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志明为什么不收徒弟?

原因很简单:人小辈儿大,收徒弟容易得罪人。

马志明跟谢天顺都是一样的境况,马志明1945年生人,谢天顺1946年生人,两人都是宝字辈,而且是宝字辈里面的孩子。

跟他们同龄的赵伟洲,明字辈门长,比他们矮了两辈,但大家都是一起学艺一起玩耍的小伙伴,凭什么狗神就得叫你们爷爷啊?

所以赵伟洲叫“天顺”“志明”,而不是“谢师爷”“马师爷”。

小孩占大辈在行业里并不是什么优势,更多的时候就是限制,尤其是在开枝散叶方面,哪怕你本事再大,你收徒弟也不能乱收,因为你这口子一开,同行就多了一个师叔师爷,等于是空降长辈,很容易得罪人的。

谢天顺老爷子能耐那么大(个人最喜欢的捧哏),一生也没收徒弟。他儿子谢金也是人小辈大,只能在德云社内部整一个代拉师弟,拜入已故的王世臣名下,为什么拜死人,因为活人不愿意收啊。

辈分这种东西,有时候会成为个人能力的累赘,相反如果你能耐大辈分低,反而可以随便教别人。比如赵伟洲从小就灵,属于祖师爷赏牛肉盖饭的天才,王珮元按辈分是他师叔,年龄也比他大,但赵伟洲就能给王珮元开蒙,教他使活,以下克上的典型,能耐大了不服也不行。

马志明这人小辈大的尴尬,还是马三立老爷子当年太倔,不听张寿臣的话,不乐意降辈,其实马老的年龄就跟宝字辈差不多,马志明凑合当个文字辈还行,宝字辈就太冒大了。别说他了,大他十几岁的杨少华都被同行刨的不行,一个孩子怎么可能顶得住。

所以少马爷说自己一辈子只有学生,没有徒弟。而他正式摆知收下的卢福来、于克志,用少马爷的话说就是“替父亲收的”,因为卢福来、于克志的干爹连笑昆,是马三立的徒弟,所以只能拜马氏门下,而少马爷这一代就他一个说相声,只能勉为其难收了。

收是收了,但也只是个名分而已,也没什么师徒情分在里面。

少马爷唯一认可的徒弟黄族民,跟自己也是同龄人,当年因为单位评级跟谢天顺裂穴,于是少马爷干脆找了一个票友给自己捧哏,然后自己一个字一个字的现教,好在黄族民虽然半路出家,也算是有捧哏的天赋,被少马爷一口一口的喂,竟然也成长起来,水准还相当高。虽说比不过谢天顺,但至少马志明的包袱也一个不落的全部都能响,偶尔还有神来之笔的彩头。

但黄族民并没有正式摆知,所以他也不能算是文字辈艺人,行业里面多半也没几个小辈对大黄鞠躬喊叔或者爷爷,他这个徒弟就是为了少马爷而存在的,不用去跟同行论辈分。

马志明不收徒弟,但并不影响他技艺的传承,虽然马六甲跟相声没什么关系,基本都在吃少马爷的老本。但马六甲收的徒弟基本都是少马爷亲自在教,另外现在被称为马氏相声传人的马军盛伟,也是少马爷亲自指导出来的(貌似还没有跳门拜马六甲),使活规矩尺寸火候劲头也好,是最有希望传承马氏相声的青年才俊。

所以收不收徒弟一点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能够把自己的能耐传承下去。相反那种收了几十上百个徒弟,自己一个字都没教过,那就是企业员工培训而已,跟相声传承一点关系都没有了。

马志明为什么不收徒弟?

你好,我是庆字辈儿。

少马爷马志明,祖父是相声八德之一的马德禄,父亲是相声大师马三立,侯宝林大师代师收徒,相声界宝字辈前辈。

马志明先生其实有三位徒弟,有两位叫于克志(图左)、卢福来(图右),是马三立先生提议让马志明先生收的徒弟,这两位于1989年在天津正式摆过知,引师金文声先生,保师张玉堂先生,代师连笑昆先生,连笑昆先生也收了两人为义子。

还有有一位没有引保代、没有摆知的,但是马先生承认的徒弟叫黄族民,这位是马志明先生主动收的,而且从88年开始和马志明先生合作至今。但是在相声界对黄族民拜师之事一直有争议和反对,毕竟这一下黄族民就从一位相声爱好者转变为相声界文字辈儿前辈了。

马志明先生曾经因为收徒的事情回应过:

“其实我本无意收徒,咱的水平也够不上能收徒的标准,不管是比我父亲还是比我师哥王凤山、侯宝林都差的太远,收黄族民也是因为那个时候正好找不到合适的捧哏搭档,跟他又脾气相投,大黄敬仰我们家老爷子的艺术,但肯定不能拜我父亲,所以我就收了他,虽说没有正式摆知没有引保代三师在场,可他却是我承认的徒弟。收黄族民那时也遭到了行内一些同行反对,所以从那以后我决定不再收徒,因为一旦再收,很多成了名的演员就得管他叫师叔,这样只会给他在同行间树敌,不利于个人发展。另外需要说明的是除了黄族民外我的徒弟还有我们老爷子让我收的卢福来、于克志,这两位于1989年在天津正式摆过知,引师金文声,保师张玉堂,代师连笑昆。”

可以看出来还是辈分原因,马志明先生的辈分太大,他收的徒弟跟着也是大辈分的,有些同行名气大但是辈分小,马先生收一个徒弟就比人家大一两辈儿,人家肯定就不乐意了。

这就像当初李文华先生拜师马三立先生,临近去世、无法再说相声之时才完成这个心愿。

马志明为什么不收徒弟?

马志明先生,人称“少马爷”,是著名相声大师马三立先生的公子,在相声界的辈分非常高,与侯宝林先生平辈。如果论辈分,马季先生得管他叫声师叔!而且,这个师叔不仅仅是“师叔辈”,而是如假包换的“亲”师叔。

马志明先生的师承

众所周知,马志明先生的父亲马三立先生是相声界的“寿字辈”。按照“德寿宝文明”的排序,正好是马志明先生的上一辈,但马三立先生却不是马志明先生的师父。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相声界有个约定俗成的规矩,那就是亲爹不能收亲儿子为徒。不仅马氏父子如此,侯宝林先生与侯耀华先生、侯耀文先生也不是师徒关系。所以,侯宝林先生只是郭德纲先生的“师爷辈”、并不是正牌师爷,虽然他是郭德纲先生恩师侯耀文先生的亲爹。

因为马三立先生在相声界的辈分太高,连侯宝林先生都是他的“子侄辈”。所以,当年马志明先生拜师时竟没人敢收!最后,还是侯宝林先生做了点儿变通,代自己已故的恩师朱阔泉先生将马志明先生收入了门下,使之成为了相声界的“宝字辈”。这就是相声界著名的“代拉师弟”,后来侯宝林先生的三公子侯耀文先生拜入已故“宝字辈”先生大师赵佩茹门下也是走的这个形式,由“文字辈”的李伯祥先生“代拉师弟”。所以,马志明先生虽然是“宝字辈”,但与他父亲马三立先生却没有师承关系。

马志明先生为何不收徒

这个问题其实马志明先生自己已经给出答案了。当年,侯耀文先生拜师,他的父亲侯宝林先生最先想到的便是自己的代拉师弟马志明先生。奈何马志明先生却不愿意,给的理由是:自己虽然辈分高、但资历尚浅,教学生可以,收徒多有不便。这看似是马志明先生的谦逊,但也道出了其中的无奈,这其实就是以前大家族经常会出现的尴尬——“人小辈大”。比如乾隆帝最小的叔叔,比乾隆帝还要小好几岁……

马志明先生生于 一九四五年,只比马季先生的弟子王谦祥先生、李增瑞先生大两三岁。但是,按辈分,马志明先生却是马季先生的师叔、王李二位先生的“师爷辈”!还有著名相声大家冯巩先生、姜昆先生等等,都是马志明先生的“徒孙辈”。要知道,这几位先生在相声界的名头都是相当大的!像贾大美女贾玲,只能算是马志明先生的“徒曾孙辈”。还有德云社的“大当家”郭德纲先生,也只能算是马志明先生的“徒孙辈”。

这就相当尴尬了,如果马志明先生收徒,他的弟子就是“文字辈”,超越了目前活跃在相声舞台上或者已经转向幕后的绝大多数相声演员!试想,一个刚入行的小年轻,却成了冯巩先生、姜昆先生和郭德纲先生的“师叔辈”、贾大美女的“师爷辈”!对于这些相声界的风云人物来说,实在太尴尬了……马志明先生显然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才说出了那句“只教学生、不收徒”。

个人认为,马志明先生不收徒主要还是为了避免尴尬。毕竟他是典型的“人小辈大”,收的徒弟也会跟着“人小辈大”。一个刚入行的小年轻却跟许多在相声界已经成名日久的大家论“平辈”、甚至是他们的“师叔”“师爷”,实在太尴尬了。

比如著名相声演员石富宽,也就是于谦先生和孙越先生的师父,他师从“寿字辈”的高风山先生,是妥妥的“宝字辈”!但为了避免尴尬,石富宽先生一直都自降身价,与“文字辈”的侯耀文先生等论“平辈”,所以才有了郭德纲先生管于谦先生叫“师哥”的一幕。其实,于谦先生和孙越先生应该是郭德纲先生的“师叔辈”、“小岳岳”的“师爷辈”。石富宽先生之所以如此,同样是也为了避免尴尬。当然,也不排除马志明先生、石富宽先生生性淡泊,不愿意整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总而言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马志明先生不收徒的真正原因恐怕只有马志明先生自己知道了……

马志明为什么不收徒弟?

主要是因为辈分,可以说马志明先生是对辈分感触最深的人了,当年马志明拜师之时就经历了诸多波折,身为马三立儿子的他需要拜一个和马三立辈分一样的人为师,而纵观当时的相声界,和马三立老先生辈分一样的人实属不多,在天津郭荣启老师和马三立辈分一样,但是郭荣启已经不收徒弟了,万般无奈麻志明便由侯宝林先生代收师弟,就这样麻志明成了朱阔泉的徒弟。

马志明进入相声界之后,年龄不大的他的辈分算是很高的了,很多人都要叫他一声师叔,如马季,侯耀文等,当然也有很多人要叫马志明一声师爷,如冯巩、刘伟等人,时至今日,更要有一些人要叫马志明为师太爷,如岳云鹏、贾玲等人。

那么倘若马志明收徒的话,很多人都要管马志明的徒弟叫一声师叔、师爷,马志明很清楚自己收徒会受到同行的百般阻挠,因为他就是那么走过来的,当年杨议想拜马志明为师之时就受到了相声界的诸多人士的反对,所以马志明老先生就不太想收徒。

相声界之所以有这些“成见”,也是因为大多数相声艺人对于辈分的看重,就像倘若马志明老先生收了一个徒弟,这个徒弟一定是一个新人,也多半比较年轻,而很多比较出名的相声艺人基本都从艺了很多年,这些相声艺人相声艺人见了马志明的年轻徒弟都要叫一声师叔或者师爷,对于这些人来说这是一件难堪的事。

所以马志明老师不收徒弟的行为即显得有修养,有显得有气节,更显示了马志明先生的淡泊名利,纵观相声界,哪个人不是各种收徒弟,徒弟越多越显得自己有地位,还可以树立派别,如这个派相声、那个派相声,名声大了、地位高了,出场费自然就高了。

总之,马志明先生不收徒弟从外在的因素来说是因为辈分的关系,从内在的因素来讲是因为马志明自身有修为。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马志明为什么不收徒弟?

中国相声有几大相声世家,侯氏、马氏、常氏。马氏相声从"相声八德"马德禄,到相声大师马三立,现在马氏相声最具代表性的就属马志明老先生了。马志明人称少马爷,师从朱阔泉,少马爷是侯宝林带拉师弟。

少马爷是侯宝林大师的师弟,可以说辈分非常的高,比马季,侯耀等文还要高上一辈,这两位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马季大师徒弟著名的姜昆,冯巩刘伟等,侯耀文的弟子最著名的就属郭德纲,现在岁数也不小了都,但是这些人跟少马爷比起来,那可是孙子辈的了。

假如少马爷正式收徒弟的话,徒弟的辈分将在姜昆冯巩郭德纲等人之上。收个岁数大的不能继承自己的艺术,岁数小的辈分大不能撑起马氏相声。

郭德纲曾经说过,只有同行才是赤裸裸的嫉妒,相声自己圈子里,很多人为自己利益,暗算同行。少马爷不能有继承自己的能耐,可能有同行做梗,也为少马爷感到惋惜。

马三立马志明都是单薄名利,只为艺术的人是真正的大师

马志明为什么不收徒弟?

马志明先生是我非常喜欢的相声大师,他为什么不收徒弟?主要有两个原因。回答问题之前我先简单介绍一下马志明先生。

马志明1945年7月出生于天津,是相声大师马三立先生的长子,马氏相声第四代传人,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的带拉师弟,拜已故的相声前辈朱阔泉先生为师。马志明被喜爱他的观众们尊称为‘少马爷’,少马爷是当今中国相声界德高望重的“宝”字辈前辈。2018年被评定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马志明先生出身于相声世家,相声的第二代艺人恩培就是马家祖辈的亲戚,马志明的曾祖父马诚方是评书老艺人,祖父马德禄、伯父马桂元、父亲马三立这爷仨在相声史上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家学渊源,门里出身,天资聪颖,再加上马三爷的亲自教导,马志明打下了深厚的传统相声功底,更深得马氏相声精髓,形成了不温不火、不急不躁、不喊不叫、不荤不咸的艺术风格。

马志明先生表演的相声精品数量甚多,文武兼备,既有文哏的风范,更将武技融入了相声表演中,以他精湛的舞台驾驭能力丰富了相声表演的内涵。

马志明先生艺术造诣比较全面,说、学、逗、唱俱佳。尤其是在学唱方面,京剧、京韵大鼓、单弦、快板书等都有很高的艺术水准,有的甚至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相声界有句行话叫做:“无人不宗马”。马三爷在相声界的地位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一言九鼎。少马爷做为马三爷的长子,又有一身过硬的本事,为什么少马爷不收徒弟呢?其实原因很简单:

辈分太高收不得

少马爷是宝字辈的相声艺人,是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的带拉师弟,是姜昆、冯巩、李金斗、王谦祥、李增瑞、郭德纲、于谦等人的师爷。

当年李文华先生要拜马三爷为师,马三爷也亲口答应了。可是因为马三爷辈分太高,相声界的徒子徒孙们一片哗然。北京相声界的一位权威人士也提出了不同意见,还专程赶到天津马家去阻止。面对阻力,马三爷选择了回避,李文华拜师一事只能不了了之。

马三爷去世5年后,李文华已经病入膏肓,当时的曲协副主席姜昆亲自给马志明打电话旧事重提:李文华的时间不多了,拜师这事不能再拖了。

2008年双11,马志明赶赴北京参加了新闻发布会,公开宣布马三立早在1982年就同意收李文华为徒了。他可以证明此事。

马三爷辈分太高,导致李文华拜师拖了20多年,可见当时阻力有多大。

少马爷和马三爷是同样的问题,辈分太高。如果收徒,是给相声界的后辈们又增添了师叔、师爷甚至是师祖。你像曲协主席姜昆已经71岁了,马志明先生是姜昆的师爷。少马爷如果再收个小徒弟,你让姜主席给小徒弟叫师叔,姜主席能张开这个嘴吗?所以少马爷不能收徒弟

性格平和不想收

马志明小的时候,父亲马三立是政协委员、天津广播说唱团副团长,马志明无论到哪里都有人宠有人爱。据马志明回忆,小时候到团里脚就没有沾过地,不是被人抱着就是被人背着,口袋里也总是被人装满了好吃的。

然而好景不长,1958年,马三立因为相声《买猴》被打倒。13岁的马志明也由万人宠爱变成了众矢之的,跌入深渊。世态炎凉,落井下石再加上生活的艰辛,让还没有成年的马志明饱受磨难。

1971年,马三立和马志明被下放到农村干活,父子二人相依为命一干就是7年。在这7年里马三立将自己一身本领全部传授给了儿子马志明。与此同时,下放的日子也给两个人留下了巨大的阴影,谨小慎微的性格就是这样形成的。

少马爷一共收了三个徒弟,两个是经马三爷同意收的:卢福来、于克志是1989年拜师马志明。还有一个就是少马爷的搭档黄族民 。

后来马志明先生曾对媒体公开表示:“我这辈子只能有学生,不能有徒弟,不然净惹麻烦。”这是大实话,大实话中也有无奈。

德高望重的马三爷生前都不愿意惹麻烦,断了收徒弟的念头。少马爷也深受影响,谨小慎微,与世无争的性格,再加上年龄越来越大,也就不想收徒弟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嘛。

综上所述,马志明先生不愿意收徒弟的原因就是:辈分太高不能收,性格平和不愿收。

当然了,马志明先生虽然不再公开收徒,但是对于喜欢相声的年轻人,他总是细心教导,诲人不倦,不收徒弟可以收学生,毕竟相声还是要传承要延续的。

朋友们,你们觉得马志明先生应不应该收徒弟?欢迎留言讨论,谢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