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批评《安家》,说明了中国电视剧、电影、娱乐圈哪些问题?
人民日报一篇《演技派救不了悬浮剧》,不光批评了《安家》,还把近段时间几部热播剧《完美关系》,《精英律师》统统拉下了水,称其为“悬浮剧”。
什么是悬浮剧?悬浮剧指的是某些脱离中国现实的现实题材剧,剧中的事件、情感都没有根。尤其是其中的豪门人物,活像从韩剧里空降而来,完全找不到当今内地真实生活的对应,酷爱大把大把撒狗血。
按照这个标准的话,国内大部分电视剧都是悬浮剧,包括但不限于偶像剧、谍战剧、抗日神剧、所有的琼瑶剧以及于正抄袭剧。
《安家》算得上是疫情期间关注度最高,讨论声音最大,几乎每集预定一个以上热搜的大热剧,其各方面远远胜过同期的《完美关系》。相比《完美关系》故事背景跟现实相距甚远,职业公关团队本来就是一个隐性职业,大部分人在日常生活中感受不到公关这种行业的存在,但无时无刻不受它影响,比如热搜和头条新闻等,都是公关公司的劳动成果。但我们把目光投射到行业里面,用镜头去艺术加工之后再呈现出来,对于观众来说就显得隔阂,不但找不到共鸣点和代入感,反而有一种看视频版微博热搜的感觉,很容易就悬浮到了宇宙空间站,彻底没有生活的落点。
但《安家》的背景题材非常接地气,是一个所有观众都有认知的行业——房产中介,作为一个社会人,即使你暂时没有跟中介打过交道,但周围也一定灌满了各种中介的故事。而满大街密密麻麻的中介门市,以及各种广告传单,都在向你传递一个信息,赶快买房吧。
但这么一部题材占优,演员阵容又不俗的电视剧,是如何被打入“悬浮剧”的行列呢?
人民日报的文章很明确的指出了关键点:高开低走,在开局将一部优秀的行业剧展开,然后迅速走入了俗套的困局,无尽的撒狗血,打办公室恋情牌,原生家庭苦情戏,网络热点事件等各种元素盲目堆砌,最终把这部剧变成了一部俗套的玛丽苏狗血剧。
这部剧宣传的时候,编剧六六跟导演都信誓旦旦的承诺:这是一部行业剧,编剧说没有感情线。
但他们大概自己也只看了前三集,所以对于后面长篇累牍的办公室恋情一无所知,不光是房似锦跟徐文昌,王子健跟朱闪闪,就连985跟瓜哥都莫名其妙来一组CP,老油条更是跟嫂子快乐的走到一起,抛弃了蔡红花跟成年的儿子,理由竟然是报恩,这就是狗血都做成血旺往观众脸上泼,就怕恶心不死你。
其实这未必是导演跟编剧的责任,在国内审核制度下拍摄电视剧,一定要主动绕开各种敏感题材,以及这些敏感题材的周边领域。比如《安家》这种行业剧,如果像开局那样一脑门子钻进行业黑幕里面,一集一个劲爆点,并且越挖越深,那么很可能十集左右,剧情就会触碰到一些不可知的风险,然后被机关枪扫射毙了,于是资本亏得血本无归,演员也白忙活一场。
在这种特殊机制下,资本最理性的处理方式,就是点到为止,将所有行业潜规则来个蜻蜓点水一扫而过,等到剧情全面展开的时候,还是回到最保险最不会被枪毙的办公室爱情、家庭伦理、社会公德、好人好事、感恩与回报、以及灌鸡汤撒狗血等套路上,那样既能过审,也能用这些俗套的玩意儿确保收视底限,毕竟这些看着已经要吐的套路,仍然有一大部分人孜孜不倦的愿意买单。
除此之外,国产剧总是高开低走的死循环中,还有一个清不掉的毒瘤就是“剧情注水”,这也是在审核制度下诞生的一种市场投机行为,因为题材受限,一些剧情不能深挖,所以为了资本能够得到回报,那么干脆把那些狗血元素玩命往里面塞,把十集就能讲完的故事,扩张到五十集七十集八十集,那样打包销售出去,再怎么样也不会亏本。
像《安家》的故事主线,二十集以内就能完整收尾,而且还能把那些狗血恋爱元素都去掉,变得精炼而紧凑。
五十集的《完美关系》、五十四集的《安家》,七十集的《新世界》,这都是资本多方博弈以后的畸形产物。对此广电总局也出台了最新的限集令,要求电视剧上限为四十集,这个规定已经开始实施,希望2020年的电视剧市场,能够在限薪和限集的双重约束下,出来一些高质量不注水,不撒狗血不拖沓的好作品。
人民日报批评《安家》,说明了中国电视剧、电影、娱乐圈哪些问题?
所有的国产行业剧最后都会沦为男女主角的感情剧。
市面上打着职业剧旗号的电视剧,不是医生和医生谈恋爱,外交官和外交官谈恋爱,翻译官和翻译官谈恋爱……总而言之,职业在编剧手下不是问题,都能成为男女主恋爱的工具。
《安家》是买了日本原版《卖房子的女人》版权,编剧六六重新写过剧本的,目前豆瓣分数6.2,刚过及格线。
我是每个女主都有一个“原生家庭的痛”的分割线
女主房似锦,出场就是原版女主的口头禅:没有我卖不出去的房子!
两集搞定员工压手上十年都没有卖出去的奇葩户型跑道房。
从同事手中偷偷劫走客户,客户立马全款300万拿下博士一居房。
带认识多年的大哥出去转一圈,深坑公寓买它!
这可真是中介中的杨超越啊,卖房都这么容易的吗?
照这个样式发展,女主身家怎么也得在上海赚到几套房子吧,那为啥还要租价格低的凶宅呢?
原因来了,因为房似锦有个悲惨的身世。“原生家庭”“重男轻女”“吸血父母”等一系列爆款狗血关键词堆积在女主人设上。
女主她妈整天不干别的,专给女主添堵,出场就是问钱,为了钱不给爷爷治病,把钱偷偷省下来留给儿子。简直就是一个专门制造矛盾冲突的工具人。
从《欢乐颂》到《都挺好》到《精英律师》再到《安家》,电视剧行业越来越多的趋势都给主角安排上原生家庭的痛,不可否认,现实生活中是有原型,但考虑下观众的眼睛好吗,我们真的看够了!
有个安安稳稳,普普通通的女主在职场努力奋斗的人设她真的不香吗?
我是男女主谈恋爱的工具人分割线
男主徐文昌目前来说有什么缺点吗?对下属关爱有加,对邻里关怀备至,对前妻的纠缠不清不做解释默默忍受?
没错,男主出场是有老婆的,天真的我还以为这是一部没有感情线的职业剧呢。
没想到打脸来的如此之快,没演几集,男女主借助工具人前妻出轨,假离婚变真离婚,男主角单身人设get√。
再没演几集,工具人老油条和朱闪闪双双送温暖,给他俩送了合租房,男女主同居一室get√,然后就开启了大大方方的恋爱线🤷
作为编剧口中的正经行业剧,第三者客户来找女主买房,被正房扇耳光,被同事嫌弃,被男主教育??
等一下,你们不就是房产中介吗?工作职责不就是卖房吗?难不成以后有人来买房还得调查下她有没有当过第三者?
请编剧和导演认清楚我们想看的职场剧,是专业的职业知识,职业之外是人和人之间的正常情感流露,而不是打着职场剧的旗号来讲述家长里短和看男女主花式谈恋爱。
人民日报批评《安家》,说明了中国电视剧、电影、娱乐圈哪些问题?
人民日报批评《安家》,说明中国的影视行业已经到了官方都忍无可忍的地步,为了快速成戏,为了赚快钱,对影视剧的质量、情节等要素的把关降到了最低,只要能看,中国的导演和编剧就觉得他是OK的。
中国编剧的现状往回看,中国的影视尤其是电视剧已经陷入了一个怪圈——自己写不来好剧本,只能买国外影视或者国内书籍的版权然后自己改编,改编多了,自己的原创更写不好了,自己写不好,更加喜欢买版权改编了。
毫不客气地说,中国的大部分编剧把观众都当作“垃圾”,所以他们创作的剧本也越来越垃圾,即便是改编,毁原著的情况也是不断出现。
尤其写职场剧的编剧,他们没有真的在这些行业待过,只是凭着自己对于行业的理解去创作自己的剧本。即便他们不约而同地说“创作剧本时我采访了XX个这个行业的人员,收集了XX这个行业的故事,非常辛苦”,仍然改不了他们内心“我是编剧我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的狂妄姿态。
明明职场剧的真正看点应该在对职场事务的解决上面,在职场的明争暗斗上面,他们却偏偏要把真正看点放在主角的爱情上面。看似每天在公司,每天都在解决职场问题,实际上不过是主角换了个地方谈恋爱,换了个借口谈恋爱而已。
在这些编剧的脑子里,中国的观众最爱的就是儿女情长,无论写什么,爱情一定要占主戏份。说实话我并不否认爱情的矛盾很能刺激观众,但是如果你要写爱情,就直接写爱情片,不要披着“职场剧”的外衣来写爱情。
中国演员的现状中国影视剧烂的重要原因除了编剧外,还有演员。首先很多演员不会拒绝接戏,毕竟要恰饭的,只要剧本不是烂到透,那就能接。那既然如此,剧本烂没关系,找有演技又有口碑的演员来演,他们演得好就行了。
可实际上,剧本跟演员是相辅相成的,演员演技再好,剧本烂,那观众也会认为这个演员演得啥都不是。比如《完美关系》的佟丽娅,还有这个《安家》的孙俪。
其次,现在是流量为王的时代,找不到演技好的,没关系,找个流量高的,粉丝多就行。而那些流量影星吃的就是粉丝经济,很少有人去会挑剧本。很多烂剧都是靠着他们的粉丝撑起来的,这就给中国的影视行业提供了一个偷懒的方法——剧烂不慌,找流量演员。
当然中国不缺好演员,比如潘粤明。他曾经演的网剧《白夜追凶》那叫一个好看,吸粉无数。在当时如果《白夜追凶》播完后立刻拍第二部,那么肯定也能好好吸一波金。但是他没有,他曾在《恶毒梁欢秀》这个节目上说过“我希望资方能够好好的静下来打磨白夜2的剧本,因为想要达到上一部的高度是很难的”。你可以从这句话知道他是真的想好好演戏,想演好的剧本,可是这种演员太少了。
不止是电视剧悬浮,整个中国的影视行业、娱乐圈都在悬浮之中,那些能够坚持本心,默默耕耘好剧本的编剧、对剧本有要求的演员都是稀有之物,我不奢望整个行业都能变好,但我希望能用越来越多的编剧和演员开始懂得一个好剧本、一部好戏的重要性。
人民日报批评《安家》,说明了中国电视剧、电影、娱乐圈哪些问题?
你好,我是影视领域作者
人民日报批《安家》为“悬浮剧”拍一行,毁一行
主要反应了现在娱乐圈现在拍摄的现实题材局脱离国内现实,剧中的很多情节都搬套得生硬刻板,没有什么常识,甚至有些“狗血”,经常穿插着各种老套的桥段,霸道总裁、婆媳矛盾、车祸失忆等等,十分的不现实。而且,悬浮剧很多也都是翻拍国外的剧集,甚至原版复刻,很多时候也会产生“水土不服”的现象。《安家》的前三集是很符合职业剧的,但是第四集开始就变得狗血。
现在的电视剧剧中的事件和情感都凭空而来,找不到真实生活的对应,动辄五十集起跳,桥段高度雷同、千篇一律,比如豪门恩怨、车祸失忆、偷龙转凤等桥段密集出现。
《安家》剧情悬浮主要体现在
1主角出身:《安家》中的方似锦倒是靠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打拼,但是身世惨绝人寰,不仅把她扔在井里,还直接撕了她的录取通知。
2情节类似:《安家》和《完美关系》两部剧的主角情感线也如出一辙,男女主人公一开始都看对方不顺眼,后来又爱上对方。《安家》刻意安排了一个桥段,让男主角的老婆出轨,然后男女主角就住在一起。虽然牵强,好歹也是有个相处的空间,发现对方的优点。《完美关系》则安排女主角的男朋友偷她的商业机密,然后被男主角揭穿。最莫名其妙的是,恋爱的时候,女主与男主吵得不可开交;失恋后还与男主大吵了一番,感觉两个人都要分道扬镳,却又突然吻在了一起
3出轨成风:《安家》中张乘乘、阚文涛出轨而且没有丝毫的悔意,只是觉得犯了“一个男人都会犯的错”,简直是毁三观。
总之,希望现影视圈吸取教训,多创作出优质,真实,不“悬浮”的好剧
人民日报批评《安家》,说明了中国电视剧、电影、娱乐圈哪些问题?
人民日报批评《安家》,说明现在影视剧圈为了追求流量和利益,毫无底线。电视剧剧情狗血,演员演技浮夸,娱乐至死。
人民日报批评《安家》,让孙俪人设崩塌3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演技派救不了悬浮剧》的文章,对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安家》和《完美关系》作出评价。称它们是“悬浮剧”,即使主演们头上顶着影后影帝的头衔,也没能扭转国产职业剧“拍一行毁一行”的职业作风。
悬浮剧,顾名思义,脱离现实的电视剧。孙俪、罗晋主演的《安家》到底是不是悬浮剧呢?
《安家》的主题是房子,有关房产中介这一个行业的职业剧。剧方在宣传的时候,打着严谨、专业的旗号,让网友很是期待。
没想到电视剧开播以后,没看了几集,就没什么兴趣了,生活中真实的房产中介,估计看了都想打人。前面几集跟房产中介职业有关,后面完全就是胡编乱造,生搬硬套,很多不合常理,毁了房产中介这一形象,正是十足的悬浮剧。
比如有一个细节,由孙俪扮演的房似锦,竟然有权利将代售的毛坯房,装修成了精装房,这种行为太滑稽,真实的房产中介是不能这么做的。
电视剧名义上是卖房子,实际上却是在塑造孙俪在剧中的女强人形象。而孙俪为了显示自己的气场,就如同《甄嬛传》中的皇后一样,表情太浮夸,表演用力过猛,动不动就板着脸骂人,好像全世界的人都欠她500万一样。
剧中的罗晋又是一个无论怎么样,自己都很无所谓,装酷的状态。而他这个年龄又不适合装酷,外表一看就是中年大叔,很令人无语。
所以,《安家》根本不专业,也不严谨,无论是剧情还是演员的演技,各方面都不行,但却在网上炒得火热,前两天收视率还是第一。只能说,现在的影视剧为了追求利益,全是流量当道,没有任何底线了,难怪会遭到人民日报的批判。
而孙俪之前好不容易积攒了多年的人设则完全崩塌。以前的她,给人的印象是敬业努力,台词功底强,一条过,对剧本的选择很严格,不会选择故事情节不好的,不适合自己的,现在看来并非如此。演员和导演、编剧一样,都是利益当先,其他的无所谓。
编剧、导演、演员缺少生活体验,电视剧不值得看可以说,《安家》与现实中的房产中介生活完全脱轨。整个故事情节就是编剧凭借个人想象捏造出来的,他没有体验过房产中介的工作,也懒得去体验。
不止是编剧,导演以及主演孙俪、罗晋都缺少生活体验。其中有很多不合理的情节,他们这些人都没有提出过异议,竟然合伙把电视剧拍完了,更加折射出整个行业的问题。
现在的影视剧根本不是为了传递什么价值观,弘扬正能量,而是为了赚钱,故意制造话题吸引眼球。如果《安家》拍的和真实的生活一样,就不会引发吐槽,当然就不会有热度了,必须要狗血才可以。
艺术来源于生活,可他们却偏偏远离生活。所以说,现在的国产剧真不能看,孙俪这样的明星更不值得追捧,全是娱乐至死。
人民日报批评《安家》,说明了中国电视剧、电影、娱乐圈哪些问题?
娱乐圈乱糟糟的,有的演员为了博上位,制造话题无所不用其极,而这些人还是公众人物、电视和网络热门人物,在青少年中有很大影响力。
这很容易给青少年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宣传部门应该给娱乐圈、演员和娱乐新闻设置不可触犯的底线,过线就封杀退出娱乐圈。
这几年选秀节目泛滥,仿佛已经进入全民娱乐化时代,你不看这些节目仿佛就落伍于时代了,但是很多选秀节目语言低俗,评委和演员素质低下、以低俗博眼球,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用歪理胡搅蛮缠,乱用语言的行为给青少年学习带来极大困扰,应该加强整顿,那些争议大、宣传负能量的节目应该停播,扶持一些宣传正能量的节目。
电视剧也是低俗化、套路化,用不同时代背景、家国情仇包装情情爱爱的行为不计其数,前几年泛滥成灾的抗日神剧,庸俗不堪。
电视剧里一谈到感情,就是小三上位、感情背叛、老少配、父女恋、爷孙恋,我爱你,你爱他,他又爱上了他的她,什么乱七八糟的感情戏都有。
娱乐圈负面新闻层出不穷,的确到了该整顿的时候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