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当中贾元春回贾府省亲,为何不住一夜而是赶在午夜前回宫?

元春在《红楼梦》中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她是金陵十二钗之一,贾政的嫡长女。元春是贾府最高权力的象征,贾府随着元春的封妃而走向辉煌鼎盛时期,而后又随着元春在宫中的倒台而走向衰落,元春身系着贾府的荣辱兴衰。

元春十几岁就进入宫中做女史,后封贤德妃,封妃后皇帝下令,贾妃可以回家省亲,贾府为了迎接贾妃省亲,倾囊建造大观园,掏空了府邸,而贾妃省亲的时间仅仅只有几个小时,晚上才到家,走完所有流程后,在凌晨起程回宫,她为何不能住一夜,而是赶在午夜前回宫呢?

第一,受宫中礼法所约束

作为已经是妃子的元春,她是有很多的身不由己的,于平常人或于贾府的人,她已不是一个普通的人了,她虽身居高位,并没有独立的人格自由,一切必须以皇帝为中心,以宫中的规距礼仪为中心,妃子省亲,在古代,你可以去了解任何一个朝代的历史,在真正的历史中,就没有哪一部史籍里有记载过妃子可以回娘家省亲的事迹。在《红楼梦》这部小说中,皇帝允许妃子省亲就已经是皇恩浩荡,但这于礼法来讲本身又有着不合,贾妃省亲就是迎合皇家的规距走完所有程序,一切事情的步骤都有人按排,身边的太监也似乎是皇帝的一双眼睛,她无法和自己的奶奶、父亲、母亲话话家常,自己的长辈要向她行跪拜之礼,父亲只能和她说国家大事,以君臣相称:

又有贾政至帘间外问安,贾妃垂帘行参等事。以隔帘含泪谓其父曰:“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贾政亦含泪启道:“臣,草莽寒门,鸠群鸦属之中,岂意得征凤鸾之瑞。今贵人上锡天恩,下昭祖德,此皆山川日月之精奇,祖宗之远德钟于一人,幸及政夫妇。且今上启天地生物之大德,垂古今未有之旷恩,虽肝脑涂地,臣子岂能和报于万一!惟朝乾夕惕,忠于厥职外,愿我君万寿千秋,乃天下苍生之同幸也。贵妃切勿以政夫妇残年为念,懑愤金怀,更祈自加珍爱。惟业业兢兢,勤慎恭肃以侍上,庶不负上体贴眷爱如此这隆恩也。“贾妃亦嘱“只以国事为重,假以时日,切勿记念“等语。——《红楼梦》第十八回

从父女俩的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到,以君臣之礼相见,在他们言辞中更是小心翼翼,父亲以臣子之言表明自己的忠心,可见皇家礼之森严。贾妃不能留住一夜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妃子不能在娘家留夜,所以在午夜前必须赶回宫中。

第二,贾妃省亲并不是皇帝本意

在古代本就没有妃子回娘家省亲这一事宜,这是不合乎礼法的,皇家的规距是每月逢二六日期,准许嫔妃的娘家人入宫请安:

贾链道:"如今当今贴体万人之心,世上至大莫如‘孝’字,想来父母儿女之性,皆是一理,不是贵贱上分别的。当今自为日夜侍奉太上皇、皇太后,尚不能略尽孝意,因见宫里嫔妃才人等皆是入宫多年,抛离父母音容,岂有不思想之理?在儿女思想父母,是分所应当。想父母在家,若只管思念女儿,竟不能见,倘因此成疾致病,甚至死亡,皆由朕躬禁锢,不能使其遂天伦之愿,亦大伤天和之事。故启奏太上皇、皇太后,每月逢二六日期,准其椒房眷属入宫请候看视。于是太上皇、皇太后大喜,深赞当今至孝纯仁,体天格物。因此二位老圣人又下旨意,说椒房眷属入宫,未免有国体仪制,母女尚不能惬怀。竟开方便之恩,特降谕诸椒房贵戚,除二六日入宫之恩外,凡有重宇别院之家,可以驻跸关防之外,不妨启请内廷鸾舆入其私第,庶可略尽骨肉私情、天伦中之至性。

从贾链的这段话中,贾妃此次省亲,这是皇家规距之外的格外开恩,但这一道圣旨并不是当今皇上的的意思,而是太上皇和皇太后的意思,而贾府和皇宫的关系,就是从太上皇这里开始建立的,元春的突然封妃,本就奇怪,还赐回家省亲这就更不符合常理,在朝廷中,已经是另一朝一天子,贾府忠于的还是前面那一个,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贾府的种种表现,在新皇帝的眼里早就已经是要拔去的眼中钉,贾妃省亲的时间为什么那么晚才到家,因为在白天,皇帝给元春安排了很多的事,一会拜佛,一会要参加宫宴,她要晚上七点才能从皇宫出发,又安排在午夜前赶回皇宫,皇帝这样的安排另有用意的,证明他对这次省亲并不同意,只是碍于老子在上面发了话,他也不能违背。

贾妃为什么要许夜赶回皇宫?那是因为有礼法的约束,她以及她背后的家族并不能做主。要自己可以做主,她不会希望和家人以这种方式相见,以这样的一种方式仿佛亲情离她很远,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皇帝的故意安排,同时也是对贾府发出警告,即使你们的女儿封了妃,但她以及整个贾府的一举一动都必须听从皇帝的安排。

红楼梦当中贾元春回贾府省亲,为何不住一夜而是赶在午夜前回宫?

元春省亲为何非得午夜赶回皇宫?王熙凤的玩笑话点破玄机,那是贾元春死亡的时辰。

老话说“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出生于大年初一的贾元春,估计一出世贾家就为其人生做好了规划。

贾家自宁荣二公创业起家,至贾元春一代,已经隔了三代,这时光靠祖荫基本无法正当食禄,贾家在圈子里也将越来越边缘化,直至没落。

这样的走向贾家不是算不到,因此一直在努力督促儿孙读书,以正途入仕。值得欣慰的是贾敬一举中了进士,这在古代非常了不得,可贾敬后来的操作却令贾家蒙圈了,他抛家舍业躲进了道观。

其他儿孙指望不了,贾家却还想在贵族圈里耀武扬威,那只能将中兴的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了,贾元春就在这样的时期里出生了。

故事开始时,贾元春已经进了皇宫,对于这位贾家大小姐,作者的描写极其有限,我们甚至不知道她容貌如何?她才情怎样?是怎么入的宫?就连后来封妃,也是非常的突然,以至贾政被传入宫中领旨时战战兢兢,不知所措。

可即便如此,贾元春唯一的一次出场,就足以令人无法忘却。

成为贵妃的贾元春,正赶上皇帝一心打造一个“仁孝”的人设的时期,他不仅准许各宫椒房眷属每月逢“二”、“六”进宫探望,最后还大开方便之恩,准许各宫嫔妃省亲,前提是这些嫔妃娘家必须有重宇别院可驻跸关防。

这等炫耀荣华的好机会,贾家怎能放过?赶紧大动土木,豪斥人力物力修建省亲别墅,一年后,宛如人间仙境的大观园建成。

贾元春省亲时间,被定在正月十五,是民间团圆的好日子。可是呢,因为当天宫里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以至贾元春真正动身离宫时,已经是晚上七点多了。

多年后再次踏入贾家的贾元春,开始一系列迷幻操作,那就是哭,花式哭法。一会是还没开口就“满眼垂泪”,一会是与贾母、王夫人“呜咽对泪”,一会又“哭泣一番”,与贾政说话时“隔帘含泪”……

其后就是品读姐妹诗词,听戏等节目,元春还意犹未尽,却听执事太监启道:

“时已丑正三刻,请驾回銮。”

丑时,是午夜一点至三点,丑正便是午夜两点,所以丑正三刻,就是午夜两点四十五分。

从晚上七点多到午夜两点多,贾元春待在大观园的时间不过七个小时,而为了迎接她,贾家耗费了一年多时间和无数的财力,这也真是够讽刺。

当然,相对来说,贾元春起驾回宫的时间更令人疑惑。

贾府偌大一个大观园,贾元春要留宿完全没有问题,而彼时又是午夜,古人忌讳又多,为何贾元春不留宿贾府,非得当夜赶回宫中呢?

稍有些常识的朋友第一时间都会想到,这是皇宫的规矩,历朝历代来都没有妃嫔归省的,更别说留宿宫外了。

而在《红楼梦》中,贾元春午夜回宫的原因绝非仅仅是规矩使然,而是作者安排下的一个玄机。我们细细品来:

首先,贾元春的归省日期就意味深长,正月十五,是月圆之时,月盈则亏,过了十五,月亮就开始亏缺。

这意味着什么?元春省亲,是贾府烈火烹油之时,但很快日落西山,一落到底。

其次,贾元春离宫归省时间,是在晚上七点后,这个时间正是夜幕降临之时,在古代,非常忌讳嫁出去的女儿这个时候回娘家,因为人们认为这时候邪气滋生,鬼怪骤出,女儿会将这些邪气带回家,给娘家带来不幸。

可是皇帝却无视这种禁忌,明明可以选择其他日期、其他时辰,却非要选择这个时候。这意味着皇帝并不真的宠爱这个妃子。

最后,元春的回宫时间,正是她死亡的时辰。密码就是王熙凤的玩笑话。

在第五十四回,荣国府庆元宵,口齿伶俐的王熙凤当众讲笑话,第二个笑话,是放炮仗的笑话,只听王熙凤说道:

“再说一个过正月半的。几个人抬着个房子大的炮仗往城外放去,引了上万的人跟着瞧去。有一个性急的人等不得,便偷着拿香点着了。只听‘噗哧’一声,众人哄然一笑都散了。这抬炮仗的人抱怨卖炮仗的捍的不结实,没等放就散了。”

稍微熟悉《红楼梦》的朋友都知道,书中有一人的命运与“炮仗”这玩意息息相关,那就是贾元春,在第二十二回,贾元春遣人从宫里送出来一首灯谜,谜面:

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灯谜的谜底是炮仗。而就像谜面所言,炮仗这东西,璀璨绚丽只在一时,过后便是化烟化灰,消失无踪了。

巧的是,王熙凤笑话里,那个房子大的炮仗,就是在正月十五放的,结合贾元春省亲的日子,这炮仗就是元春无疑。更令人头皮发麻的在后面。王熙凤说完这则笑话后,对大伙笑道:

“外头已经四更,依我说,老祖宗也乏了,咱们也该‘聋子放炮仗──散了’罢。”

四更,便是凌晨一点到三点,也就是丑时,这与贾元春省亲回宫的时间高度吻合。而在这个时辰,王熙凤谶语般地说了一句“散了吧”,这中间有多少意味?贾元春这只炮仗散了,贾府的人也该散了。

所以,贾元春香消玉殒的时间, 正是丑时。

值得一提的是,在通行本后四十回中,贾元春是因隆恩盛宠发福致死,这不过是续书者迎合大环境的伎俩。若根据前八十回给出的线索,贾元春的死必定牵扯政治,而直接导致她暴亡的,是宫中另一位娘娘,这一点在第七十二回王熙凤的梦中就有暗示。

话说王熙凤做了个梦,梦到宫里有人来跟她要一百匹锦,对方却是另一位娘娘派来的,王熙凤不肯,却被对人抢夺了去。这锦缎,象征着荣华富贵,一百匹就是百年,贾家正好赫赫扬扬了近百年,说明贾家的百年富贵将葬送在另一位娘娘手中。

所以,元春必然是非正常死亡。

可以想见,贾元春暴亡前,一点预兆都没有,以至深夜遭受迫害时,只想着马上梦里跟父母相告“儿命已入黄泉”,想来这个时候,贾政夫妇正在酣然做着梦吧。

红楼梦当中贾元春回贾府省亲,为何不住一夜而是赶在午夜前回宫?

红楼梦当中贾元春回贾府省亲,傍晚到家,凌晨回宫,中间只有几个小时。就为了这几个小时,贾府倾囊而出,修建了一座奢华的省亲别墅。然而这奢华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亏空,出的多,进的少。贾珍说如果在省几次亲,荣国府就精穷了。

为了女儿,贾政穷毕生积蓄也可以,可是贾元春回府后,大家才知道,女儿已经不是女儿了,是高高在上的贵妃,即使回到家里,也是先国后家,一大帮的太监宫女跟着,根本不能叙天伦之乐,连说话都是半遮半掩。贾政只能说些冠冕堂皇的感谢天恩,精忠报国的话。

贵妃能不能在家里住,元春说了不算,贾府也说了不算,只有皇上说了算。雷霆雨露皆是君恩。让元春回家省亲已经是天恩浩荡了。凤姐说,“可见当今的隆恩。历来听书看戏,古时从未有的。”贾府只能感恩戴德。

贵妃的行程表,早就拟好,什么时刻做什么事,都是定好的。如果不按规矩行事,就是抗旨。那样一来好事变坏事,贵妃和贾府很可能人头落地。

说实话,润杨迷惑的不是元春没有住一夜,而是为什么半夜省亲,黑灯瞎火的,鬼斧神工的美景也会大打折扣。

我是润杨,欢迎留言发表您的看法!

红楼梦当中贾元春回贾府省亲,为何不住一夜而是赶在午夜前回宫?

在省亲的时候,元妃很有可能已经去世了而她的省亲也不是真的省亲,而是回魂,是告别。

看过这部作品的人应该都知道,元妃回家省亲的时候,天都黑了。虽然和她一起回来的有很多宫人,但是这些人很明显的有些呆滞。并且这次省亲虽然准备了很长时间,但是元妃却并没有在家待很久,而是在丑时三刻就离开了,也就是半夜两点四十五的时候。

这个时间更是非常的奇怪,虽然说嫔妃不能在家里过夜可以理解,为什么一定要在半夜走呢?

其实对于元妃这个角色,大家还是有很多猜测的,夜里回家,不用见光,大家也都知道什么东西愿意在晚上出来。

而且大家都知道,古代的嫔妃去世后要准备的仪式非常多,这一系列办完之后,天也就黑了,正好和元妃回家的时间对上了。再结合上贾府众人看到元妃后的反应,和元妃回家后,对家里人的埋怨,这些都不是宠妃和娘家人应该做的事情。

所以可以大胆推断,在省亲的时候,元妃很有可能已经去世了而她的省亲也不是真的省亲,而是回魂,是告别。不过这一点完全是猜测,毕竟故事的背景架空,我们也没办法用史料来考证,但是看完上面这些细节之后,大家对元妃省亲时候的表现,是否已经开始质疑了呢?

我们先来看原文:至十五日五鼓,自贾母等有爵者,俱各按品服大妆。……贾赦等在西街门外,贾母等在荣府大门外。街头巷口,俱系围幕挡严。正等的不耐烦,忽一太监坐大马而来,贾母忙接入,问其消息。太监道:“早多着呢!未初刻用过晚膳,未正二刻还到宝灵宫拜佛,酉初刻进太明宫领宴看灯方请旨,只怕戍初才起身呢。”

  这段话里的时间翻译成现在的时间就是说,贾母等人凌晨3点的时候就已经在大门外等着元春的銮驾了,等了很久都不见贵妃来,不免有些着急不耐烦,这时候宫里有太监来报元春的日程安排:下午13:15分元妃吃晚饭,14:30到宝灵宫拜佛,17:15分进太明宫请旨,19:00以后才出发朝贾府这边来。

  也就是说,贾母他们起的太早了,以为元春十五日上午就会来,但元春是晚上七点钟才动身,加上路上耽搁的时间,到贾府的时候,怎么说也得是八点以后了。为什么白天不回家省亲,非得是晚上呢?古代的人睡的又早,大晚上的省亲,到底什么意思?

既然省亲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那么回宫的时间自然也就延后了,所以我们看到后面元春回宫执事太监报时的时候,是说“时已丑正三刻,请驾回銮。”“丑正三刻”是什么时候呢?是凌晨2:45分,正好赶在了大半夜里。

元春为什么非得赶在大半夜回去呢?且不早一分不晚一分,非得这个时候?在家里歇息一晚,第二天早上回去不是更好吗?其实更重要的原因是,这里暗伏了元春之死。

我们都知道,深更半夜正是生死交接、鬼神出没之时,在这之前,秦可卿托梦王熙凤的时候,正是在深夜之时,原文说“不知不觉已交三鼓”,三鼓即三更,为子时,即夜里11点—凌晨1点之间。这时候人大多都已安睡,正是生死轮回的关键时刻。

 元春的曲词里有“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也就是说,贾元春死时,曾像秦可卿一样曾托梦家政王夫人,要托梦给父母,自然是在晚上,且是人人熟睡的半夜。

  元春省亲时曾说“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这话一样别有深意,什么是“不得见人的去处”呢?还有比黑夜更不得见人的去处吗?且元春一句“又不至多早晚才来”恰恰预示着元春消失在黑夜里以后,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元春的判词后两句说道她的结局“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最后一句里的“兕”为一种像牛的兽,虎兕相逢,与元春回去的时间2:45分这个丑时寅时相交的时间点不谋而合,贾元春此时回宫,也许正预示着她之后死于此时,这一点与她曲词里深夜托梦父母正好对得上。

贾元春见到她母亲王夫人和祖母时,照理说这是贾府光耀门庭、骨肉团聚的“欢天喜事”,然而不是一般想象中的欢欢喜喜,笑脸相迎,而是凄凄惨惨,哭哭啼啼,一片悲凉的景象。

斥巨资打造的大观园迅速落成,到了十月里,一应准备妥当,贾政给皇帝上了奏本,请求接元春回来省亲,皇帝批复的日期是:“于明年正月十五日上元之日贵妃省亲。”

正月十五是个上元节,无论民间还是皇宫都有许多重要的活动和仪式,花灯会、祈福、祭祀等等。《荆楚岁时记译注》载:“正月十五日,作豆糜,加油膏其上,以祀门户。先以杨枝所指,仍以酒脯饮食及豆粥插箸而祭之。”其夕,迎紫姑,以卜将来蚕事,并占众事。”这里写出了正月十五日的祭祀、占卜活动。所以选择上元节这天省亲莫不是一项和祭祀有关的活动

清代,元宵灯节历时缩为四天,但人们观灯的热情依旧很高,据《帝京岁时纪胜〉载:“十四至十六日,朝服三天,庆贺上元佳节。是以冠盖翩贵,绣衣络绎。而城市张灯,自十三日至十六日四永夕,金吾不禁。悬灯胜处,则正阳门之东月城下、打磨厂、西河沿、廊房巷、大栅栏为最。至百戏之雅驯者,莫如南十番。其余装演大头和尚,扮稻秧歌,九曲黄花灯,打十不闲……和风缓步,明月当头,真可谓帝京景物也。”把元宵节朝野同庆的欢娱热闹场面描述得形象生动而又丰富多彩。

等到点戏环节,贾蔷急将锦册呈上,并十二个花名单子。少时,太监出来,只点了四出戏:第一出—《豪宴》;第二出—《乞巧》;第三出—《仙缘》;第四出—《离魂》。这四处戏,即使我们从名字上看,也能发现,没有一出是喜庆,全是悲伤,同省亲的氛围非常不搭。

因此,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元春省亲,处处显示着诡异;不仅时间是在半夜,就是元春的表情、元春所点的戏曲,也是丝毫没有喜庆的样子的,反倒是充满了生死离别的黑暗气氛。

红楼梦当中贾元春回贾府省亲,为何不住一夜而是赶在午夜前回宫?

我们看现如今的很多清宫剧等古装剧,看到各种妃嫔跟自己的娘家父母一起相处时,说说笑笑显得很随意,这其实对观众是一种误导,在特别重礼的古代,尤其是皇家贵族,是不可能出现的。

古代,社会等级森严,士农工商四个几层,不能本末倒置,说话做事都有规程的,就连什么身份穿什么样的衣服,戴什么样的帽子,都不能有差错,错了就是违例,被告发就是一层罪。

对皇家来说,更是如此,礼被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在讲究天地君亲师的时代,天为大,地次之,而人间最大的,就是君王了,这之后才能轮到亲人,师长。

知道了这些背景,我们再看元春省亲就一目了然了。

元春是贵妃,贵妃省亲代表的是皇家,是帝王,所以她跟贾府众人先叙的不是骨肉亲情,而是皇家之礼,无论是贾母还是王夫人、贾政,见了她是要下跪的。

元春虽身为贵妃,其实毫无自由可言,她的言行举动,都有专门的人负责,比如执事太监,执拂太监等,她只能按照各种早就安排好的日程走,这是皇家之礼,半步都错不得。

所以我们看元春跟父亲贾政之间的对话,没有家长里短,只有国家大事,这也是礼的一部分。元春省亲时,其实皇家早就定好了日程表,按照时辰一项一项地完成就好。

从宫里出来的太监,是这么向贾母等人汇报元妃日程的:未初刻用过晚膳,未正二刻还到宝灵宫拜佛,酉初刻进太明宫领宴看灯方请旨,只怕戍初才起身呢。

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下午一点十五分吃晚饭,两点半去拜佛,五点十五分看灯请旨,七点十五分才动身往贾母这边来。其实这个太监只说元春省亲什么时候开始,没说什么时候结束,后面交代了。

元春听戏后赏了贾府众人,这时候,执事太监启道:“时已丑正三刻,请驾回銮。”这个太监,应该还是之前向贾母汇报元春日程的太监。丑正三刻就是我们现在的凌晨两点四十五分,在太监眼中,这就是回宫的时间,不能早也不能晚。

甭管是是什么时刻,既然是日程规定的一部分,那自然会有专门的太监盯着这事儿,到了时刻,一点也不能耽误,哪管你什么骨肉分离,山高路远,在皇家威仪面前,统统靠边站。

而且省亲的日程表自然都是很早就定下的,并请旨后通过了皇帝朱笔许可的,不可能随意改动,不然就是抗旨了,且有损皇家颜面。贵妃省亲这样的大事,日子时辰自然都是提前让钦天监这样专门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制定历法的部门官员推算出来的最佳时辰。

元春省亲,说是跟父母骨肉团聚,其实一点自由也没有,更不可能说在娘家过一晚,她必须按照算好的日程走,什么时刻做什么事,说什么话,都是规定好的,她就像一个提线木偶一样,不可能去更改日程,擅作主张。

所以,她不可能在娘家过夜的,其实从晚上七八点钟到凌晨两三点钟,前前后后,元春省亲的时间加在一起,在娘家也只有六七个小时的时间而已。

当然,如果考虑到曹公隐喻的话,元春不过夜大半夜回宫,则暗示了她的一去不返,从此再也没有回过贾府,直到死去。

作者:夕四少,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红楼故事。

红楼梦当中贾元春回贾府省亲,为何不住一夜而是赶在午夜前回宫?

(您可以点击右侧关注我的头条号)

《红楼梦》毕竟是一部小说,有不真实的地方。“元春省亲”就是戏说的。按礼元春是不可能回家省亲的,我认为这是皇家的一个阴谋!

“元春省亲”是《红楼梦》最浓墨重彩的描写。但贾家上下费了一年多的劲儿,花费无数,元春却只呆了半天,然后贾家就从此败落。不能不说是个讽刺。而这其中的古怪让人不敢细想!

一,贵妃省亲没有先例。

皇帝的妃子除非和皇帝出巡是没有私自回家省亲一说的。所以王熙凤就说:“可见当今的隆恩。历来听书看戏,古时从未有的。”这才是实话。从来没有过的先例,竟然被破了例,怎么看都透着古怪!

二,贵妃省亲着重说了要有别院。

书中特意描写太上皇等降恩:“凡有重宇别院之家,可以驻跸关防之处,不妨启请内廷鸾舆入其私第,庶可略尽骨肉私情、天伦中之至性”。这怎么看都像诱饵。特意突出“重宇别院”“驻跸关防”,就是让这些妃子家花钱,圈地盖房子。然后呢?圈地会不会犯法?花钱会不会败家?贾家不就是这么败下来了?

我读《红楼梦》很少有不寒而栗的时候,第一个是王夫人对待赵姨娘和贾环的温水煮青蛙;第二就是元春省亲这一幕,特别明显的釜底抽薪感觉!

三,元春省亲不过走过场。

贾云春夜晚七点多到家,凌晨两点多离开。在家呆了六七个小时。除了彰显了君臣之仪,全然没有一丝子女亲情之义!这个亲省的虽然让贾家充满了荣光,也告知了一个赤裸裸的事实:贵妃也不过是皇家的一员,所有的荣宠都是皇帝给的。让你何时来,何时去都必须遵守!可这一点,贾家却懂得不多。

元春晋升贤德妃的时候“宁、荣两处上下里外,莫不欣然踊跃,个个面上皆有得意之状”,贾家更是得意忘形了!皇帝说可以省亲了,他们就请旨;说要有别院,他们就盖大房子;如此不懂的韬光养晦,怎么能不招皇帝忌惮!不收拾他们收拾谁?!

要想使人灭亡,必须让他疯狂!贾家就是先疯狂,后灭亡!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你的关注将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动动手指,关注一下。非常感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