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戚70岁,每隔两三个月来我家住一个星期,这样正常吗?

这为长辈是母亲的娘家人,他有一儿一女,儿子在另一个城市,他女儿家在我们这个城市,距离我家5分钟距离,但是他从不去女儿家住(他们没有矛盾) 我们家是四房,8口人住。他女儿家是三房一家四口住。一直想不明白,但是不敢问是什么原因,怕他说我们嫌弃他。 但是不方便真的有,现在顾虑的是他老人家会越来越老,怕在我家出现点问题我们家承担不起,也担心以后都是这样做为常态,什么都是我们家来负责他。 这位长辈是住乡下的,来我们家是想感受一下城市的美好生活。

我的姑姥姥每年都来我们家住三个月,每次走的时候都会默念一句话,就是因为这句话,让我心酸不已。

我姥姥那边的兄弟姐妹比较多,再加上我姥姥排名老二,排名老大的那位老太太早些年的时候已经去世了。

所以我姥姥就是名义上的老大,在这些年的时间里面,我姥姥对待这些兄弟姐妹们也比较不错,关系都到这了。

所以逢年过节的时候就会发现各种各样的豪车都开进我们家里来了,主要就是为了看一下我姥姥。

其中有一个人比较特殊,就是我的姑姥姥。

姑姥姥和我的姥姥关系怎么说呢?反正是挺不错的,另外我得说一下,因为我本身对辈分不太敏感,我不太清楚应该喊到姑姥姥还是喊她姨姥姥了,但是见面之后我总是喊人家姥姥。

然后我这个姑姥姥来到我姥姥家,一住就是两个月,我那位姑姥姥还是在一线大城市里面住着,平日里面那叫一个锦衣玉食。

我在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们家顿顿还是吃窝窝头呢,我去我姑姥姥家玩,人家每一顿都是四菜一汤,是真正意义上的四菜一汤。

两个荤菜两个素菜,再来一份番茄汤或者疙瘩汤或者其他的汤。

我人生当中吃过的第1桌饭店酒席或者享受过的第1顿美食就是在我姑姥姥家。

那个时候,我姑姥姥还年轻,经常拿着一个锄头在自己家后院开了一小片地,但是现在我姑姥姥住的那个地方早就被开发了,据说赔了我姑姥姥有500万左右。

这些钱我姑姥姥一辈子都花不完,而且我姑姥爷也非常有出息,是正儿八经领退休金的,我姑姥爷一个月的退休金好像是13000多,我姑姥爷还能够每天去公司食堂里面免费送点饭菜,像馒头炒菜之类的。

大多都是我姑姥爷从公司里面拿过来的,公司也没人管,就人家这样一个家庭环境,我那位姑姥姥逢年过节都来到我姥姥家里,为什么来到我姥姥家里呢?

因为和我姥姥的关系到这里了,尤其是最近几年来的次数越来越多了,频率也越来越高了。

我们这些晚辈肯定是不能理解的,但有一天赶巧了,我去我姥姥家玩,我姥姥当时正搀扶着我的姑姥姥一块儿从屋里往屋外走,原来是我姑姥姥的孩子开着车要把我姑姥姥接到大城市里面去。

我姑姥姥拉着我姥姥的手,一个劲地颤抖,然后眼泪就从脸上往下流出来了,边哭边说,我这一走还不一定什么时候能回来呢,你说如果过几天我生了一场大病,那我就再也见不到你了。

当时我听到这种话之后,鼻子一酸赶紧在一旁说道,怎么可能啊,姑姥姥你体格那么好,前两天的时候看到你自己一个人偷摸在厕所抽烟了,这不一点事都没有吗?你闲着没事别瞎想。

我说完这句话之后我姥姥也在一旁搭腔,没事没事你不用管你姑姥姥,你姑姥姥这个人就有这个臭毛病,每一次来玩的时候都得说上这一两句丧气话,这都说了好几年了,这不一点事都没有吗?

然后我们这一堆人看着姑姥姥上了车开车就走了,等到第2年的时候我姑姥姥又来了,然后又是第3年第4年第5年,反正有几次我都没有见到,因为那个时候我在读书或者在外地工作,但是听我父母说我姑姥姥又回来了。

这种情况应该不止我们家发生过,因为我曾经见过一些其他人的远房亲戚,也是不远万里来到这边一住就是住小半个月,甚至住个一两年,我们对于这种文化或者这种操作是很难理解的。

就拿我们这些年轻人的角度来出发,至于吗?又不是说一辈子见不到面了,再说了你天天住在人家这边,人家不烦你吗?

拜托,还真的是不烦。

怎么说呢,这个其实就和思维理念不同一样。

简单来讲,那就是老年人和我们是有代沟的,老年人看来住在这边几个月,住在那边几个月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可能就有点看不惯,其实主要原因无非就是以下几点。

第1点,老年人的思维认知认为这是正常的

就比如我的奶奶年轻的时候去东北那边投奔一个亲戚,在亲戚那一住就是住了三年,没有任何问题。

白天的时候帮助亲戚干活,晚上的时候呢,就在一个小屋子里面休息,不光我奶奶去了,我奶奶的母亲,我奶奶的一些其他兄弟姐妹也全都去了。

当时我还说呢,全家人都去了那不尴尬吗?跟人家关系又不熟。

我奶奶在一旁反问道,这有啥尴尬的,大家都是亲戚,相互之间就应该互相帮助啊,那个亲戚在10来年前的时候也来我们这边住过,只不过后来不来我们这边了,为什么不来呢?

因为那个老头死的早,家里已经没人了,对于那些老年人来说,相互之间去亲戚家串个门,一住就是住上两三个月甚至住上小几年,这种情况就是正常操作,而且大家也都默认了这种所谓的正常操作。

你没有办法去给他们讲道理,就像现在,如果你突然去一个特别好的朋友家里住上个两三天,你就觉得不舒服不得劲。

唉呀,我在人家家里面住着,人家父母都在旁边,亲戚朋友都在一边,我这个人有社交恐惧症,连句话都不好意思说,这怎么了得?

但是对于那些老年人来说,他们并没有这方面的思维意识。

第2点,老年人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老年人的时间一直是一个真命题,我们永远无法得知一个老人在什么时候去世。

就比如我舅妈,看着也岁数不大,还正年轻呢,正是40来岁该努力奋斗的日子,结果人说没就没了,那上哪里说理去?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跟我舅妈一样特殊,有一些老年人他们已经意识到时日无多了,或者已经意识到自己能够这样连走带蹦的日子不多了,可能再过上两三年就要坐轮椅了,可能再过上一年两年的就该入土了。

有一些亲戚如果自己现在不见面的话,这一辈子都见不到了,那如果说的再直白一些,就是一些老人的生命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对于这些老人来说,过一天日子少一天日子,剩下的日子你得掰着手指头在这数。

他们没有太多的休闲交通工具,也没有太多的休闲娱乐方式,比如坐个火车、坐个飞机,身体可能已经不行了,已经坐不了飞机了。

再比如玩会手机、玩会电脑,开玩笑?

他们可能都不认识字,对待这样一部分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为数不多的牵挂就是自己远方的亲人了,我们这一辈子还能够见几次面?见一次面就少一次面。

尤其是老人中风或者老人瘫痪,再或者老人脑血栓可能是前一天还没事呢,第2天人就不行了。

也正因如此,这些老年人越来越珍惜和这些亲戚朋友们在一块的日子了,哪怕不远万里也要走过来,见上一面。

而见了面就舍不得走了,老人之间就都喜欢互相谦让一下,别走了,再待两天。待两天就待两天,咱们刚好能够叙叙旧,人越是年龄大了就越好回忆一些事情,回忆着回忆着,也就能够找到晚年时仅存不多的温暖。

第3点,年轻人应该怎么做?

就像我舅妈活着的时候,她曾经就说了,你们这些老头老太太们在一块能有什么好事?闲着没事,要么就是聊一下之前的事情,要不然就是回忆一下过去的美好时光,再要么就是诅咒一下自己,说自己可能活不了几天了,这不都闲着没事吃饱了撑的吗?

对于我舅妈的这种言论,我简直是不屑一顾,而我也非常反感一些年轻人特别讨厌老年人在一块聊天的这种心态,对于老年人来说我们应该保持最基本的宽容或者理解,你可以不理解他们的行为,但是对于他们个体一定要表示充分理解。

当年轻人尤其是作为子女的我们得知家里的老人要去某一个地方走个亲戚,我不能说给予到什么正儿八经的帮助支持,也不能说你现在放下自己手头上的所有工作,就得马不停蹄的去干啥干啥,但作为子女最起码的你帮老人买一张车票,或者老人身子骨不行,你开车送过去这是最基本的吧?

只要是在条件允许的范围之内,我们也要秉持着能多为老人做一份贡献就多做一份,因为谁也不知道老人什么时候就驾鹤西去了。

可能在我们年轻人看来,老人的这种社交并没有任何的意义,也不能带来任何的附加价值。

但是没意义对于这些老人来说却是最大的意义,因为他们也曾经青春过,他们也曾经有过亲情,而这个亲情随着时间的冲刷,慢慢的已经消失殆尽了,在彻底消散之前不妨重温一下。

小伙伴们,你们如何看待亲戚每隔几个月来家里住一段时间这种情况呢?

亲戚70岁,每隔两三个月来我家住一个星期,这样正常吗?

我姨姥姥就是这样,今年70多岁,大包小包的拎着来我家,姨姥姥对我说:我这个月的工资都给你,这个月在你家住。从那以后,隔两三个月来住一段时间,再后来,每个月都过来住。

姨姥姥是我母亲的小姨,退休金7000多,儿孙满堂,但是她很孤独,常年一个人呆在家里。在农村的亲戚她不愿意去,因为她不习惯农村的生活条件!她的儿子媳妇家里她从来不去,她不喜欢看儿媳妇的脸色。

我在城里买好房子后,姨姥姥一个人过来的,大包小包的拎着,下车了才打电话,问我具体在什么位置,她来我家。我问她在哪里,我去接她,姨姥姥说:我能走能跑,接啥接?我自己过来,能不给你们增加麻烦就不增加。

姨姥姥来到我家,第一件事情就是掏出钱,对我说:我这个月的工资,都给你,我打算在你家住一段时间。

我说:您住就住嘛,给啥钱啊!快把钱收好,这样太见外了,你自己那点工资,自己存好。

姨姥姥说:拿着,一码归一码,我住自己家,吃吃喝喝不花钱啊!你现在是奋斗时期,我理解。你想我踏踏实实的住下,就把钱拿好。你现在没结婚,我来住一段时间,你结婚了,我不会来了。

我只好暂时把钱拿着,姨姥姥说:卧室呢?我睡哪间?我自己带好被套和床单的,我习惯了这种面料。

我说:房间您自己选,想住那间住那间,两个阳卧,两个阴卧,我住了一个阳卧。

姨姥姥说:我知道,主卧你自己住,我住另外一个阳卧,我喜欢明亮一点的。

第二天早上,我还没起床,姨姥姥把早餐端桌子上等我,早餐很丰盛,我说:您咋不多睡一会儿呢?早餐我出去买就是了!

姨姥姥说:我活了一辈子,不知道外面的饭什么味道,自己做饭香,干净,省钱。

我说:我不习惯吃早餐。

姨姥姥说:谁说的?必须吃!不吃早餐的危害你知道吗?

我说:好好好,我吃我吃。

姨姥姥说:我来你家不会给你添麻烦,也没有要求,但是每顿饭你要陪我,我不喜欢一个人吃饭。

我说:中午饭我来不及做,咋整?

姨姥姥说:我说了要你做吗?你回来就是了,别的不要管。

姨姥姥在的时候,我答应她每顿饭回去陪她,哪怕中午时间来不及,我都回去!回去时姨姥姥把饭菜做好这等我,我吃完就叫我睡觉,手机给我没收,上班时又把手机给我。

晚上下班时姨姥姥又把饭做好了,并且把酒倒好了,姨姥姥习惯每顿喝点,我上班时没人陪,她也不喝了。喝了就开始聊天,口若悬河,从古到今,特能说。

姨姥姥在的时候,家里给我打扫得干干净净,收拾得整整齐齐,包括门外都用拖把拖得干干净净!我感觉有这样一位老人在家里挺幸福。

姨姥姥每天自己买菜做饭,家里缺啥她给买啥,我把姨姥姥的钱给她,我说:您把钱拿着,您在我家,啥我也不管了,都交给您,但是我钱我不能要。

姨姥姥说:给她就拿着,以为我没钱啊?告诉你不要对别人说,我存了20几万呢!我每个月工资根本不够花,我给你这点钱,是给你的零花钱,如果不够,我再给你。

姨姥姥住了差不多一个月就回去了,回去一段时间又过来了,一次姨姥姥过来发现她的床上有人睡过,姨姥姥很不高兴,我问她咋啦,她说不喜欢别人睡她的床,我说:不好意思,家里来客人了,住不下所以睡你的床了,下次不会了。

姨姥姥还是拿出一个月的工资给我,我说不要,姨姥姥说:以后我常常过来,给你就拿着,我不喜欢听废话。

现在几乎常住我家,她害怕一个人孤零零的住在自己家。即使她隔三差五的跑来跑去,她也乐意,她希望有人陪她,有人重视她,有人和她说实话。

她在我家不要我干活,我也不会她抢,因为我知道她的内心,她力争她的存在感,她能干活,她不是负担,不是一无是处,她干活了有成就感。她住我家,从来没听到过她的孩子给她打电话,因为她的孩子们很有出息,都挺忙,但是她从来不打扰他们。

请问亲戚70岁,每隔两三个月来我家住上一个星期,正常吗?

我倒是能理解,也能接受!70多岁的老年人住别人家里,说明她心里有苦衷,不然谁愿意跑别人家里住着,在哪都不如自己家里舒服。多理解一下老人,只要不是招人厌的老人,住几天不碍事,更何况还是亲戚关系呢!

亲戚70岁,每隔两三个月来我家住一个星期,这样正常吗?

我的姑姑就是这样的。我爷爷奶奶共有七个孩子,活下来的三男二女,我姑姑排位老大,姑姑、大伯、三伯,六姑,我父亲是老七,我父亲最小是奶奶的第七个孩子。我大伯的儿子和我父亲同岁。姑姑的大儿子比我父亲小一岁。姑姑结婚的时候就是16、7岁,大伯也是16岁结婚。我姑姑只有两个儿子没有闺女,我奶奶1958年8月25日去世,享年81岁。爷爷又多活了几年,享年84岁。

爷爷奶奶去世以后,我姑姑也步入老年人的行列。年轻的时候她家有买卖,从来不住娘家,也不接济娘家,我家那时候也不错,我爷爷还不到40岁就交家给了我大伯,我们家是开馍馍铺的,那时候就是我大伯领着三伯蒸馒头。每天蒸馒头、卖馒头就是他们的工作,我爷爷则成了专职的木材经纪人,每天赶集,三乡五里的有谁想买、卖树木,都找五爷(我爷爷排行五)。

姑姑老年以后,经常住我们家,因为,她没有闺女,只有两个儿媳妇。农村人那时候不好过,儿子媳妇们也不太体贴她,有一次,大姑来了,一进门坐下就大哭起来,原来是和二表哥俩口子生气了。我二话没说,就去她家找二表哥了,我要给姑姑出气,不能让姑姑老无所依。从那以后,二表哥两口子,再也没有让姑姑生过气。不过我姑姑还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来我家住10天或者是半个月。后来,我们才知道,姑姑自己单过,两个儿子给她粮食,她不在家吃,省下的粮食,两个儿子就给她折成现金,她就可以得个零花钱。

姑姑在我家住的时候,就像个小孩子一样,我母亲在那里姑姑就跟着在那里。母亲做饭姑姑就给烧火,母亲去喂猪,姑姑就给拿棍。习惯成自然了,如果有一段时间姑姑不来,我母亲还不放心,还要我们去看看她。姑姑81岁那一年,得了脑血栓,不能走路了,从那以后姑姑就再也没有来住娘家,一直到她去世。

亲戚70岁,每隔两三个月来我家住一个星期,这样正常吗?

姨婆今年71岁,她每隔两个月就来我们家住,带一点糖果饼干给孩子,一住就住十天半个月。说实在话,虽然给我带来不少困扰,但我是发自内心欢迎姨婆来家里玩。

去年6月份,那时候我们正在吃晚饭,突然有人敲门,打开门是姨婆来了。她提着一个购物袋,里面装了几套衣服,样子看起来有些狼狈。

婆婆很紧张地问她“你怎么不说一声就来了,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外甥开车送你来的,还是自己坐车来的?”

姨婆有些不高兴,“能有什么事?没事就不能来你家里玩了?我就想来跟你说说话,自己坐车来的。”

婆婆还想问点什么,公公让她少说两句,招呼姨婆坐下来一起吃饭,然后跟我说“去拿套碗筷给你姨婆”。

姨婆看了一眼那些菜,她摆摆手说“不要忙活了,我现在没胃口,也不喜欢吃炒菜。给我炖点粥吧,如果有小米更加好。”

小米养胃,家里有老人孩子,我平时都买一些放在家里,一个星期煮那么两三次。姨婆想喝小米粥也不麻烦,反正家里有现成的小米,洗一下煲二十几分钟就好了。

煮好小米粥,我盛了一小碗给姨婆,她就说了一句下次不要煮那么稠。幸好姨婆没说什么,不然我又要忙乎起来。

我们都吃完饭了,姨婆那碗小米粥都没喝一半,她愣是停不下来,一直在跟我婆婆聊天,好像有说不完的话一样。

我儿子还笑嘻嘻地说“没想到奶奶也那么能聊,说那么多话,口也不干。”说完,他去厨房切了一碟哈密瓜给她们吃,还被夸了两句。

趁着她们聊天,我赶紧去超市给姨婆买牙膏牙刷毛巾拖鞋,家里没有备用的。姨婆特意交代让我给她买一块香皂,她说她用不惯沐浴露。

到了晚上洗漱好之后,姨婆拿了两张二十元钱到客厅递给我儿子跟女儿。

她很亲切地对两个孩子说“姨奶奶来得太急,没买吃的,呐,这是给你们的零花钱,拿去买糖吃吧。不过不能买多了,对牙齿不好。”

儿子都十来岁了,哪好意思要老人家的钱,他就红着脸说自己有零花钱。姨婆非得塞给他,“给你,你就拿着,这孩子那么大了还害羞。哎呀,胆子要大一点才行,不然要吃亏的。”

姨婆太热情了,非要把钱塞给孩子,婆婆说“这是长辈的心意,给你们就拿着,以后要对姨奶奶好一点,知道吗?”孩子们赶紧点点头,谢谢姨奶奶。

家里就四个房间,儿子一个房间,公公一个房间,我们夫妻一个房间,女儿和婆婆一个房间。姨婆来了,她跟我婆婆和女儿三个人一个房间。

第二天,女儿悄悄跟我说“妈妈,我知道姨奶奶为什么突然来我们家了。昨晚她们以为我睡着了,一直在聊天。”

“姨奶奶说在她儿子家住得不开心,常常一个人在家,没人聊天。孙女跟她不亲,总是摆出不耐烦的表情。她想回老家,儿子儿媳妇又不给回,担心她一个人在老家不安全,没人照顾。”

“姨奶奶说着说着就哭了,好可怜啊。奶奶安慰她,两人说了很多话,十二点多都还在聊天,我太困了,后来睡着了。”

这个姨婆是我婆婆的堂姐,两人相差10岁。她们嫁人后命运截然相反,婆婆嫁了个好老公,十年如一日疼爱她,什么都以她为主,公公是个十足十的宠妻狂魔。

姨婆不一样,她的老公好吃懒做,一点都没有责任感,有时候和别人喝酒好几天都不回家。

婆婆经常说起这个堂姐,说她的命太苦了,自己赚钱养家,送儿子女儿上了大学。她老公一点忙都帮不上,不拖后腿都是好的。

姨婆儿子买了房子之后要接她去享福,她不去,不想给儿子儿媳妇添麻烦。因为姨婆如果去的话,她老公也会跟着去的,不想让那人丢人现眼。另一方面,姨婆儿子买房,她没出一分钱,也不好意思去儿子家享福。

3年前,姨婆的老伴过世了,儿子儿媳妇要接她去城里生活,她再也没有借口推脱。

其实,从内心里面,姨婆也渴望跟儿子一家生活在一起。人啊,年纪大了,越发渴望亲情。

期间,姨婆让她儿子开车送来我们家玩过两次,平时跟我婆婆都是打电话的多。

听女儿说起姨婆跟婆婆聊的心里话,我大概明白她为什么突然来我们家玩了。我交代女儿不能把那些话往外传,以免姨婆不自在。

平时我和老公上班,接送孩子上下学和买菜做饭这些事情都是公公和婆婆做的。姨婆来了之后,她跟婆婆作伴,两个人做什么都一起做。

姨婆很勤快,帮着做饭扫地,她说闲不下来,一闲下来就感觉身体生锈了一样,自己的衣服都是手洗的。

姨婆年纪大了,牙口不好,不喜欢吃炒的菜,都是吃炖的。她不吃炒菜,趁着自己做饭,全部把我们家的菜都做成炖的,婆婆也无可奈何。

我们家都喜欢吃炒和焖,红烧的菜,觉得比较好吃。尤其是家里有孩子,有时候做点可乐鸡翅或者薯条给他们吃。

姨婆是长辈,她非要全部把菜做成炖的,我们也不好说什么。如果嘴馋了,只有偷偷带孩子到外面吃点好吃的。

有一,我刚带孩子从外面吃东西回家,被姨婆知道了,她板着脸严厉地说,“你年纪不小了,还不懂事,带着孩子出去吃垃圾食品,有你这么当妈妈的吗?”

那时候,我心里有点生气,这个姨婆也管太多了。不仅管我们吃的,平时吃完饭,我挨在沙发上看电视也被她说,说我坐没坐相。洗澡晚一点也被她说,说我懒,做事没规律。

我就觉得很困扰,在自己家都不自在,好像姨婆专门盯着我一样。

那次姨婆在我们家住了13天,她儿子买了些水果来接她回去了。姨婆跟我婆婆依依不舍,她说回去又没个聊天的人了,儿子媳妇虽然孝顺,但他们平时也要上班啊。

过了两个多月,姨婆又来了,这次她买了一点糖果饼干,给我家孩子的。她剥开一颗玉米糖给我女儿吃,笑眯眯说这是软的,很好吃。

这次姨婆来,她瘦了一点,虽然笑眯眯的,但看出来精神没有从前好。她跟我婆婆说“人老了,不中用了,前段时间有些不舒服。这不,一好了就来找你玩。跟你聊聊心里话,我就很高兴。”

我那时候感到有些心酸,同时又觉得姨婆和我婆婆这对堂姐妹能够在这个年纪在一起聊聊过往和家常,其实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

从那之后,我跟自己说要对姨婆好一点才行。想法变了,看事情的态度也不一样,就算姨婆说我什么,我也不反感了,反而觉得很亲切。

我已经习惯姨婆每次来我们家一住就住个十天半个月了,我们相处久了,也少了之前的摩擦。有时候姨婆念叨我几句,我如果不服气也不会放在心里,和她吵嘴几句,但我们是开玩笑地吵嘴,越吵感情越好。

姨婆跟我婆婆总有聊不完的话题,晚上吃完饭带着孩子去外面散步,周末或者放假时,两人就带着孩子去公园玩。家里很热闹,欢声笑语,挺好的。

我发自内心欢迎姨婆来家里住,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有几个老人就有几个宝,这是我们的福气,从她们聊天从中,我们年轻人也得到内心的启迪和升华。百善孝为先,老人家过得开心比什么都重要。年轻人,该对老人多一些理解和宽容,我们也有老的一天。祝愿每个老人晚年生活过得开开心心的,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亲戚70岁,每隔两三个月来我家住一个星期,这样正常吗?

我有个舅爷,是我父亲的舅舅,隔个仨俩月,就来我家住个三天五日的,那会儿我特别不能理解这个舅爷的行为,一个农村老人,时不常跑外甥家叨扰,着实让人心生嫌弃!

我爸妈在外地上班,爷爷和后娶的奶奶一直住在老家。我爸原先有个弟弟,少年时就夭折了,所以我爷爷膝下就我爸一个孩子。

从我记事起,就知道这个舅爷的存在。因为我爸每逢中秋过年,会准备一些回老家的东西,有时买些肉蛋米面,有时会给老人买件衣服啥的。我爸准备这些东西的时候,总是齐齐整整备上两份,我爷爷一份,我舅爷一份。我一直不明白,我爸为啥把我舅爷和我爷爷一样对待?

我中专毕业那年,国家还包分配,正好我老家新建了个大型化工企业,是远近闻名的国企,国家扶持效益不错。我爸觉得我爷爷七十多岁了,身边得有个人照顾了,加上老家新建的化工企业也很有前景,就下决心把工作调了回来,刚毕业的我也随之在化工企业上了班。

我们在老家的化工企业上班后,企业待遇很优厚,给当时已经是工程师的我爸直接分了套福利房。当时我两个姐都在省城工作,我和父母住在这套二室一厅的房子里,小是小了点,但觉得很温馨。

唯一让我感觉不舒服的,是我爸逢年过节都记得去孝顺的我舅爷,隔几个月就会来我家小住几天,而且每次来我爸妈都对他恭恭敬敬孝顺有余。

我舅爷是农村的光棍老汉,在我印象里,我舅奶去世好多年了。他们家一儿一女,闺女远嫁,一年回不来一两次,儿子在省城打工,三番五次想把我舅爷接到省城去生活,可我舅爷在农村住惯了,死活不肯去。

我爸妈调回老家后,离我舅爷家不过20里地,我爸得点闲,就会去我舅爷家看看,有几次我也随我爸一起去过。我舅爷一个人住个大院子,高门敞亮的拾掇得利利整整,听我爸说,我舅爷家院子是我舅爷亲手盖的,我舅爷是十里八乡享誉有名的好瓦匠。

又过了几年,我爸得了腰椎间盘突出,当时也没什么好法子治,慢慢的影响到腿,不能弯腰不能走长路了。自我爸患腰疾后,就很少去看我舅爷了,反倒是我舅爷时不常来我家住几天,说是怕我爸惦记他。

那会我家只有两间卧室,爸妈住一间,我住一间。我舅爷来了,我爸就勒令我在客厅睡沙发,让我舅爷睡我的卧室。按说睡沙发也不是事,我家沙发是请木工打的沙发床,睡起来蛮舒服的。

我妈知道我有洁癖,我舅爷来了都是专门的铺盖,不会用我的,可我还是满心的嫌弃。我舅爷一辈子抽旱烟,我爸专门给他买的大前门卷烟他动也不动,天天在屋里“滋儿滋儿”的抽大烟袋,抽完就咔咔咔的咳嗽。每次他走了好几天,屋里的旱烟味都散不净,别提多膈应人了。

后来我爷爷住的那个老旧院子太破了,刮风进土下雨漏水,实在是不能住了,我爸妈就在我们上班附近村里买了三分地皮,想盖一串小院子,接我爷爷来养老。

自打买了这三分地,我舅爷来我家的频率明显多了,隔三差五就跑来住几天。要说我舅爷也七十挂零了,那身子板还真挺壮的,反倒是我爸天天腰疼腿困的,真不如我舅爷硬实。

听我爸妈的意思,已经托人请了包工队,我家那新房子工程全包出去了。就算是这样,我舅爷还是常常过来,和我爸妈商量盖新房子的事。每次他说东道西地谈论盖房子的事,我心里就烦开了。我就想,人家都请了包工队了,你还在这里瞎指挥啥?又不是老年间,你一个人用一年时间,自己烧砖自己盖!

我家建新房开工那天,我舅爷天没亮就来到我家,揣着几尺红布还有一把高粱豆子什么的。在太阳还没升起之前,和我爸妈一起到了新房现场,叨咕半天算是完成了开工仪式。中午吃饭时我还想,家里开工盖新房,大家都很忙,我舅爷不会再住下来给我们添乱吧?

如我所想,我舅爷确实是没走,他从家里搬了铺盖卷,直接住到了盖新房的工地。工地根本没有住人的地方,只有我家提前买的砖,打地基用的钢筋水泥,和一大堆沙子木料。我爸妈说,工地建材咱请个人看管就行了,但我舅爷说,那么多材料贵巴巴的,谁看场也没咱自己看着放心。

我舅爷很笃定地说,我干了一辈子这行当了,虽说我不能亲手给你垒砖上瓦,可我在现场看着,谁也不敢在我眼皮子底下偷奸耍滑。我爸妈拗不过他,就找了块旧蓬布,用几块板子,在新房工地搭了个能睡人的简易篷子,我舅爷随即在新房工地上安顿下来。

开工后,我也经常跑工地看看进度。我家找的这家包工队还挺专业的,光打地基就用了小十天。每天工人们在工地忙,我舅爷也跟着满场转,工人的脸和我舅爷的脸都一样黑黢黢的。自打开工后住到工地,我舅爷吃住都在工地,基本没回过家。

新房快上梁的时候,我爷爷突然中风偏瘫了。这段时间家里盖房子忙,有一阵子没去看我爷爷,我爸妈只是想着快点把房子盖好,好把我爷爷接到新房住,没成想我爷爷先病倒了。

我爷爷在医院不能自理,我爸腰又不能出大力,他们就想把家里新房停工,先去医院照顾我爷爷。我舅爷说,开弓没有回头箭,哪有盖半拉房子停工的。你俩口子去医院照顾病人,我在工地盖房子,这样咱两头不误事。

我爸妈在医院护理我爷爷,我舅爷在工地陪着包工队继续盖房子,我则负责给我舅爷送饭。我舅爷在工地白天忙一天,晚上还得睡在简易的篷子里,透过帆布篷子的破洞,就能看见天上的星星,我心里忽然有些不落忍!

房子上梁后,大部分的建材都就位了,我爸妈就劝我舅爷晚上回家里睡觉,白天来工地转悠转悠就行。我舅爷说啥也不肯,说工地放着那么多青瓦,还有做好的木门窗,没人看着可不行。

我爷爷住了四十天医院,我也给我舅爷送了四十天饭。有时吃完晚饭,我就陪我舅爷在工地坐一会,听他讲我爸小时候的事。这期间,我也慢慢读懂了我爸和我舅爷之间那种融入骨子里面的血脉亲情。

我爸十岁上没了亲娘,我爷爷在县里上班,一年有大半年跑关外买卖牲口。我爸的童年,就是在我舅爷家度过的。说起我爸,我舅爷总有讲不完的故事。

他说我爸从小就是念书的料,那会县里没有高中,全县只有三个人考上市里的一中,我爸就是其中的一个。他说我爸从小没娘,他当儿子疼,只要家里还有半升米,就不能让这个没娘的外甥饿肚皮。

他说我爸和几个小孩翻墙去邻家院子偷核桃,被他一巴掌抽得满嘴流血,完事他又抱着我爸懊悔不已。他不是不心疼,他是怕他死去的姐姐留下的这条根不学好走了弯路,他没法和姐姐交待啊!

我爷爷出院不久,我家新房子也完工了,我爸让我舅爷回我家歇几天,我舅爷笑笑说,没想到我老了老了,还能看着你把房子盖起来,我这心里真是没啥牵挂了。我这就回老家拾掇拾掇,去省城跟儿子住去了,以后你也不用惦记我,将息好身体,好好过日子吧!

自打盖完新房一年多了,我舅爷再也没来我家住过,我甚至有些想念我舅爷那有些辣眼睛的烟草味,还有抽完烟咔咔咔的咳嗽声。我重情重义的舅爷,你在省城还好么?得空我陪我爸去看你啊!

题主问:请问亲戚70岁,每隔两三个月来我家住一个星期,正常吗?

我舅爷真的是这样啊,那段时间总来我家住,还抽烟咳嗽让人嫌弃,后来我才慢慢懂得,我舅爷经常来我家,本是缘于亲情。我也从这件事,体会到了我舅爷的有情有义和我爸的知恩图报。

茫茫人海,遇到就是缘,能沾亲带故成为一家人,那得修炼多少年?所以能来咱家住,就有住的情份,愿天下人都能珍惜缘份珍惜亲情,愿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是爱![比个心][比个心]

亲戚70岁,每隔两三个月来我家住一个星期,这样正常吗?

我三舅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来我家住上几天,尤其是冬天,到了供暖季节,三舅有时会在我家住上十天半月的。我母亲嘱咐我一定要好酒好菜招待三舅,她说我们家欠三舅的多着呢!

三舅今年71岁,比我母亲小五岁,是母亲的弟弟。

三舅身体硬朗,偏瘦一点,已经长出了长寿眉。

三舅虽然生活在农村,但是他的生活习惯和说话做事的方式,很接近于城里人,用邻居们对他的评价就是文文绉绉的。

三舅家有一儿一女,一个是我的表姐,一个是我的表弟。

表姐和表弟读书用功,表姐中专毕业后分配进了我们县城的事业单位上班。

表弟考的医学院,进了我们的县医院,是一名外科大夫。

两个孩子都学业有成,让三舅和三妗子脸上有光,在村里很受待见。

尤其是我表弟在县医院上班,村里人只要有想去县城看病的,热心肠的三舅就会自告奋勇地说:“你去县医院找曙光就是,就说我让去的。”

曙光是我表弟的小名。

表弟一看乡亲们来了,他即使再忙也是笑脸相迎,不是他科室的病人,他也赶紧打电话联系同事,说一个亲戚来看病,请帮忙给看得仔细一点。

同事都戏谑地说村里人都是表弟的亲戚。

农村人知恩图报,表弟帮了他们的忙,他们无以为报,就经常把菜园里的青菜或者花生之类的送给三舅家。

三舅家吃不了这些东西,就经常来县城送给我们,他总是装好两包青菜,一份给表姐家,一份给我家。

周末三舅来县城的时候,都会在我家吃饭,因为表姐的丈夫在外地工作,表姐留他吃饭的时候,他就会说去你表妹家吃吧。

三舅喜欢喝杯小酒,在我家吃饭我老公可以陪他喝酒。

只要三舅来,我就会做油泼鱼,他特别爱吃我做的油泼鱼,鲜嫩,入味。

两杯酒下肚,三舅的话就多了,他识字,看书不少,家长里短,谈古论今。

我老公说三舅的文化水平不亚如城里的退休干部!

后来,表姐的丈夫把她调走了,去了南方那个城市,他们终于结束了多年两地分居的生活。

几年后,表弟也考去了表姐那个城市的医院,他也不在县城了。

三舅和三舅妈有时候会去那个城市帮着儿女家带孩子,三舅妈能待住,但是三舅觉得还是村里好。

含饴弄孙虽然幸福,不过三舅觉得在大城市里车多人多,喘口气也不如农村通透。

让他天天生活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就像把他关进了笼子里一样难受。

三舅打点行装,就回来了。我母亲知道后,就打电话告诉他,一个人在家,闷了就串门散散心。

三舅的交通工具是一辆四轮的小电车,他买上点东西就去了我老家。我母亲就赶紧生火做饭,让三舅吃完饭再走。

表姐和表弟都不在县城了,但三舅还是喜欢来城里转转,他的家离县城不到十里路,他说哪个地方有根电线杆子他都知道,他熟悉小城里的一切。

三舅很会体谅人,平时我们上班的时候他从来不打扰我们,他来的时候都是星期五的下午或者周末。

吃完饭,三舅就会和老公到楼下去转圈散步,三舅和那些邻居们热情地打招呼。

周末我老公有时候去值班,三舅就跟着去他单位,在办公室里,三舅盘着腿看报纸。

三舅手里不缺钱,年轻时他一直做小生意 ,炸过玉米花,卖过猪肉,还开过早餐部,前些年,允许农村人买养老保险, 他花了三万块钱买上了养老保险,现在一个月能领一千五百来块钱。

再加上表姐和表弟经常给他寄钱,三舅手里比较宽裕。

在我家住的时候,三舅有时就会说他请客,让我们跟着他出去吃饭。

儿子一听舅姥爷要请客,就非常高兴地说:“舅姥爷,我喜欢吃辣子鸡,我得点个辣子鸡吃。”

三舅就笑呵呵地说:“想吃什么咱就点什么,舅姥爷不差钱!”

吃完饭,老公早就悄悄地结账了,我们肯定不会让三舅花钱的。

每到冬天的时候,我们这里集体供暖,三舅在我家一住就是十天八天的。

我母亲就嘱咐我,一定要对三舅笑脸相迎。

她说:“那些年咱们家里日子紧巴,多亏了你三舅经常帮衬咱们。”

“我记得多年前,由于干旱咱们家里收成不好,眼瞅着一家老小都得挨饿,你三舅没有让你姥娘知道,他偷偷地背了一袋子大米送到了咱们家。”

“青黄不接的时候,多亏了你三舅送来的一袋大米,咱们全家人才没有挨饿。”

“还有一回,你和你姐姐都需要交学费,但是,家里实在没有钱了,我去赶集卖几个鸡蛋,打算给你们凑学费,正好遇到了你三舅,你三舅二话不说,把兜里一百多块钱全部给了我,毛票都塞到了我手里。”

“你姥娘去世前,我们兄弟姊妹几个轮流值班照顾,咱们家有农活走不开的时候,你三舅就主动替我照顾你姥娘。”

“你三舅对咱们家的恩情,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我一直觉得咱们欠他的情分太多了。”

“现在你三妗子不在家,你三舅没有人照顾,他只要去你家的时候,你就好酒好菜地招待他,他是我的娘家人,也是你的亲人啊!”

其实,不用母亲这样如数家珍地诉说三舅对我们的好,我清楚地记得,小时候只要去三舅家玩,他都会在我的口袋里塞上三块五块的钱,让我买支笔买个练习本。

多年前一块钱就能买很多东西。

那天,我陪着三舅在聊天的时候,又说起了小时候他给我钱的事。

三舅说:“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我早就忘了,现在轮到我来麻烦你们了。”

“我经常来你们家,有吃的有喝的,你们都对我太好了!”

“你表姐和表弟打电话的时候,我经常对他们说,我可是沾了你这个外甥女的光了,儿女不在眼前,多亏了经常来你们家,让我觉得不孤单了!”

三舅在我们家住的时候,每天早晨我五点钟准时起床,我冲好一碗鸡蛋茶,放进去几滴香油,一勺蜂蜜,三舅起床洗漱后,就能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鸡蛋茶了。

三舅喝着鸡蛋茶,说:“外甥女 ,你姥娘活着的时候,只要我回老家她就给我冲鸡蛋茶,她知道我从就喜欢吃鸡蛋。”

“现在我70多岁了,去你母亲家,一进门你母亲就忙乎着给我冲鸡蛋茶。”

“现在,住在你们家,你也是给我冲鸡蛋茶,亲人就是亲人啊!”

三舅,只要你喜欢喝鸡蛋茶,我会一直给您冲鸡蛋茶,因为您是我的亲人!

写在最后:

三舅每隔一段时间就来我家住上几天,他已经习惯了,我们也习惯了!

亲戚之间如果不走动,那还有亲情吗?

当年,我们家贫困的时候,三舅无私地帮助了我们,现在是我们报恩的时候了,他一个人生活在家里,不缺吃不缺穿,但是,很孤独,他来我们家享受了天伦之乐。

亲人之间,血浓于水,我们要好好珍惜亲人之间的情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