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达到什么标准才合适?
中小学教师工资应略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工资水平,这是国务院的精神,但各地公务员的工资水平普遍高于教师工资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依我了解到的教师反应,教师工资水平,应以初级教师对应办事员级(科员)的公务员、中级教师对应正副主任级、高级教师对应正副教研员级,且相对应职称的同年入职者,教师略高于公务员半级,这样才能吸引优秀知识分子从事教育工作。另外,现在不少学校,行政人员太多,而且从事行政工作的人员领的又是教师工资,不利于调动教师积极性,应该让教不好书的人作行政,让优秀教师作校长,这样中小学校才能治理好。
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达到什么标准才合适?
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标准已有法可依,不是某个人或某级领导说了算。
《教师法》已有明确规定:教师的工资待遇不低于或略高于公务员。这就标准,法律规定。
也请网上不再提类似的问题,引起对老师不必要的误会。
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达到什么标准才合适?
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已有法定标准在前,应当是全国所有行业最好确定和发放的,因为有法可依,只要依法执行就是了。
所以这个问题的提出和回答都显得有余。只是从这明知故问和勉强回答中,我们可以读出人们对教师究竟应当拿多少工资的质疑,教师拿到目前工资的酸楚,社会对教师工作的误解。
当下的教师工资在社会上根本不起眼,可是受到的诟病却最多而且最猛烈,其中的原因是值得思考的。
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达到什么标准才合适?
坐标浙江某市。1990年考上中师,当时8300多名初中毕业生一起争夺20个小中专、60个中师、265个重高名额(三者都为第一志愿,只能选其一),当时我校牛逼,考取小中专和师范6人,周边3个乡镇初中均为0个。93年参加工作,300元左右,现在到手工资5200元上下浮动,加上绩效和补贴,年收入约14W,是当地吃财政饭的工作人员中,工资最低,比医生低,比村干部和个体从业者低很多,比普通打工者收入高。房价3w/平米左右,每年不吃不喝可买4~5平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坐标广西南宁市,代课教师扣除五险一金到手2200元,新入职在编教师到手3200元(这是2019年后的全额工资,以前是要扣除30%作为绩效工资的)一年到头有一笔奖励性增量工资(代课的没有)分两次发放,第一次预发1.8万,第二次发剩下的7000~10000不等,也就是说一年有额外2.5万左右的奖励性工资。
来点实锤:广西柳州某县区小学初级教师十一级每个月工资4999,扣除五险一金后3300。奖励性绩效按学期考核后4000左右,还有一个二次创业补助一年2万。工作地离家五十多公里,每天上下班车子油钱加高速过路费100块钱,一个月20天计算就是2000。早餐一个人5块钱,午餐一个人15块钱一个月20天计算400。水电费一个月600,物业费一个月120,停车费一个月150。房贷1300,车贷890。其实说真的,教师工资待遇确实不算低了,奈何生活开支也不小。如果是生活在村里,家里有房,不买车。我想一年也可以存得几万块钱吧。
江西某乡镇教师,教龄20年,高级职称,每月打卡3799.65元,年底绩效10791元,乡镇补贴每月300元,年收入6万元左右;上海高中教师,每月岗位2937元,薪级工资2600元,岗位津贴1826元,课时津贴9038元,扣除相关税款,实发11714.86元,年收入14万元;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乡级学校,工资3700多(岗位工资十二级,加了边远地区补贴的,进城听说要少个三四百),绩效每年都不一样,我属于得的低的那种,(没有成绩,没有奖项,没有课题,不超课时,不跨学科年级),今年的绩效8600多。我们学校最高绩效一万三以上(超课时,班主任,有成绩,超课时我要说一下,领导班子一周好像是六课时还是八课时,其余算超课时,我一周要12课时。)
坐标江西赣州,县一中,省重点中学,15年高中教龄,中学一级教师,月综合收入4000(包括所有收入),当地房价中位数6000每平,收入高低大家评判。已辞职2个月。
本科毕业21年,中学高级教师,江苏苏中扬州,到手5600,高吗?
我是黑龙江双鸭山市下属某县农村小学教师,一九七八年参加工作,中级职称,今年三月份退休。目前退休金是5,343.67,退前实领是5,599.52。
坐标黑龙江,副高七级,教龄26年,评上副高已经十三年,扣完开到手5909.69。
我三十四年工龄今年六月份退休工资总额6302.17元,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新林区的教师中学副高级职称。
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达到什么标准才合适?
《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工资不低于或高于公务员水平。从《教师法》出台以来,这从未实现而饱受教师们诟病。教师的工资待遇要达到什么标准?教师的工资要让教师活的有尊严,能养家糊口亦可。
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达到什么标准才合适?
合理即可,教师只是工资而工资,辛苦一辈子两袖清风,连管理学生大气不敢出,今天早上我看了一段教师罚站学生是否违法,大家说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