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不换刹车油会导致刹车失灵吗?为什么?

一直不换刹车油会导致制动效果减弱、制动距离增加等问题。至于完全失灵在理论上可能出现,只不过这是非常缓慢的过程。制动液一般会用醇类作为主要成分,如乙二醇或丙三醇等等。利用的就是这几种醇类的高沸点,防止制动管路产生气泡,从而增加制动踏板的空行程。

醇类最大的缺点就是容易吸水,尤其是乙二醇的吸水能力在各种醇中名列前茅。所以制动液随着不断使用,含水量是呈现不断上升的过程。但需要区分的是,水分的不断增加会影响制动效果,比如水的沸点只有100摄氏度。很容易在连续制动的过程中沸腾并产生大量气泡。

当制动管路内出现气泡占据液体空间时,刹车会变得很软,实际上就是制动踏板行程被拉长的状态。因为液体几乎不会被压缩,所以制动踏板踩下多少,制动液就会推动活塞移动多少。但气体是容易压缩的,当制动液沸腾、管路中产生大量气泡时,踩下制动踏板一段行程可能仅仅是压缩气泡的过程,而制动器活塞并未被推动。

也就是说想获得相同的制动效果,就不得不将制动踏板踩得更深,如果水分过多时,可能即便把踏板踩到底效果也不理想。但还是那句话,“制动失效”与“效果变差”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制动液随着使用水分越来越多是制动效果下降的过程,但并不是失效。即便用自来水取代制动液,只要不沸腾,制动效果一样很好。

所以谈刹车失灵是很难精确表达的概念,重点在于“失灵的程度”,这是一个缓慢进展的概念。从制动效果100%—0%是个逐渐下降的过程,在制动效果逐渐下降的过程中即便是萌新驾驶者也会发现问题,从而更换新的制动液。所以只要是通过正规方式取得驾照的驾驶者是不会因为长期不换制动液而体会到制动完全失效的结果的。当然制动器损坏或漏液另当别论,那是意外。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笔者曾亲眼看到某单位的司机给制动管路漏液的金杯面包车添加两壶井水并继续行驶。理由很简单,只要井水不沸腾,它的制动效果依然是100%。只不过它出现沸腾的概率更高,导致制动效果下降的机率也更高。所以为了在极端条件下仍能保证制动的稳定效果,几十年前就已经用制动液取代了水。

制动液的组成

制动液的组成无外乎那么几类,远古时代制动液的组成为乙醇(或丁醇)加蓖麻油,这应该是最早期的制动液组成,优点在于容易配置、成本低,缺点则是沸点太低。后期产生了矿物质油制动液,主要通过柴油分馏而制成,冰点下降至-70度,沸点则达到150度左右。优点是性能不错、成本低,缺点则是有较强的腐蚀性,且容易导致污染。

当今主流的乘用车制动液则属于全合成制动液,主要成分为醇、醚、脂类成分组成,拥有沸点超高、普遍200摄氏度以上,冰点更低,腐蚀性、污染性低等优点。缺点则在于醇、醚容易吸水,脂类最怕水及容易因为水分的混入导致乳化(与机油乳化是同样的原理)。脂类成分乳化时同样会产生大量的气泡,导致制动行程拉长。

制动液的消耗

制动液位的下降一般由两种情况导致,其一是刹车片越磨越磨,磨损掉的刹车片体积为制动液增加了空间,导致制动液位下降。其次制动液在使用中也会分解损耗一部分。但只要不是刻意的不去更换、添加,很少有哪辆车把制动液全部损耗掉。上文已经提到制动液中的醇类有强吸水的能力,所以吸入的水分在一定程度上也弥补了制动液的缺失。

所以即便长期不换制动液,刹车也很难完全失灵,只要制动液位不是太低,制动效果就不会完全消失,效果仅仅是下降罢了。所以长期不换制动液导致制动效果完全消失的状况只在理论上存在!而在现实中还未等到制动效果完全消失,就已经被驾驶者发现。面对制动距离延长、刹车变软,驾驶者能不更换制动液么?驾驶者的头得多铁,才敢在制动效果下降明显的情况下,依然不更换制动液?所以现实中是不存在这种问题的。

一直不换刹车油会导致刹车失灵吗?为什么?

汽车是一个精密的机器,想要保障这台机器正常、安全的行驶,车上的零配件是需要更换的,而且零配件之间的各种油也是需要更换的,比如我们的刹车油。刹车应该是车上最重要的东西之一,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命安全,其他油品如果说稍微忽略一下问题不大的话,刹车油是必须要重视的一定要及时更换,如果不更换最可怕的后果就是导致刹车失灵。

这是因为,我们现在所有的家用车的制动(刹车)系统都是液压的,而这个“液”指的应该就是刹车油,简单的说一下这种制动系统的原理——就是说你每踩一次刹车板,你施加的力都会通过刹车油传递到卡钳的活塞上,活塞再推动刹车片挤压刹车盘,从而产生摩擦力让车减速。也就是说刹车油起到的传递的作用,非常重要。

刹车油使用时间长了是会失效的,为什么?因为刹车的温度很高,会让空气和水分进入到刹车油,由于安全因素考虑刹车油是无法压缩的,但是空气和水分是可以压缩的,这就会让刹车不够灵敏,从而导致刹车的失效,所以刹车油是不可替代,且必须要及时更换的。

这里希望大家记住如果说大家网上看到不按照里程换机油之类的可能问题不大,但是刹车油这个东西一定一定要根据保养手册的要求及时更换,这个真的是和自己性命相关开不得半点玩笑,机油不及时更换最多就是发动机坏了,还能用钱买,如果刹车油不及时更换,如果发生意外可能就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了。

一直不换刹车油会导致刹车失灵吗?为什么?

一直不换刹车油不会导致没有刹车只是会导致刹车距离变长刹车变软。汉语博大精深刹车失灵你可以理解为没有刹车,也可以说刹车失去了原来的精准刹车效果变差。没有刹车也就是制动失效。

而按照国家汽车三包法《家用汽车产品严重安全性能故障判断指南》规定:制动失效是指由于基本制动功能或制动助力功能突然失效,使驾驶员无法按其意愿对车辆进行制动操作,控制车辆减速,包括驻车制动突然失效使车辆无法驻车或行驶中车辆自行制动。

制动失效与刹车油有关的是出现刹车油泄漏。而制动系统是密封。如果出现制动泄漏制动灯会点亮。

长时间刹车油不换导致刹车制动力下降是因为刹车油就像变速箱油一样是传动介质。当我们踩下刹车时,刹车踏板经真空助力器推动总泵前后移动,分泵内地的刹车油经过刹车管路推动分泵中的活塞移动,活塞推动刹车片与刹车盘摩擦,产生制动力。刹车油容积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刹车油储油壶上设有通气孔。从该孔被吸进的空气里含有水分或杂质,水分会被制动液吸收或溶解,因此含有水分的制动油沸点会降低。当汽车长时间行驶制动时,制动系统的温度升高,制动管路容易产生气阻,造成制动力下降。

一直不换刹车油会导致刹车失灵吗?为什么?

刹车油变黑了,是磨损的缘故!

应当立即调换新鲜黄色的刹车油,确保安全第一。

一直不换刹车油会导致刹车失灵吗?为什么?

刹车失灵可能原因:

一、对刹车系统缺乏必要的保养

刹车总泵里杂质太多、密封不严、真空助力泵失效、刹车油过脏或几种刹车油混合使用受热后出现气阻、刹车总泵或分泵漏油、储气罐或管路接口漏气;

二、由于操作不当导致机件失灵

刹车盘、刹车片等零件磨损。如长时间下坡会使刹车片摩擦生热、刹车毂炭化、刹车功能完全失效;

三、严重超载

在重力加速度的作用下,加大了车辆运动惯性,直接导致刹车失灵。

今天先带大家来了解一下刹车油。

刹车油的作用和特性

刹车系统又叫制动系统,大多数人都知道要不定期检查刹车片、刹车盘的磨损,其实在刹车系统中,还有一个需要养护的重要角色就是刹车油。

刹车油又称制动液,刹车油在汽车刹车系统中起的是传动作用。我们用脚踩下刹车踏板,经过真空助力器的辅助,推动制动总泵,制动总泵推动刹车油,将脚下的力量通过刹车油传向四个车轮所属的制动分泵,制动分泵推动刹车片,刹车片挤压刹车盘形成制动力。

如果刹车油出现问题,制动效果势必会打折扣,有时候连续踩刹车甚至会出现失灵情况!

合格的刹车油应具备这些特性:

1、在高温、严寒、高速、湿热等工况条件下保证灵活传递制动力;

2、对刹车系统的金属和非金属材料没有腐蚀性;

3、能够有效润滑刹车系统的运动部件,延长刹车分泵和皮碗的使用寿命。

刹车油更换周期

一般建议更换刹车油的周期是两年、四万千米,但是根据使用车况的不同需要进行具体的判断。

直观现象判断:

1、车辆正常行驶中,若出现制动忽轻忽重时,则需考虑更换。

2、车辆制动出现跑偏时,要对制动系统进行全面检查。若发现分泵皮碗膨胀过大,就说明刹车油质量可能存在问题。这时应选择质量比较好的刹车油更换,同时更换皮碗。

3、当刹车油中混入或吸入水分,或者是发现刹车油有杂质或沉淀物时,应该及时更换或者认真过滤。

刹车油在高温状态下工作时由于温度不断上升,在接近沸点时会导致刹车油产生很多气泡,产生气阻现象。气体是可压缩的,刹车管路里存在一定量的气泡时,踩下刹车踏板时就会觉得很软,制动力明显不足,严重的情况还有可能失去制动力。而刹车油的沸点比水高,吸入水分后更容易产生气阻现象。所以潮湿的南方更建议适当缩短刹车油的更换周期。

还有一些保养细节可以稍加注意:

1、不同品牌、等级的刹车油不建议混用(更换时也一般不保留原有刹车液),若是不慎掺入汽油、机油、玻璃水等杂质,需直接弃用;

2、储存的刹车油应该保持在标定的最低容量刻度和最高容量刻度之间;

3、如果气温低时制动力不够好,就要选择在低温下粘度偏小的刹车油;

一直不换刹车油会导致刹车失灵吗?为什么?

刹车油有吸水的特性,它能够吸附空气中的水蒸气,当吸附的水蒸气过多时,刹车油就失效了。因此检测刹车油是否需要更换,除了用眼看是否脏之外,更重要的是检测其含水量,含水量超过标准后就必须要更换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