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新世界》,刀美兰的戏匣子居然使用电池供电,你怎么看?

不光刀美兰家这么穿越,徐天家也用的是晶体管收音机。

而且还是1970年产的红灯牌501型晶体管收音机,这可真是生在旧时代,享受新世界的产品,徐天够横啊~

而民国期间,国内只有电子管收音机,也就是东北俗称的“戏匣子”。在当时也算是高档的奢侈品,毕竟那时候只有大型城市才有电台,而且也就一两个台,基本放的都是戏曲。

而使用电池供电的晶体管收音机,是1956年才诞生了第一台,当然这也相当了不起,因为新中国用了三年时间就将电子管收音机发展到了晶体管,而这个跨越在其他国家用了三十年,所以我们民族工业还是很值得骄傲的。

民国时期比较通用的还是电子管收音机,甚至是矿石收音机,外观是酱紫。

供电系统是酱紫

当时即使已经有电池,收音机里面也没地方安放电池。虽然这只是一个剧情的小BUG,但还是值得注意。不过话说回来,这种细节道具一般人也注意不到,关键是实在不好找符合那个年代的道具,要么就是价格高昂的古董,要么就是现代人做的仿制品,但只能仿制外观,里面还是用电池的。

所以理解一下道具组,电视剧只要剧情好看就行了,这种小BUG,相比那些开着九十式坦克的小日本、骑着沙滩摩托车的燕双鹰还是要严谨多了。

电视剧《新世界》,刀美兰的戏匣子居然使用电池供电,你怎么看?

《新世界》中,刀美兰并不应该使用电池式的收音机,因为当时还没有这种收音机。

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多人都认为并无不妥。因为《新世界》的故事发生在1949年,而当时电池已经发明几十年,并且当时收音机也已经发明二三十年。但这么理解是不对的,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当时有没有电池,也不在于有没有收音机,而在于有没有电池式的收音机。

上个世纪初,电子管收音机被发明出来。到二三十年代,电子管收音机开始普及,成为老百姓的娱乐方式之一。但是当时的电子管收音机,并不能用电池来供电。直到六七十年代,晶体管收音机逐渐普及,顶替了电子管收音机,才有了电池供电的收音机。当然,因为音质的特殊,九十年代又有很多爱好者开始组装电子管收音机,而此时的电子管收音机是可以电池供电的。

刀美兰使用电池式收音机,对《新世界》的剧情影响不大,但反映出电视剧制作不够严谨。

《新世界》播出至今,口碑可以说成两个极端。一部分人喜欢的不得了,一部人直言看不下去。但不论那部分人,都认为电视剧中的败笔是田丹和徐天。女主田丹已经快要成为传奇了,身手了得、智谋高绝;男主徐天就是一个惹祸精,冲动、莽撞,智商情商全都不在线。但是不论喜欢还是不喜欢,这都是剧情和人设上的问题,与一个小小的收音机关系不大。

可是收音机却也能从细节上反映出,电视剧制作的时候不够严谨。电视剧想要及格很容易,毕竟有孙红雷在撑着,怎么着也能达到及格。可是想要成为经典,不但要在剧情上下功夫,细节上也要在意。

《新世界》的细节不止这么一个漏洞。第一集的时候,徐天和贾小朵在门口河边做着洗脚,看起来好像很浪漫,可是根本就是不可能的。开篇就介绍1949年1月,那可是北方的冬天,徐天出门还穿着大衣、毛衣小朵也穿着红棉袄。这么冷的天,北方的河都结冰了,两个人坐在外面洗脚,是不是有些过于浪漫了?

既然是一部正剧,并且想要拍成经典,那就要注重细节。目前看,这部剧肯定不会是经典,只希望后面的剧情能够严谨一些,少一些槽点吧。

我是雨天论娱乐,欢迎点赞关注!

电视剧《新世界》,刀美兰的戏匣子居然使用电池供电,你怎么看?

这个问题我想说几句,我收藏老式电子管收音机和留声机几十年了,最多时达三百余台,这部电视剧如果从严格意义上说,它的道具是出现了很多的问题的,比如柳爷家的留声机,刀美兰家的收音机,徐天的拉链连帽卫衣,全部是穿越,那个年代美国的确是已经发明了电池供电的收音机,但那种干电池体积较大,是长方形条状的,和我们现在使用的1号干电池完全不是一个类型,1号干电池每节才1.5V直流,二节才3V,连一个电子管灯丝都点不亮,更别说后级放大了,纯胡搞。而且那时的收音机,由于还没发明磁棒天线,信号应该从屋外拖一根很长的金属线或用电线代替接驳在收音机后面的天线接线头上,以此来接收电波。所以说,现在好多影视剧还是缺少对道具的历史进行必要的研究。

电视剧《新世界》,刀美兰的戏匣子居然使用电池供电,你怎么看?

很正常啊!那个年代,当然有直流电供电的收音机了,但都是外国进口的。

如果你不信的话,我可以给你举个例子。

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工农红军在赣南闽西打游击,各个红军军团之间的联系全靠一部无线电台沟通。当时在广大农村地区和深山密林之中,肯定是没有交流电的,因为那个年代农村山区大多都不通电。所以无线电台要靠自己携带的设备和配件供电。

我们知道,无线电台包括发报部分和收报部分。收报部分就是我们平日里所使用的短波收音机,由于它在使用中需要的电量不大,一般几瓦十几瓦的电池组就可以接受无线电讯号了,所以它可以使用干电池。发报设备因为需要的供电量大,干电池无法带动发报时的供电量,所以就用手摇发电机来提供电量。

当年,在红军的无线电台编制里,专门有人负责手摇发电,都是挑一些人高马大有力气的红军战士来完成发电任务。平时行军打仗这些人也就背着沉重的发电设备。那时候无线电报务员非常精贵,严加保护,轻易不让他们干重活,伙食也是最好的。当年在报务员中流传一句玩笑话“一天一只鸡,吃的笑嘻嘻”!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在部队担任报务员工作,凡外出野营拉练时,都要背上20多公斤的手摇发电机。到发报时,我们新兵就要坐在发电机自带的铁架上,拼命摇转发电机手柄,给电台发报机供电。每当报务员开始发报,用电量骤增摇柄顿时沉重,但是手不能慢,慢了发电量不够,电台讯号发不出去。一个长电报发完,大家都汗流浃背,腰酸背痛的。好在报务员多了,大家轮流摇。

非常头疼的是,红军时期的电台的干电池不好搞,用完了就要到大城市去买,军用的肯定买不到,就用民用替代。民用电池敌人也看的很紧,与武器弹药、药品器械等等一起列入禁运物资。费尽千辛万苦才能搞到一些。中央红军在长征期间,由于没有电台零配件,后期大部分电台都无法使用了。

电视剧《新世界》,刀美兰的戏匣子居然使用电池供电,你怎么看?

民国那会很资本啊,而且刀美兰应该也有点背景。徐天是个警察,电池这东西都很常见了,徐天给刀姨带电池没什么意外的。而且在剧中,刀美兰跟金海好像也有点什么暧昧关系,金海是监狱长,如果是金海给的戏匣子,也不意外吧。

电视剧《新世界》,刀美兰的戏匣子居然使用电池供电,你怎么看?

能生产干电池和收音机使用电池应该是两个概念,不能用现在的观念去看待当时的历史背景。1949年前后,收音机还不普及,当年的收音机和现在的完全不同,体积大只是外观,因为里面的电路不是现在的晶体管,而是由电子管构成,也就是类似现在玩的“胆机”。电子管的特点是用电量比较大,需要预热,用大电流点亮电子管里的灯丝后才能工作,往往打开收音机需要等一会才能听见声音。这样的耗电量是几块干电池难以承受的,都是需要插电源才能收听。军用电台当时有用直流电源的,不过那种干电池像罐头一样大,根本不可能是几块1号电池能搞定的。民用收音机基本不可能用干电池,一是体积大不方便携带,用电池没有意义。二是电池成本高。那时候的电池和现在的不一样,电量小,就是手电筒也用不了多久。这是当年的现实。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