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客车倒车镜是前伸的,几乎无死角,为什么大货车不采用这种设计?
大客车的前伸式后视镜同样有死角、而且死角还不少;至于大货车为什么不用这种前伸式后视镜?只能说重卡的车头、货厢结构不适合采用前伸式后视镜,因为会导致视觉盲区更大,当然市面上存在使用前伸式后视镜的大货车、比如下图三菱的重卡,就采用了前伸式后视镜、只不过现在咱们这日本的重卡比较少见了,实际上日系卡车的后视镜大部分是这样!
而欧系卡车、美系卡车、自主卡车的后视镜皆是横拉式的(往两边横着拉宽);很多朋友说这受制于相关规则,不可否认在早期、后视镜长度是占用整车长度的,简单点说就是后视镜对纵向长度占用过大、等同于压缩了货厢,等同于压缩了卡车的载重能力,所以看上去卡车不使用前伸式后视镜是因为规则的制约?实际上这种规则早在2015年前后就改变了,如今后视镜这样的非载重配置、是根本不计算在整车长度内的,所以卡车不用前伸式后视镜与规则没有任何关系!
重卡的自身结构与客车不同咱们的重卡、或拖挂车,车头宽度远比车身宽度要低(如上图所示);所以车身(或者是挂车)就成为了阻碍后视镜视线的关键,所以后视镜只有拉得更宽、才能跃过车身对视线的阻隔;而大客车则不同,大客车的车头、车尾是一个整体,宽度完全一样;所以大客车不存在车身卡车头视野的问题,而长度方面与大货车也完全不同;拖挂车长度能达到17.5米(含车头)、过去还有更长的存在,而单节大巴车最大长度不过12米,实际上咱们经常看到的大巴车一般都在10米以内!
正是由于大客与货车不同的结构、不同的车身长度,导致对后视镜对设计有了不同趋势、实际上这就是一种取舍,大货车的车身(也可以理解成货厢)宽、可以很直接挡住后视镜的反射路径,所以只能往两侧拉长、布局越宽越容易跃过车身的阻碍;其次拖挂式货车的长度太大,如果把后视镜向前伸、反而更不容易照到车尾;而客车则不同,整车宽度一致、又不是特别长!适当的把后视镜前伸,既能保证照到车尾、又能获得车头的部分视野(客车的车头1.20米以上非盲区、1.20米以下盲区),而货车的车头盲区面积比较大,但车尾、侧面导致的事故最多,所以这就是取舍!
大货车的盲区分布上图所示、大货车视野盲区俯视图,从上图中我们很容易看出更宽的车身对视野形成了明显的阻隔(图中阴影部分是盲区);面对这种车伸宽造成的视角阻隔;最理想的办法就是将后视镜布局位置拉宽一些,因为拉宽的后视镜可以更容易跃过车厢造成的视觉阻碍,所以可以从上图二中看出横向拉宽后视镜之后,视野盲区明显降低;所以这就是重卡、拖挂车不采用前伸式后视镜的原因!咱们再看看上图三的后视镜布局、是不是和大客车的一样了?可这么做真的没有视觉盲区了么?实际上前伸式后视镜仅仅是减少了车头盲区!
而侧面盲区大幅度增加、车尾盲区不变,因为前伸式后视镜反而更容易被车身阻隔、造成的视野盲区更大,提高的视野仅仅在车头1.20米以上的位置(车头1.20米以下还是盲区),如此设计划算么?大货车盲区最容易导致事故的就是在侧面、尤其是副驾驶一侧,所以侧面盲区是重点、所以要解决也是针对侧方向的;所以客车的前伸式后视镜并不适合货车、可以说是不适合大部分的货车及拖挂车;咱们再来看看本文开头提到的三菱卡车(如上图),车头与车身的宽度几乎一致,所以三菱以及其它部分日系卡车采用客车一样的后视镜!
日系卡车实际上是比较特殊的存在,比如后视镜弄前伸式、制动采用油顶气,这些都与主流的欧系卡车、美系卡车、自主卡车不同,因为日本的地理位置四面环海、也没有大纵深的内陆,所以运输走货轮即可、所以对大货车并不是太依赖;而咱们、欧洲则不同,内陆有很大的纵深,所以对重卡的运输能力很依赖;所以咱们的很多欧卡、自主卡的车身又长又宽,所以采用前伸式后视镜是不理想的、造成的侧方向盲区太大,反而是那些小型卡车使用前伸式后视镜造成的影响更少(如上图所示、欧卡斯堪尼亚也不用前伸式后视镜)。
大客车倒车镜是前伸的,几乎无死角,为什么大货车不采用这种设计?
货车不使用客货车标准的「延伸镜」原因有三点
内容概述:
- 设计习惯
- 新规要求
- 视野需求
为什么货车不采用“兔耳朵”造型的客货车后视镜?这种往前延伸的后视镜似乎更便于观察车头盲区,同时会让车身宽度略窄一些,对于通过能力貌似也有提升。重点是能够减少盲区以减少交通事故的概率……其实这都是对货车的错误解读,或者的后视镜功能非常全面,之所以不宜使用延伸镜也有客观原因。
规则解读按照《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老款规定,货车的总长度是包含后视镜的,也就是说延伸镜会影响货箱的长度;那么为了增加载货空间当然就不会采用这种设计,这与货车多采用平车头设计,而不是用前置发动机的长车头设计是一个道理,久而久之形成的设计习惯也就很难改变了。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新规(GB7258-2017)对后视镜的要求比较严格,中卡、重卡、牵引车等总质量超过7.5吨的货车,后视镜要由多种镜片组合才行。
大致标准:
- 左右两侧主后视镜
- 两侧各设置一面广角后视镜
牵引挂车(涵盖集装箱)宽度超过车头宽度,车辆需要加装后视镜加长架(延长支架)!这就是对货车的要求了,一般来说货车的后视镜需要由正常平面镜或带有一定曲率的镜片作为主观察镜,下面会有小型的广角镜用于增加观察范围的宽度与高度;一般重卡和牵引车都是车头窄车厢宽,这种车型的两车盲区会非常大,如果用“兔耳朵延伸镜”会怎样呢?
参考规则2:《汽车后视镜性能与安全要求》!这项规定要求车辆后视镜的安装高度如果≥1800mm,车辆可以加装补盲后视镜;这也说明了货车两车“宽高盲区”都是比较夸张的,所以两侧才是观察重点,尤其是车厢超宽的货车。
同时规定还有要求车辆满载时后视镜与支架高度不得低于1800mm,如果使用延伸镜往下垂的话,各种镜片组合在一起的后视镜总成很有可能超标,所以安装规定也限制了货车使用延伸镜。不过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实际使用感受的差异,延伸镜是有很大缺点的。
观察效果说明:并不是所有的客车双侧后视镜都用延伸镜,客车右侧后视镜总是延伸镜,左侧则突出车身的正常门外镜!
原因在于后视镜的观察便利性,或者说与车门的设计有一定关系。比如公交车与旅行巴士的是车门总会在车身的右前侧,车门多为深色玻璃的自动门;这种玻璃的透光性往往是比较差的,通过车窗玻璃观察后视镜的效率会很低,说白了就是会影响驾驶安全。所以后视镜必须设计到车头右前角,这样通过前档车窗的右侧即可有效观察路况。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客车大都采用「后置后驱」的发动机布局,驾驶席的位置会比较低,驾驶员的视角观察右侧门外镜则需要转头,这也会影响安全驾驶。设计为延伸镜能避免观察后视镜还要转头的问题,毕竟这种车型的车身太宽。
同时客车的特点是车头与车厢的宽度一致,两侧的盲目并不会很大;所以延伸镜只要用广角镜片,即使伸在车头右前角也能够有效观察到右侧盲区,这点是货车做不到的优势。至于车身左侧则无需用延伸镜,因为高度可以适当下调,车门也是正常的驾驶室车门, 不会影响司机对后视镜的观察。
【货车后视镜】采用门外镜当然也没有问题,首先两侧车门都是正常的车门和车窗,中置发动机的布局让驾驶室非常高;而后视镜的高度与视线的高度匹配很合理,驾驶货车时观察后视镜其实和开“小车”的感觉区别不大,那么在综合对两车车身盲区观测的高要求而言,门外镜是不是最佳选项呢?
纵置要比单纯的延伸镜效果更好,否则耷拉着一串大大小小的镜片的后视镜总成戳在车头前面,在特殊的角度里如果反光也会是件很麻烦的事情。那么是不是说货车就不用关车头前方的盲区了呢?
【照地镜】几乎是货车必备的盲区镜系统中的组成,不论平头货车还是长头货车都会有这种镜片,区别只是长车头的车头盲区镜会有个单独的支架位于车头位置。
照地镜顾名思义是接近垂直的反射地面的场景,使用的也是大曲率的广角镜片;大型货车大多使用伸出的方形大面积照地镜用于右侧车门,车头多使用位于前方右上角的大面积圆形照地镜,也有从上往下覆盖的方形照地镜。
照地镜可以让保险杠前方的路况被有效识别,在起步加速时很重要;家用汽车在倒车影像没有普及的阶段,也有很多车辆在后档安装照地镜。有些老旧越野车车头前方会安装两个小小的后视镜,这种后视镜叫做“沙板镜”,也是用于观察左右两侧大范围的区域,说白了也就是原车主后视镜的盲区补偿镜。
这就是货车与客车后视镜的区分原因了,最后再来看一组图片吧。
图1:小微型汽车倒车照地镜
图2:越野车沙板镜
图3:科技的力量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授权发布
欢迎转发留言讨论,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大客车倒车镜是前伸的,几乎无死角,为什么大货车不采用这种设计?
之所以是这样的设计我觉得和下面这几个因素有关吧:
1、车身长度后视镜是车辆的一部分,所以后视镜往前伸肯定要占据一定车身长度。而汽车的长度不是随意设置的,而是有相关规范的。所以后视镜前伸多少车身长度就要随之减少。
而大货车对于长度很敏感,因为大货车货箱每长10公分就能多拉很多东西,也许有些装不下的货就能装得下了。所以让货车把宝贵的长度浪费在后视镜上是没人愿意做的。厂家这样做了估计产品也没人买了。
而客车就不同了,客车是拉人的,肯定不能像拉货那样把乘客都叠起来堆在车里。而是设计好座椅,一人一个位。而座椅之间是有距离的,你就是把后视镜的长度让给车身那这点长度也不够放一个座椅的。况且现在的客车空间宽裕度很大了,不需要节省这点长度。
2、法律法规《汽车后视镜性能与安装要求》里有这样的规定:满载的情况下后视镜最低处距离地面高度不足1.8米时,后视镜不能超过车身最宽处20厘米。而很多大客车后视镜最低处都符合这个条件,因此后视镜放在车身两侧的话可能就超限了。
3、安装位置限制后视镜装在车身侧面那司机就要从侧面车窗去观察后视镜。左边还好说,右边对大客车来说可就麻烦了。因为现在的客车副驾驶的位置要么是车门要么是副驾驶座,客车车门结构肯定比车窗复杂,而且车门也不可能是一大块透明玻璃。所以隔着车门看后视镜真是太难为司机了。有些小型客车副驾驶也是座位,没有车门,按理说不影响看后视镜。但是门不挡可架不住乘客挡啊。乘客并不是司乘人员,他坐在副驾驶的座位上难免影响司机观察后视镜,虽然司机可以提醒,但也不能老提醒啊。更要命的万一遇到个脑子不好的乘客说急了跟你抢方向盘,那就更恐怖了。
所以大客车右边后视镜很少有放在车身侧面的,而是向前延伸,这样驾驶员从挡风玻璃右前方就可以清楚的观察到后视镜,视线不会被阻挡。所以现在一些新的大巴车驾驶员侧后视镜就设计在侧面,而右侧后视镜依然伸向前方。
而大货车就不同了,正副驾驶都是一样的车门,一样的玻璃,视线不会被阻挡。而且大货车副驾驶要么没人要么是轮班的司机或者跟车的助手,都有丰富的行车经验,不可能阻碍司机看后视镜。
所以说后视镜位置不同也是有多种原因的,从这个细节也能看出来汽车上每一个零件的布局都是有一定道理的。
大客车倒车镜是前伸的,几乎无死角,为什么大货车不采用这种设计?
大货车的镜子一点也不比客车少,大货车前面一共有6面镜子,分别是左右后视镜,左右广角后视镜,前脸镜和右门镜,加装倒车影像之后死角并不比客车多,但是大货车的盲区事故率为什么比客车高呢?主要原因是货车的驾驶员远比客车高太多了,客车驾驶位大多很低矮,跟suv差不多,右前方如果有行人电动车什么的,很快就能进入驾驶员的视野,但是货车太高了,第一时间很难发现,必须通过前脸镜才能发现,但是前脸镜并不大,并且是广角的,人影晃动并不明显,很难第一时间就能察觉,而且人的眼睛就只有一双,但是6面镜子分别处于4个位置,总有疏漏的地方,另外还有一种货车是半挂车,由于是双体车,拐弯时盲区和内轮差更大,而且拐小弯时内轮差几乎无法从镜子中发现,这就是大货车在与电动车行人并行时容易造成事故的原因
大客车倒车镜是前伸的,几乎无死角,为什么大货车不采用这种设计?
就喜欢这种后视镜模仿日本五十铃。外抛盲区小,看镜子也方便通过窄地方不方便。就是国内后视镜是算在车辆长度里面的。
大客车倒车镜是前伸的,几乎无死角,为什么大货车不采用这种设计?
外摆后视镜最大优点,就是各角度的镜片安装在一个支架上,不用来回扭头,余光就能看到。不要讲超长,难道前照地镜不计算长度。其实国产卡车应博采众长,学习类似斯堪尼亚的方向盘角度,学习日式卡车的外摆后视镜。学习美式的长头。不要让一纸条文阻碍了技术的发展。更不要阻碍安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