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是经常听相声的人才知道的梗?
马三立忘词儿都是装的
看过一些追星粉给自己爱豆忘词笑场遮脸,还拿马三立老人当例子,说马三立也有在台上忘词的时候。比如有些歌曲名字老头就是记不住,还有一些人名都是捧哏提醒,还有就是最夸张的,说马老会把台词写手上,证据就是他表演的时候会看手。
这就是典型的空子听相声图热闹,内行看空子当笑话。马三立所有舞台“忘词”都是表演出来的,天津卫视《笑礼相迎》专门整理过马三立忘词合集,马老每次“忘词”,在任何地方演出来效果都一模一样,连“忘词”的词儿都没有改过,这就是设计的舞台效果。
另外看手不是因为手上写着台词,而是假装看信的表演,所有相声演员都是在这么演的。
真正有在舞台上把台词写成小抄的,目前可考证的只有德云社的孟鹤堂,这位老兄在小剧场就特别喜欢把手机放桌上,里面都是演出的台词,有时候演双簧也蹲在后面看手机念台词。薇娅的那台晚会更是直接拿小抄出来看着念,还喜提一次热搜。
还有一位是杨少华,他有一次跟杨议去天津卫视演出《肉烂在锅里》的时候,把一些他不太熟悉的台词写在手上,害怕自己年龄大了记不住。当时杨少华已经七十多了,而且《肉烂在锅里》有不少网络用语,杨少华这个年龄的人很难理解,所以写在手上备用,但老杨写了一眼都没看,是后来下台杨议拿出来当包袱说的。
像马三立这种老艺人,对自己的艺术严苛到了有点不讲理的程度,绝不可能故意把忘词当荣耀反复表演,更不可能写什么狗屁小抄,有也是舞台效果,这种破事儿还真的只有那些没什么本事的偶像派才做得出来。
李伯祥比较爱忘词儿李伯祥先生的相声风格是“卖”,卖弄快嘴快节奏,善于使贯口活。李先生的贯口是父亲李洁尘跟义父刘宝瑞一边抽大烟一边教出来的,背错了就一顿打,要知道抽了那玩意儿劲儿大啊,所以老李贯口就那么强,以至于说正常台词节奏都比一般演员快,那都是抽出来的。
但老李演得太多,加上年龄越来越大,所以难免有忘词的时候。特别是一些贯口活,本来就是成千上万次的功夫,属于刻在了骨子里的记忆,可一旦遇到某个时间段神经搭错了,节奏一乱就忘词。
比如老李有一次使《地理图》,他报的是世界地图,说到“法国巴黎”的时候,老李忘词了,然后开始嘴里拌蒜乱念词儿。搭档穆祥林看他停了下来,赶紧帮他找补。
您怎么还说上外国话了?
我到了法国巴黎,可不得说法国话吗?
那您赶紧回来吧,这里都是中国观众,听不懂您的法国话。
经过这段现挂的拖延,老李想起了下面的词儿,于是表演得以继续。
还有一次是跟李金斗,李立山演《扒马褂》,到第二番圆谎的时候,题目是李金斗的大黄狗掉茶碗里烫死了。然后李伯祥开始编,但当时把圆谎中的人物设计成了李文山,然后李伯祥愣是半天想不起这个人名来,反复在那里捯饬“那个人姓李,叫什么来着~”,后来李金斗李立山看他确实想不起来了,于是一起提醒他“李文山!”
撒谎人提醒圆谎人怎么继续编,这也算是《扒马褂》的奇景了。但这节目也不知道编剧怎么想的,三个演员都姓李,里面的角色也全都姓李,李伯祥搞混也正常,整个一个老李家族会议。
有什么是经常听相声的人才知道的梗?
相声里叫“哏”,“梗”是人云亦云的讹传,流传广了后索性就叫“梗”了。接下来分享下个人喜欢的一些哏哈。
“南北榨菜”……“南北大菜”的故意说法,接下来就是“满汉全席”大贯口报菜名了。
“于老师三大爱好”😁喜欢听德云社相声的基本都知道,抽烟喝酒烫头。
“那马褂是我的”传统相声《扒马褂》里的入活之语。通过这句话后就该入活正式胡扯了。
“那莽撞人(或粗鲁人,小孩子等)你可比不了”传统相声八扇屏大段贯口的前言部分。
“于谦的父亲(媳妇儿,儿子)”郭德纲的相声郭德纲功劳只占百分之二十,剩下的百分之八十归于谦及于谦的家人们。老郭的相声没少拿于老师和他家人抓哏打趣。
“传家宝”传统相声里卖五器里的哏,一大段贯口后扒拉出来五件传家宝都是破烂货。
有什么是经常听相声的人才知道的梗?
太多了,话不多说直接上德云社相声里面的梗。
当郭德纲台上开始表扬于谦的时候,就代表于氏家族包袱开始的时候
一、郭德纲:于老师三大爱好,抽烟喝酒烫头
二、二哥的蒲团烂了,给扔了,你爸爸趴下,坐我身上,你拿我当蒲团,二哥坐你爸爸身上,眼泪都下来了。三弟肉蒲团(3D肉蒲团)是真好。
三、做好事不留名,这个时候对应的就是郭小宝
四、当郭德纲说到嫂夫人或者与老爷子的时候,观众自然地想起掌声。、
五、“有一个好消息,有一个坏消息,你听哪个?”“坏消息是什么”“咱们迷路了,这地儿我不认识,而且我估计我们以后得靠吃牛粪过日子了”“好消息呢?”“牛粪有的是!”
六、满身大汉
七、老骚猫
八、北京有一军事奇才,叫郭德纲,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上炕认识娘儿们,下炕认识鞋。
其实熟悉郭德纲于谦相声的朋友都知道,里面的梗实在是太多了,而且一环接一环,只有听得多了你才能多知道很多包袱点。太多了直接上文字图片。
有什么是经常听相声的人才知道的梗?
相声作为一门艺术,一直以来深受观众喜欢,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仿佛有些没落,但是郭德纲的德云社成功将这门艺术发扬光大,如今德云社的名头可是响当当。今天小编带大家来聊一聊,只有听相声才懂的5个梗,4句来自德云社,还有1句出自他口 一、于谦有三大爱好 在郭德纲的所有作品中,都会出现这个梗。大家都知道于谦跟郭德纲是金牌搭档,而于谦的也有三个爱好,那就是喝酒、抽烟、烫头,这个喜好自始至终跟随着于谦很多年,已经成为于谦的一个习惯。所以郭德纲只要跟于谦搭档的时候,都会说起于谦的三个爱好。 二、姜昆又掉老虎洞里了 大家都知道,姜昆也是一名相声演员,他曾经在春节联欢晚会上演过很多作品。他也饰演过好几个版本的《虎口遐想》,这个典故主要讲的是姜昆去动物园游玩的时候,发生了一些很有趣的事情,一不小心掉进了老虎洞,相信听过相声的人都知道这个典故吧。 三、于谦的父亲 这个典故非常有意思,段子中于谦的父亲有着非常多的神秘身份,可以是妇科老西医大夫、考古专家历史学者、也可以是武林高手,等等。家世非常显赫,在北京市每十个人中就有于谦的父亲,而且非常有钱,上厕所很体面,住在四合院,到了七老八十的时候还非常能打,有的尚武精神,这些都是段子。现实生活中的于谦的父亲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国家干部,母亲也是一名高级知识分子。 四、五环,你比四环多一环,你比六环少一环 相信这个梗大家都知道,出自小岳岳云鹏之口。当时就是因为在节目中唱了这首五环之歌,让岳云鹏人气暴涨,后来在很多次活动中观众都会要求他唱这首歌。尤其是五环,你比四环多一环,你比六环少一环这一段儿,更加的形容了北京堵车的严重性。 五、向我的衣食父母鞠躬 听过郭德纲说相声的观众朋友们都知道,他每一次在说相声的时候,开场都会说这一句,向我的衣食父母鞠躬。原来他是为了感谢观众,之所以有现在的德云社,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感谢这些衣食父母们对他的支持。他的每一场演出都是有观众观看的,是观众让他成长成今天。所以郭德纲的这句话是在向支持他的观众表示感谢,
或许这就是他成名的关键所在吧
有什么是经常听相声的人才知道的梗?
我对相声了解不深,在这里就不深入回复了。简单岔开您这个话题说一说我对相声这个行业未来发展的判断。
相声是清朝末年发展起来的一门语言艺术,我称它为"闲"的艺术,这门艺术成材率很低,不会大面积铺开,只能作为一门小众门类在夹缝中艰难生存。
未来的相声会越来越艰难,因为人们的审美越来越多元化,众口难调,对相声艺人的能力和专业技能要求越来越高,这些能力,技能都需要时间打磨,而现实世界确实"快餐社会",什么都讲究赚快钱,所以人们越来越难沉下心做艺术,做更难的相声语音艺术。
有什么是经常听相声的人才知道的梗?
于宝林冯宝华的《大上寿》,于宝林说,捧哏的母亲是个大扳不倒,冯宝华回敬道:你妈才一屁股泥呢!这个笑点在哪里?一般人不容易知道。天津过去有一种很老的儿童玩具,就是大个的不倒翁,天津叫扳不倒。木制结构,糊上纸,表面彩绘。里面底座上是一坨黄泥,作为配重,所以才能扳不倒。逗哏的说捧哏的母亲是个大扳不倒,捧哏的才有那句回敬。你妈才一屁股泥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