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直单位科长和乡镇镇长,如果是你该如何选择?
如果想为百姓做实事、想历练自己,乡镇镇长岗位更好,如果想清闲点,市直机关单位好,接触的人层次上高点。
市直单位科长和乡镇镇长,如果是你该如何选择?
市直机关的科长和乡镇镇长虽然同为正科级干部,但一个在机关一个在基层,彼此之间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
首先论发展前景,市直机关科长提拔副处的概率要大于乡镇镇长,毕竟市直机关科长占了单位平台高、级别高的便宜。市直机关普遍是正处级,在一个正处级单位虽说不见得科长都有机会提拔副处,可几年推一个副处是大概率的事,这意味着只要在市直机关担任重要科室的科长,就很有机会再进一步,迈入处级干部行列,从此打开晋升的空间。而在乡镇当一个镇长,要想晋升副处还有很多的路要走,难度远远高于市直机关的科长。当然个别有能力有背景的乡镇镇长除外,也有可能绕过乡镇书记岗位一步到位提拔副处,可那毕竟是少数,同理在市直机关也有很多强势的科长,特别是两办、组织部等部门的科长,几乎百分之百可以提拔副处,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而乡镇长却不一定能有这么高的概率,就提拔的综合指数而言,市直机关的科长还是比乡镇镇长要高。
其次论个人职权,乡镇镇长权力无疑更实,作为一级政府的主要领导,乡镇镇长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大小管着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几十号甚至几百号人,指令一出莫敢不从。对当地老百姓,乡镇镇长大小是个父母官,因为可以在很多事情上拍板,其话语权、影响力在辖区内可以说是相当大的,属于官不大、权不小的类型。相对而言,市直机关科长就不一定有那么大权力了。作为单位的中层,市直机关科长多半是干活的料,主要负责贯彻执行领导的意图,工作中或有少许建议权,也仅仅停留在建议层面,绝大多数事情的决策、拍板权集中在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手中,科长的影响力并不大。这是市直机关科长的普遍现状。但是一些强势部门的科长是例外,比如发改委、财政局的科长,他虽然没有很大的决定权,但因为掌握着核心信息,且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有一定的选择性,客观上可以对很多单位、地方包括很多人的工作造成很大影响,实际上隐形权力并不小,因此也普遍比较受捧。比如财政局一个科长下县,很多时候不仅县里的财政局长或乡镇书记、乡镇长要陪,为了以后工作的便利,甚至分管副县长都要出来好生接待,从这个角度理解,市直机关的科长有时候分量并不比乡镇镇长差。
再次论社会地位,市直机关科长好赖代表着上级机关,下县检查工作、调研意味着领导,对口部门领导甚至分管县领导都要出来接待,社会地位是比较高的。而乡镇镇长在辖区内说话一言九鼎,包括在县里也算得上一个人物,可出了乡镇和县,影响力相当有限,在这方面要比市直机关科长差很多。
还有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等方面,乡镇镇长和市直机关科长相比,后者一般都会占优势点。
结论:总的来说,乡镇镇长和市直机关科长各有千秋。想进步图发展,长远来看选择市直机关科长更好,平台优势在那里;而如果有志于基层服务,想积累更多的基层实践经验,在乡镇当镇长未尝不是不可,干得好将来大有可为,不见得比市直机关科长差。有能力有信心的,完全可以从乡镇起步。
市直单位科长和乡镇镇长,如果是你该如何选择?
科长和乡镇镇长的区别。如果乡镇没有特别升格,科长和乡镇长都是正科级,区别点在三个方面:一个在机关,工作单一,一个在基层,麻雀小肝胆俱全;一个是服务于官,官评价科长,一个是服务于民,老百姓评价乡镇长;一个是掌握虚权,一个责任小,一个是掌握实权,一个责任大。这就是古代所说的官吏的区别。
乡镇长下农村
官吏的变异。古代的官,是上等人,享受人民的服务。有品级,只有当官才能晋升更高的品级。过去的吏是下等人,服务于官,无法晋级;现在的官是责权利的结合,宗旨都是为人民服务。现在机关的科长也算吏,他为官的服务仅限于工作服务,同时也服务于基层民众,有些科长权力很大;在职务晋升上,可能当科长的吏比当官的乡镇长要快,原因有三:一是科级是乡镇长的天花板,无法再升;二是基层工作做出成绩的难度较大;三是人是情感的动物,近水楼台先得月不可避免,科长紧跟着领导,没有主导权反而成了完成任务的优势,容易做出成绩,岗位指数也多,职务晋升就快。
机关科长办公
乡镇长更能实现人生价值。科长和乡镇长都是为百姓谋利,但是乡镇长更接地气,更直接,更能充分发挥个体的聪明才智。乡镇给乡镇长提供了规划乡镇、发展乡镇的舞台,只要有能力有智慧,有一心为民的情感,乡镇老百姓日子过好了,都能受到老百姓的拥戴。这种获得感是财富和官职无法比拟的。老百姓最怕无德无能的乡镇长。况且,职级并轨政策出台后,乡镇科级不再是天花板,成绩优异的可以提拔,提拔不了的还可以享受科级以上的政治待遇,可以实现名利双收。
机关大楼
所以,是在市直单位当科长还是到乡镇当乡镇长,表面上是选择,实际上是自我定位。自己有当乡镇长的能力吗?自己有到基层的吃苦精神吗?自己有和老百姓同甘苦共患难的感情吗?都能正面回答的应该义无反顾地去当镇长,否则还是当科长的好。乡镇
市直单位科长和乡镇镇长,如果是你该如何选择?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三个方面来回答:
第一:在我国的行政级别当中,市直单位的科长和乡镇的镇长级别是一样的,都是正科级,但是在晋升上是有区别的,一般市直单位的科长晋升的比较快,因为在市直单位里处级干部比较多,科长在本单位里属于中层干部,成长的空间比较大,往上提拔也比较容易,而乡镇的镇长在本单位里属于二把手,官到顶了,乡镇的书记跟镇长是同级别的,再往县里提拔不太好提拔,有好多在这个阶段干到退休就回家了,晋升的空间相对来说太小。
第二:两个人的权利不一样,镇长在本单位权利要大一些,在自己的乡镇里除了书记就是他说的算了,有好多的事情可以有决定权,权利在本乡镇大的很,市直的科长就不一定了,他上面还有副处、处长,他只是个中层干部,好多事情没有决定权,只有建议的权利,或者领导定夺了,他只有执行权利,所以跟乡镇的领导比起来还是逊色一点。
第三:如果你看中的是长远的利益,那你就呆在市直单位工作,将来晋升时能快点,如果你想在基层锻炼,务实一些,你就选择乡镇的镇长,当然乡镇的镇长也是有提升机会的。
市直单位科长和乡镇镇长,如果是你该如何选择?
简单一点回答,有背景有人脉的人,可以选择当乡镇镇长;没有关系没有人脉的农家子弟公务员,那就选择市直机关科长。
一、有足够长的天线,有强大的背景,那肯定要选乡镇镇长。乡镇镇长属于最基层一线的主官,最小主官也是封疆大吏,同样担负着维护一方和谐稳定、保障一方经济民生的重任。当过乡镇主要领导、扎实履行过镇长职责的人,综合能力和素养,都会有一个质的提升,在个人履历和经历上,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注重基层经历,特别是基层主官经历的大形势下,拥有乡镇长的经历履历,绝对是优先提拔使用的对象,甚至极有可能因为基层镇长经历,在提拔晋升上平步青云,。但是,所有的前提都是需要有人推荐你、看中你、想起你,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天线和背景,没有天线和背景,可能会在乡镇长位置上干8年,甚至10几年。毕竟一个县有10几个乡镇长,为什么一定要提拔你呢?我在乡镇工作过,那是我们的乡长已经53岁,干了三个乡镇的镇长,在镇长位置上足足干了14年。因此,有关系有天线,可以选择乡镇镇长,否则,极有可能10几年就在镇长位置上,甚至一辈子就呆在乡镇。
二、没有天线,也没有关系,作为普通农家子弟公务员,还是老老实实选择市直机关科长。上面已经分析过了,没有任何关系背景,去了乡镇,极有可能意味一辈子呆在乡镇,就是正科级终此一生。然而在市直,一个是,可以给家庭孩子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教育条件、医疗条件、交通环境,让家庭孩子享受市直这些便利,提高家庭幸福指数,提升孩子升学成才概率。这是乡镇无法提供的。二个是,市直科长算是中层领导,多多少少掌握着一定社会资源和人脉资源,在不违规违纪的情况下,可以为个人家庭服务。这也是乡镇无法提供的。三个是,市直机关科长,人脉关系没有县里那么复杂,只要和局长搞好关系,有局长的大力推荐,还是有可能提拔副处的。再退一步说,职级并行后,市直机关科长,退休前100%可以晋升四级调研员。
综上,像我这样的农家子弟公务员,我绝对是把市直机关科长当作首选,因为我们没有关系、没有背景,在乡镇大概率提拔不了;在市直还有一丝可能,还可以为家庭子女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市直单位科长和乡镇镇长,如果是你该如何选择?
但凡是知道“宁做鸡头,不做凤尾”这个成语的人,都知道在乡镇当镇长,比在市直单位当科长香,而且是香得多。有些选择,错了就是一辈子的事,无法弥补。
镇长是一个镇政府的负责人,大概率是能够上到镇党委书记的,即使上不了镇党委书记上不了副处,回到县直部门也有个局长来当。而在市直部门当个科长,上到副处的机会就小得多了。
几年前,我们县就有过一个相类似这样的例子。两个乡镇长不同的选择,造就了现在他们不同的人生。
市农业局想从局里的副科长中提拔一个有乡镇工作经验的科长,可是选来选去,都没有一个合适的。
有一天,市农业局局长到我们县视察一个农业项目。县委书记由于工作忙,虽然没有陪同视察工作,但是陪同了进工作餐。
吃饭的时候,市农业局长就提到了这个问题,说想从我们县的乡镇中,调一个到他们局当科长,当然,承诺三年左右可以向组织推荐上副处,回我们县当副县长也可以,在他们局当副局长也可以,由他本人选择。
县委书记一口答应了这个事。当然,县委书记答应是答应了,他可不会自己亲自去做这个事。过后,他找到县委组织部长,叫他找一个愿意去市农业局当科长的乡镇长,并说了市农业局长承诺推荐上副处的事。
哈哈,你懂的,县委组织部长也不会亲自去做这个事的。他找来分管干部股的常务副部长,吩咐他这样做:
在全县10多个乡镇的乡镇长中,从他认为能力最差的开始找谈话,一直找到愿意去的为止。如果10多个乡镇长都不同意去,那就由部长本人亲自向县委书记汇报,就直接说没人愿意去。
还好,常务副部长办这件事情结果不算太坏,起码是成功了,到了倒数第5个才同意去。后面的就不用谈了。
不同意去的理由当然是五花八门了,有说小孩小的,有说家中父母年纪大要照顾的,有说老婆不同意的,还有的说不喜欢城市生活的。总之,就是不愿意去。
而那个当时同意去的镇长,他认为组织找他谈话,只是一个意向,没有最后确定的。所以,在谈话的时候,他来了一句:我是一块砖,组织想放我到哪里都行,我就听组织安排。好家伙,就是你了。
如今差不多10过年了,当初去市农业局当科长的那位镇长,还是科长,只是他由局里人眼中的的小科长变成了老科长。
而当年跟他一批当乡镇长的,之后的不说,在他之前谈话的4个乡镇长,其中三个上了副处级,两个在县里当领导,一个在工业园区当领导。剩下的一个,虽然没上到副处级,但也在县里的一个大局里当着局长。
你来评一评,那位科长当初的选择,是不是一个错误的选择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