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导演的《集结号》有哪些槽点?

《集结号》算是国内战争片中,争议非常大的一部。

有人觉得各方面都好,是国产战争片的一座高峰;也有人觉得军事方面的错误一大箩,完全是军盲拍出来的劣质作品;还有人觉得这是一部典型的公知电影,夹带了不少私货散播毒草来的。

我对《集结号》的看法,这就是一部娱乐片,而且是非常典型的冯小刚式娱乐片,里面那些人物矛盾、台词设计、泪点爆点,都有冯小刚一贯的风格。他本来就是追求娱乐大于艺术本身的商业导演来说,《集结号》跟《1942》算是他加大艺术占比的尝试之作,只不过都折戟沉沙,也让冯小刚看到了自己的艺术上限。

但作为一种国产战争片的新类型,《集结号》其实做了一次比较先锋的市场测试,口碑两极化也正是这部电影成功的地方。我朝的电影直至今日,也不能纯粹当成娱乐或者艺术产品去制作,仍然是主题先行立场站正,一旦被人纠到了你屁股有点歪,那以后最好就不要去再尝试这个方向。

《集结号》这类争议巨大的电影,相信以后都看不到了,也没有导演敢去尝试了。

正因为《集结号》是一部反常规的电影,所以在国外的评价反而比较高,尤其是一直把国产战争片当笑话围观的日本网友,对《集结号》奉若珍宝一般,给出了极高的评分。

就像日本网友把抗日神剧做成了公式书,进行嘲讽跟吐槽一样,他们对集结号也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吐槽,最为难得的是,这些日本网友全程将自己带入了我军视角,把主角谷子地和九连战士当成动漫主角一般喜爱,甚至夸《集结号》质量远胜日本电影。

可见在讨好外国观众的方面,冯小刚比张艺谋强了不知道多少倍,小钢炮拍给国人看的电影,被老外各种吹捧,而老谋子专门拍给奥斯卡评委看的电影,结果内外不讨好。

最有意思的是,日本网友也发现了这部电影在军事方面的两个大槽点,并且进行了精准吐槽。

第一个巨型槽点就是坦克,刚出场的时候,有弹幕说“谢尔曼坦克”。

但很快就有一大批弹幕表示,这不是谢尔曼,而是潘兴M26重型坦克。

于是乎问题来了,解放战争时期,国军部队真的装备了这种神器吗?

答案是没有,当时老美给国军的援助武器,基本上都是美军准备淘汰或者已经淘汰的次品,就算是谢尔曼M4这种在欧洲战场各种吃瘪的中型坦克,国军也装备极少,缅甸远征军有36辆短身管谢尔曼,还被当成大宝贝一样生怕用坏了。

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虞师已经是装备最顶级的部队,也就一辆谢尔曼,为了骗到它,龙文章还差点被虞啸卿用鞭子抽了一顿。

连谢尔曼都是稀罕物,老美怎么可能把潘兴这种大宝贝给老蒋呢,再说二战末期美军自己都没大量装备,直到朝鲜战争才大量投入实战,那么潘兴出现在解放战争里面就纯属魔幻片了。

为什么道具组会弄出这么大的乌龙呢?很简单的原因,《集结号》的特效和道具都是请的《太极旗飘扬》原班人马,韩国人对于美军坦克最深刻的记忆,就是潘兴老大。后来谷子地去了朝鲜战场,美军开着潘兴坦克跟谷子地打招呼,这才是正确的画面。

估计道具组也是为了偷懒,再加上坦克这种大家伙太难做,所以就用下半身用拖拉机+仿制炮塔弄了一个四不像的潘兴,凑合着用了。

不过再怎么凑合,潘兴M26最薄弱的装甲,也不可能被谷子地那门41式75毫米山炮打穿,直接打正面120mm装甲连挠痒痒都不行。再说41式山炮是曲射炮,打出跟坦克炮弹一样的优美直线难度极大,更不可能互相伤害了。所以后来邓超质疑谷子地说他打过坦克是吹牛逼,一点毛病都没有,吹牛逼吹出血了。

还有就是姜茂财(王宝强)这个狙击手,日本网友也是一语道破“失去了一名宝贵的神枪手。”

解放军直呼内行,我军的狙击手这个称谓,直到对越自卫反击战才正式使用,之前一直都叫“神枪手”。

另外宝宝用的M1941式约翰逊半自动步枪,也是中国战场上不可能出现的神器,不过有趣的是,宝宝在《我的兄弟是顺溜》里面,也是用的M1941式约翰逊半自动步枪,大概是用习惯了,所以《集结号》里面也照样使。

另外就是九连战士使用的飞雷炮,也就是所谓的“没良心炮”,国内其实也没几部战争片把它拍对了的。

飞雷炮应该是埋在土里用的,因为薄皮汽油桶如果裸露在空气里引爆,炸膛率会非常高,一不小心炸药包没射出去,周围的同志们就团灭了。

总而言之,《集结号》是一部看着很爽,但也很多细节经不起推敲的商业电影。

冯小刚导演的《集结号》有哪些槽点?

《集结号》这片呀,最大的槽点就是抹黑解放军。

影片说的是,在淮海战役中,中原野战军某部9连连长谷子地接受了打阻击的任务,团长和他约定,经集结号为信号,听到集结号声响就撤退,如果听不到就战到最后一刻,绝不后退。

战斗非常激烈,战友一个个牺牲。排长焦大鹏临死前说自己听到了集结号,让谷子地带着剩下的几个兄弟撤退。大家有人附和有人反对,大家产生了分歧。谷子地此时发现友邻部队已经全部撤离,他认为是自己忽略了号声致使兄弟们枉送了性命,非常的愧疚。最后他抱着炸药包去炸坦克,受伤昏了过去。其余的战士也全部牺牲。

醒来之后的谷子地被解放军当作了敌军俘虏。在后方医院里,他得知自己部队的番号已经撤销。这样,他不仅证明不了自己的身份,而且牺牲的9连官兵也被视为战场失踪者,不算烈士。这让他难以接受。后来,他重新参加解放军,跟着部队南征北战,还参加了抗美援朝。

解放后谷子地找到团长的警卫员,这时候他才知道,所谓的以集结号为信号全是在骗他,因为团长根本就没有下令吹集结号,而是以此为借口要9连死守,让9连当炮灰,掩护全军撤退。

看完这个片,我就只想骂人。这也太黑解放军了!是编剧、导演不了解历史还是他们有意黑解放军?我就不得而知了。在历史上,解放军从来不靠欺骗的办法让士兵去打仗。每一场仗,谁主攻,谁助攻,谁打阻击,要打多久,全都是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那种上级欺骗下级(电影中的团长欺骗连长谷子地)、下级糊弄上级(排长焦大鹏谎称听到集结号声)在解放军中是绝对不允许的。这种靠欺骗、糊弄的军队是找不了胜仗的。

说实在的,像《集结号》里那种上级欺骗下级,下级糊弄上级的军队是有的,只不过不是解放军,而是解放军的对手国民党军。从1927年蒋介石发动“4.12政变”,建立南京国民党政权开始,国民党军就蜕变成一支私人军队。中央军看不起杂牌,只想杂牌去当炮灰,好将他们消耗、收编,结果杂牌军和中央军就离心离德,互不信任。如果让他们同时进攻我军,绝对不会“精诚团结”,结果最后就是被我军各个击破。那中央军和中央军之间,杂牌军和杂牌军之间会“精诚团结”吗?也不会,因为他们之间也分派系。整编83师和整编74师同为蒋介石嫡系,都是中央军,但在孟良崮战役中,整编83师就是按兵不动,眼睁睁的看着整编74师被歼灭。至于欺上瞒下,更是好笑。陈诚占领华东野战军留下的空城临沂,张口就是“歼灭共军16个旅”,其实当时华野留下守卫临沂的部队才2个纵队(想当于军),即便他们全被歼灭也不够这个数啊!胡宗南拿下延安,张口就是“俘虏共军5万”,可当时西北野战军总兵力才2.7万人,即便全当了俘虏也不够数啊!结果我们就看到搞笑的一幕:昨天说歼灭共军多少万,今天说歼灭共军多少万,明天说歼灭共军多少万,等到最后自己却被“歼灭了的共军”给歼灭了。至于在战斗中各种相互扯皮、推诿、欺骗就更层出不穷了:

“张军长张军长,我部遭到共军袭击,赶紧增援,赶紧增援!”

“李军长李军长,我部也遭到共军袭击,请向我靠拢,请向我靠拢!”

“张军长张军长,请看在党国的分上,伸出手来拉兄弟一把!”

这种欺上瞒下,相互推诿、扯皮、糊弄的结果就是失败。但这些军队到了共产党手里,却一个个脱胎换骨、生龙活虎。以解放军50军为例。这支部队原来是国民党的60军,因为他们受够了嫡系部队的歧视、欺骗,于1948年在长春起义。起义后被改编为解放军50军。他后来跟着四野参加了渡江战役、鄂西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因为前两次战役50军没有出彩的表现,让曾泽生军长很愧疚,他甚至发牢骚说“不如到38军当炊事员”。为什么呢?因为38军打不好,军长梁兴初被彭德怀司令员骂了个狗血淋头,可他连挨骂的资格都没有,你说他愧疚不愧疚?当然,要是放在以前的国民党部队,不用打仗,能保存实力,多好啊!很多人正求之不得呢。但在解放军里不行。能打硬仗恶仗的军队,腰杆子才硬,在兄弟部队面前才有脸面。所以,像打阻击,打攻坚,敌后穿插,千里奔袭……这样的艰难险重的任务,大家是争着抢的。首长将最险最重最难的任务交给你,那是对你的信任和肯定。各部队从司令到士兵也知道自己要执行的是什么任务,将要面对什么样的危险局面,将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正因为大家都知道自己的任务,所以他们都会奋战到最后一刻,不完成任务誓不罢休。当然,在后来的第三次战役中,50军打得非常出彩:歼灭了英国皇家重型坦克营和英国皇家来复枪双徽营,攻占了汉城,在汉江南岸和38军一起,阻击了联合国军50个昼夜,获得了兄弟部队和志愿军司令部的肯定。

冯小刚导演的《集结号》有哪些槽点?

三大槽点,硬伤,模仿,主题,问题很多。

一、《集结号》在道具和细节上至少存在五大硬伤

1、坦克

《集结号》里被谷子地用山炮击毁的坦克,在解放战争中并没有出现过。

2、山炮

谷子地用曲射的山炮打坦克本身就奇葩,其爆破弹的威力也不足以击毁对面的坦克。

3、战术手势

九连的战士们在解放战争中就用上了特种部队的手语。

4、狙击手

狙击手和狙击枪都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才出现在我军序列里的称呼,解放战争时还没有。

5、集结号

最大的硬伤,我军在日常生活训练和战斗中有各种号声,但偏偏就没有集结号,这是一个纯外行瞎编出来的电影名。

除此之外,被谷子地吐槽不好用的“英七七”步枪,实际上是当年最顶级的优秀步枪之一李恩菲尔德步枪,相信绝大多数军迷看到这里时都会认为谷子地,不,应该是《集结号》编剧,妥妥纯军盲一枚。

二、《集结号》存在盲目模仿西方电影的问题

1、指导员

笔者当年观看该片时,一开始看到任泉饰演的九连指导员就觉得面熟,不是觉得他像公孙策,而是觉得他狰狞的表情很像《兵临城下》里的苏军政委。

九连指导员不顾战士伤亡不顾战场实际情况,盲目命令战士猛冲猛打,这事情虽然蠢但还是可以理解,毕竟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过这样的事情,可指导员那狰狞的表情和“你这是畏战行为”的恐吓,似乎照搬了西方电影里的苏军政委形象,细品一下,这其实是有问题的。

2、杀俘虏

《集结号》模仿最多的西方电影就是《拯救大兵瑞恩》,比如人家电影里有一个类似排长的中士统计伤亡数字,《集结号》也让一排长焦大棚干这个活,人家电影里有一个懦弱怕死的文书,《集结号》里也有。

最无语的是,人家电影里美军杀俘虏,嘿,《集结号》里咱们也杀俘虏,问题是,这在我军是严厉禁止的行为。

3、互相拔枪

《拯救大兵瑞恩》里小分队为了是否继续完成任务险些内讧到互相拔枪的地步,好,《集结号》里也有九连的战士为了是否继续执行任务争吵到互相拔枪相向的镜头。

当然,我们不是说不能模仿西方电影,《集结号》在战斗场面上模仿《拯救大兵瑞恩》和《太极旗飘扬》当然没毛病,但学人家杀俘虏、内讧和抹黑指导员的细节干嘛呢,你想干什么?

三、《集结号》的主题有严重问题

《集结号》改编自杨金远的小说《官司》,该小说取材于一个真实的战士常孟兰的故事,也就是说,《集结号》里的核心故事是有历史原型的,谷子地的原型就是常孟兰。

常孟兰是当年华北野战军的一位排长,在1947年的一次战斗中,常孟兰所在的八连连长何有海命令他带领五班担任全连的掩护任务。

根据何有海和常孟兰的回忆,当时的命令是这么下的:常孟兰务必把敌人拖到天黑,何有海率连队在全营和常孟兰阻击阵地之间接应,如果五班全部牺牲,何有海将派人接替阻击任务。

常孟兰追问了一句:“连长,我们顶到啥时候撤退”,何有海回答:听到一声长号,你们就撤。

请注意,这个命令很完整,何有海告诉了常孟兰两个撤退信号,如果还没到天黑就可以撤退,他就让人吹一声长号,如果没有号声,那常孟兰带五班务必坚持到天黑,天黑后可以自行撤退。

同时,下命令时已经是黄昏,坚持到天黑的任务并不是很苛刻,这也不是一个自杀性的任务。

事实上,常孟兰确实坚持到了天黑,他没有听到号声,等到天黑时已经牺牲多人,剩下的人就按照命令自行突围了。

但是,常孟兰突围之后找不到部队了,之后他找了好几次,持续了几十年,终于在1996年找到了团长的墓碑,他向团长做了任务完成的情况汇报,并向团长敬了礼。2005年,常孟兰去世。

我们看常孟兰的事迹可以知道,常孟兰心里一直挂念着的是找到部队并汇报任务完成情况,这中间他并没有其他怨言。事实上,在常孟兰去世后,当年下命令的连长何有海被发现还在世,常孟兰的两个儿子还专门拜访了何有海,也没有任何怨言。

也就是说,在常孟兰这件事中,故事的主题是两个字:“任务”。

但是,在杨金远根据常孟兰故事改编的小说《官司》里,谷子地和下命令的团长之间变成了另外一个主题:欺骗。

团长为了全团的安危,欺骗了谷子地和他的连队,让他们去完成自杀性的阻击任务,但是却不告诉他们实情。之后,团长一直活在自责中。

《集结号》不仅全盘照搬了杨金远小说“欺骗”的主题,还添油加醋又添加了所谓“失踪战士”的戏份。

可以说,《集结号》故事核心主题“欺骗”不仅完全和常孟兰事迹主题“任务”背道而驰,同时还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

在我军历史上,派部队执行最危险的任务时从来没有欺骗的做法,因为这种事情一旦做了,就会毁掉整个部队的凝聚力和上下级的信任,危害轻的,下次阻击任务就没人愿意去或者干脆一触即溃,到时候可能就会全军覆没。危害重的可能会直接造成分裂甚至哗变。

事实上,我军部队在执行最危险任务时不仅不藏着掖着,还会主动告诉战士任务的凶险程度,一些战士还会留下遗物或遗书,这甚至也是一种特别的战斗动员。

因此,常孟兰的事迹带给人们的是感动,但《官司》和《集结号》带给观众的却是一句调侃:看完《集结号》发现,组织靠不住。

问题出在哪儿?问题就出在小说和电影的主题定位上,把好好一个感动人的事迹胡编乱造成了一个关于“欺骗”的故事,这就是典型的历史虚无主义。

是可忍孰不可忍!

冯小刚导演的《集结号》有哪些槽点?

从头开始讲:1:本人当过兵,听惯了八一步枪的声音,开始没画面时有噼里啪啦的声音,就有八一自动步枪的声音。2:谷子地命令焦大鹏侦查一下前面情况,一顿交替掩护后出现了美军(好像还是陆战队)的手语,我在部队时那都是特种部队和武警部队才会有的,一般部队不会有。3:焦大鹏身为侦查部队的领头人遇埋伏后一边喊隐蔽一边把同伴手下不顾自己找掩护,致使一名战士被敌人打死,这样的基层干部也配?4:一般在部队连长是军事主官,指导员管后勤、战士思想、党政,不管军事作战,指导员战场上跟竟敢连长叫板,这在战场上是不可能的,畏战不畏战的跟指导员一点关系没有,怪不得没多长时间就挂了。5:没想到冯导演也延续了《顺溜》的错误,二战时期美军装备两种自动步枪,一个是约翰逊一个是格兰特(加兰德),二战前美国军中的检测部门对两种步枪进行了测试,美军因为格兰特比约翰逊射击精度高而选择了前者,并大量装备了美军,而约翰逊只少量的装备了海军陆战队,冯导也不想想美军拿一款被淘汰下来的步枪当狙击枪?再说五十年代前包括现在狙击枪有自动的吗(除了巴特雷)?就是美军也是拿春田m1903当狙击枪,6:在部队时和看了许多书籍,建国前包括抗美援朝时期我军部队都是求战心切哪还有战士在临战时祈求活命的道理,是!谁都怕死但冯导把解放军形象糟蹋的一塌糊涂。7:身为中国人一定都知道,就是叫人名也是越简单越好,比如岁数大的在姓前加个老,岁数小的加的小,外号也叫绰号也是越简单越好,不理解那个叫“老刺猬”的是什么鬼?估计跟美国学的还是翻译后中国叫法8:把英七七(李恩菲尔德)贬的一文不值,就让谷子地的一句“在平原打游击用过,不好用”,要知道英七七手动(栓动)步枪里是射速最快的,英军在二战时期拿它当压制火力,在冯导眼里美国的是最好的他国都是烂货。9:谷子地俩次撒谎根本没有目的,先是说焦大鹏脑袋搬了家,后又说王金存被流弹击中,头发还平平正正的,其实剧里都表示了焦大鹏是死于烧伤,王金存是死于与窑口共存亡,不明白谷子地(其实是导演)无故撒这个谎干什么?你就说实话也不丢人啊。10:我国是八十年代后才有“狙击手”这个名词的,在那之前都称“神枪手”,看看当时是怎么报道张桃芳的。11:我想喜欢看美国影视剧的都应该知道美军兵种间装备是不一样的,如美步兵、海军陆战队、宪兵都是穿浅黄色的军靴,空降兵穿红色军靴,装甲兵穿黑色军靴,剧里志愿军假冒韩军还遇到了美国的装甲兵,美装甲兵还没看出来?一是导演故意的欺骗观众,二是美装甲兵眼瞎了。12:正部片全部人员的口音都是一样的,都是京片子咱们国家无论我军还是国军都不是日本模式即一个师团都是一个地域的,参看一下《我的团长我的团》13:最后一点就是把我军描写的脏话连篇,连吃个饭都“真tm香”,这是解放军吗?反正我当兵时基本没有脏话,因为在部队总强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战争时期说点脏话没什么,尤其在最后一幕以国骂结束,把我解放军埋汰的无话可说。

冯小刚导演的《集结号》有哪些槽点?

最大的槽点就是毫无历史根据无耻地诋毁中国人民解放军。

在国内战争中, 谷子地率领9连的战士们进行阻击任务,团长和他约定,听到集合号声9连就撤出战斗,可是当9连战到最后一人,依然没有听到集结号声。唯一活下来的谷子地却被解放军当做了俘虏,在后方的医院中得到了自己的团被撤销了番号。

解放后,谷子地找到当年团长的警卫员,警卫员告诉他,团长怕被人咬死,根本就下令吹响集结号,以集结号为信号就是好让9连死守阵地,来掩护全团全师转移撤退,是用来欺骗他和9连充当炮灰的。

番号被撤销

在解放战争后期时期,每个军(纵队)一般有3个师(旅),一个师(旅)一般为3个团,当时解放军节节胜利,不管是俘虏兵还是新兵,并不缺少兵员,有些战斗虽然打的很艰苦,整连整营甚至整团伤亡的,但几乎不会被撤销番号,一是以剩余人员为种子,抽调其他部队补充指挥员,再补充新兵;二、即使整支部队伤亡殆尽,也会从其他兄弟部队抽调重新组建,从上到下保证部队的建制完整,在当时这样部队被撤销番号的几乎性很小。像谷子地这个团并不是全团伤亡,战后有兵源,不可能被取消番号。

靠欺骗手段掩护全团撤退

从人民军队建军开始,有哪一次是靠着欺骗下级完成战斗任务的?红军长征的绝地后卫师?还是解放战争中最惨烈的塔山阻击战?解放军的军事上有多少可歌可泣的阻击战,上级一声命令整班整排整连甚至是整师整军像一颗钉子一样牢牢的守在阵地上,战斗到一兵一卒,我们英雄的人民军队中有狼牙山的五壮士,更有在朝鲜战争中长津湖战役,在零下40多°的天寒地冻里冰雕连的战士,他们像一座座丰碑耸立在阵地上。

大家是否记得在《亮剑》中李云龙攻打平安县城时,打阻击的那个连长对晋绥军358团联络官怎么说的吗?“我接到的命令,就是坚守此地八小时,没有我们团长的命令,就是天塌下来,也要用脑袋顶着!”

在解放军中只要上级一道命令,下级就是绝对的贯彻执行,需要用欺骗的手段吗?

这部片子上映后,很多的老兵对此进行强烈的批评,商业电影可以夸张些,但不能违背历史事实,用错误的历史误导观众的历史观。

没有自己英雄的民族是可怜的!

忘记自己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

诋毁自己英雄的民族是可耻的!

崇尚自己英雄的民族是可敬的!

冯小刚导演的《集结号》有哪些槽点?

主要问题,一是虚构"集结号",我军无此号;二是篡改历史,满片兄弟无同志;三是抺黑非军事人员…,指桑骂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