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天然气价格暴涨超770%,意大利“真有这么惨”吗?
意大利人这个冬天可能吃不上意大利面了,因为他们没有天然气可以煮面。有的人已经洗不起热水澡了。
意大利70%的能源依赖进口,40%的天然气能源来自俄罗斯。天然气价格暴涨770%这只是“批发价”,真正到了消费者端,涨幅可能更多,
问了在意大利的朋友,意大利比德国、法国的能源危机还要严重,而且意大利的收入比这两个国家还要低。有人已经不敢乱开暖气了,你能想象2022年了了发达国家的人还用毛毯取暖吗?
意大利政府今年将限制集中供暖,甚至号召群众把空调暖气调低一度,每天少使用一小时。
我感觉北欧的木材行业会有一波涨幅,毕竟欧洲大陆采暖需要材料啊!
不知道意大利奢侈品行业会不会受到影响?毕竟都是纯手工打造的高端品牌,如果工人太冷,可能严重影响生产啊!
还问了几个在深圳做外贸的朋友,他们最近的爆款都是一些毛毯、暖宝、热水袋等产品,主要购买者也都是欧洲人。
意大利天然气价格暴涨超770%,意大利“真有这么惨”吗?
我在荷兰工作。就拿我住的房子来说。我就自己一个人住,下班回家洗个澡,休息的时候开火做饭,偶尔下班也做点。以前每月天然气费用135欧。自从连续三次涨价后,我的习惯保持不变,每月燃气费558欧元。这还是在没来暖炉的情况下。如果冬季打开暖炉,估计要破千了。我哥们在意大利米兰,我问他天然气情况,他说比我糟糕。估计比我的费用还要高。他们毕竟是3口人住。
意大利天然气价格暴涨超770%,意大利“真有这么惨”吗?
怎一个“惨”字了得,随着意大利天然气价格暴涨,意大利面都要煮不熟了,带来的负面还包括企业生产成本增加、陷入经营亏损、收入减少、失业率增加等等。
意大利国家统计局这个月11日发布了月度经济走势报告,报告中提到能源价格的大幅上涨已对企业经营构成了重大风险,比如根据数据,相较于2019年,柴油涨36%、汽油涨20%、电价涨131.5%,但这还都不算什么,因为天然气价格暴涨了776%。
暴涨776%还只是批发价格,终端零售价的暴涨比例更高,财政不得不弥补中间差距,这又进一步推高了意大利的负债率,目前负债已经超过了欧盟设立的3%上限。
尽管自2021年起在面对能源价格上涨的时候,财政启动了数轮能源价格补贴和对相关企业减税等优惠措施,然而面对天然气等能源价格持续暴涨,单靠财政补贴显然苍白无力:
据预测,8.2%的企业将陷入经营亏损,涉及企业35.5万家、涉及员工340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近6%。
天然气价格的暴涨不仅体现在企业经营风险上,在居民生活和取暖方面也体现得淋漓尽致,首当其冲的就是随着能源价格暴涨,食品价格也大幅上涨了,预计2022年平均通胀率将达8.5%,这个数值甚至比大西洋彼岸的美国还要高。
另外,意大利居民生活和取暖也普遍依赖天然气,随着天然气终端零售价的暴涨,普通家庭的天然气账单金额将较往年增长70%至80%,这还是建立在节约用气的基础之上的。此前曾流传着把意大利面煮到半熟,然后关火用余温加热至全熟的段子,虽是调侃,但也反映出了居民的无奈。
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对高价天然气的使用,很多家庭已经开始回归传统的燃木取暖方式,木材需求较往年高涨了不少,专门用作燃料的木材砍伐量约为往年的2.5倍。为了过一个暖冬、为了降低天然气账单,聪明的意大利居民可谓穷尽了一切办法。
不仅是居民在减少用气量,7月份欧盟委员会的一项提案中,为了解决整个欧盟面临的天然气短缺的问题,建议各成员国将用气量减少15%,无论采取何种措施。万般无奈之下,意大利自10月份起调低了公共建筑内的供暖温度,同时每天中断供暖1小时……这些仅仅都是为了减少30亿-60亿m³的用气量。
天然气等能源价格暴涨的负面影响效应太大了,这也直观地反应在宏观经济层面,比如7月份的时候意央行还预测2023年经济能实现1.3%的增长,而昨天央行重新评估,下调至0.3%,甚至强调如果出现能源断供或贸易停滞,不排除负增长1.5%的可能性。
意大利如今所面临的天然气价格暴涨等一系列问题怨不得别人,只能归咎于跟风制裁:处在亚平宁半岛的意大利,能源资源匮乏是限制其发展的一个巨大劣势,95%的天然气消耗都要依赖于进口。
然而尽管是全欧对进口能源依赖性最强的国家之一,在过去,天然气的供应也一直跟得上,这得益于俄罗斯天然气的供给,通过中转乌克兰的“兄弟”管道,来自俄罗斯方向的天然气能源源不断的输送到意大利、捷克、德国、法国、瑞士、奥地利等国,意大利根本就不会出现缺气的情况。
俄乌冲突前,意大利40%的天然气依赖俄罗斯,而且在管道输气的基础上,价格低廉。
但是自从冲突之后,情况则发生了变化,欧盟已经实施或者宣布了对俄总计8轮的制裁措施,其中就包括意大利及整个欧洲都赖以生存的能源,煤炭禁令、石油禁运等这一切都用上了。而意大利作为欧盟国家,一是为了步调上要保持与欧盟的一致,二也是为了获得来自欧盟的疫情纾困补贴和债务援助,不得不在对俄制裁法案上签字。
意大利等欧盟国家对俄的能源制裁政策,叠加俄罗斯刻意削减对欧盟的天然气出口作为反制裁回应,欧洲各国在过去陷入了天然气危机,价格也随之整体暴涨了三四倍:
虽然自俄罗斯主动削减对欧供气量以后,特别是北溪管道遭到破坏而不得不停止供气以来,尽管意大利等国在积极寻求天然气替代进口国,但来自于美国等方向的天然气,是用LNG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进口而来的,其价格无疑会水涨船高。
尽管价格暴涨,好像也没有其他弥补天然气存储亏空的更好办法,欧洲不得不吞下天然气价格暴涨的苦果。
俄罗斯方面已经释放了善意,有意继续履行对欧供气合同,但是“球”在欧盟那一边:其实无论是欧盟跟在美国屁股对俄进行能源制裁,还是北溪两条天然气输气管道被炸,明眼人都知道受益者是谁。自从来自俄罗斯方向上的天然气输气量减少之后,来自美国方向的天然气进口量和价格同步提高,一条LNG运输船一趟美欧之行就能攫取1亿美元的利润,美国赚的盆满钵满。
现在的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已经意识到了天然气价格上涨对其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方面的影响,更是忌惮俄长期断供天然气后可能会对宏观经济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甚至不排除经济衰退概率进一步加大的可能性。
然而,制裁还在继续,就在9月末,欧盟对俄实施了第8轮制裁,依然没有“握手言和”的意思。不过,俄罗斯却以德报怨,充分释放了善意:
就在13日这天的能源周活动上,普京先是谴责了北溪管道被破坏导致对欧廉价能源输送受阻,同时相当于切断了俄欧之间的联系,而个别国家则从中渔利,个别国家的破坏行动使得世界经济和能源进一步加剧了危机。
随后,普京释放了极大的善意,强调“修复北溪管道是可能的”,俄仍然准备履行对欧能源输送合同,已经准备好在秋冬季节为欧洲输送更多的天然气,而价格则只是目前市场价格的1/3/、1/4。
无疑,俄罗斯方面已经释放了善意,有意不让欧洲过一个寒冬。但是,恢复供气是有前提条件的,那就是北溪管道必须在安全得以充分保障的前提下才能运行,如此才有意义。
话里话外表达的意思很明显:可以恢复供气,价格也是长期协议价格,欧洲会因此从中受益,但是北溪管道被破坏这件事不能再次发生了,欧洲天然气进口国应当充分保障北溪管道的安全!
显然,“球”已经被踢到了欧洲这边,至于欧洲是继续对俄能源制裁而饱受天然气价格暴涨,还是坐下来谈,这就取决于欧洲的态度了。
其实不仅是意大利,整个欧洲长期以来都高度依赖俄罗斯的油气资源,尤其是天然气,否则也不会花费巨资修建北溪1号和2号。
如今欧洲天然气价格暴涨对欧洲各国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困扰和问题,真正想要解决也很简单,坐下来谈就可以了,但是欧洲却在跟随美国对俄制裁的路上越走越远,其实是非常不可取的,毕竟这是以牺牲自身利益为代价的。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关注吧。
意大利天然气价格暴涨超770%,意大利“真有这么惨”吗?
欧洲没天然气用,冬天挨冻。非洲因为乌克兰打仗,粮食价格上涨,面临温饱问题。巴基斯坦等一些国家可能面临经济危机。目前来说,中国可以说非常稳定了,虽然有疫情,挣钱难一点,但有吃有喝,安全稳定。真的是很幸福了!
意大利天然气价格暴涨超770%,意大利“真有这么惨”吗?
单看意大利的GDP,欧洲第四,仅次于德国,英国,法国,
意大利全球排名第八,高于加拿大,韩国,俄罗斯,
从这些数据来看,意大利还不错,
但意大利的GDP背后是意大利的国债已经累计到破产边缘了,
苏联解体后,欧洲共同体进一步发展成为了欧盟,
意大利的里拉货币退出历史舞台,加入到了欧元区,
1999年1月1日,欧元诞生了,
欧洲智库的评估,过去23年,德国是欧元区最大的受益者,
收益在2.1万亿人民币左右,
而意大利是欧元区最大的损失者,
损失超过1.5万亿人民币,
因为意大利的企业,竞争不过德国的企业,
所以过去23年,意大利的经济没有进步,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意大利天然气价格大涨7倍,
对意大利的中小企业来说是致命的,
对意大利的服务业,比如餐饮业都是致命的
意大利本来一年的天然气开支在两千亿人民币左右,
如果天然气价格保持目前的高价一年以上,
意大利的天然气开支超过1万亿人民币,
而意大利人口只有区区5910万,
很多人会说意大利是发达国家,居民收入高,
意大利确实是发达国家,但属于发达国家里面收入相对较低的
北欧的居民收入年薪在36万人民币左右,
而意大利的居民收入年薪在20万人民币左右,
意大利人一个家庭一年要拿出3万以上人民币付水电费,
比以前的几千元多出2万多,
这2万多,原本可以拿来去餐厅吃饭,看电影,郊区度假的,
现在的意大利人只能减少餐厅用餐,度假,电影这些活动了。
意大利天然气价格暴涨超770%,意大利“真有这么惨”吗?
能源上涨会引发一系列的物价上涨,这对人民来说是最难受的。
你敢想象你家用20元每立方米 天然气的场景?
门口面馆用着20元每立方米 天然气,还会给你卖10元一碗的面条?
而且意大利的平均工资也不算高,但贫富差距非常大,普通百姓遭殃了。
好就好在,意大利的气温比其它的欧洲国家稍微暖和一丢丢。
“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车子了罗马没钱加油回去了[捂脸][捂脸][捂脸]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