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当年返场23次,是想证明什么呢?

返场其实是曲艺界的一个规矩,全称是“返场谢花篮”。

演员在台上表演完一段节目之后,这时候后台会告诉演员,刚刚XX总XX大爷给送了一个花篮,然后演员下一次上台的时候,会先感谢XX总XX大爷的花篮。

说白了就是一个舞台行规,对观众额外打赏的感谢,就跟网络主播收到火箭就给你唱歌差不多。这也可以验证演员的受欢迎程度,你收到花篮越多,经理就会多安排你返场谢花篮,因为不能收了不做声,那么下次就不是花篮是花圈了。

其实德云社早期也是这么操作的,收到XX总的花篮之后,老郭会跟他互动一下,讲个小段子调侃调侃,如果对方豪气一点,在舞台上帮你打广告也可以。

后来相声第二班,也就是王自健的社团也有这个玩法。但后面慢慢就废除了,因为花篮没什么实用性,二手卖出去又不合适,观众今天花钱买了送给你,明天在门口又看见一样的,会感觉自己一片赤诚喂了野猪,很容易就变黑粉了。

所以后来慢慢改成了送礼物,而且统一在表演前收礼,于是德云社有了一个新节目“大上货”。

而返场谢花篮也改成了演员鞠躬下台,主持人出来报个幕,甚至干脆不报幕直接晃一下,演员走到后台入口晃一下,然后原路折返,直接返场表演。

在之前相声界有人返场过22次,是一个很惊人的记录。但郭德纲后来还是打破了这个记录,在2006年,郭德纲先后在新春相声专场返场22次,后来的天津省亲更是返场了25次。

当然郭德纲玩了命打破这个记录,多多少少有点赌气的意思。比如返场22次那次,是因为当时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文艺台长于万海说郭德纲返场十七次不真实,时间上很难把握。但这事情被越传越玄乎,到郭德纲耳朵里就变成于万海炮轰他。

然后睚眦必报的郭德纲就来了一个返场22次,还在最后砸挂了于万海,说于谦的儿子叫万海,还特意加一句:“万海,你听你爸在这儿说相声呢”。

这个包袱吓得于谦不敢接,据说当时还朝后台鞠了个躬,因为郭德纲承认的贵人康大鹏就在后台,而且于万海是康大鹏的上级,这样口不择言可能给大鹏惹麻烦(实际上后来确实大鹏被打压了)。

而返场25次那场,是郭德纲衣锦还乡,给天津老乡炫一下自己的功夫,虽然其实现场三分之二都是北京开车来的纲丝。但那场也确实引发了不少轰动,郭德纲的25次返场既有李菁表妺、食人族炖妻、徐德亮"我知道事情真相了"等著名小段子,也有太平歌词白蛇传和单刀会,最后是大实话和劝善歌。

基本上这场演出郭德纲把能秀的都秀完了,虽然没有特别大的活儿,但能够坚持25次返场,也着实不易,堪比科比怒砍81分的神奇表演。

当然如今也不需要郭德纲那么卖力气了,即使老郭的专场,一般三个节目就完事,而且段子也越来越清汤白水,那些抢票的人也纯粹为了刷明星偶像去了。

不过就像李寅飞说的,还是很怀念那个时期卖力气的郭德纲,虽然也是狂妄+嘴损,但至少作为观众咱们吃得饱啊。

郭德纲当年返场23次,是想证明什么呢?

2005年底,郭德纲及德云社大红大紫,在相声界掀起了一股狂风,刮的很多同行都睁不开眼,看不清这个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以至于出现判断失误,造成误会。郭德纲连续返场22次的记录,就来源于一场同行之间的误会。

在返场22次之前,郭德纲的最高记录是返场17次,而这个17次返场就引起了一位同行的质疑;这位同行叫做于万海,他是资深的相声评论家,和众多相声演员都有交往,同时还在北京广播电台的《空中笑林》节目当主持人。

事情的起因是在2006年新春相声晚会的动员会上,于万海和孟凡贵以及几家媒体记者聊天时提出了一个疑问“我听说有人在说相声时,返场段子长达17个,我不信!试想,返场一次就要说一个3分钟的段子,17个段子就需要一个小时。”

于万海在说这番话时,他并不认识郭德纲,更没有听过郭德纲的相声,对郭德纲的能力完全不了解,所以按照自己的想象提出一个疑问,本没有恶意。然而,事情坏就坏在现场的几个媒体记者身上,经过他们的添油加醋,直接就变成了“于万海质疑郭德纲”的架势。

郭德纲那时候正当红,再加上年轻气盛,怎么能够容忍这种莫须有的质疑呢?所以,他很快就作出了回击。

2006年1月12日,德云社新年相声专场在解放军歌剧院举办,郭德纲和于谦表演了《托妻献子》、全本的《八大改行》和《文武双全》三个大活。其中《八大改行》涉及八种戏曲唱法,难度很高,一般很少上演全本;郭德纲在演出中显示了深厚的学、唱功力。至于《文武双全》,也是全本表演,包括《文章会》和《大保镖》两部分,令全场观众大呼过瘾。

返场阶段,郭德纲的兴致也越来越高,段子信手拈来,于谦、张文顺、李菁都成了他“开涮”的对象。郭德纲乐呵呵地问:“下一个说什么?”观众纷纷喊:“唱段《单刀赴会》!”“说说于谦家里房子塌了的事儿!”……返场21次后,郭德纲说,前不久某家媒体上刊载了一条消息,对他曾返场17次的事情提出质疑,“说这话的是某电台一位已退休的资深主持人,我想请他到这里或天桥乐茶馆看一场演出,打消他的疑虑。”

随后,郭德纲说了最后一个段子,先从于谦媳妇要生孩子说起,称自己曾和于谦有约定,他要做于谦儿子的干爹。郭德纲称自己的孩子叫小山,所以给于谦儿子取名叫小海,但是觉得叫于海不好听,因为于谦名字有“千(qian)”,就给孩子名字里加个“万”字吧,言下之意是于谦的儿子叫于万海。此时所有人都知道他在骂谁了。郭德纲更进一步砸挂:“儿子,你看你爸爸说得好吗?”说到这里郭德纲还不解恨,最后又加了一句“我不欺负人,别人欺负我不行”。

现场观众听的很过瘾,但是于谦就尴尬了,虽然段子不是他说的,可他是郭德纲的搭档,自己没有拦着他,所以也觉得过意不去,就冲着侧幕条鞠了一躬。因为侧幕条那站着另一个尴尬的人,即北京电台的主持人大鹏,同时也是当天演出的主持人;于万海是他同一个单位的同事;估计大鹏在侧幕条听着也是急了,所以于谦鞠躬致歉。

事情发生以后,于万海被气的不轻,听说都被气病了,通过媒体大肆声讨郭德纲。正好郭德纲砸挂汪洋的段子也是在这场演出说的,事后被汪洋告上法庭,而于万海有同病相怜之感,也扬言要告郭德纲,但是最终不了了之。

3个月以后,郭德纲回天津省亲,将返场记录刷新到25个,至今无人超越,恐怕以后也很难被超越了。

郭德纲当年返场23次,是想证明什么呢?

老郭那一天没想证明什么,只想感谢当时到场的衣食父母

郭德纲当年返场23次,是想证明什么呢?

确定只有返场23次?如果没记错的话、郭德纲返场最高记录是25次,地点是在天津人民体育馆,是郭德纲第一次省亲相声专场,时间是2006年4月8日晚。

冒着触碰“返场不过三”这一传统行规的风险而创下相声史上最高返场记录,郭德纲想证明什么吗?当时置身于观众沸腾声中、郭德纲应该只想着尽量满足“衣食父母”的要求,没打算证明啥。只是没曾想后来成就了相声界的一番美谈、更是瞬间拔高了自己的知名度。

相声界有这么一句话:北京学艺、天津成名——也有人说“北京学艺、天津练活、济南踢门槛”,有网友分析郭德纲是反其道而行:天津学艺、北京成名。

这话颇有几分道理,郭德纲生于天津卫,启蒙学艺也都在于此。三次北漂之后创办了德云社、又是经过近十年卖艺求生而逐渐走红。

但事实上,这场省亲演出非但留下了返场最高记录,更是奠定了郭德纲在相声界、尤其是在相声观众心目中的崇高地位。这点、恐怕当时被主持人“拦截”了25次的郭德纲也没有想到的。

曲艺界的返场演出、向来都是因现场观众高亢呼叫声而不得不额外“加料”——当然前提是艺人的艺术储备足够、亦或“现挂”能力极强、同时对舞台及观众掌控力非同凡响。

第一次省亲专场,许多本地观众也想对这位从家乡走出去、又在京师已经崭露头角的“小黑胖子”到底有多少能耐,翻山倒海的呼叫声中也夹杂着不少这类声音。而郭德纲又是第一次“衣锦还乡”、不想在家乡人面前露怯,必然是倾其所有、使出浑身解数。

另外一点,在这次省亲专场之前、有资深相声评论家质疑郭德纲此前17次返场的可能性,更有同行前辈责骂其“破坏行规”。或许,当时的郭德纲内心憋着一股想用“突破返场记录”的演出来证明自己。

当然,内心活动的事、谁也无法真正洞悉其然,但这次返场次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专场演出、无意中成了郭德纲一次足以垂名相声史的杰作。

彼时的郭德纲并没有想证明什么,但事实证明了他确实是一个相声界“五十年一遇”的人才。

郭德纲当年返场23次,是想证明什么呢?

郭德纲当年返场23次,是想证明什么呢?

从观众的角度,买一张票,听的时间越长越好,当然是在爱听的前提下,听的时间越长,觉得越值。

从郭德纲的角度,他也知道累,但是为了德云社更好的发展,让观众满意,将来的回头客多,累点也值得,所以反复返场,前提是大脑里有东西,如果没有,上去说什么。

郭德纲当年返场23次,是想证明什么呢?

无须胡猜,非常简单,他只是想证明:只要观众喜欢,我就能给你们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