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老公家暴,闹离婚期间他生病了,要发信息问候吗?

没必要。

我对家暴的理解是,只有零次和无数次的区别。

家暴老婆的男人,不能原谅。你此时回复信息,他可能以为你心软了,可能会利用你的同情心,争取不离婚。

《我的前半生》中,罗子群的老公白光就家暴老婆,每次打完,就各种哄各种求饶各种保证改。可是呢,下一次,还是如此。

你既然想离婚,就不如心肠硬下来。万一你软了,一句问候,招惹来他的纠缠不清,最后,麻烦的还是你。

看过很多类似案例。很多遭遇老公家暴的女性朋友,都怀着一种圣母心肠,觉得自己可以感化一个男人,于是试图去拯救他,结果是,招来的是一次次的变本加厉。

面对一个家暴男,最好的办法就是离开他。

知乎上有个问题,第一次家暴应该如何处理?

有个回答特别好:要零容忍,否则家暴没有一次两次,只有零次和无数次。

而且家暴也并不局限于夫妻之间,也可能存在于父母和孩子之间。

家暴也有很多种分类,看得见包括动手打人,但语言暴力也是一种家暴,属于冷暴力,它是用言语去摧毁一个人的精神。

语言家暴是使用歧视性、侮辱性的语言,从而使得受害者在精神上、心理上遭到侵害。

夫妻之间的诋毁、谩骂都属于语言暴力。有时候我们对孩子的冷嘲热疯,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种语言暴力。

你怎么这么笨;你怎么不去死;你狗都不如;生你出来干嘛使得;考这么点分,你是猪脑子吗;你没手没脚啊……

这些都是语言暴力。

在家暴中,孩子受到的伤害并不少。

“我小时候爸妈打架的时候,我妈哭起来也是这样的,我在旁边什么也做不了,扑面而来的绝望感真的无法呼吸。”

家暴太伤人,为了自己,为了孩子,也要对家暴零容忍。

被老公家暴,闹离婚期间他生病了,要发信息问候吗?

非常感谢邀请

我感觉没有人比我再适合来回答这个问题了

首先,我没离婚之前就是被家暴 应该这么说,是被两个人同时家暴,前夫跟他妈两个人,

还有,我要重复一点,第一我没有出轨,在他家七个年头我发誓我从来没有对不起过他,更何况出轨,我妈妈就是非常非常思想封建,我如果是因为出轨挨打,那就不用他跟他妈一起揍我了,我妈一个人就可以直接送我下地狱了,所以因为出轨被家暴在我这里是不会发生的,第二 我也没有对他爸妈不敬,

主要原因其实就是在他妈身上,他老是认为我对他妈不好,老是怕他妈在我这里吃亏,还有,老是疑神疑鬼 以为我在家跟人聊天,每次回来就摸电脑显示屏跟主机,看看热不热,确认我有没有在家跟人家裸聊,(那几年流行裸聊),最夸张的是我偶然一次发现,他尽然放跟自己的短头发在鼠标底下,回来直接查看鼠标,如果鼠标下面的头发位置移动了,说明我就在家开电脑了,因为他每次下班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摸电脑围着电脑跟前转,看来看去,经常这样,我就开始注意了,所以慢慢我都发现,他有时候放跟头发就胡须那么一点点要么放鼠标底下要么放鼠标上面,那个时候我都不知道他到底是不是心里有问题了 我在他家那几年现在想想都心疼死自己了,每天三餐都是我,所有衣服都是我自洗,(手洗)还要带孩子,所有家务事我都一个人,因为我妈一直强调我家务事要多分担一些,每次我要回娘家都是赶在中午十一点之前把所有饭菜做好,放在锅里保温,然后我才收拾东西带着女儿回去,每次回去我都是空着两手,从来没有给爸爸妈妈买过一点点东西,现在想想,那几年的付出还不如喂条狗,所以,楼上刚刚问,要不要关心一下,我现在的回答是,关心,我特么关心你个老鬼,呸,死远活去吧!

被老公家暴,闹离婚期间他生病了,要发信息问候吗?

个人观点,觉得打女人都是垃圾,更何况是家暴。对那个曾经爱过的枕边人,都可以打的下去。那么大概可以断定这个男人本身在性格或者心里上是有一定缺陷的。如果题主没有深陷其中,建议能远离就快速远离。断的干净才能让你的生活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断舍离。

被老公家暴,闹离婚期间他生病了,要发信息问候吗?

问什么要问候他,赶紧离婚就行了

被老公家暴,闹离婚期间他生病了,要发信息问候吗?

你可以换位思考一下。你是你老公,家暴了老婆,自己生病了,再没有任何道歉认错的情况下,老婆主动来问候我。心里多滋润吧,反正老婆对我没有任何改变。下次该怎么打,怎么打!

被老公家暴,闹离婚期间他生病了,要发信息问候吗?

那就看你是想真离婚还是假离婚了,通常夫妻准备离婚期间,为了站稳立场,如果对方不是死了或得绝症,另一方都不会过问,更何况短信问侯,离婚,就说明双方已恩断义绝,毫无留恋,你老公不管怎样,你也不管是不是真想离婚,都要狠下心来不闻不问,因为只要你主动问侯,就透露出一个信息,给他的家暴一个合理的借口,证明他没真伤害到你,你也不是真生气,以后他还能这样,你有点出息好吗?你不短信问侯,他会死还是你会死啊?都要离婚了,他是死是活关你屁事,最多关注他死之前赶紧把婚离了,别平时家暴你,临死还不放过你让你当寡妇,着实不好听!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