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自主择业和转业有什么区别?

部队自主择业和转业区别还是有区别的,也有联系的。

首先,符合自主择业的军官或士官(军士长)都是转业人员,都可以向政府申请安置,而转业的军官(军士长)不一定都符合自主择业。

其次,转业时,申请自主择业的军官(军士长)离开部队后,自己谋业,政府逐月发给其原部队工资的70一80%(服役年限)基本工资(超期服役、艰苦地区服役超过10年、立功还会增加),而申请政府安置的必须服从安排,工资待遇按安置的职务(职务低于部队职的按部队级别)享受。

最后,自主择业军官离开部队时,比安置的多一份自主择业补贴,而安置的没有补贴。

部队自主择业和转业有什么区别?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部队自主择业和转业都是离开部队,退出现役,成为退役军人。自主择业和转业的主要区别,有以下几条:

一是去向不同。自主择业的退役军人,到地方后,国家不再安置工作,不再是国家干部,当然也不再占国家任何编制。而转业军人到地方后,国家是必须要安排工作的,也是必须占有国家编制的,这是国家的法律和政策规定的(详见《退役军人保障法》及其有关政策)。

二是身份不同。选择了自主择业的军人,一旦退役,就不再是军人,更不是军官,也不再是干部,文明、官方讲就是退役军人,其实就是拿着退役金贴的老百姓了。而转业军官,转业到地方上,仍然还是国家干部;转业士官,转业到地方,仍然还是国家编制的工作人员。

三是待遇不同。自主择业的退役军人,拿的是国家国防经费口子上,类比退休军人、现役军人和所在地方,按照规定比例,拿的是金贴,每次涨工资,也仅涨80%。而转业军人转业到地方,拿的是所在地的工资,单位有什么福利待遇,转业军人安置后,等同于所在安置地本单位的福利待遇。转业军人安置后的工资,是工作所在地工资,每次涨工资,涨的是100%。

四是性质不同。自主择业退役军人,因为既退役离开了部队,又没有到地方安置工作,所以他们是自主、自由的人,类似地方退休人员,可以不用上班,是那种拿有金贴的老百姓。而转业军人虽然离开部队、退出了现役,但因被地方政府安置并安排了相应的工作,所以转业军人安置后,就成为了占有正规编制的工作人员,一切根据当地政府工作需要,每天按时上班、下班,并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

五是管理不同。早期自主择业退役军人到了地方,是武装部报到,公安局派出所安置户口,地方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进行管理。自从2018年底国家成立退役军人事务局,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成立退役军人事务厅后,自主择业退役军人统一归地方退役军人事务局进行统一管理,生活事项由所在街道办、社区管理。而转业军人转业到地方后,他们主要由所在地方政府和单位管理。

部队自主择业和转业有什么区别?

谢谢《今日头条》推荐邀答!

自主择业和转业是国家对军队转业干部按政策实行自主择业和计划分配相结合的安置方式,两种方式同为退出现役的“退役军人”范畴,同样享受国家有关退役军人的优待政策。其区别在于:

一是自主择业干部在部队按其军龄和职级给予一次性结算,其中计发基数为原工资的80%,有立功和享受独生子女待遇的各加5%,服役20年周年以上的,军龄每增加1年增发基数1%,另外每个月享受国家的退役金和相关医保和政治待遇。只是工作须自主自理,地方政府只负责协助择业,从而有效解决了地方政府官位少安置难的压力和难题。享受自主择业必须是服役满20周年以上的营职(含)以上干部。

二是转业干部在部队按其军龄和职级工资给予一定的含安家费、住房公积金、转业费等结算,按照可以回原籍县市以上所在地、爱人工作所在地、父母岳父母生活所在地的去向,由地方党委、政府负责按计划编制安置,凡是安置进入行政事业单位的,无论有无领导岗位均套改享受原级别工资和政治待遇。一般转业安置营以下干部居多,团以上转业干部占领导岗位的基本上是降职安排。

综上,两者的主要区别是有无工作保障。因此,自主择业适合年龄无优势,身体性格不适应地方工作,安置地补贴较高且自己想自主发展的情况。转业适合相对年轻,个人愿意在地方工作,安置地党委政府重视、政策好安置合理的情况。

部队自主择业和转业有什么区别?

开门见山,我是一名老兵,我来回答你的问题。这里所说的自主择业和转业的区别,应该是针对军官的,目前士官还没有自主择业这个政策。具体区别请听我给大家慢慢说来,也许对你有帮助。

自主择业。自主择业是军官退役的一种方式,其条件要满足在部队服役吗20年。由于现在处于改革期间,条件有所放宽,服役满18年、19年的军官就可以选择,这个政策相当于提前退休的意思。选择自主择业,部队会根据相关规定发给你一笔钱,估计40-50万,钱多还是钱少,根据个人的军衔和服役时间来确定。退役回家以后,国家会给你每月发退役金,估计6000-7000,有五险二金,如果部队涨工资的话,退役金也会提高。

军官转业。转业这个话题对大家并不陌生,说简单一点,就是退役以后选择由国家安排工作,同时部队会给一笔转业费,转业费按照相关规定计发。转业后根据军衔和职务安排地方相对应职位,基本上都是公务员,最差的也是事业编。近几年军官的转业安置政策相当好,都能安排到实职岗位,其待遇和安置的岗位有关系,工资收入和地区公务员的水平相当,有“五险两金”,经济发达地区工资收入较高,经济落后的地方,工资收入较低。

自主择业VS转业安置。各有各的优势,自主择业比较自由,脱离了体制,还可以自己创业,拿双份收入,但是想在领导岗位上发展,是没有希望的。转业安置,需要在职在岗,不可以脱离体制,没有太多自由。如果是公务员,不可以自己创业,只能拿死工资,但是可以有提升机会。

部队自主择业和转业有什么区别?

自主择业和转业两者有很大的区别呢,我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自由度不同。自主择业是政府不安排工作,但是有工资,属于自由身行天下。如果你不想每天朝九晚五上班,又能达到自主择业的条件,不妨选择自主择业。而转业安置则不同,一但找对接收单位,正式报到上班,就没有自由身了,每年只能按公务员或相关单位休假规定执行。

第二,收入不同。选择自主择业的战友,如果你不是懒虫,你可以自己找一些单位再应聘,这相当于你有两份工资,要比转业安置后只能挣一份工资要强的多。我们都知道,一般转业干部都愿意选择行政事业单位,大多以公务员身份居多。如果是公务员你想再兼职做事,受到的约束实在是多。

第三,归宿感不同。自主择业如果不再应聘单位的话,即便是你自己创业,有很多时候感觉很孤独,缺乏一种归宿感。毕竟以往在部队时都是集体生活,这种孤独感很容易让人在创业遇到困难时,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但是转业干部就不一样了,安置好后就融入了一个新的集体,适应一段时间后,就融入了新的工作环境的集体,归宿感会很强。

第四,性格决定着你的选择。如果你是性别倔强,正义感非常强的人,可能转业安置好后,在工作单位会有碰壁感。只要你的性格缺乏灵活,在人际关系方面就会出问题,这对你在一个单位长期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对于经常看不惯一些人和事的战友,如果够自主择业条件的,最好选择自主择业,这样你无需受性格之累。

以上几点,供即将离开部队的战友参考之,不管选择自主择业,还是政府安置,都需要慎重考虑,否则,一脚踏出去,可就没有回头路了。就如我,转业后干了十年公务员,干到科级后辞职了,就是因为性格的原因。与其这样还不如当初在部队多呆几年,选择自主择业呢。

部队自主择业和转业有什么区别?

观点我说,选择您做。我是刘德雨,感谢阅读。

部队干部自主择业和转业的区别有四个方面:退役要求不同、身份地位不同、管理单位不同、归属组织不同。

一、退役要求不同。自主择业是2001年开始实施,国家为减轻地方政府安置军队转业干部压力,出台的干部退役办法,要求在部队工作满20及以上(军改期间18年)的营以上干部,政府不在安置工作,按照职务工资、军衔工资、军人职业津贴和房租补贴四项按80%的标准计发退役金,三、二、一等功荣誉称号分别在加5%、10%、15%的退役金;转业干部是按照干龄满8年以上的干部都可以选择转业,由地方政府负责安置工作。

二、身份地位不同。自主择业干部退役后按月发放退役金,医保参照当地公务员的医保待遇,本人不允许在政府机关、人民团体、国有企事业等单位任职,可以在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工作,或者自主创业等,不享受相关干部待遇;转业干部进入地方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任职,身份是地方公务员或者参公编、事业编制人员,享受相关级别干部待遇。

三、管理单位不同。自主择业干部由各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统一管理,相关待遇按照国家标准执行,但各地房补、医疗、福利等政策标准各异,无法一致;转业人员由其转业所在的单位进行管理,编制待遇按照相关部门标准落实。一句话:自主择业是体制外,转业干部是体制内。

四、归属组织不同。自主择业干部到地方后组织关系落户在社区,归社区党组织管理,参加社区的组织活动;转业干部的组织关系落户在所属机关事业单位,归单位党组织管理。

新的《退役军人保障法》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实行,自主择业也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取代的政策是逐月领取退役金,作为承载着一代人记忆的自主择业,将是留给我们这一代军人的特殊记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