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起步时只能用一挡起步吗?

并不是只有一挡可以起步,从机械层面上看(假设扭矩无限大),任何一个挡位都可以完成起步,只不过咱们车子发动机扭矩没有想象的那么大,不经过低挡位、多倍数增扭,车子恐怕起不来,毕竟发动机所提供的那几百扭矩,还不足以负担起车辆的起步动作,所以想要顺利完成起步就需要变速箱用一挡位将发动机瞬时扭矩给增加个十几倍,这样就容易起步了!

一挡起步谁都会,二挡起步也很常见;三挡起步的很少,不过在咱们北方冬季雪天有这么玩的(手动雪地模式,抑制扭矩过大);四挡起步就很奇葩了,不过应该可以起来,但对车子就有要求了,动力得差不多、车子还要轻,但大多数会把车子弄的剧烈抖动;至于五挡理论上可以起步,但鄙人没亲眼见过,曾在一个车友群里听说一辆铃木雨燕做到了,但不知道车主是不是该装了密齿、大尾牙;不过这个不建议尝试,高挡位起步无非证明要么动力强、要么车子轻,没别的任何意义!

变速箱各挡位的意义

如下图所示(图是随便找的,描绘的算比较清楚,但没有考虑主减速比,但由于大部分车型主减速比是固定的,所以不标注,也不影响理解);这幅图应该是把发动机的额定扭矩假设成200nm,而五个挡位的齿轮比分别是从五到一,一挡齿轮比为五(降低转速五倍、增大扭矩五倍),而五挡齿轮比为一(不增速、不减速),所以此时用一挡起步,车辆可以从容得到五倍200nm(如果乘上主减速比,实际的扭矩更大),也就是1000N·M!用这个1000N·M拖动车辆是很容易的,所以车辆在一挡可以从容起步,无论老手、新手都可以顺利的完成!而如果用五挡起步,那又会是什么结果?五挡齿轮比为一,既不给发动机增速(减扭)、也不给发动机减速(增扭),所以发动机的200nm(假设可以最大输出),作用于驱动轴上还是这200nm,不会有丝毫的增加(不考虑主减速比的影响),用200nm去拽动至少一吨多的车子,是不是很费劲?就像让一个六岁小孩举起一百斤重物,是很难做到的事,因为他没劲!但给他来一个五倍杠杆,他就能把一百斤重物举起来了,这五倍杠杆其实就等同于一挡!起步挡位从一到五,对应的起步扭矩分别为1000N·M、800nm、600nm以及400nm、200nm;所以起步挡位越高,实际上就是个减少杠杆倍数的过程,倍数少了,发动机运转负荷自然就上去了,等到运转负荷足够大,导致发动机转不动时,就熄火啦。。。

高挡位起步,会增加发动机负荷

正常来说,我们可以做到二挡起步、三挡起步应付一下冰雪路面即可(压制发动机转速,抑制扭矩,防止轮胎与地面失去附着力),而四挡起步就毫无意义了,至于五、六挡起步更是不理性的行为;长时间高挡位起步,会令发动机长期处于高扭矩负荷状态下,而这样是一定没好处的;原理和我们起变速自行车一样,在起步、加速、爬坡这些需要扭矩的工况,如果我们用高速挡(相当于汽车的五、六挡)持续骑行,我们的膝盖会很酸(蹬不动),时间久了膝盖会充血!所以这就是扭矩负荷过大造成的伤害,而对于发动机来说过大的扭矩负荷也同样没好处,而且高挡位起步导致的加速无力会给提速时间延长,这样一来加速过程就被拉长了,等同于系统加浓喷射的周期更长,既费油、还会导致积炭加快增长!所以您就甭管手动车能几挡起步了,它到底能几挡起步不是您该研究的,为了您能安全的驾驶车辆、为了您车子寿命更长,鄙人建议您就老老实实的一挡起步吧,遇到冰雪天可以尝试二挡起步;如果您车子电瓶没电了,您可以尝试四挡起步,因为四挡推车,要更加容易的把车推走,而一、二挡根本推不动;现在的电控内燃机可能推车起步不管用了,不过在过去采用四挡推车点火是很常见的!

汽车起步时只能用一挡起步吗?

壹车热评,100%原创,谢绝搬运!

关于手动挡乘用车每个档位的用途,壹车热评总结成一句话就是:“1挡起步,2挡过渡,3挡4挡开城市,5挡6挡飚高速”。当然,在现实生活中也确实有很多司机在开手动挡时喜欢用2挡,甚至是3挡起步,认为这样可以获得更好的起步速度。

1、手动挡车为什么要用1挡起步?

手动挡车的变速箱是通过拨动档把后,改变变速箱内的齿轮啮合来改变主从动齿轮之间的传动比,从而达到变速箱变速的目的。

从设计和结构的原理来讲,1挡是发动机低扭输出最大的档位,当然车速也是最慢的,然后随着档位的增加,相同转速下的低扭输出逐渐减小,速度则逐渐加快。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手动挡车用1挡起步是最有效,也是最可行的方式,而且1档的齿轮啮合程度还是最平稳的,它可以有效地避免离合器片和压盘打滑。

2、那用2挡,甚至是3挡起步呢?

是否可以采用2挡或者3挡起步,主要是取决于发动机在这个档位下的低扭输出程度,因为在理想的状态下,只要发动机的低扭输出足够大,手动挡车的任何一个档位都是可以起步。

只是在现实中,发动机是不可能做到每个档位的低扭输出,都可以克服车重、地面摩擦阻力等外力,使得汽车从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那么如果我们想采用2挡或3挡起步的话,那就势必需要获得更多的扭矩输出,而这就需要让发动机通过提高转速和功率的方式来实现。

我们可以通过更加缓慢地抬起离合器踏板,或者通过先踩一会油门,等转速提升后再送掉离合器踏板的方式来进行操作,这样做的目的是让离合器的齿轮啮合能与当前的转速相匹配。而在无论是怎样的操作,都会比1档起步给离合器带来更多的磨损,增加离合器片的摩擦温度,同时也会增加你起步阶段的油耗量。

不过我们现有的手动挡车型,2挡的齿轮啮合和1挡较为接近,两个档位间的低扭输出差距并没有1挡和3挡那么大,所以采用2挡起步其实还是可以接受的,它对对离合器的磨损程度也相对有限。

其实2档起步最大的危害主要是,让发动机在起步阶段承受更大的负载,容易让燃油出现不完全燃烧的问题,增加积碳的形成。用3档起步的做法则是很不可取的,除了上述所提到的那些伤害以外,对操作不熟练的人来说,离合油门控制不好就很容易出现起步熄火的情况。而且用3档起步的速度,可能还不如老老实实用1档起步来的快。

汽车起步时只能用一挡起步吗?

理论上来说,如果你想要的话,用6档都可以起步,只不过就是体验还有感受以及对车的损耗不一样罢了——在半离合的情况下,只要引擎有驱动力出来,就可以通过离合片慢慢的让车子动起来。但是按照常理来说,一般我们都是采用一档起步,在挂一档的时候,变速箱的齿轮比比较大,这个时候变速箱相当于起到一个减速器的作用,将引擎的转速的动力扩大,让车辆可以轻松起步,对离合片的磨损也比较小。但是如果挂在2档或者更高的档位起步的话,虽然说也可以起步,但是因为齿轮的变速比缩小了,所以这个时候相当于引擎需要输出更大的动力才可以驱动车辆的驱动轮,而且在离合的过程中需要半离合的时间比较长,因此对离合片的磨损也比较严重,档位越高磨损的情况就越严重。去过挂到5档或者6档的时候起步,基本上离合片几乎都要烧出焦味才可能让车子动起来,而且踩离合的脚都要踩酸,因此没有必要这么做。不过有一种情况是不用1档起步的,那就是在冰雪路面或者泥巴路里面,地面的抓地力不强,如果用1档起步瞬间的动力输出可能会导致车轮空转或者侧滑,有些比较智能的自动挡变速箱还会在天气冷的时候自动以2档起步,以防止起步的时候打滑空转,尽可能保证安全。总而言之,我们在正常开车的情况下,最好只用1档来起步,如果起步的时候不需要太大的动力,就可以直接挂到2档,但是再往上就没有太大必要了,而且也伤车,需慎重操作。

请关注:明说汽车那些事,和你分享更多原创精彩内容!

汽车起步时只能用一挡起步吗?

这要根据发动机与驱动桥的转速比来决定。速比大的扭力大,起步比较容易,速比小会增加离合器的磨擦时间,抖动严重,起步困难。容易熄火。

汽车起步时只能用一挡起步吗?

这个得根据车型来说。

汽油轿车基本得一挡起步,如果二挡起步,必须轰大油门,缓慢松离合器也能成功起步,三挡同样也可以成功起步,估计四挡往上就基本会熄火了,憋死车。

柴油货车空车基本就二挡起步,550马力大牵引车空车3-4挡都可以起步。重载以后就低速一档起步,以为负荷大,高档起步容易烧离合器片。

轿车属于高转速小马力车型,所以正常得一挡起步,逐步升挡。柴油牵引货车属于大马力低速车型,空挡都不用一挡起步。

汽车起步时只能用一挡起步吗?

其实汽车并不是只能或必须要用一挡起步,理论上只要动力足够充沛、再加上离合器的结合恰到好处,那就算是在五、六挡也能起来,而且平时经常用二挡起步的“老司机”也不在少数,尤其是在开单位的公车时。。。只是用一挡相对最容易起步,对发动机、离合器等部件的负荷也最小。其实汽车通过发动机起步与人推车的道理是相同的,最沉也就是阻力最大的时候是整车动起来之前,当车辆克服最大阻力行驶起来以后由于自身的惯性等原因阻力会变小,因此在车辆起步的时候需要最大的动力输出,而发动机同等转速下功率是一定的,根据公式P=F×V来看,对应速度越慢的挡位其扭力越大,这也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爬坡、载重时要用低挡位,快速行驶时要用高挡位,或者某些情况下超车要降挡等等,因此挡位越高越不容易起步。不同挡位所对应的动力输出和速度不同,是由于变速箱内齿比大小来实现了,一挡齿比最大,也就是主动和从动齿轮差最大,而且是主动齿轮小从动齿轮大,假如齿比为3,也就是发动机输出轴转三圈变速箱输入轴转一圈,动力到变速箱内就相当于得到了放大,这其实也就是杠杆原理,力臂越长另一端的力也就会越大,但是需要运动更长的距离,就相当于发动机输出轴得多转几圈才能提供更充足的动力,在同样的速度下挡位越低发动机转速也就越高。综上所述,之所以用一挡起步准确来说是为了让车轮得到更大的动力,使车辆由静止到运动变得相对更简单,同时还得需要离合器的配合,建议慢松离合是让整车阻力慢慢的作用给发动机,过快的话会难以承受而熄火,当然如果动力足够充足,比如发动机踩到三千转以上,那快松离合也是可以起步的,而且起步速度还会非常快,所谓弹射起步就是这样来的,但会大大增加离合器片的磨损,所以不建议这样操作。

希望以上分析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