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手动挡车时频繁的踩离合器,这样好吗?为什么?
开手动挡车,频繁踩离合、对变速器没有损害,这无非就是个分离、接合动作,这个动作本身没有问题;只有在半联动状态下离合器的压盘、离合器片之间存在相互接触,所以必然对离合器片(摩擦片)造成磨损,当然这指的是非正常使用下的离合器,一般正常驾驶时、造成的离合器片磨损是正常的!
可以这么理解,刚从驾校出来的新车友、或多或少都会有习惯踩离合的毛病,原因在于坡起考试时、多利用半联动来实现,当然可能有些地区考试允许踩油门、但大部分区域不允许踩油门,仅仅是依靠半联动完成坡起;所以在驾校学习时频繁联系半联动、找半联动的位置及感觉;所以这些朋友即便离开驾校,但也落下了左脚喜欢含离合的毛病;也就是左脚无时无刻不离开离合踏板,频繁的使用半联动牵制车速、时长超过五秒以上;甚至等信号、都挂空挡了,左脚也在频繁的踩离合踏板,这就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
半联动状态对离合器片的磨损当不踩离合、离合器完全抬起时,压盘对离合器片施加的压力最大,此时离合器片与发动机飞轮是紧紧连接的,发动机飞轮转几圈、离合器片就转几圈,二者之间保持同速、所以不存在磨损;当我们开始踩离合器踏板时、压盘的压力会随着我们踩踏板的行程逐渐降低,当离合器踏板踩到底时、压盘施加压力最低,此时离合器片与飞轮完全分离,飞轮旋转、而离合器片静止,所以离合器彻底松开、与离合器踏板踩到底,对变速器的离合器片都不会造成磨损问题(也可以理解成磨损程度低)!
问题就出在离合器逐渐踩下、或逐渐松开,这两种操作都会达到半联动状态,所谓的半联动也不神秘、如上图所示,可以简单的理解成离合器踏板松一半(只是打比方、不同车子存在不同的半联动点);当控制离合器踏板,使得发动机、变速器达到半联动状态,这时发动机飞轮与离合器片之间并为压紧,可以理解成飞轮带着离合器片转,因为没有压紧、所以无法实现净摩擦,也就是说这种状态下飞轮、压盘之间存在了动摩擦!
全联动:飞轮、离合器片同速,净摩擦。
全分离:飞轮、离合器片不接触,无摩擦。
半联动:飞轮、离合器片接触但不紧密,二者之间边转边滑,比如飞轮转10圈、但离合器片仅转5圈,动摩擦就此产生,这就是半联动时间过长、或发动机转速被拉高时,对离合器磨损最严重的原因。
比较磨损离合器片的状态是半联动状态下轰油门,这边出于半联动、飞轮与离合器片压的不紧密,突然猛踩拉高转速,这时则飞轮转的飞快、而离合器片速度还没上来,此时造成的磨损是最大的;所以防止离合器磨损的最重要一点就是千万别在半联动时猛给油,当然在驾考时如此操作能很好的避免熄火,但应付考试是不得已而为之、既然已经学成,那么就应该避免这种操作;一般而言保持1700转左右,维持个3、4秒左右的半联动是无伤的,这种操作也产生磨损、但属于正常磨损;只有把联动当成常态、有些朋友左脚从来不离开离合,只有这种操作才会导致离合器片过度磨损!
所以要分清正常使用、与过度使用,频繁踩踏离合器不是问题,快踩、快抬都没问题,问题在于频繁控制离合器踏板、使得发动机与变速器达到半联动,这才是重点;再有一点就是别踩着离合不放、这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惯,即便是踩到底时,因为只要发动机处于运转、那么踩下离合器踏板时,分离轴承所承受的压力过大、并旋转,此时就会怼分离轴承造成一定的磨损,所以请改掉没事踩离合踏板的习惯;鄙人过去就有等红灯挂空挡时左脚闲不住不断踩离合踏板的习惯,这么做对分离轴承的伤害是明显的!
开手动挡车时频繁的踩离合器,这样好吗?为什么?
我们的手动挡轿车,每踩一次离合器那么都需要对离合器片进行一次分离和接触的操作,这样都是对我们离合器有一定微量伤害的
所以毫无疑问,在我们驾驶手动挡汽车时频繁的踩离合器,这样肯定是不好的习惯,但是轻踩离合器也是根据情况来定的,该换档的时候,我们就需要踩离合器!离合器是方便我们操作的,也并不是要省着用
对于离合器,毫无疑问的是我们的离合器用的不好,那么它损坏的就非常快,而且一旦离合器完全损坏后,我们车辆是无法正常前进的
所以对于手动挡的轿车,大家都知道比较有经验的驾驶员一个离合器使用的时间会非常久
没有经验的驾驶员对离合器使用的不好的,那么可能一年左右就把离合器用报废了
我们的离合器在发动机转速低的时候,汽车负荷小的时候才下去,对离合器并没有什么伤害!
因为发动机转速低,汽车的负荷小,那么在离合器分离和接触的瞬间,受到冲击力就比较小!
所以我们需要注意,在发动机转速高的时候和上坡的时候,我们不要频繁的去踩离合器,这样会导致离合器打滑!在发动机高转速和汽车高负荷下打滑的话,用不了多久离合器就会彻底报废
开手动挡车时频繁的踩离合器,这样好吗?为什么?
感谢邀请!
手动挡汽车理论上来讲,离合器不能频繁踩,离合器频繁使用,特别是频繁半联动使用,对离合器片肯定有损伤,但是在实际驾驶过程中,我们手动挡汽车离合器该踩的时候还是得踩,不要顾虑太多,只要不是长时间踩着离合器半联动行驶就行。
手动挡汽车离合器使用一般都是在汽车起步,汽车停车,汽车倒车,汽车陡坡缓行,汽车平路缓行,汽车换挡,汽车减速太多时为了防止汽车熄火,这些地方都要用到离合器,我们在正常行驶过程中是不能踩着离合器行驶的。
上面我所说的倒车,缓行,陡坡缓行,这些都需要频繁的控制离合器,有些老司机就说,坡道上不能频繁使用离合器,说是会损伤离合器分离轴承和烧毁离合器片,在就想不明白,爬坡缓行时,就是坡道堵车时,不使用离合器挂低速挡行驶,你真能控制速度不熄火,我用一档缓行上坡都难,前车减速,你不踩离合器,踩刹车马上就熄火,有必要为了保护离合器让汽车频繁熄火嘛,虽然说熄火对汽车没有那样影响,对电瓶还是或多或少有点亏损的。
所以说:
我们这里所说的频繁踩离合器,并不说要一直踩着离合器行驶,当然一直踩离合器行驶肯定是不对的,我只是说在该踩离合器的时候还是得踩,考虑得太多那买车来还有那样意义呢,出门背着汽车走吧,什么都不用磨损
只要记住一点就行——在换挡的时候离合器一定要踩到底,在堵车缓行时,可以依靠离合器半联动来行驶,在倒车的时候可以踩着离合器倒车控制速度,在起步的时候可以慢放离合器,等汽车行驶稳定后再再完全放完,在停车的时候如果不想汽车熄火就先踩离合器再踩刹车,或者踩刹车减速后再踩离合器。
开手动挡车时频繁的踩离合器,这样好吗?为什么?
多年从业老司机告诉你,不好。
为什么不好呢?因为你这个习惯费钱......
楼上有个已经说得很清楚了,离合器不怕踩,就怕半联动的,想学知识找他,我是来讲故事的。
2017年冬天,我们驾校有一个学员领完证了,天天开着自己的小货车从我们门前晃悠过过去,他拉板子的,跑的次数也多。
新手上路有啥坏处,就是jio在离合上下不来。有天他问我,哥为啥我的驾驶舱总有一股子皮焦味呢?
我就让他哪一天路过了,我给他瞅瞅,虽然不是专业修车的,多少也是懂一点的。
于是那天我开着车一路给他拖到了修理厂,破离合早不烧晚不烧,到我这了烧了,这货也算是命好,要是坏到半路上,可让他想办法去吧。
所以你脚最好还是不要放在离合上,换挡迅速,抬脚慢点就行了,这就是保护离合的方法。
开手动挡车时频繁的踩离合器,这样好吗?为什么?
频繁踩离合没有什么好不好一说,只有需要不需要一说,正常行驶来讲,离合一般用不大着,为啥要频繁踩离合?
需要离合的情况只有几种:
第一种:挂挡。这个不用多说,无论是加档还是减档,都必须踩离合,因为需要切断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的连接才能成功的挂入新的档位,否则如果不断开连接,发动机会带动变速箱轴一直转动,两侧齿轮转速差不能外力磨合,很难挂入档位。
第二种:刹车的时候。不是所有的刹车需要踩离合,一种是低速刹车,比如速度只有20或者刚起步,这个时候如果不踩离合直接踩刹车,汽车就非常容易熄火。一种是刹车到档位速度之下。比如4挡的速度区间大约是在30-60,如果速度降到30以下不踩离合,发动机很容易会被拖拽而熄火。
第三种:起步。这个不多说,会开车的都知道。
所以说,正常行驶中,只有在堵车的时候需要频繁踩离合,其他应该不会用到离合太多,不知道你为什么会需要频繁的踩。
开手动挡车时频繁的踩离合器,这样好吗?为什么?
开手动挡汽车就不可避免的需要踩离合器,其作用是断开和连接发动机变速箱之间的动力传输,其工作原理的特点决定了松开时要掌握好力度,太快容易造成发动机熄火,太慢了则会过多的磨损离合器片,因此对于离合器的掌握是一个技术活,驾驶水平高不高与离合器掌握的是否熟练有很大关系,那频繁踩离合器对车辆好不好呢?
其实踩离合对车辆谈不上有什么影响,因为“踩”是断开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的连接,但是踩完离合就得“松”,两者是相互的,而松离合的过程就比较有说法的,手动挡起步的时候之所以会出现熄火,多数是因为离合器松快了,让发动机和变速箱迅速连接,由于整车还处于静止或者低速状态,对发动机会一下子造成较大阻力,会因为“带不动”整车而熄火,同时连接的过程也是离合器片出现摩擦的时候。
离合器只要是从分离到结合,离合器片就会因为发动机和变速箱转速不同步,而先有一个相对摩擦的过程,之所以在松离合时尽量不要踩油门,就是为了减少离合器片的磨损,其中这个相对摩擦就是造成离合器片磨损的原因,完全结合以后与压盘保持同步相对摩擦也就没有了,因此频繁踩离合就会使离合器片增加更多的磨损,积累的多了很可能就得提前更换,所以说频繁踩离合对车准确点说是对离合器并不好。
当然也得看实际情况,比如堵车走走停停的时候,那就不可避免的需要频繁的踩离合用来换挡或者控制车速,这时就不能考虑对离合器好不好了,更重要的是把速度控制好,而正常行驶除了换挡以外再频繁踩就没必要了,因为不仅没有什么用处,而且还会对离合器产生一定的影响。
CMC车友会,悦之心、悦之行,交友、自驾、摄影、越野、漂移,活出精彩,中国汽车俱乐部旗下组织!欢迎加入CMC车友会大家庭!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