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过于勇敢真的是好事吗?

宝宝,没事的,你要勇敢!这大概是父母对孩子说得比较多的一句话了。

有次,一个两岁多的男孩跑步摔倒了。他妈妈并没有上前扶起孩子,而是不紧不慢地对孩子说,宝宝没事,自己起来。孩子努力自己爬起来后,这位妈妈也不问孩子摔的疼不疼,直接就说,宝宝没事的,我们是男子汉,要勇敢。!

小男孩脸上挂了两行泪,一脸懵懂的看着妈妈。那表情到现在我想想都心疼。

妈妈的初衷是好的,想让孩子更勇敢,变得皮实一点。可是那么小的孩子摔倒了怎么会不疼呢?难道是小男子汉摔跤就不疼吗?

我想到了樊登老师讲书的一段内容:大意是说如果一个女孩不小心摔了一跤,她的男朋友在旁边,如果没有直接上去扶女孩,而是直接说没事儿没事儿的宝贝儿,起来吧,不疼不疼,要勇敢。

我想,这女孩儿,连分手的心有了。大家都会说,这男孩情商也太低了,女孩都摔跤了,起码扶起来,问女孩摔疼了没有。怎么能说要勇敢呢?

是的。大人都需要安慰,何况孩子?

我们想让孩子勇敢。行为上可以让他更主动,更积极的承担一些事务。但是不能忽略心理上的安慰和疏导。

被勇敢标签绑架的孩子,时间长了,往往自己的委屈,只能吞到肚里自己,因为说出来,就会被家长认为是不勇敢、懦弱的表现。

而且很多家长会忽略孩子的真实感受,觉得没什么。一个个的没什么,累积起来,会让孩子产生很多的心理问题。小孩子的身体,由于大人的忽略,也会受到一些伤害。

我孩子4岁多,有一次不小心碰到楼梯的栏杆上,背上直接碰烂了,流血。他爸爸的一句勇敢,孩子裂了咧嘴,没说疼,也没告诉其他人。

晚上给孩子洗澡,我才发现孩子背上烂了一片。问他疼不疼,他才说有点疼。幸亏发现的早,如果是其他更大的一些伤害,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所以,孩子过于勇敢其实是沟通渠道受阻的一种表现。家长们要紧要重视这个问题。

想让孩子的行为上表现得勇敢,也不能忽视和孩子日常的沟通交流。让孩子说一说心里话,诉一诉委屈并非不勇敢的表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