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车子没有熄火的时候,又打火一次对车子发动机有害吗?

问题简化一下就是,当车辆处于启动的时候再次打火,会不会让启动机齿轮与飞速旋转的飞轮形成接触,产生打齿?实际上是不会的,至少对于绝大多数的车辆而言启动机是否工作的命令会受到电子控制单元ECU的监控,作为执行者的ECU有权限终止错误的启动机工作指令,所以车辆处于启动状态下,即便将钥匙拧到START位一百次、一千次,ECU也不会执行启动机的工作命令,所以不存在启动机齿轮与飞轮的接触问题,也就不会出现打齿、自然就不会损伤发动机。。。早期的启动装置的逻辑为通电即工作

说起这话就有些久远了,压知道很早之前的汽车是没有电子控制单元的,可以说那个时代的车辆机械性较强;而那时候的启动机开关其实就是车钥匙孔上的START,一旦将钥匙拧到这START位上,那么就实现了电源接通,启动机被通电则必然要进入工作状态,启动机齿轮必定要与飞轮接驳;这就是早期的控制方式,钥匙孔上的START位与启动机处于直连状态,不受其它系统干预(如下图所示,早期的启动机控制电路)在这种早期的设计中,发动机与启动系统处于相互独立的状态、而不被协同管理,所以启动机根本不会管发动机是否处于旋转,只要给它通电,那么启动机就一定会与飞轮接触,所以打齿现象存在,至于会不会打坏,就得看运气了,点子好啥事没有、点子差启动机齿轮与飞轮必然要有一个出问题;由于这种发动机已启动时再次通电启动机的问题并不少见(糊涂的车主不少),所以也产生了早期机械层面上的限制方式,比如给通电启动机附加上一些约束条件,只有在将离合踏板踩到底的时候,拧钥匙到START位才会通电启动机,用这种方式来防止车主误操作,不过效果一般!

在电控单元时代,启动机的控制方式

如今的汽车无论高、中、低端,都有电子控制单元ECU,汽车在进入电控单元时代后变得更容易操作、运行机制也变得更为合理;比如从化油器发展到电控内燃机之后,发动机再也不会无脑喷油了,而喷多少油、怎么喷都由ECU来决定,相比较人控操作而言,单片机的稳定性、出错率都更低,实际上单片机出现误操作的概率很低。。。

在引入电控单元之前,启动机的控制电路由钥匙孔上的START位直接控制,而引入电控单元之后,启动机控制电路的权限被ECU接管,而START位从执行机构变为命令发送机构;而这个时候的执行原理就是拧钥匙到START位,向ECU传递通电启动机的命令,ECU在接收到命令之后,首先会对发动机的实时状态进行一次判断,如果发动机处于熄火状态,那么ECU会执行通电启动机的命令,启动机齿轮带动飞轮完成启动;而ECU如果发现发动机处于工作状态,那么通电启动机的命令被终止,也就不会有后续的动作了,所以在如今ECU掌握车辆各个系统执行权限的情况下,在发动机已经启动时,启动机不会被通电!写到这您还认为当发动机处于启动状态时,再次拧到START位会有损害么?鄙人不排除市场中还有极少数启动机控制电路不受ECU掌控的车辆存在,但对于绝大多数车辆而言,启动机的控制电路都是被ECU所接管,所以对于这样的车辆而言,车主犯糊涂、误操作没事,ECU不会糊涂的,所以启动机不会随随便便的被您一拧就启动,您都能想到的问题,难道世界上那么多主机厂的工程师想不到么?这个道理容易理解吧?而一键启动车辆逻辑也是如此,只是有些具体上的小差异,比如在发动机已经启动的时候再次按下启动按钮、会熄火,这是在原地上的执行方式;而当车辆处于行驶的状态下,再次按启动按钮车辆不会熄火,而再第二次按则回熄火,即便处于行驶中也会;这就是主机厂为了防止误操作采取的限制手段,总不会连续误操作两次吧?所以第二次按启动按钮时,就会执行熄火!

当车子没有熄火的时候,又打火一次对车子发动机有害吗?

壹车热评,100%原创,谢绝搬运!

题主的这个问题是很多人,包括壹车热评自己也会偶尔犯的错误,有时汽车启动后与人聊天没有开走,等聊完后又顺手再次拧动钥匙,此时你就会听到从方向盘那里有一种类似打齿的声音传来,这个声音是你的起动机转子和发动机飞轮齿发生高速碰撞的声音。

起动机启动发动机的原理是我们在拧动钥匙时,电瓶会给起动机通电,起动机的电磁开关会一边拉动拨叉使驱动转子与发动机的飞轮齿环啮合,一边使开关触点闭合,此时起动机的转子会在直流电机通电后发生转动,起动机起动。

在发动机达到一定转速时,ECU会检测到这个转速信号,然后开始控制喷油和通电,最后发动机被启动,所以说起动机是给发动机的启动提供了一个初始的旋转力。

在发动机被启动后,起动机内部的转子会被快速回收,原因是发动机启动后的转速一般是在500转/分钟左右,而发动机启动后的怠速转速起码是在800转/分钟以上。因此如果不快速收回转子的话,那么起动机的转子就很容易与发动机的飞轮齿,因相互速度差而发生打齿现象,从而对起动机和发动机都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

所以汽车在启动状态下,你再次拧钥匙时,起动机的转子会被迫再次与发动机的飞轮齿发生接触,由于双方存在较大的速度差,因此就会出现打齿现象,我们也把这种操作叫做发动机的“二次启动”。

那么当发生起动机与发动机之间出现打齿现象时,会对发动机能造成多大的危害呢?

壹车热评觉得伤害肯定是会有的,但倒不至于误操作一次后就会被破坏到需要赶紧送修理厂检查,毕竟起动机的转子是很小的,而且它的旋转速度也要远低于发动机的飞轮齿,所以在“二次启动”时发动机所受到的伤害,恐怕也远不如起动机受到的伤害严重。

只要车主发现自己进行了“二次启动”的误操作,并及时停止继续启动发动机的行为,那么起动机的转子就会立刻与发动机飞轮齿脱离,将伤害降低到最低。

此外这种误操作的发生,也早已是在汽车工程师们的预料之中的。首先起动机的转子和发动机的飞轮齿都是采用硬度比较高的材质,而且汽车在制造时还专门为这种误操作设计了一种超越离合器,它的作用是在发动机启动后,起动机的转子与发动机的飞轮齿之间不能发生联动。

所以如果偶尔出现发动机的“二次启动”,车主依旧是可以继续放心驾驶的。不过虽然偶尔为之可能没事,但这不代表这你经常误操作也能一直没事,毕竟发动机“二次启动”无论如何都是会对起动机的转子带来伤害的。

一般来说起动机的正常使用寿命是可以承受不低于3万次的启动,但如果多次发生发动机的“二次启动”,起动机就会出现转子严重磨损、起动机线圈被烧毁等问题。当然,更重的伤害是会发动机的飞轮齿齿轮也出现较为严重的磨损,从而让汽车出现一定的启动困难,不过当发生这种问题时,你的这种误操作可能都不知道已经发生多少次了。

综上所述,发动机在未熄火时发生“二次启动”,它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可怕,所以当车主听到打齿声时也不用过分担忧。不过如果当你出现误操作后,没有听到打齿声,那这个问题反而可能就严重了,原因就是此时你的起动机转子可能已经出现严重磨损,齿都打没了。

最好避免发动机“二次启动”的方法就是,在你不清楚自己是否是“二次启动”发动机前,看一眼转速表,如果不是0,那就是发动机已经启动了。

当车子没有熄火的时候,又打火一次对车子发动机有害吗?

现在的轿车发动机,噪音非常低,再加上现在的汽车隔音降噪做得都非常好,司机坐在驾驶室里,几乎听不到发动机的运转声音,如果不看转速表,很难判断发动机是否在运转。那么在在发动机没有熄火的情况下,如果司机没有留意,又一次拧钥匙打火,会发生什么样的状况呢?会对发动机总成伤害吗?

对于绝大多数的汽车来说,在发动机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再次拧钥匙到启动档或者按下启动按钮,是不会有任何反应的。因为在汽车的起动系统中,为了防止这种误操作的出现,人为的设置了防止重复启动装置,避免起动机的二次启动。这种防止重复启动装置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机械式和电子式。

机械式防止重复启动装置是指在点火开关上设计了一个机械锁止机构,当钥匙从ON档拧到启动档再自动回位到ON档时,内部的锁止机构会将钥匙单向锁止,此时的钥匙不能再次转动到启动档,只能从ON档返回到ACC档或锁止档。但是钥匙退回到ACC档或锁止档时,发动机已经熄火,这样就可以防止在发动机运转的情况下再次重复驱动起动机。这种机械式防止重复启动装置只要把钥匙拧到了启动档,不论发动机启动是否成功,都会单向锁止,要想重新启动只能将钥匙退回到ACC档或锁止档。这种装置结构简单,原理也不复杂,成本相对较低,技术上也很可靠,在一些低端车型和一些卡车、工程机械上应用比较广泛。

电子式防止重复启动装置原理上相对就比较复杂了。在比较初级的电子式防止重复启动装置上,主要是依靠发电机和启动电路之间的互锁来实现的,从发电机的中性点接出一条线路到启动继电器。当发动机没有启动时,中性点线路不通电,启动继电器受点火开关控制,在启动档位置时会接通,给起动机供电,带动发动机运转;当发动机启动后,发电机开始发电,这条中性点线路上开始通电,将启动继电器短接,这样就相当于断开了启动电路。此时即使把钥匙拧到启动档,由于启动继电器始终处于断开状态,起动机就不能得到启动电流,自然就不会运转。这种装置其实不是十分可靠,如果中性点线路断路了,或者发电机不发电,启动继电器无法实现短接,防止重复启动功能就失效了。

不过现在的汽车基本都实现电子控制了,很多功能都需要通过控制单元来实现,这样就使防止重复启动功能变得更容易实现了。如果发动机启动后我们再次打火,发动机控制单元会把这种操作视为误操作,直接忽略掉,并不会执行。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即使再次打火汽车也不会有任何反应的。

另外,现在的汽车为了防止在启动时突然行驶而发生安全事故,普遍设计有空档启动功能。也就是说,只有在变速箱处于空档(P档)位置时,发动机才可以启动,在其他档位时启动电路是断开的,发动机是无法启动的。所以,如果汽车在正常行驶中,我们即使不小心重复打火了,起动机也是不会运转的,汽车也不会有任何反应。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车型都有防止重复启动的功能,或者防止重复启动功能失效了,这时我们不小心重复打火了,汽车会怎样呢?很不幸的告诉你,这种情况下确实会对发动机造成一定的伤害。此时的起动机驱动齿轮会强制与发动机飞轮啮合,但是起动机的转速高达几千转,而发动机的怠速转速在八百转左右,二者是不会啮合的。但是在起动机的强力驱动下,二者会发生一种可怕的顶齿现象,齿轮的端面剧烈的摩擦,发出刺耳的咔咔声,齿轮也会迅速的磨损。如果时间稍长,会把这两个齿轮端面打坏,二者再也无法啮合了,发动机就无法启动了。这种情况下只有更换飞轮齿圈或者起动机驱动齿轮,或者二者同时更换,费时、费力又费钱。

还有一种更可怕的现象,就是起动机真的和飞轮啮合了。此时的起动机会在发动机的带动下飞速旋转,起动机内部的线圈温度会迅速升高,然后烧毁绝缘层,线圈短路、散架,电瓶大线过热起火,引发汽车自燃。这种情况在一些点火开关损坏的车型上也能发生。

当车子没有熄火的时候,又打火一次对车子发动机有害吗?

感谢邀请,欢迎关注“旋转的方向盘”

汽车启动状态再次打火对发动机的影响几乎是可以忽略的,不过对发动机飞轮齿和起动机还是有一定影响的。但是偶尔几次的失误操作不会有什么大影响也不至于造成零部件损坏。

以上情况是针对钥匙打火的车型,启动状态再次打火我们也会听到“卡兹”的声音。不过现在很多具有无钥匙启动功能的车型已经不存在这种情况了,如果车辆停止时是启动状态再按启动按钮电控系统会按既定程序执行“熄火”的命令。所以说,一键启动是能避免像钥匙启动这种开机再打火造成的“卡兹”齿轮摩擦情况发生的。

这种“卡兹”声怎么产生的

简单的说就是启动电机齿轮转速和已运行的发动机转速(也可简单理解为怠速转速)是不匹配的,而再次打火起动机齿轮会试图带动飞轮旋转这样就会因为齿轮不能完美咬合而摩擦产生异响。怎么理解,看看钥匙打火的发动机启动原理大家就会明白:

我们都知道如果引导转速太低发动机是很难达到稳定运转情况的,现在的车一般都是在起动机的辅助下把发动机转速拉高到400-600转后才断开离合由发动机自行运转。所以启动系统必须有可以带动飞轮旋转的装置,也就是启动机。汽车点火系统主要包含三组重要的控制单元,分别是点火开关、蓄电池、起动机(启动马达)。点火开关的主要是起到接通电流的作用而蓄电池起到对起动机供电的作用;起动机是转矩产生和转矩传递的作用。开关通电、电池供电这些都好理解,关键就是这个起动机到底是怎么工作的,又是怎么产生异响“卡兹”声的。

当起动机通电后会因为电流穿越磁场感应产生旋转力矩从而驱动起动机的传动轴旋转,在电磁力的作用下控制拨叉驱使启动齿轮和发动机飞轮齿轮咬合,此时单向离合已锁止可直接将转矩传递给飞轮从而经过曲轴带动发动机的运转。而当发动机转速超过起动机转速后就会自动断开停止工作。所以“卡兹”声的产生就很容易理解了:启动状态后发动机飞轮和启动机齿轮是断开的,再次启动系统会重复以上操作驱使起动机齿轮和飞轮齿咬合,由于转速差的原因齿轮间就会产生了摩擦,这个打滑、摩擦就是“卡兹”声来源。

这样操作是否会带来故障隐患

说影响它会对发动机飞轮齿和起动机齿轮有一定影响。不过飞轮一般都是铁质并且很大偶尔几次也没关系,起动机齿轮和起动机电磁控制单元会比飞轮脆弱很多,因此现实常见的损坏多数发生在启动电机上。当然,如果长时间频繁这样操作肯定会对飞轮齿和起动机都有不利影响。比如一些老旧车启动很困难,原因就可能是起动机异常或者飞轮齿和起动机齿轮有所损害。如果发现自己的车辆也有启动困难的情况,在确保不是馈电的原因后应避免连续不断不停打火、并确保每次打火时间不超过五秒而且每次打火都要有一定时间间隔,如果超过五次仍打不着就有可能就是机械故障了,需要去检查。

一键启动车型可以避免此问题发生

虽然一键启动和钥匙启动的启动原理有相似处但是它们的工作流程还是有差异的。一键启动它的原理是有既定程序的控制单元会接受到驾驶员的某项命令产生的脉冲信号从而后做出相应的操作。电子控制的好处就是有既定的程序和配合此程序的硬件,驾驶人发出的命令会被精准的反映到相应操作上。一键启动就是你按下哪个操作它执行哪个操作而不会有过多额外操作,也不会出现再次打火情况。现在大多数一键启动的既定程序是按照通电自检-启动-熄火三个步骤来设定,也就是按哪一步系统仅仅执行这一步操作,如果停车启动后再按一键启动按键就会执行既定命令“熄火”,所以它不会像钥匙启动那样继续打火。如果像这样说的话那一键启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在行驶中不小心碰到或者按错到一键按钮上会怎么办?其实一键启动这个系统也有误操作保护设置,也就是在行驶过程中只要不连续按或者长时间按是不会触发熄火命令的。

最后要说的就是此类不正确的误操作一般不会立马对汽车硬件造成损伤,但一定要尽量减少这种操作,它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相关部件的使用寿命。另外,一键启动在行驶中不要尝试连续按键或者长时间按一键启动,车子会误认为紧急情况下的人为避险有意操作,会直接熄火也会导致转向系统和助力系统锁死,十分危险。

当车子没有熄火的时候,又打火一次对车子发动机有害吗?

在车辆发动机没有熄灭状态下,再次扭电门钥匙启动发动机,对车辆有害吗?这种发动机还没有熄火又启动发动机的情况,人们常常有时会出现这种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大概有两种情况,一是车辆停车在怠速状态下时间较长,忽视了发动机还在运转工作中,又进行再次启动发动机。二是由于在停车中,由于发动机的噪音较小,或是车辆的隔音效果太好,根本听不到发动机的运转声音,进行了二次点火。所以,在启动发动机前顺便看看仪表发动机的转速,是最好的方法,一来可以看看车辆自检是否正常,二来也能看到发动机由于暂停车时是否还在运转工作。

发动机运转工作中再次点火启动是否有害

如果在不知发动机还在正常工作又再次启动发动机,可以肯定的说存在发动机飞轮与起动机齿轮有打齿现象,而且还会伴有打齿的声音发出。每次虽然不至于打破某一个齿,但是会对齿轮的导角打毛。如果是经常发生这种错误,起动机齿轮与飞轮齿就难以啮合,造成两啮合齿轮相互打滑,并有异响声。

简述起动机带动发动机运转压缩工作

发动机起动是靠起动机接通电源后,在起动机电磁阀的作用下,推动运转中的起动机齿轮与静止中的发动机飞轮齿啮合,从而带动发动机运转压缩工作的。这种齿轮啮合方式并不带有像变速器换挡时齿轮啮合一样的同步环,所以发动机运转中再次给起动机通电,起动机齿轮与飞轮齿两者存在转速差,两齿轮就难以啮合,而造成打齿现象。在飞轮的转速与起动机齿转速相匹配时,齿轮啮合,起动机与发动机一起远转,当起动机断电后,起动机齿轮在回位弹簧作用下回位,发动机正常运行做功。

总之,车辆在没有熄火时,再次点火起动对车辆不会造成大的伤害,如果是䏻够起动机齿轮与飞轮齿啮合,在断开起动机电源后即可。如果是起动机的齿轮不能与飞轮齿啮合,就有打齿现象发生,虽然不能够造成严重的后果,但是至少会磨损齿轮,严重时也会打齿,必经是极少极少的个别现象。

欢迎关注:“这天那地车驰骋”每天和大家用不同的视觉解析汽车问答与技能,谢谢!

当车子没有熄火的时候,又打火一次对车子发动机有害吗?

在汽车没有熄火的状态下,不论你再打火多少次,对于发动机来说都是没有太大伤害的。但是题主关心的这个问题,光是给出结论来或许不能打消心中的顾虑,所以接下来就从原理说说明。

无论何种点火方式,都不用担心发动机

目前汽车点火分为机械钥匙点火和电子一键启动点火。对于配备电子一键启动点火系统的车型来说,在车辆处于启动的情况下如果再按一次点火按钮导致的结果只有两种可能,要么完全没有反应,要么发动机直接熄火,这两种情况对于发动机来说都是没有任何影响的。

而对于机械钥匙点火系统来说,在车辆处于启动的情况下,如果再此旋转钥匙启动导致的结果同样只有两种可能,要么你完全无法拧动钥匙导致什么都不会发生,要么如果可以拧动的话你会听打“哒哒哒”打齿的声音。不过这个声音可不是发动机本体发出来的,这个声音的来源是因为发动机启动之后,发动机转速过高导致起动机齿轮无法吸合进发动机的飞轮齿引起的打齿声。这时存在损耗的部件是起动机,发动机飞轮虽然存在一定的磨损不过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因此这两种情况对于发动机本身同样是没有过多影响的。

机械钥匙点火和电子一键启动点火的原理

所以说不论你的车是什么种类的启动模式,在发动机处于运转的状态下再次点火都是没有影响的。不过机械钥匙点火和电子一键启动点火其中的原理还是有区别的,对于电子一键启动点火系统来说,按钮有以下几种使用方法:1.踩住刹车并按下启动按钮,车辆将直接启动发动机;2.不踩刹车的情况下按下启动按钮,车辆会进入通电自检的状态,再踩下刹车按下按钮,车辆将启动发动机;3.车辆在启动的情况下,按下按钮,车辆发动机将直接熄火。这里比较关键因素就是发动机是否处于启动的状态,而车辆确定这一点则是通过发动机电脑读取曲轴位置传感器的曲轴转速。对于机械钥匙点火系统来说则比较简单粗暴一点,机械钥匙点火锁芯分为三个档位:熄火档、通电档、启动档。大部分锁芯的启动档在使用过一次后则直接被锁死无法再次使用,必须退回熄火档后才能再次使用,所以在车辆启动的状态下想再次点火是不可能的。小部分低端车型配备的锁芯启动档是可以连续使用的,这时则会出现上面提到的打齿情况的出现。

你的担忧,工程师都替你处理好了

车辆在厂家设计研发时早就考虑过很多误操作的情况,汽车工程师们已经合理的解决了这些问题,既能保证车主的安全驾驶,也能保证车辆受到的伤害最小。

综上所述,归纳成一句话:放心好了,不要想太多。之前回答过各种误操作会不会伤车的文章下面有小伙伴调侃:空腹吃饭伤胃吗?虽是一句小小的玩笑,但是道理没有错,过多的被这些事情困扰反倒是失去了驾驶和生活的简单乐趣。

只讲真话的硬核系说车,关注“马头人车库”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