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原著中长公主为什么要明里支持太子,暗中扶持二皇子?

简单来说,长公主明里勾搭太子,暗地里扶持二皇子的操作,属于权力游戏中,把鸡蛋分开投资给不同篮子的策略。

两个都是理论上的皇位继承人,捧一个踩一个肯定不合适,万一赌错了将来就会被打压。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把两个都包圆了。

而且长公主李云睿对两个皇子的操作,跟庆帝是反着来的。

庆帝是明里打压太子,一副要把二皇子扶持上位的样子。实际上是利用二皇子这个工具人,去磨炼太子的心性,让他成为一个真正合格的接班人。

但李云睿却是明里对太子各种关怀,甚至两人滚了床单,但私下却跟二皇子暗通款曲,两人一起合作建立了足以威胁皇帝的势力。

但庆帝跟长公主有一个基本共识,那就是最终肯定让太子李承乾登基,没有二皇子李承泽什么事。从庆帝的角度来说,太子的性格虽然暗弱,但适合做守成之主,类似于朱元璋对朱标的期许。从长公主的角度,太子的性格适合操控,等庆帝GG以后,自己就能垂帘听政成为比太后更高一级的存在。

二皇子在这种诡局中,是最身不由己,而且内心最痛苦的一个。

电视剧里二皇子有一段很经典的台词:做儿子最难就是在皇家,别家儿孙也争,但输了最多丢家产,丢前程,丢脸面,但我要是输了,丢的就是命。

李承泽十二岁就被庆帝搬出来,打扮成一个受到全族器重的冉冉新星。给太子制造了无穷无尽的压力,太子不止一次对老二下杀手,可都被庆帝给截胡了。

结果就是太子李承乾内心越来越猥琐,越来越不自信,甚至开始纵情犬马,不但跟自己姑妈乱搞,还得了一身花柳病。

李承泽打心里看不起自己的三弟,觉得他哪方面都不如自己。而且无论是皇帝,还是那个疯子姑妈,以及朝中的重臣们,都对自己寄予厚望。从各种迹象表明,李承乾如果继续这么菜鸡下去,那么将来庆国的皇位肯定是自己的,一点悬念都没有。

后来庆帝赐婚叶灵儿给二皇子,这更让他坚定了自己的猜测,毕竟这等于让自己参与了军权控制,而南庆第一权臣林若甫又是长公主的棋子,也等于是自己的棋子,军政大权一手抓,自己不想飞都难。

结果到头来,二皇子发现自己从头至尾都是个任人摆布的棋子,而且自己越是出类拔萃,工具人的地位就越稳固。

庆帝从没考虑过让他接班,即使太子被废,接着考虑的也是三皇子李承平。甚至大皇子跟范闲在庆帝心中,位置也比他高得多。

那个疯子姑妈李云睿更加瞧不上自己,玩无间道玩到了九重天,表面上支持太子,暗地里支持二皇子,实际上还是支持太子,这么绕也不怕晕车。而且李云睿虽然又疯狂又恐怖,但她就是庆帝一个玩物罢了,所有操作都在庆帝(以及瘸子陈萍萍)掌控中,就连那个足以撼动庆国的恐怖组织君山会,也是庆帝为了消灭所有大宗师故意设的局,李云睿不过是个负责联络的工具人罢了。

而跟叶灵儿的联姻,也是皇帝跟叶重的一个局,演给君山会那帮人看的。直到他跟长公主太子叛乱的时候,被岳父给背刺了,二皇子才知道自己一直都在当小丑。

最悲惨的一点,二皇子临死前才发现,世界上真正想要他活下去的人,竟然是他千方百计想要杀死的范闲。范闲一开始就看透了庆帝对二皇子的利用,所以他一直用各种方式打掉二皇子的雄心壮志,只有在权谋斗争中碾压他,让李承泽彻底失去对皇位不切实际的幻想,变成一个逍遥自在的闲散王爷,这其实是真正为他好。

说来奇妙,我一心以为姑母会助我,一心以为岳父会助我……但看来看去,原来倒是你,我这一生最大的敌人,对我还曾经有过那么一丝真心。

最后二皇子在孤独和绝望中自杀,而且为了不让自己被救活,一直等到毒血攻心才告诉范闲,他在死前留给自己父皇四个字:

鳏!寡!孤!独!

这算是世界上最恶毒的诅咒,而且最后还每个字都应验了。

皇后跳楼自杀,庆帝没有了正室妻子,是为鳏夫一枚;整个朝堂在他的高压统治下,无一人跟他真正亲近,除了畏惧就是憎恨。大宗师叶流云对庆帝的卑鄙手段绝望之际,出海远离了这个千古一帝,儿时玩伴范建早就看淡了皇帝,余生只为让范闲过得更好,陈萍萍这条老黑狗更是立誓要杀尽姓李的人,皇帝当到这份上,妥妥的孤家寡人一个;太后被私生子范闲亲手毒杀,让他成了孤儿一个;老而无子是为独,庆帝虽然前后有五个孩子,但太子二皇子对他恨之入骨,死了都要诅咒他,大皇子跟他毫无感情,视陈萍萍为亲生父亲,范闲这个野种直接亲手弑父,最年幼的三皇子李承平对他敬而远之,被范闲调教成了一个工具人,一众儿子跟他都离心离德,是为独父一人。

庆帝把自己儿子当小丑耍了一辈子,换来四字真言做评语,也算是一种最痛快的报应了。

《庆余年》原著中长公主为什么要明里支持太子,暗中扶持二皇子?

在庆余年原著中,长公主是个长袖善舞、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厉害角色,明面上她是支持太子一系的,暗地里她却与二皇子紧密勾结。据原著中交代,她这么做的终极目标是超越叶轻眉。然而,这些都是表面上的说辞,更深层次的原因其实是展示古代封建皇族中的人性虚伪与勾心斗角。一起跟白羽了解一下

一、权力的游戏

毛主席在谈论世界形势的时候曾经说过一句著名的话,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放在庆国的政治斗争中,也相当的合适。皇帝的寿命是有限的,大臣及其家族的利益需要是无限的。

常言道,一朝天子一朝臣,那些在朝廷中大红大紫的既得利益者自然是希望由衷地手中权力更多一些,握住权柄的时间更久一些,于是一些“高瞻远瞩”的大臣们为了投资未来,就把希望放在了将来能够继承大统的皇子们身上。

太子是庆帝属意的下一任继承人,更是朝廷法定的接班人。于是一帮大臣像苍蝇一样整天围着他,讨好他,就算是将来当狗腿子也一定要当一只又肥又大的。整天被饱含着热情、奉承、讨好的马屁中包围着,就算是穿越者范闲感觉也有点自我陶醉。

书中写到江南道的官员们正分列两侧,用“脉脉含情”的目光看着自己,说不出的炽热与温柔,整座官衙似乎随着他的到来,倏乎间多了无数头吃了不良草料的骏马,屁声雷动。

只要还有没有修炼到无欲无求的境界,就难免会沉浸在虚荣、权利、金钱所带来的欲望之中。太子如此,二皇子如此、长公主更是如此。像范闲那种理想主义者,只要不是大宗师没有监察院的保护,一般都是容易横死的。所以,任何一位皇子都要争取更多的力量,而长公主就是可以赐予你力量的人。

二、权力的手段

当主角落入险境需要拼命的时候总会从身后抽出一把大宝剑指向天空,然后变身出一生的腱子肉。在庆国宇宙中,李云睿不用被雷劈也是公主,因为她手握内库,随时可以使出“乾坤一掷”把自己的力量释放出去

在庆余年小说的前半段,长公主是明面上支持太子与皇后一派的。长公主手中掌握着内库,其实就等于掌握着庆国大部分的财源。自古权钱不分家,就连初出茅庐的范闲也深谙这个道理。在范闲看来,内库的财源必须要有监察院这个暴力机构作为支撑才能不被他人夺走。多年掌控内库财权的长公主难道就不明白这个道理吗?燕小乙这个征北军大都督和信阳庞大的情报机构其实就是最好的证明。

长公主身边几位贴身侍女个个精明干练,武艺高强,身为九品高手的范闲踏入长信宫就感受到了这些娘子军散发出的杀气,当他从长信宫狼狈出来的时候整个后背都湿透了。

为了获得长公主的力量,皇后和太子也甘愿成为她的棋子,多次向范闲派出杀手。长公主作为皇族的一员,依靠血管中流淌着的天潢贵胄的血脉,天生就是操控棋局的人。就连林若甫也承认,长公主玩起阴谋来丝丝入扣,发起疯来铺天盖地。正是因为长公主做事不计后果,所以反对她的人就会自然而然地站在她的对立面。于是,二皇子作为对立面的带头人就站了出来。

三、权力的平衡

太子是未来的皇帝,一言一行都被身边无数双眼睛盯得死死地。既然是未来的统治者,自然需要有个像样的“磨刀石”。具备这个资格的二皇子很早就在宫外赐下了宅邸,并且在庆帝的默许下,一帮大臣出现在他的身边,形成了新的利益集团。离开了母亲的庇佑和教导,二皇子就在对抗太子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为了保证自己不被太子挤兑掉,二皇子只能寻求长公主的帮助。在长公主两头逗弄的情况下,太子与二皇子的嫌隙越来越大,兄弟反目势同水火。

如果你仔细看过原著,就会惊奇地发现,其实太子身边除了辛其物之外没有几个真正的心腹,二皇子那边除了脑子里都是肌肉的“八家将”之外,居然也没有几个厉害人物。两位皇子都以为握住了长公主这张“王炸”,在朝堂的台前幕后斗得如火如荼,为了权利的归属,夺嫡之争闹得如火如荼,大臣们也跟着摇旗呐喊拼得你死我活。其实,不管是二皇子的势力还是太子的势力,长公主随时可以倒向另外一边,全身而退。

在原著中,撕破脸的长公主在大雨中曾经跟庆帝有过一场撕心裂肺的争吵。庆帝指责长公主对权力的喜好已经到了一种畸形的程度,乱朝纲、埋私兵、用明家、组君山会都没有什么大不了,唯有参与了夺嫡之争才是最致命的。

李云睿很轻蔑地戳穿了他的谎言,身为帝王,只有权力的平衡被打破才是他最在意的。为了朝廷的局势,尾大不掉的老一代必然要成为祭品,第一代是叶轻眉和皇后娘家人,第二代是李云睿和太子,下一代就轮到范闲了。

权力就像一张大网,每个身在其中的人都被网罗在彼此交叉的节点上。长公主在朝中经营多年,党羽、面首、攀附者形成了一股庞大的势力。牵一发而动全身,在这种相互链接,相互影响的关系下,权力的运作方向就会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形态。一种是被看不见的阴谋裹挟的棋子,另一种就是落子下棋的人,权力的操控者。至于长公主说自己要超越叶轻眉,如果从君山会的角度来看,她真的做到了。老白将会在下一期着重分析君山会的权力构架和现实意义。

白羽点评:长公主的权力来源自庆帝,她一直都以为自己是那个下棋的人,殊不知自己在无形中,其实也是受到了庆帝的影响。庆帝在对长公主的压力和控制的同时,也把这种控制施予太子与二皇子两派,进而影响整个国家权力的分布。庆帝居中坐在权力的王座上,将所有势力都为我所用。他通过操弄长公主来实现皇子之间争斗来平衡各方势力,目的就是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长公主在操弄他人命运的同时,也被更高明的庆帝安排着她的命运。朝廷中的大臣们,就像形形色色的棋子般争先恐后地进入棋盘,又在权力的引导下走马灯似地粉墨登场,凄楚下台,演绎着一幕幕宫廷悲喜剧。

《庆余年》原著中长公主为什么要明里支持太子,暗中扶持二皇子?

@自在人生百味,前来回答。

长公主从始至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她的皇帝哥哥,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庆帝。

一、一切都源于一个女人对另外一个女人的嫉妒

在庆帝还不是皇帝的时候,在庆帝的老子还只是诚王府的一个边缘王爷的时候,王府里有着感情很好的兄妹三人,他们就是老大庆帝,老二靖王,老小李云睿。

在诚王府里除了他们兄妹三人,还有他们奶妈的亲儿子范建,几个人愉快地生活在王府里,在他们稍微大点的时候,还叫陈五常的陈萍萍也加入了进来。

那时李云睿是几人当中的唯一女生,哥哥们都让着她,爱护她,呵护她。

但这所有的一切都在一个叫叶轻眉的女人出现后发生了改变,自从哥哥们从澹州回来后讨论最多的就是这个女人。

后来叶轻眉又从澹州追到了京城,找到了庆帝他们几个,他们整天混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和做不完的事。

没有人再关心李云睿,大哥和二哥天天去找叶轻眉商议大事,都不带她玩了,范建也围绕在那个叫叶轻眉的身边,就连陈五常也一样,那个女人还给他改名叫陈萍萍。

原先围绕在李云睿周围的哥哥们都围到了叶轻眉身边,叶轻眉成为那个最光彩夺目的女人。

当李云睿想尽各种办法想要引起哥哥们注意的时候,哥哥们反而拿她和叶轻眉做对比,告诉她叶轻眉多么的厉害,不会像她如小孩子一样,这让李云睿很委屈失落。

以后的事实证明,叶轻眉确实很有才干,因为她诚王登上了皇位,因为她建立了三大坊,改良了器械,办报纸,开邮局,成立监察院。

叶轻眉太厉害,让别的女人都生活在她的阴影里。

李云睿不甘心被叶轻眉比下去,她也要做大事,她要拿回哥哥的关注和宠爱,证明她不比叶轻眉差,叶轻眉能做的她也可以做,叶轻眉不能做的她也可以做。

二、问世间情为何物

陈萍萍说李云睿是个可怜的女人,李云睿一辈子活在叶轻眉的阴影里

李云睿是骄傲的,身为长公主,有个皇帝哥哥,自身也容颜绝丽,有手段有谋略,但她始终比不过一个人。

她小的时候也很喜欢太平别院,可是庆帝总不让她去,她向父皇讨要,还被哥哥骂了一顿,那时候太平别院的女主人还是叶轻眉。

叶轻眉死后,庆帝将太平别院封存,到京都叛乱的时候,长公主李云睿将太平别院拿了过来,作为她指挥京都事宜的居所,范闲不明白她为什么把太平别院作为她指挥京都事宜的居所,其实她只是为了证明自己,好像对叶轻眉说,你看,我当年没有得到的东西,现在最终还是归我。

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证明自己,都是为了让皇帝哥哥知道自己并不比叶轻眉差,包括她明里支持太子,暗中扶持二皇子,都是因为庆帝。

用二皇子当磨刀石磨砺太子本来就是庆帝的意思,如果庆帝不同意,李云睿什么都做不了。

李云睿所做的事,庆帝都知道,李云睿也知道庆帝知道,她对范闲说:“咱们老李家的男人啊,总是这般的虚伪无耻……,丧尽天良的是我,事后伤心难过,得万人安慰的是你……,这点倒是和你父亲很像。”

即使说动苦荷和四顾剑围困大东山,也是她故意配合庆帝做的局。

李云睿说:“我毕竟是庆国人,这一生的时间,都花在如何助皇兄一统天下上,怎么可能临到去时,却不把庆国未来将要的危险计算在内?

我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过要让苦荷和四顾剑活着回去。

她也想着庆帝可能会在大东山被几大宗师杀死,可她不在乎。

这么多年来无论她做什么都无法替代叶轻眉在庆帝心目中的地位,总归是有怨恨的,但最后得知皇帝哥哥没有死,她还是开心的。

其实从大东山布局开始,李云睿就已经死了,是心死了,哀莫大于心死。

至于她为什么这么做,安静地做个享受荣华富贵的长公主不好吗?

地上的土坷和天下耀眼的流星,你想做哪一个?人生在世,只需要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便好,人言不足畏,史书不须忌,像皇帝哥哥那般喜好颜面的人,终究还是需要我来帮助的。

因为他负了我,因为我要向所有人证明,一个女人,也可以改写这臭男人们霸占很多年的历史。

到了最后,她还在和叶轻眉比较,她问范闲,“你说,我现在是不是终于胜过了你的母亲?

庆帝从大东山安然无恙地回来了,他让姚太监代笔写了四个字给李云睿带去,内容是“朕回来了”

这四个字的意思很简单:朕回来了,朕还活着,你自己看着办吧。

这大概是庆帝给自己妹妹最后的信息,最后的话语,李云睿在心里悲伤想着,最后一句话也不屑于亲自写吗?

最后的一刻,依然是绝望的,她要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给皇帝哥哥留下个强敌,她让范闲想一下为什么秦家会参与叛乱,让范闲去问陈萍萍。

她在范闲的心里种下了一朵毒花。

长公主是个痴情的人,或许这情有些荒唐,有些别扭,可依然是情,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她就是长公主,她就是李云睿,天上地下,独一无二的那位。

《庆余年》原著中长公主为什么要明里支持太子,暗中扶持二皇子?

长公主在庆国朝堂的影响力是很畸形的。

一个30多岁的公主不按照规矩和常理去出嫁,而是呆在宫里。

明明不懂运营和做生意,庆帝却让她管理内库这么大一份产业。

从这两点来说,庆帝可以说任人唯亲,而且识人不明

庆国的繁荣跟庆帝也没有多大关系,主要是因为叶轻眉的底子打得好,庆帝也就是个维持而已,连维持都已经要维持不住了

可以这么说,庆帝看着精明得很,但都是小聪明,自己的儿子也跟自己一个毛病,只有小聪明,没有大智慧。

长公主这个庆国的毒瘤就是庆帝一手喂养出来的,拿庆国的基业和未来喂养

看庆帝杀叶轻眉,冠冕堂皇为了庆国,再看庆帝对待长公主,就知道他有多么虚伪。

长公主跟庆帝是一样的只有小聪明,没有大智慧,心中更没有百姓,只有权力。

如果按照叶轻眉的思想,那是典型的民重君轻的思想,对于皇权是极大的挑战,如果叶轻眉活着那就是对皇权的压制。

长公主以叶轻眉为目标和追求,当然是指影响力方面,而不是思想方面,但是其她不知道,叶轻眉的影响力来自于思想,而不是手腕。

长公主背道而驰,用民轻君重的思想,追赶叶轻眉的影响力,那根本就不可能。

长公主跟皇后走得近,是为了讨好太后和太子,皇后那边已经没有什么力量了。

如果庆帝让太子继位的话,长公主还是可以继续管理内库的。

因为立太子在前,庆帝最开始想的是让太子来继承皇位,所以长公主一开始也是顺着庆帝的意思在操作。

毕竟,当下,庆帝才是庆国内最有权力的人,所以长公主必须得讨好庆帝,才能保住手里的内库,以及自己的权力。

但是,当长公主发现庆帝在扶持二皇子的时候,长公主就开始考虑,如果庆帝想要换太子的话,二皇子继位,要怎么能保住自己的权力呢?

长公主只要动动脑子,就知道得去二皇子那里放一些筹码,这也是两边下注。

为什么要两边下注呢?

因为庆帝表面就是在两边下注,太子在明,二皇子在暗。

长公主也是一样随着庆国这个最有权力的人来下注。

长公主为什么要扶持太子和二皇子,其实并不重要,关键的是这两个人为什么要被长公主给控制了呢?

一个因为感情,一个因为金钱。

长公主根本没有把这两个人当成自己的侄子,而是当成权力的通道和来源。

如果他们两个人任何一个当皇帝,长公主都能保证内库还在自己手里,自己还有权力。

如果两个人都还没有当皇帝之前,当然更不能得罪自己的皇帝哥哥。

但是庆帝跳出长公主的预计,让范闲加入了这个局,范闲不可能继承皇位,那么长公主几乎没有筹码来拉拢范闲。

范闲根本不会被她拉拢,这是很重要的,既然不能被拉拢,长公主就要毁掉范闲,这才是长公主跟范闲之间的死结。

因为这个死结,长公主跟庆帝之间的矛盾也变得不可调和了

长公主就一步一步跟自己的皇帝哥哥也走向了对立和敌对。

当情感、金钱、拉拢都没有用处,就要用武力说话。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因为政治上的不可调和,才走到杀人造反的地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