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马三立当年提携杨少华说的宝贝,你有饭吃了这句话?
这话的意思就是马三立在给杨少华扬蔓,名气大的带着名气小的,长辈带着晚辈去表演,等于在把自己的热度分给你,让观众知道这孩子我疼他,各位也多关照。
毕竟马三立当时是名满天下的大师,而杨少华在宝字辈里面也都混得不整,所以给他扬一扬名,也就等于给杨少华赏了饭。
要知道那个时代也没有抖音微博头条这些自媒体,现在那些没名气的素人可以注册一个自媒体碰瓷名人,万一运气好就火了。但马三立那个年代,只能由大辈带着你上台,那样才有正式背书的效果,你撅在被窝里骂大腕儿三天三夜,也没人知道你是谁。
所以三爷那句“宝贝,你有饭吃了”就是这个意思~但有一说一,马三立杨少华这段《开粥厂》效果差至极,杨少华从头到尾没接几句话,尤其是开头阶段,等于是马三立在说单口,活生生漏了好几个包袱,杨少华愣是不接茬。
后来慢慢吞吞的接话,效果也跟没有一样,反正整场看下来,与其说是扬蔓,还不如说是杨少华被黑成碳了。
当然这也跟后台某人有关系,那个人知道杨少华平时表演太闹腾,特别爱洒狗血,所以害怕他一如既往的这么闹,影响到马三立的表演,所以这人给杨少华提醒了一句:
“你别搅和三叔,这么些人都是来看三叔的,你少说话”。提醒杨少华的人就是侯宝林。
结果杨少华倒是听进去了,但有点过分收敛,弄得马三立跟说单口一样。大概老爷子也是有点拧巴,既然让我演,又要求这要求那的,干脆我就不接了,那总没错了。
毕竟那是杨少华,天生性格就挺咯。
当年他去求拜师郭荣起,郭荣起问他几个问题,杨少华也是跟老头逗闷子一样回答,郭先生问杨少华,你认识字吗?你念念那广告。
杨少华说我不认识字。完了还找补一句“你都不认识字我更不认识了”。
结果郭先生被气到了,继续问杨少华你会骑车(自行车)吗?
杨少华回答不会骑。估计语气也是很冲,因为据杨少华自己描述,当时他心里想的是“我会骑车还在你这里待着”。
结果爷儿两弄得不欢而散,后来也没正式摆知,郭荣起到去世都没对外说过一句杨少华是我徒弟。反而是马三立在相声谱系里把杨少华写进了郭荣起门下,算是帮杨少华在师承上背了书。
所以总的来说,马三立还是挺疼杨少华这个晚辈,所以既帮他扬蔓,又给他背书师承问题,赏饭赏到这份上,已经是拿他当宝贝了。
你怎么看马三立当年提携杨少华说的宝贝,你有饭吃了这句话?
2019年5月,我曾经赴天津采访杨少华老师。关于合作搭档的问题,他当面也说到过。
下面是当时的采访实录,其中就涉及马三立请他给儿子马志明捧哏这一段往事。
“马三立单给钱,让我给马志明捧哏”
问:从北京到天津工作之后,您只能业余说相声是吗?
杨少华:解放以后到天津,没有人知道我是说相声的,不好意思说。后来厂子里办联欢会,我上台说一段儿,那叫一个响,这样我就进了钢厂工会工作。常宝霆当时在天津有点儿小火,他叫我进天津曲艺团我不乐意去,因为钢厂给钱比曲艺团多。后来钢厂效益下降,我白天上班晚上业余说相声。那时候我家也困难,我最开始想要女儿,结果一生就是男孩儿,一生就是男孩儿,五个男孩子,家里经济受不了。后来成为专业演员进南开区曲艺团,我逗哏马志存捧哏,说一段《山东话》我们就火了。再后来常宝霆跟我说进天津曲艺团,马三立每月单给我20块钱,让我给他儿子捧哏。
问:您就这样进了天津曲艺团。
杨少华:对,跟马志明合作就进入天津曲艺团,在团里一直到现在。
问:跟马志存老师合作您是逗哏,跟马志明老师合作就是捧哏了。
杨少华:对,我后来给马三立也捧过。
问:从逗哏到捧哏,您当时觉得屈才吗?
杨少华:天津曲艺团当时逗哏挺多的,你火了人家怎么办?量活咱也没问题,量活也能火。我给马志明量活特别火,后来马志明说,我用不起你了。一赌气,我说了一年时间单口,一个人更省事。
问:您和刘俊杰老师也合作过,到八十年代跟马三立先生合作。
杨少华:我跟侯宝林也合作过,还有马季,也都演过。在天津没到退休年龄我就退了,团里太压制我了。我上北京演出,那时候侯宝林厉害,说出国带我演出,结果他得肺癌去世了。赵伟洲的父亲赵心敏去世之前我去看他,他说我儿子你得照顾一下,我就给赵伟洲也捧了一段时间。我给很多相声演员都捧过,好像没落下的。
因《枯木逢春》老来走红
从这段访谈中能够看出,杨少华合作过的相声演员非常多,包括马三立、马志明父子,还有刘俊杰、侯宝林、马季、马志存、赵伟洲等人。不过杨少华真正火起来,还是进入九十年代和赵伟洲合说的那段《枯木逢春》。
其实那时候杨少华已经年龄不小,到了五六十岁。他在《枯木逢春》中其实是捧哏,但由于表演风格非常独特,蔫哏的使用炉火纯青,使得观众更喜欢他。赵伟洲的表演反而显得过于“规矩”,至少不像后来那么“狗”。
“相声是感觉的艺术,他的感觉太到位了”
就在采访杨少华老师那段时间,我也采访了他的老搭档刘俊杰。对于杨老师说起的这段往事,刘俊杰老师有他眼中另一个版本。同时,他也对杨老师的表演风格进行了一些点评。
问:说一下您进曲艺团之后的搭档吧。在曲艺团您的搭档有谢天顺、杨少华和张永久,是这样吗?
刘俊杰:对。最开始是苏明杰(苏文茂的儿子),然后是杨少华,他给我量(捧哏)了三年。
问:当时杨老师的表演,还不是后来和赵伟洲老师合说《枯木逢春》那种状态吧?
刘俊杰:还不是,跟赵伟洲合作他那种状态发挥到极致了。他原来有蔫哏那个劲儿,但还不到“疯狂”的时候。
问:更早他是跟少马爷合作。
刘俊杰:对,那时候才哏儿呢。马三爷找杨少华,说你给大河(马志明的小名)量1000天活,你就算对得起我。他认为这俩人顶多合作三年,结果三年真就裂穴了。俩人的脾气性格根本不合,一个爱“沾小便宜”,一个“斤斤计较”,针尖对麦芒,这样俩人不可能搁一块儿。
问:杨少华老师之后是谢天顺老师给您捧哏,谢老师是先跟您还是先跟马志明老师合作?
刘俊杰:他也是先跟马志明。
问:他跟马志明老师后来也裂了,马老师后来跟黄族民老师。
刘俊杰:对,我这儿就老“收破烂儿”。不过要说杨少华,他对我业务上是有帮助的,他表演有那种爆发力。不过早年他逗哏时候不太行,他老说苏先生的活,《论捧逗》,《批三国》。马三爷看过一回他演《批三国》,看完杨少华请他点评点评,马先生说话太深刻了,他问杨少华,你站台上像看过《三国》的人吗?
问:他和苏先生的范儿完全不一样,演员还是有自己的形象定位。
刘俊杰:对,说相声讲似我非我,你让一个小学生讲计划生育那肯定响(效果好)不了,观众不信啊。不过给我量活的时候,杨少华在台上那种爆发力很棒,他没有准词儿,但情绪全对,相声是感觉的艺术,他的感觉太到位了。
问:他始终在人物里。
刘俊杰:对,在人物里。要总结杨少华,很多相声演员缺这种状态,很多演员缺人物的感觉。现在很多相声是掐架,俩人上来互相掐一顿,观众都不知道为什么,人物的感觉没有,这就是胡来了。马三爷为什么可爱?缺乏人物的那种段子他都赋予人物,包括娱乐性强的,也包括文字游戏类的,可以没有人物,但他还是带人物。马三爷在台上表演都是人物在说话,可贵就在这里,不好来也在这里。没有人物就没有故事,没有文学性,这样的作品缺乏生命力。杨少华把握人物准,不管是蒙人的,糊涂的,还是假装糊涂的,人物贯彻始终,所以他可信。
年近90还想上台演出
不管相声圈的人对杨少华老师评价如何,老来红的他这二三十年一直深受很多观众的喜爱,尤其他和儿子杨议的合作,为人们带来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如今杨少华老师已经将近90岁高龄,身体还基本保持着健康状态。平时每天都出门溜一会儿弯儿,路上见到老观众问好就打打招呼。
采访当天见到杨议老师,我问他杨老的身体情况。他说还可以就是耳朵听不太清,于是我提出请他陪同采访,他说不用,你稍微大点声问就行。
对杨老师的采访比我预想的顺利很多,他的听力尚可,思维也还跟得上,除了一两个问题有些答非所问,我所列问题基本都得到了解答。对自己的身体杨老是自信的,他的牙果然如他所言基本没掉,而且只要儿子一说有演出,他二话不说可以随时参加。
采访过程中我特别注意了一下杨少华老师的牙齿,不仅没掉而且整齐洁白,看牙齿不像是他那个岁数的老人。
娱乐答不休,我是郑捕头。欢迎关注。你怎么看马三立当年提携杨少华说的宝贝,你有饭吃了这句话?
在自己告别演出的舞台上,88岁的马三立大师面对热烈鼓掌的观众,诚惶诚恐地问了一句在心里藏了70多年的话,“你们看我值吗?”结果,台下的老少爷们儿们异口同声地大喊道,“值!” 马三立象个得到老师表扬的小学生一样笑了。
马三立太在乎自己的观众了,他也太爱相声这门艺术了。为了相声的发展,他失去了许多名利双收的机会,为了相声的传承,他甚至严禁自己的儿子从事这个行业。
马志良是马三立先生最小的儿子,从小的耳濡目染,也让他对相声艺术十分痴迷。但马三立一句“脸上没买卖”,就彻底打消了马志良说相声的想法,甚至被部队文工团录取的机会,也成了竹篮打水。
马三立对相声艺术严格到了苛刻的地步,在他眼中,如果马志良不能成为一名出色的相声演员,往小里说,是糟蹋了马家的相声;往大里说,那是糟蹋了相声艺术。
但马三立对于相声界的人才,却格外包容与提携。当年还没有师承的李文华先生,出于对马三立人格和艺术魅力的敬仰,在天津向马三立提出想拜其为师的想法。
而马三立不但欣赏李文华的才华,更喜欢李文华正直的为人。只是这二人的互动,引起了京城某相声大佬的不满,极力阻挠他们的拜师活动。
虽然碍于这位大佬的面子,马三立没有正式收下李文华,但他已经默认了李文华为自己名下的弟子。甚至嘱咐自己的徒弟常宝华,有朝一日,在条件允许下,代拉李文华到自己的门下。
而比李文华更年轻的黄族民,当年还在制药厂工作。但他从小喜欢相声,十分敬仰马三立,希望能有一天拜在马氏相声门下。但由于年龄太小,马三立婉拒了他的要求。
后来,黄族民一直给少马爷捧哏,并且成为了少马爷的弟子。当年马三立躺在病床上时,还对黄族民说,“很久没说对口了,等我好了,说一个《十点钟开始》吧,你来捧哏。”
谁都知道,马三立让谁捧哏,那就是给谁饭吃,从中也可以看到老先生对年轻人的提携。但可惜的是,马三立再也没有离开病床,再也没机会说《十点钟开始》了。
我们再回到马三立告别演出的舞台上,杨少华、杨议父子作为助演嘉宾,参与了这场相声界的盛会。当时也已经年近古稀的杨少华,站在舞台上说的第一句话就是:“马三立先生,我拿他当我亲爸爸一样。”
杨少华为什么会发出如此的感慨呢?原来,马老对于杨少华这个后辈的关爱和提携,是最多的。杨少华年轻时,孩子多,家庭负担重。没办法的时候,他甚至经常去马老家蹭饭吃。
而作为一个相声演员,杨少华拜师郭荣起这件事,一直不被一些同行承认,是马老在修相声族谱的时候,直接把他列在郭荣起的门下,并且还认杨少华为义子,等于再次证明了杨少华“宝”字辈的师承。
而最令杨少华感动的,还是马三立让杨少华为自己捧哏这件事。那是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举行的一场相声晚会,当时京津两地的相声名家都在场。马老要求杨少华为自己捧一段《开粥场》。
杨少华说相声做过逗哏,而且还能说单口,所以,他在捧哏的时候,容易抖机灵,甩出个邪包袱。这和个人品质无关,但却和个人特点分不开。相声圈把这叫做“洒狗血”,一般的逗哏演员都不喜欢这样抢戏的捧哏。
在得知自己要为马老捧哏的时候,杨少华自己也是压力山大。这时一旁的侯宝林先生还不忘逗一下这个师弟,“少说话,卖的不是你。”杨少华当然知道自己的责任重大,到了台上,根本就不敢乱说话。甚至该说的话,自己都忘记说了。
比如,《开粥场》里有这么一段话:
甲 就算我身上逮住个大虱子,哎哟,嗬!怎么办?
乙 挤死。
甲 挤死啊?太损啦。
乙 那怎么办?
甲 那是条性命,挤死啊?
乙 扔地下。
甲 扔地下饿死啦。
乙 那怎么办?
甲 无论找谁,往脖子那儿一搁。
而杨少华当时表演中,明显过于紧张,当马老说到“那是条性命,还挤死啊?”杨少华紧张得把“扔地下”忘记了,直接说“那怎么办?”还是马老经验丰富,不动声色地说“也不能扔地下呀,无论找谁.....”这才使整场表演顺利进行了下来。
演出结束,观众很热烈,效果很好。马老没有纠结杨少华的失误,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宝贝儿,你以后有饭吃了。”杨少华知道 ,自己获得了相声泰斗的承认,以后真的能在这个圈子里混饭吃了。
现在马老已经离开我们很多年了,他的《开粥场》,《逗你玩》等作品,早就烂熟于心, 但每次听来还觉得十分可乐,而这就应该是马氏相声的魅力吧。如今的杨少华先生也年近九旬,我们也希望老爷子长命百岁吧。
你怎么看马三立当年提携杨少华说的宝贝,你有饭吃了这句话?
我觉着相声行业应该感恩马三立大师。这句话我的理解如下:
第一,这句话印证了马三立大师的德高望重。不是所有艺术好的都能称为大师,只有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才能称为大师。马三立大师的对于晚辈的提携是各行各业都应该学习的。
第二,这也是对杨少华老爷子的一种肯定。不是谁想站马大师旁边就能站的。自己也得够一定水平才行。这是对杨少华老先生业务能力的一种肯定。
第三,这是给相声行业的标杆,要团结。现在相声行业明争暗斗,之前应该也好不了多少。也只有真正的大师才能看淡这一切,才能真心为了这个行业好。
你怎么看马三立当年提携杨少华说的宝贝,你有饭吃了这句话?
能给马三立捧一回,等于被接纳,被认可,所以说有饭吃了。
你怎么看马三立当年提携杨少华说的宝贝,你有饭吃了这句话?
老一辈艺术家心胸豁达,就想培养晚辈,让晚辈靠着说相声,这门手艺说学逗唱,挣点自己生活的费用,那时候的演绎门,可是要凭借着自己的能耐所以说马三立作为杨少华的长辈来讲,当然希望他能够出人头地,能够挣到自己吃饭的钱,所以说当看到杨少华,能耐突长的时候自然会想到自己的晚辈,杨少华有蒸饭的能耐了,这是长辈对晚辈的一种放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