个级别的人却只是进入了金陵十二钗的副册,所以说金陵十二钗的排序依据应该不是根据容貌来的。

而以书中的重要程度来进行排名的话,金陵十二钗正册中出现了贾巧,也就是凤姐的女儿,虽然其身份高贵,但在红楼梦中的重要程度甚至不如袭人、鸳鸯、平儿这些在又副册中出现的丫鬟们。从这我们也可以推断出金陵十二钗也不是以在书中的重要程度来进行排序的。

还有一种假设就是以在贾府的地位来进行排序的。这种推断虽然在有些方面存在着矛盾,但大体上来看是符合事实的。正册中主要就是宁荣两府的主子小姐,只有一个妙语不属于贾府的儿女,但其出生也是富贵之家。副册中大不部分都是贾家薛家少爷们的女人或者宁荣两府的亲戚。而又副册全部都是贾府各房的大丫头,像平儿鸳鸯这些,虽然在贾府有很大的权力和地位,但在等级森严的贾府她们始终还是最底层的人。

当然,金陵十二钗排序的依据也不能单从一方面来进行考量,而是应该综合各方面的条件,这样才能更科学合理。

  

金陵十二钗是按什么来排序的?

曹公笔下的《红楼梦》,其女子有几百人,但能入十二钗之中的只有仅仅的三十六人,因此,不可否认,曹公在对这些女子排序时,必定是有所依据的,但究竟以什么为标准?却并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

在《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向我们展示了金陵十二钗三十六个女子中的一部分。当他进入薄命司时,第一次听到金陵十二钗这个名字,也同我们这些读者有同样的疑惑:

宝玉因问:“何为‘金陵十二钗正册’?”警幻道:“即贵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册,故为正册。”宝玉道:“常听人说金陵极大,怎么只十二个女子?如今单我们家里,上上下下就有几百个女孩儿。”警幻微笑道:“贵省女子固多,不过择其紧要者录之。两边二厨则又次之,余者庸常之辈,则无册可录矣。”

由此可见,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这三个类别,是以这些女子的地位来分的;举例来说,宝玉第一个看到的晴雯、袭人,就是因为她们是地位低下的丫鬟而进入了又副册;而如黛玉、宝钗,三春这样的小姐,则是汇入了金陵十二钗正册之中;在这又副册和正册之间,还有一个副册,原文中也提到过两人,那就是香菱、夏金桂。

香菱,原是甄士隐的女儿,小家碧玉出身;四岁被拐子拐走卖,好不容易遇上冯渊,却又被薛蟠抢来做了他的小妾;在这里,最让人不解的是夏金桂,读过《红楼梦》的朋友都知道,夏金桂出生于桂花夏家,论出身,似乎比宝钗还高,但她为何屈居在副册之中呢?可见,曹公在对这三十六个女子排序时,不仅仅是按出身这单一的标准来排的,而是按照诸多的因素来评定的。

但总而言之,有一点我们可以确定,金陵十二钗这三十六个女子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悲剧、薄命,不然,怎么能进入薄命司呢?

一般来说,我们所说的金陵十二钗都是指十二钗之中的正册的十二个女子;并且,副册、又副册的人物也不全,因此,接下来,小白想同大家一起来看看位于正册的这十二个女子的特点:

薛宝钗和林黛玉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

从这一句判词中,我们分不出这二人谁先谁后,所以,许多人都认为,宝钗、黛玉二人,并列金陵十二钗正册第一的位置。

薛宝钗,出生于四大家族中的薛家,生的肌骨莹润,性格随时从分,深得贾府上下人的喜欢;但因为她,做任何事情都带有目的性,往往喜欢利用他人来达到目的;许多行为中包含着虚伪的成分,所以,对于宝钗,喜欢她的人不少;讨厌她的人也不少。

薛宝钗的悲剧,在于其父亲去世后她用自己一辈子的幸福来拯救薛家。

无论是薛姨妈一家来京打算送她进宫选妃;还是她在贾府一直不择手段的追求“金玉良缘”,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通过自己的婚姻来拯救日渐衰败的薛家;试想,如果她的哥哥薛蟠争气一点,那她也不至于活的那么累了;试想一下,如果她的父亲还在,她也许也能一直做一个无忧无虑的大家小姐了,但悲剧就是如此,虽然她出生在百万之富的家庭,但却又冥冥之中注定了她一辈子都不能为自己而活的遭遇。

薛宝钗的悲剧,还在于,她原本非常优秀,美貌才华都不输黛玉,但在宝玉面前,却永远得不到宝玉的喜欢;对于宝钗嫁给宝玉,许多《红楼梦》的朋友们都认为,她是在林黛玉死后,以续弦的身份嫁给宝玉的;而她与宝玉婚后的生活,也并不幸福,正如那句:“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黛玉虽然离去,但在宝玉的心里却一直存在,这对宝钗而言未尝不是一种悲剧。

林黛玉,前世三生石旁的一颗绛珠草,下凡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还神瑛侍者当日的灌溉之恩;所以,从她前世来看,她就是悲剧的。

林黛玉,其父亲林如海世袭加探花,位居巡盐御史这样肥差,妥妥的书香门第,只是,林黛玉的成长历程无疑是悲剧的。

三岁的弟弟早夭,六岁时母亲去世;十一二岁时唯一的父亲也去世了;来到贾府,虽然有贾母、宝玉的疼爱,但寄人篱下的生活,加上她本身敏感的性格,所以她过得并不幸福,“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是她在贾府里生存的真实写照。

林黛玉最大的悲剧,还在于她与宝玉的爱情,宝黛二人的爱情,是《红楼梦》这部文学作品中最让人感动的一点,也是这部文学作品中让容易让人落泪的一点;明明她与宝玉相亲相爱;明明在贾母的维护下,“木石前盟”已根深蒂固的落在了贾府众人的心里,但最终的结果,却又并非如此,“若说没有奇缘,为何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为何心事终虚化”。似乎,那个给我们带来了无数欢乐、泪水的林妹妹,最终是带着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让人不自禁的潸然泪下。

林黛玉和薛宝钗,入金陵十二钗正册,同她们的身份、才貌有关,也同她们作为《红楼梦》女主角的地位有关。

贾元春

贾元春,贾政与王夫人的女儿,贾府“原应叹息”四个小姐里的大姐大;从身份来看,被圣上恩宠而加封为贤德妃的她,无疑是地位最高的。

但在这四个小姐里面,她又是过得最不幸的一个,在《红楼梦》里,元春唯一的一次出场,就是她省亲那一回里。

从她一见到自己的祖母贾母、母亲王夫人就忍不住流泪;从她一见到自己的弟弟就忍不住哭泣;从她一见到自己的父亲就忍不住抱怨“ 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 ,可见,元春在皇宫这几年的生活,过得并不幸福。

她虽然出身于贾府这样显赫的家庭,但作为一个女子,她又没有选择的成为贾府谋取地位的政治婚姻,刘姥姥曾说,侯门深似海,而皇宫,又何曾不是呢?

元春的悲剧,还在于她不明不白的死亡,【恨无常】: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一句无常,将元春的悲宣泄的淋漓尽致,也许,元春在死亡之前,还一心期盼着来年的省亲,同家人见面,但却已经不可能了;而在其死亡之时,却依然心心念念的忘不了,自己的父亲,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这一份悲,让人泪目。这是一份属于元春独有的孝心。

贾探春

人称“红玫瑰”的贾探春,其才情和能力无疑是优秀的,抄检大观园之时,她给王善保家的打得那一记响亮的耳光,让我们铭记于心;她的能力,让王熙凤这样优秀的女子都连说三个不错。

但,探春,无论她如何优秀,都不能拜托她庶出的身份,这一身份,就如同一块遮羞布,注定了她一辈子不能如嫡出小姐那样高贵。

探春兴利除旧弊,探春第一个组织大观园诗社,她是那个时代女子中的改革者,但因为她女子的身份、因为她庶出的身份,最终,她也没能摆脱沦为政治婚姻和亲的命运。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史湘云

史湘云,出生于四大家族之一的史家,但因为父母的去世,而成为了一个寄居在叔叔家的孤儿。

前几天看到有朋友问,为什么史湘云老是被接来接去?为什么她不能像黛玉、宝钗一样,一直住在贾府?也许,这就是她的悲剧。

没有父母的史湘云,在叔叔、婶婶家的生活并不好,薛宝钗曾说,她在家里,一点主都做不了;每天做针线要做到两三更;如果要说,在这些小姐之中。在这十二个女子之中,谁过得最艰难,那一定是史湘云了。

但她,无疑是一个乐观的人,她得大大咧咧,没心没肺,让她快乐的生活着,起码,在人前她是如此;甚至于,本身并不幸福的她,还主动安慰起黛玉来。

史湘云的悲剧在于,虽是小姐,但比贾府里有头有脸的丫鬟还不如,我们从宝钗、黛玉以及她自己的口中可以得知,当日她母亲在时,她也在贾府长住过一段时间,袭人曾经就服侍过她,只是,她母亲去世了,这一切就变了。

史湘云,是大观园里作诗最厉害的一个,卢雪庵众人联诗时,她以一力三,都丝毫不落下风。

贾迎春

贾迎春,生母不详,父亲贾赦只知自己享乐,从没为她考虑过,也因此,她最终才以半卖半嫁的方式成为了孙邵祖的媳妇,而孙邵祖,这个中山狼似的,却亲手毁掉了迎春这个女子,这是她最大的悲剧。

在《红楼梦》里,人称“二木头”的迎春无疑是一个软弱的人,一个连自身都保不住的人,她得奶妈拿她得首饰去赌钱,即使赎不回来了,她亦无所谓,她最爱看《太上感应篇》,虽是小姐,却并没有小姐还有的体面。

贾惜春

尤氏曾经说过,四丫头是一个心冷嘴冷的人,这一评价,倒也中肯;跟随着自己十多年的丫鬟入画,不过留着哥哥受赏赐的金果子,她却能无情的将其撵出,可见,她确实是一个无情的人。

探春说过,她是再孤介不过的人了,但她为何如此?也许,这就要从她得身份上来分析了。

惜春的母亲是谁,我们不知道,似乎连她的父亲是不是贾敬,我们都不能肯定,但惜春,是宁国府的人应该是错不了的;然而,她却一直居住在荣国府。

父亲贾敬不管俗世一心寻求长生不老;哥哥贾珍胡作非为,将宁国府弄了个遍,在《红楼梦》里,这两个兄妹之间从来没有过一句交流,也难怪,许多朋友会怀疑她的父亲究竟是谁?

惜春孤介的性格,一心想出家的念头,也许,正是因为她从小就没有关心没人在乎的原因,她虽在富贵之家的大家族,却丝毫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对亲情的失望让她从幼小的心灵就埋下了厌倦红尘的想法,并最终,独伴青灯古佛。

小结:

受字数限制,剩下的就不一一分析了,从上面我们对众人的分析来看,不难发现,曹公在对金陵十二钗众女子的排序绝不是单一的依据身份来排的。

试想,如果是从身份排的,那位居第一的必定是元春才对,毕竟,这些女子中,谁又有她的地位高呢?如果是以美貌来评的话,秦可卿必定不会放在最后,因为她的美貌在这些女子中是数一数二的;如果是以能力来评的话,那么王熙凤,必定不会排到后面,毕竟,她得能力,在这些女子中是靠前的。

而从我们对王熙凤的了解来看,她的排名之所以靠后,还是同她品行不好有关,陷害尤二姐;放高利贷、替人打官司,在她手下的冤魂必定不会少;但从一个女子的角度来说,她又是悲剧的,要能力有能力、要美貌有美貌,只是没有为贾琏生下男婴,而一直地位不稳;所以,当她得知贾琏偷娶尤二姐时,她才会那样的心狠手辣,从此来看,她也是一个可怜的女子。

而秦可卿,虽然出身不高,但在贾府,她是正经的长房长房,宁国府一脉单传的处境,让她得地位比王熙凤都要稳定、高贵的多,但,因为她与公公不清不楚的关系,所以她,成为了金陵十二钗正册最后一个。

因此,金陵十二钗这些女子的排序,是从众女子的品行、能力、才华、身份以及在《红楼梦》里的主角关系这些众多因素来考虑的。但无论怎么排序,都无法改变,这些女子“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悲剧结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