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0.6排量的车,为什么中国没有?
日本0.6L排量的车,为什么中国没有?
众所周知在日本0.6L这类的K-car很多,几乎是随处可见,难道K-car很流行么?日本人都喜欢开这玩意?虽然日本的国土面积不大、日本人的块头也不大,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对大一些车的追求!性能好、个头大的豪华车谁不喜欢啊,日本的消费者同样喜欢,他们也不想开这类0.66L的K-car,只是他们迫不得已!日本国土面积小,人口却不少,人口密度接近我国的3、4倍!而在这种条件下,若是汽车全民普及所带来的后果必然是家用车的乱停、乱放,甚至会停满日本的街头巷尾!所以在早期的时候,日本的相关部门对购买私家车提出了及其严苛的要求,那就是购买私家车必须要同时拥有私家车位,否则不给办手续!这样一来就大量的限制了购车人群,将汽车的数量给强行压低了!可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发现这么做会限制汽车工业的发展,就又将够私家车需有私人车位的政策放宽,出台的新规就是“购买排量在0.66升以内,而尺寸不超过规定(长3.4米,宽1.34米,高2米)的车型,无需拥有私家车位!这个规定出台后,K-CAR也就应运而生,从而导致了K-CAR在好多年前的日本持续的火爆,当然现在的规定又有了进一步的放宽!以上就是日本有0.6L车并且很多、很流行的原因,实际上并不是日本的消费者喜欢小车,而是规定限制的,还是那句话有大又豪华的车子谁会不喜欢?如果咱们国内有一天也出现这样的规定这类K-CAR也会火!国内也并不是没有这样的K-car,比如铃木的“英格尼斯”,虽然排量不是0.6L,不过在外形上却具备了K-car的特质,车子不错、造型也漂亮,可是价格卖到了13万,花13万买一辆K-car还真是有点舍不得,虽然鄙人一直有想买个小玩意的冲动!这类的K-car真是很小、并不适合咱们国内的家庭结构,有时候我们口说可能无法准确描述它的小,看下图K-car与GTR的对比图,如儿童玩具车一般,这么小的玩意在国内很难得到认可!
日本有0.6排量的车,为什么中国没有?
去过日本的朋友都知道,大街小巷都随处可见0.6L排量的K-CAR,比国内的神车五菱宏光还要常见。K-CAR在日本的占比到底有多高?其保有量的比例高达37.9%,因为这种车排量很小很省油,尺寸不大停车方便,K-CAR这么适合市区行驶,为何中国却不鼓励发展K-CAR呢?
什么是K-car?- 很多人说,国内的面包车不就是日本的K-CAR吗?这种说法并不严谨,K-CAR对排量和尺寸有着比较严格的要求。
- 首先是排量,K-CAR的排量一般不超过0.66L,分为自吸和涡轮增压两种,大部分都匹配CVT变速箱。而国内的面包车排量基本是K-CAR的两倍了。
- 其次就是尺寸,K-CAR的长宽高分别不超过3400mm、1480mm、2000mm,而国内的面包车的尺寸明显比K-CAR更大。而且K-CAR的座椅不超过4个,而面包车一般都达到了7个。
- 最后就是载重量,因为K-CAR的排量小,其载重量不超过350KG。基本只能适用于上下班代步。
由于各种限定,K-CAR的优缺点也非常明显。
优势就在于其较小的尺寸,可以在人口稠密的日本非常方便地穿行停车,不过虽然其尺寸小,但是方方正正的造型,和四个座位均可放倒的设计,使得其空间利用率很高,内部乘坐空间还不错,放倒座椅后可以形成一个非常平整的内部空间。
虽然是代步神器,但是K-CAR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
1、舒适性较差。K-CAR只适合作为日常代步,很难在舒适性上给你带来更多,发动机舱很短,发动机非常靠近乘员舱,高速运转时候的噪音非常明显,重心高、悬架较软,开起来忽忽悠悠的。
2、动力较差。虽然尺寸小,但是K-CAR毕竟只有0.66L的排量,所以K-CAR的零百加速基本都要15秒左右,比五菱之光还慢,基本属于国内家用车垫底的水平。
3、K-CAR的问题还在于安全性,由于其采取的并不是传统的三厢车的设计,发动机舱非常短小、后备箱的纵深也很小,难以提供足够多的溃缩区,一旦发生事故,直接威胁到乘员的安全。
K-car为什么不适合中国?K-CAR能在日本兴起,除了较为适应日本狭窄的街道以外,政策的鼓励也非常重要,在日本,除了K-CAR外,购买其他车辆必须有私人车位证明才能上牌照,无论是买的还是租的,而且K-CAR的苛捐杂税和日常用车成本也远远低于其他车辆。
曾经有一段时间,国内一些车企制造的车型也借鉴了K-CAR的设计,像铃木的北斗星和长城的酷熊,如今都销量惨淡,濒临退市,为何日本热销的K-CAR,在国内却水土不服呢?
首先就是因为,中国幅员辽阔,买车必须兼顾出远门的需求,中国家庭大多都是三世同堂,而且大部分家庭,家里只有一辆车,因此对汽车的空间和功能性的要求很高,K-CAR从实用性上就不太符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其次,国内没有出台像日本那样的,对于小型车的鼓励政策,这使得在很多家庭只有一辆车前提下,特别是限牌限号的城市,买一辆更大更实用的车,成为了很多家庭的诉求。
最后,就是和国内消费者购车心理有关,很多国内消费者买车,基本是这个流程:
1、看牌子,德系车,高级,而且得是三厢车,两厢车算什么车,SUV也不错,反正看起来要大气。
2、然后坐进去看空间,比后排有几拳几指,打开看看后备箱空间,看看一大家子出远门的行李能不能装下。
3、接着看配置,三大件真皮座椅、全景天窗、自动空调,一个都不能少,不然小姨子坐起来不舒服。
4、再问问动力,虽然不太懂,但是相信排量决定论,排量大动力一定不错。
5、最后想起来得看看安全性,于是敲敲钢板、听听关门声,嘿,这车结实,安全。
6、问问价格,谈谈优惠,看能不能让4S店再送些礼品,刷卡成交。
很多国人购车的流程,就跟上面一模一样,K-CAR恐怕在第一关就已经被国人给PASS了。
总而言之,K-CAR作为一种非常特殊的车型,是一种纯粹的市区代步工具车,而国人对于汽车的要求是综合性的,在全世界范围来看也是最高的,这一点在短期来看难以改变,这种情况下,K-car怎么可能在中国卖得好?
日本有0.6排量的车,为什么中国没有?
印象中,中国最小排量的汽车,应该是奇瑞QQ吧,有0.8L的,卖得很不好,但主流的QQ仍是1.0L,这或计是国内消费者能容忍的最小排量了,微车火的时候,基本都是1.0L,比如奥拓等。
日本0.6L的K-car很火,占日本汽车总销量的三分之一,但是在中国很难卖出去。首先就是国人汽车消费还是以家庭为单位为主,所以追求大排量、大空间、大尺寸。尤其是二孩三孩家庭增多,对汽车的空间要求更高。
另外,日本很多家庭可能有两三辆车,那种微型小车足够个人代步。再加上日本国土小,人口集中,公共交通可以满足日常需求,汽车早就不是炫耀性消费品,买不买,买什么样的,都没关系。再加上日本的政策引导,所以K-car才成为主流。
日本有0.6排量的车,为什么中国没有?
说句真心话,抛开民族情节,搞小排量自然吸气发动机还得说日本技术,从最早进入中国的夏利(大发)和奥拓(铃木),虽然排量都是0.8升,又是三缸发动机,可它就是质量好,又省油,还能带得动空调,只要原车件没动过,即使是三缸发动机也不会抖,只要换了配件,就会产生抖动,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日本造小排量汽车的技术是非常成熟的,而我们呢?天津夏利和长安奥拓以及铃木北斗星,日方撤资后我们并没有掌握人家的核心技术,生产的产品质量下降,耗油量升高了,产品的竞争力大大降低了,口碑也越来越差。这是导致国人不喜欢小排量汽车和小排量车保有量越来越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日本有0.6排量的车,为什么中国没有?
李老猫说车为你非专业解答各种选车用车问题
日本有0.6排量以下的小车,为什么中国没有。目前国内排量最小的车应该是1.0升的,像奥拓,夏利,f0等,实在是找不到一台1.0以下的车。
日本人也并不是天生喜欢小车,但小车在日本确实拥有很大的优势,首先是操控灵活,在拥挤狭窄的路况中开起来更加游刃有余,其次它还拥有大车无法比拟的政策优势,税费低价格更加便宜。整体上日本对小微型车是持更加提倡和鼓励的态度。二战后,日本没有了禁止造车的限制,于是汽车厂家便想造出一款所有人都能消费的起的车型,k-car便开始出现,并延续至今。这种k-car车身尺寸都非常小,长度不超过3.4米,宽度不超过1.5米,排量也都在0.6以下。正是由于日本特殊的道路环境和使用小型车的传统,也让小微型车并不被排斥,而得以长时间存活。
在国内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以大为美的固有观念天然堵死了小微型车的市场,不要说k-car了,看一看铃木的下场就全明白了,口碑再好,稳定性再高也会被无情抛弃。国人买车有很大一部分面子需求,这也是小车所无法满足的。另外我们也一直对大排量自吸抱有深深的情怀,排量越大越有逼格,动力也就越平顺深厚,当大排量自吸改小排量涡轮增压时市场是骂声一片,小排量涡轮增压改更小排量涡轮增压时又是骂声一片,可见国内消费者对排量的看重程度。
不过随着油耗法规越来越严格,国内市场的汽车排量也越来越小,现在别克君越都开始用1.3t,英朗开始用1.0t了,未来几年再出个0.5t两缸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但我们对挑战极限的做法也并不期待。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发表你对此问题的观点【李老猫说车】
日本有0.6排量的车,为什么中国没有?
原因大概是,在眼下,不适合中国国情吧。
在日本,0.6排量的小车,属于轻自动车一类,在购置税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优惠。它适合的消费者目标群,一类是小城市和乡村地区的家庭主妇,主要用于送小孩上学(这不是主要的)、出外购物、会友等;第二类是小城市和乡村地区刚毕业就职的年轻人,主要用于上下班,或外出娱乐;第三类是小城市和乡村地区的上了年纪的老人,男女皆可,外出看病,购物或会友,或者去当地的文化馆、市民馆去参加各种文娱活动。这些人群或用车的场合,基本上都不会上高速,并不追求高速度,且停车方便(小城市或乡村基本上都无需停车费),耗油又少,再加上日本的乡村地区都是窄窄的车道(公路网极发达),大车行驶不方便,因此很受上述人群的欢迎。日本已经完全走过了以汽车炫耀身价的时代。
为什么这类车在中国无法畅销呢?第一,在中国的城市地区,除了用车的各种目的外,显示身份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一个年轻人或中产阶级买一辆0.6的,恐怕会被别人耻笑,男人的话,会被女友看不起,更何况像北京上海等一二线城市,牌照的竞拍就很贵,结果用拍卖拍照一半的钱去买一辆车,恐怕自己也很难接受;第二,中国农村相对贫穷,不可能人人有车,汽车还没发展到生活必需品的程度,农村妇女不会开着车去购物(在日本农村都普遍开设设施物品都跟大城市一样的超市,有免费停车场),老人也不可能自己开着车去看病(日本全民医保,农村城市一样的待遇,医保卡全国公私立医院通用,小城市和乡村地区也有一流的医疗资源,老人无需去大城市看病,都在当地解决);第三,中国人开车喜欢飚速度,且中国高速公路网很发达,从某地到某地,就可上高速,如此,0.6的小车就会觉得很不过瘾,真正能买车的人不会青睐这类小车。
这大概就是眼下(以后如何很难说)0.6小车无法在中国广受欢迎的主要原因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