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师胜杰先生没有长期固定的搭档?

先说结论:师胜杰没有固定搭档,一方面是他所处的环境太特殊,搭档隔三差五的换。另一方面是师先生技多不压身,给他旁边立一根电线杆也照样使活,所以有没有固定搭档都一样。

师胜杰是相声世家出身,他这个世家可是实打实的,师胜杰的父亲师世元,母亲高秀琴都是相声艺人,师胜杰的兄弟姐妹也都是曲艺工作者,他这个世家的含金量比某些硬炒出来的强一万倍。

但正是因为这个世家背景,一度给师胜杰带来了麻烦。师先生的父亲师世元在特殊时期自尽了,十几岁的师胜杰被下放到农村,受尽了人间苦难。有一天他在收音机里听到了马季唐杰忠的《友谊颂》,再度点燃了师先生对相声的渴望,于是他给同事们演了一段,得到了上级的认可。之后师先生被允许参加黑龙江曲艺调演,遇到了自己的第一个搭档姜昆,当时的姜昆虽然还没有正经学相声,但为人勤奋好学,而且多才多艺乐器玩得溜,所以师胜杰给了姜昆很多帮助,用姜昆的话说“师胜杰是我的开蒙老师”。

1976年时,师胜杰、姜昆曾在黑龙江省文艺汇演中搭档表演相声《林海红鹰》,两人一路过关斩将获得进京汇报演出的机会,结果姜昆顺利被调回北京,师胜杰却因为政审问题继续留在原地,这对珠联璧合的青年才俊就这么散伙了。

之后师胜杰跟于世德、冯永志、于浮生搭档过一段时间,师先生那段火遍全国的《小鞋匠的奇遇》就是跟于浮生合作的,不但获得了获中国首届艺术节金奖,还入选《新中国舞台影视艺术精品》系列光盘。

师胜杰当年被评为十大笑星之一,绝对是实至名归,一个扎根东北的相声演员,能够拥有全国级的名气,虽然比不过姜昆冯巩侯耀文等,但在那样一个媒体资源相对匮乏的地方,这样的成绩已然不易了。

当年侯大师破格将师胜杰收为关门弟子,也是对他实力的最高认可。但拜师侯宝林之后,师胜杰也失去了回到北京的机会,就因为侯大师一句“我希望在东北也有我侯宝林的徒弟”,所以师先生放弃了调回北京曲艺团的机会,一辈子留在了山海关外。

师先生后来频繁换搭档,跟于世猷、常宝华、李立山、赵保乐、孙晨都合作过,侯耀文去世后还跟石富宽搭档了一段时间。

师先生嗓子干净才艺过人,他跟谁搭档的效果都不差,临时抱佛脚也能跟侯耀文或者于谦都来一段,那现挂抓起来个个都是经典,比如“矬老婆高音”简直哏出了天际。

师先生一生这么洒脱随和,跟他童年经历也有很大联系,父亲喊冤去世以后,小师胜杰被派到酒坊烧酒,心情抑郁的他从此跟酒结缘,工作累了就喝酒,犯困了也喝酒,结果酒量越来越大,还因此染上了酒瘾。据说师胜杰跟于世德两人能够从早上拼酒到晚上,醉到去厕所睡着了,叫醒了接着喝,两人还在这种状态下创作了《醉酒》,堪称比段子还可乐的事迹。

大概正是因为喝太多酒,所以师先生身体也出了问题,最后因为癌症离开了我们,让人不胜唏嘘。

为什么师胜杰先生没有长期固定的搭档?

师胜杰先生一直没有固定搭档,不客气说,这和他的恩师侯宝林先生有很大关系。师先生太听师父的话了,以致于确实成就了一个乖徒弟,却耽误了一个相声大师。

师胜杰的第一任搭档就是姜昆。由于二人表现出色,当时还在生产建设兵团的他们,获得了到北京演出的机会。

马季慧眼识才,本来想把他们都留在北京,但师胜杰的身份是下放改造的“农工”,所以,只留下了姜昆。

1976年底,师胜杰进入黑龙江省曲艺团,他的搭档换成了于世德先生。二人创作表演了《郝市长》,《姓名研究》和《学评戏》等作品。

但那时的于世德先生年事已高,身体也不好。师胜杰又开始和年龄相仿的冯永志搭档。

相声《姑娘小伙别这样》,《爱缺点》,《恋爱历险记》和《肝胆相照》等相声,都是二人合作的经典作品。

相声大师侯宝林十分喜欢师胜杰,竟然有了收关门弟子的想法。1984年7月,侯宝林在青岛正式收师胜杰为徒。

拜入侯门后,师胜杰就在年底,参加了中国曲艺说唱团访美的活动。侯先生此行,连大徒弟马季都没带。可见,他对师胜杰有多么器重。

演出十分顺利,但在回国之时,侯宝林发现了师胜杰搭档冯永志的行李中,带着很多酒店没用完的牙膏和洗发水。侯大师认为此举极为丢脸。

可是在1984年,国内物资极为贫乏。美国大酒店提供的洗漱用品,对国人来讲,肯定是稀罕货。这些东西都是算在房费里的,就是放在今天,拿走这些东西,也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但这在侯先生眼中,就成了十恶不赦的重罪,他回头就让师胜杰炒了自己的搭档。没办法,师胜杰只能谨遵师命了。

好搭档可遇不可求。回到黑龙江的师胜杰,开始和于浮生合作。二人也合作表演了《小鞋匠奇遇》这样的经典作品。

可惜在当时,靠说相声养不活人,于浮生开始投入到婚庆主持行业。而一心要说好相声的师胜杰,也想要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

1990年,全总文工团想招师胜杰入团,并且连房子都准备好了。师胜杰进京,自身的相声水平肯定会提高更快。北京相声名家众多,找个搭档更是不成问题。

但此事却被侯宝林先生拒绝了。他是想要“在多年以后,东北还能有我侯宝林一个徒弟。”这一句话,就堵死了师胜杰的进京之路,也让他失去了选择合适搭档的机会。

师胜杰只能说服家人,继续留在东北。那时演员们已经开始走穴演出。侯宝林先生十分疼爱被自己赶出师门的于世猷。于是,嘱咐师胜杰,有演出时要多带着这位师哥。

师胜杰对师父的话,当然是言听计从。但此举对其自身的影响,却是巨大的。一到能挣快钱的时候,你就换搭档。这样下来,谁还愿意和你合作呢?

师胜杰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东北和北京两头跑。而他的搭档更是像走马灯一样,不停地变换。

从于世猷到常宝华,再到靳佩良和李立山;侯耀文,侯耀华,于谦,李菁和赵宝乐;还和孙晨搭档一起上了春晚。

2008年,已经到了表演生涯暮年的师胜杰先生,才正式和落单的石富宽先生结成固定搭档。

他们表演的《山东二黄》、《爸爸的日记》、《老戏台》和《杂学唱》等作品,让人听起来,十分舒服。

和石富宽先生合作的这段时光,也是师胜杰先生相声表演中,最稳定的一段日子。凭借多年的表演功力,无论是抖包袱还是学唱各种戏曲,师先生都能做到游刃有余。

令人遗憾的是,2018年9月,师胜杰先生就永远离开了喜爱他的观众。一代名家,过早地离世,不能不说是相声界巨大的损失。

师胜杰先生每每在关键时期,都错过了选择长期搭档的机会,不能不说他的恩师侯宝林先生,也是有责任的。

为什么师胜杰先生没有长期固定的搭档?

不吹不黑,公平公正和您聊聊相声。师先生没有固定的搭档,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师先生长期生活在相声土壤相对贫瘠的黑龙江,好搭档不好找。其次,师先生是侯宝林大师的关门弟子,年龄比同门师兄弟小太多,没有合适做搭档的师兄弟。最后,师先生相当长一段时间北京黑龙江两头跑,搭档不可能也像他一样这么跑。

正是以上原因,导致师先生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里,都没有一个固定的搭档,直到晚年与石富宽先生合作,才算稳定下来。师先生的搭档很多,但是时间都不长,但即使是这样,师先生和每一个搭档合作时期,都还是有不少好的作品出现 。

师先生与于世德先生搭档期间,表演了《学评戏》《叔叔你在哪里》《爱树》《爱优点》《姓氏研究》等经典相声作品,后来由于于世德先生年事已高身体不好,师胜杰先生不得不换搭档 。

于世德先生之后,师先生开始与冯永志先生合作,而这一时期,可以说是师胜杰先生艺术的巅峰时期,代表作有《恋爱历险记》《爱的选择》《肝胆相照》《莫入歧途》《双婚记》《爱优点》《姑娘小伙儿别这样》《青松岭新传》等等,与冯永志合作期间,师胜杰还当选了全国十大笑星之一。冯永志先生之后,师先生开始与于浮生先生搭档,这一时期也是师胜杰先生的艺术黄金时期,著名的段子《小鞋匠的奇遇》《洞房絮语》《传家宝》(也叫《秤的风波》)《窗口》(也叫《拾项链》)等等,就在这一时期表演的。

在这之后,也就是师先生北京黑龙江两地跑的时候,师先生就开始了走马灯似的换搭档,先后与常宝华先生、白英杰先生、于世猷先生 ,靳佩良先生,李立山先生,以及赵宝乐,孙晨合作。期间虽然也有不少好作品出现,但是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了。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侯耀文先生去世后,师先生与落了单的石富宽先生,组成“石师”组合才稳定下来。如今的师先生在相声表演上,已经趋向于表演传统相声,比如与石富宽先生合作的《杂学唱》《山东二簧》《学越剧》等等。

为什么师胜杰先生没有长期固定的搭档?

相声演员找搭档比找媳妇还难。好搭档,可遇不可求。

曲艺团或者说唱团的相声演员,多数都是由团领导或者师父(老师)指定搭档,这样的搭档合作的时间一般都不会太长。相反,自己找的,特别是发小或者同学,一般搭档的时间都会比较长。比如,王谦祥和李增瑞,他俩是北京曲艺团学员班的同学,搭档了一辈子。如今,他俩还(偶尔)登台表演,真正是“白头偕老”。

师胜杰是侯宝林的关门弟子。过去他一直在东北,有过好几位搭档,比如冯永志、孙晨和赵宝乐等。赵宝乐跟师胜杰散伙后,去央视当主持人,干得不错,比说相声时还有名。孙晨的特点是会创作,写过很多相声。如今他是师胜杰所领导的中国曲协艺委会的成员之一。说到冯永志,我想起一件往事。这件事,我是听来的。听谁说的,您就别打听了。您问我,我也不会告诉您。这件往事是这样的:

1984年12月,侯宝林率团赴美国演出,师胜杰和冯永志随团出访。回国时,冯永志把他攒下的酒店免费给的一些牙刷牙膏浴帽拖鞋全都塞进了行李箱。这件事偏巧让侯宝林知道了,他让师胜杰跟冯永志跟散伙。回国后不久,他俩真就散伙了。是不是这个原因,我可就说不好了。

师胜杰后来到北京定居,但一直没有固定的搭档。他跟很多人都合作过。侯耀文去世后,他跟石富宽合作得比较多。石富宽也没搭档,两人交情不错,就将就着一起“过日子”。

最后,我由衷地祝愿师胜杰老师能早入康复,重返舞台,继续带给我们欢声笑语,带给我们快乐!

我是萧陶。写相声故事,说相声人物,回答相声问题,评论相声热点话题。关注不迷路。

为什么师胜杰先生没有长期固定的搭档?

谢邀!在相声史上,有打铁的,就是几人联穴演出,谁都可以给谁捧哏。但是,有不少名家搭档固定。捧逗必须对托。如李文华,给刘宝瑞,都不出名,给姜昆捧哏,出名了,就是对托,也就是互相适合。再有,选搭档是大学问。常连安给大儿子常宝堃选赵佩如,给二儿子常宝林选耿宝林,给三儿子常宝霆选白全福,是深思熟虑的。再有,选捧哏,要选适合自己表演特点的。如李德钖在张德泉去世后,同时请马德禄,周德山二人捧,看使什么段子谁适合捧就用谁。但,分钱,三人都有份。常宝霆,白全福搭档四十多年,王谦祥,李增瑞搭档五十八年,一是适合,二是人品。也有本来非常好的搭档却分手了,原因很多,不便说。

书临正传,师胜杰艺术水平高,因自小受也是相声演员的父母的影响。父亲的太平歌词,绝对排在唱太平歌词的前六名。

师第一个搭档姜昆,因姜昆调北京,分手了。进曲艺团后,于世德捧,非常棒!于年老,换冯勇志,也不错,拿过全国一等奖。后,冯身体稍差,干其它的了,师再无固定搭档,有些演出,多请马季的原搭档于世猷量话。师胜杰没有较固定的搭档,无一点过错。

为什么师胜杰先生没有长期固定的搭档?

师胜杰先生的表演风格非常独特。

东北的大开大合、北京的轻快俊逸、天津相声的机灵俏皮,怹几乎都有,又几乎都占不全。

总体来说师先生早年间的台风,属于细腻、比较委婉的那种。(和他晚年间开起车的相声,反差挺大)

所以怹使活的节奏尺寸还有小的节骨眼儿,和别人都不太一样。

这种风格的相声演员并不多,想找到和怹风格互补的捧哏就更困难。

因为师先生的这种风格对捧哏的要求比较高,难度非常大。

比如高矮音儿不能太重,比如要尽量没有“嗯、啊、这、是”这些虚字儿,再比如一丁点儿都不能急等等。

所以捧哏的特别难控制。

私以为师胜杰先生一辈子换了那么多搭档,还是怹本身的风格找不着合适的捧哏,达不到师先生的要求,才是占着主要。

(当然肯定也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

最早的于世德老爷子和冯永志先生,不用多说,能耐都不小。

后来的白英杰先生相声快板书两门抱,在表演风格上也是最适合师胜杰先生的。

再后来于老爷子又搭进去个儿子,也还就和。

可是自于世德先生一师一徒一子之后,师先生的搭档开始一个不如一个。

直到晚年间搭上了石富宽先生,情况才有所好转,可惜彼时廉颇已老。

其实师胜杰先生老年间的业务能力,已经到了不需要捧哏的帮衬的地步,谁给怹捧都行。

您可以听听怹和毕姥爷的这一段儿,比其他相声演员与业余演员合作的,要中看的多。

这个一方面说明师先生的严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师先生的能耐。

嗨!话说晚年使一使单口多好。

以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