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电子换挡很危险?

电子换挡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说很危险?

汽车采用电子挡杆已然成为了主流,可以说自从宝马采用电子换挡杆之后(鸡腿)、其它车企纷纷在跟风,就目前来看采用机械式挡杆的车子反而变得少见;如今15万左右的车子一般都会配个电子杆、或者按钮、再或者配个旋钮;换挡杆的设计、本身属于一种形式上的标签!

只不过相比较传统的机械挡杆、电子式挡杆导致误操作的风险增加,由于驾驶者的误操作可能会导致一定的风险;比如操作起来不够直观、容易刮错档且不自知,重点是早期的电子挡杆在逻辑设计上存在漏洞,比如在车子熄火后、或者是临时性的打开车门时并不会主动的切换到P挡、也不会启动驻车自动功能,这样一来下车的用户、或道路上其它的行人可能受到车子的伤害!

安东尤金被自己的大切诺基挤压

如上图所示、这就是安东尤金,他是好莱坞影星,出演过亚特兰蒂斯之心、星际迷航等影片;于2016年6月,尤金停车后、没有挂入P挡(当时觉得自己已挂到P挡)就打开车门下车,结果就是车子出现溜车、把他挤到栅栏上后不幸身亡,这是克莱斯勒当时的说法、在一定程度上的确证明了早期电子挡杆对挡位的控制不太直观!

但另外的一种说法是、尤金当时已经挂上P挡,但下车后、车辆依然出现后溜才导致了这次惨剧;实际上早在2016年2月,美国道路交通管理部门曾作出过示警、委婉的表示该车或可能出现挂P挡后继续移动问题,只是当时没有引起车主的重视;而克莱斯勒也的确在全球范围内召回110万量车,其中就包括了15款的大切诺基;所以不能否认电子挡杆出现误操作,且早期的电子挡杆出现问题的几率也更大一些!

电子挡杆原理

相比较传统的机械挡杆,不能否认电子挡杆拥有太多的优势(实话实说),电子挡杆在结构上远比机械挡杆更简单;电子挡杆没有复杂的机械结构,仅仅需要设计一个体积小巧的电子开关、之后铺设线路即可,节省了变速器所占用的空间;对于整车的空间、轻量化提供了一些好处!其次机械挡杆需要在几个挡位间如P、R、N、D频繁切换,所以对传动系统中的轴承(齿轮)造成一部分磨损,所以润滑问题是必须要考虑的!

而电子挡杆则更为简单,将挡杆推动执行换挡、改变成电子开关触发执行,驾驶者只需要轻轻推动即可完成换挡;轻便、灵活也更加智能,最关键的是看上去也显得更加高大上,其实颜值是很多车友喜欢电子挡杆的原因,但过于智能化的配置很难说是利、或是弊,而不可否认的是、弊端必然存在;也就是稳定方面,电子挡杆终究没有机械挡杆稳定、但这并不能阻止电子挡杆的普及,所以现如今电子挡杆设计成为了主流!

平心而论早期的电子挡杆在控制逻辑上的确存在漏洞(安全方面),比如打开车门之后并不会自动切换P挡、熄火发动机之后不会自动切换P挡、没有防溜车系统等等;不过在出现了很多安全隐患之后,电子挡杆在控制逻辑方面不断完善,比如开门跳P挡、发动机熄火跳P挡、不挂安全带(或没有关车门时)无法解除P挡等等;而且在此类安全控制逻辑上,增加了不在P挡时、打开车门系统会限制车辆移动的控制逻辑,所以现如今的电子挡杆在安全上几乎是没有问题的!

实际上对于车辆的安全方面、设计者永远处于一个事后诸葛亮的位置,简单点说现如今车辆几十上百的安全配置其实是建立在无数的意外之上;也就是说只有在车辆实际使用中出现意外、才会使得设计师不断去完善设计,所以当今车辆安全的背后、其实有着无数的惨痛教训,就像最早的自动挡不需要踩刹车也能完成启动、N挡位能启动、非P挡熄火没有提示等等,所以熄火、或启动后出现溜车的概率很大,单现在呢?上述隐患已经消除,同理现如今的电子挡杆可能没有机械挡杆那么稳定、不过也谈不上危险!

为什么有人说电子换挡很危险?

汽车「电子档杆」安全标准高于机械档杆

自动挡汽车的换挡控制开关有五种类型:

  1. 怀挡
  2. 按键
  3. 旋钮
  4. 直排
  5. 蛇形

“档杆”的专业名词叫做「操作杆」,老式的手动和自动变速器使用的是机械式操作杆;这种位于扶手箱的位置的操作杆也叫做地排式,不过自动挡和手动挡仍旧存在不同。手动变速器的操作杆是真的在操作内部机械结构,而自动挡汽车即使是老式的蛇形操作杆或直排式也都是“准电子档杆”。

操作档杆切换PRNDSLM不同模式时,档杆实际只是触发操作指令;该指令由TCU(变速箱电脑)进行研判,控制单元认为操作正确才会执行。但是P挡是个例外,在行驶中如果挂错了还是会执行操作,说白了还是机械结构;但是倒挡在行驶中挂入是不会被执行的,因为必然会伤车或造成车辆失控,这就是自动挡更先进的原因之一。

图1:蛇形操作杆

图2:直排式操作杆

这两种都属于机械式的自动挡操作杆,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蛇形操作杆是比较容易误操作的,因为只是依靠前方的挡板限制;如果行驶中从侧面加力则有可能推到其他档位上,如果是P挡会怎样呢?

P挡是用过控制驻车棘爪卡入锥轮,限制锥轮和传动轴的转动以保证车辆不溜车;行驶中如果结合P挡,结果则是在巨大惯性力的作用下打断棘爪或造成棘轮断齿。

所以蛇形操作杆的安全性比较差,这种设计基本都被淘汰了。

剩下的直排式操作杆的安全标准高一些,因为从P挡切换到其他模式,或从D挡切换到R/P都需要按住锁止按键,否则也是切换不了的;只是行驶中如果被恶意按照按键切换模式,变速箱仍旧会出现问题,所以电子操作杆逐渐成为主流。

这张图片说明了自动变速器的运行逻辑,驾驶员给出的操作是需要经过TCU进行研判的——除了P挡。那么想要彻底解决运行隐患,唯一的办法就是让P挡也实现智能电控;电子操作杆正是进行了这种升级,当然也包括控制程序的智能化升级。

电子操作杆的P挡控制往往比较特殊,使用直排式电子档杆的车辆,往往会通过按键来控制;行驶中操作按键会被认定为错误操作,实测过一些热门品牌的车辆都有这种功能。切换到P挡只会退回到N(空挡),切换到R也会退回到N,这就不用担心任何错误操作可能造成的车辆失控问题了,电子档杆怎么样呢?

哪种电子操作杆的使用体验最好呢?

直排式电子操作杆仍旧是体验很好的类型之一,因为长期使用的手动挡和机械直排挡的司机毕竟有很多,操作习惯养成则很难再改了。所以直排电子档杆的操作感个人认为仍旧最好,手搭在上面总不会感觉到累。而且造型也可以非常精致,是汽车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较适合以长途通勤为主的电子操作杆是“怀挡”,这种操作杆主要流行于北美的汽车;所谓“怀挡”指档杆位于方向盘的后方,在雨刮器的同侧。这种设计的优势是“伸手就能换挡”,双手握方向盘时的操作便利性挺高。不过频繁换挡就有些累了。这种档杆目前只有少数豪华品牌车辆使用。

使用体验比较差的操作模式有两种:

  • 按键式
  • 旋钮式

使用按键换挡的车辆比较少,曾经是林肯汽车用这种设计,按键集成在中控台中间的车机左侧,操作起来的“动作比较大”,使用感受真的是比较差;其次则是别克的昂科旗也用这种设计,不过按键布局在中间扶手位置,操作的感受不算差了,只是还是没有电子操作杆控制起来游刃有余。

再次则是如比亚迪品牌的电动客车使用按键换挡,电动汽车倒是没有什么问题;因为即使是长时间D挡停车,电机也没有怠速的概念,所以不用频繁的切换RND。

旋钮式换挡使用的品牌也比较多,早期的宝骏310/510、长安奔奔、众泰T、路虎汽车喜欢用这种设计;旋钮换挡用习惯了倒是也能比较精准,只是扭动旋钮的操作感并不是很理想,这种设计也更适合新能源汽车,对于换挡频率较高的燃油车而言还是差了一些。

主流的自动挡操作模式就是这几种了,体验比较好的还是哈弗、比亚迪、吉利、长安、宝马、奔驰的直排电子杆或怀挡。

再讲解一个重要的安全性升级

电子档杆之所以成为主流,原因不仅仅是能防止误挂P/R,或者感觉更美观——重点在于可以“联动”。

  1. 打开车门退回P挡
  2. 松开安全带退回P挡

或者进行上述操作时,变速器不仅能退回P挡,而且还会自动驻车(拉手刹);这两种模式只有电子档杆能做到!机械手刹是做不到的,因为没有电控系统会操作机械操作杆移动。

所以电子档杆帮助了一些粗心大意的司机,防止打开车门后溜车而出现危险情况;那么在加上这个优势的话,电子档杆是不是比机械操作杆安全得多了呢?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授权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转发哦

为什么有人说电子换挡很危险?

这些年越来越多的自动挡车开始使用电子档杆了,与此同时电子档杆的安全性也引起人们的注意。那么电子档杆的安全性究竟如何呢?今天咱们就聊聊这个话题,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电子档杆与机械档杆的区别

上面这张图是传统的机械档杆,档杆下方是档位传感器,还有一根钢索连着变速箱,控制P档和变速箱手动阀。

比如你从P档挂到D档,档杆从P档移出时会通过钢索把P档锁止机构解锁,这样车就能移动了。当档杆挂入D位置时档位传感器会给变速箱电脑发送信号,告诉它已经挂入D档,同时档杆通过钢索驱动手动阀将液压油引导至前进档油路,至此整个换挡动作就完成了。

而电子档杆就是一个纯粹的信号发生装置了,它与变速箱之间没有任何硬连接,仅仅是给变速箱电脑提供档位信号而已。

比如同样从P档挂D档,电子档杆只负责给变速箱电脑发送信号,其他什么也不做,当然了它也做不了,毕竟它与变速箱之间没有任何物理连接。而解锁P档、驱动手动阀都是由电控单元去执行的。

因此从原理上来说电子档杆与物理档杆的主要区别就在于电子档杆与变速箱没有硬连接,很多操作过分依赖电控系统。

那么电子档杆安全吗?如果非要分个高下的话我认为两者各有千秋。

机械档杆的特点

机械档杆与变速箱之间有硬连接,可靠性更高,哪怕档位传感器有问题了也可以通过档杆解锁变速箱并通过手动阀接通油路低速行驶,必须不至于趴窝。遇到意外情况时档杆拉到空挡位置后手动阀立马封闭油路切断动力。

而且机械档杆位置相对传统、固定,档杆阻尼力足够大,手感反馈好,换挡更轻松明晰,绝大多数情况下可以盲操,换错档的概率十分小。

机械档杆的缺点只是针对不操心的人来说的,因为档位完全靠司机掌控,有些粗心大意的司机在挂D档且没熄火的情况下随意下车会导致车辆意外移动从而引发危险。

电子档杆的特点

由于过分依赖电控机构,所以其稳定性不如机械档杆。如果电控机构出问题了那车就彻底趴窝了。如果出问题时变速箱在档位上,那有可能你摘不了档。

另外电子档杆造型都很独特,不管是操作力度还是操作方式都与传统机械档杆有很大区别。特别是换挡时力反馈比较模糊,绝大多数情况下换挡时都要瞅一眼,换错档的概率更大。

不过电子档杆有一点比机械档杆安全,同样也是针对不操心的人的来说的,那就是电子档杆可以自动换挡,当发动机没熄火且没摘空挡时只要打开车门变速箱就会自动切换P档,避免了一些倒霉蛋自己开车压到自己的悲剧。

总的来说我认为两者在安全性上差异并不是很大,就我个人来说更喜欢机械档杆的简单纯粹好用以及低故障率。开车本来就是很简单的一件事,一个档杆花样玩太多除了看起来高级一点外似乎没什么别的好处了。

为什么有人说电子换挡很危险?

现在基本都是电子挡杆,只是形式不同罢了,至于危险吗,发生故障了都一样,我开过93款的列克萨斯300,发生的故障现象与前几年陆虎极星的故障有点近似,只是一个提不上档一个挂不上档。

为什么有人说电子换挡很危险?

在一些守旧的老司机口中,电子档把、自动挡、电子手刹、自动驻车、自适应巡航,只要是带电动的,带电子的都很危险,就机械手刹、机械档把不危险,他们只相信自己,不相信任何电子化设备,但是时代在发展,一直活在过去是不可能的,安全掌握在驾驶员自己手里,把责任推给电气化设备真可笑。

无论是电子档把还是机械档把,都只是换挡的装置而已,最终的目的都是实现换挡操作,只是换挡的方式不同而已,很多人觉得电子档把很危险,只不过是出于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如果熟悉了电子档把,它的安全性其实和机械档把没什么区别。

电子档把不像传统机械手刹,在换挡的时候有一个明显的位置和段落感,它是通过电子信号控制档位,因此,档位的切换没有那么直观,但是可以从电子档把上的亮灯,仪表盘上的换挡提示明确自己现在所处的档位。所以,只要花点时间熟悉一下,电子档把和机械档把在操作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区别。

比如说,大切诺基曾经进行过召回,主要原因就是当挡位不在P的时候,打开车门,车辆会发出警告声音,并且仪表盘会产生提示,但一些驾驶员仍然没理会,直接下了车,最后造成了悲剧的发生。你说这能怪电子档把吗?

至于误操作问题,对于电子档把来说也不需要太过担心,它对于速度和车辆状态都会有监测,在行驶状态下是无法挂到P档的,所以在误操作的风险上,电子档把其实和机械档把差别不大,不需要太过担心。

还是那句话,时代在发展,就像功能机演变成为智能机,汽车的一些智能化自动化配置的出现是必然的,因此我们应该去适应它,而不是去抗拒它,行驶安全掌握在驾驶者自己手里。

为什么有人说电子换挡很危险?

简单一句话,多一个香炉就多一个鬼。这几年的发展太快了,由机械控制变为电子控制,由人工操控变为了自动智能化驾驶,把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权交给了电脑程序来决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