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卫青、霍去病不死,太子刘据是否能顺利即位?
如果卫青、霍去病不死,刘据也无法顺利即位。
戾太子刘据为什么会被江充打压陷害,最终起兵造反而兵败自杀?这一切始作俑者非江充而是汉武帝一手推动的。
汉武帝觉得刘据不像自己,刘据为人过于仁厚,类似汉惠帝刘盈。
汉武帝为什么会连续用武北边攻打匈奴,他实际上也是在对自己的儿子做考虑,他甚至说过这样的话:
吾当其劳,以逸遗汝,不亦可乎!——《资治通鉴汉纪十四》
也就是说我现在将江山给你理顺了,你以后坐享其成难道不好吗?当时刘据劝汉武帝不要再兴兵北伐注意民力的消耗。
父子的对话中你也可以看到汉武帝的头脑是十分清醒的,他知道他在做什么,他甚至和卫青说:
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也。太子敦重好静,必能安天下,不使朕忧。——《资治通鉴汉纪十四》
他是想将一个太平天下交给儿子,再由儿子来生养休息,他知道自己的儿子是没有能力解决边患问题的。
这就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汉武帝想将整个西汉传下去,最担心什么?
吕后故事重演。
卫子夫和汉武帝做了几十年的夫妻,卫家可以说是最顶尖的家族之一了,卫家势力足以左右汉室。
这让汉武帝很担心,因为卫子夫很贤德,谁能保证自己百年之后,卫子夫不会成为第二个吕后?
这才是汉武帝心中的刺。
刘据偏偏又很听卫子夫的话,这让汉武帝更担心。
所以晚年的汉武帝不是昏庸了,而是他一直在思考怎么才能让吕氏专政的局面不再出现。
他后来立刘弗陵为太子,后来就找了一个借口刘弗陵的母亲杀了。所以汉武帝是一个专为儿子考虑的人,怎么防止吕后故事再现成了他心中最关心的事情。
他为什么提拔霍去病,实际上是打压卫青。卫青手下很多门客后来都跑霍去病门下去了。因为卫青为将多年根基太深,他需要换个人,防止根牢太固影响西汉稳定。
如果霍去病不是英年早逝,同样为将多年,汉武帝肯定也会打压他。
所以卫青、霍去病没死,汉武帝到晚年一定会想办法打压他们甚至会对他对手。
你看看整个巫蛊案冲击最大的是谁?
卫家。
这些是次要的,汉武帝最终的目标是卫子夫,因为只有卫子夫不再了,吕后干政的局面就不会出现。
卫青和霍去病可以看作卫子夫之支党。
他打压刘据就是逼卫子夫出手,结果刘据不懂汉武帝的心,以为汉武帝要针对自己,和卫子夫联手起兵,最终自杀。
刘据一死,汉武帝就知道玩过火了,就将江充给杀了,然后建了一座思子宫。
如果汉武帝真想废掉刘据,用得了这么麻烦吗?
所以他托孤的四大臣选的是很微妙的:
霍光是霍去病的同母异父的兄弟,此时卫家已经不成气候,所以霍光有权但不至于有威胁。
上官桀良家子弟出身,没有太大的背景。
桑弘羊是一个商人,经济学家,没有太大的背景。
金日磾是匈奴人,他想夺权更不可能。
这些人都很有才华,但根基都不深,不会给皇帝造成很大的威胁。这就是汉武帝的苦心。
只有一种可能,卫青和霍去病不死,但是卫子夫先死,那么刘据就能顺利即位。卫霍不是关键,卫子夫才是最核心的问题。
如果卫青、霍去病不死,太子刘据是否能顺利即位?
谢邀!祝大家阅读愉快!都说“强主幕政,鲜有不乱”,意思是有能力的皇帝到了后期,太子之争是最为多见的。看看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哪一个不是到了最后为储君的事烦心,还真逃不过这个法则,要怪只能怪自己太强大了,对储君可能要求特别高。
如果卫青霍去病不死,刘据上位那是妥妥的,一点问题也没有,我们先来看看刘据是怎么死的?因为巫蛊之祸,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都自杀身亡。起因是因为赵夫人的儿子刘弗陵的出生,据说他在娘胎里待了十四个月,和尧一样,汉武帝便把赵夫人的钩戈宫改为尧母宫,这一改不要紧,很多人就开始猜测,汉武帝是不是想立刘弗陵为太子?于是为了迎合圣上,就开始制造巫蛊案,恰巧汉武帝这段时间老是出现幻觉,疑神疑鬼。以江充为代表的人在太子刘据房间里藏了很多木偶,搜出来后诬陷太子刘据,刘据最后听取了师傅石德的话,不能坐以待毙,竟然想出了颁发假圣旨,来抓捕江充等人,这时就有人告诉汉武帝,说太子假传圣旨,要谋反,汉武帝一听,竟然相信了,真的派兵去镇压,刘据一看父亲竟然来真的,于是决定抵抗,不抵抗也是死,所以这父子双方大战了五天五夜,最终以太子刘据的失败而告终,卫子夫以死明志,刘据逃亡后被发现自杀了。
(汉武帝刘彻剧照)
我们再来看看如果卫青在,霍去病我就不说了。卫青在足以震慑其他人不敢害太子,江充这些人正是因为卫青已死,卫家只剩下一个不受宠的卫子夫,如果说当时卫青在,作为外戚,可以说权倾朝野了,卫家的人遍布整个皇宫,太子、丞相、皇后、骠骑将军哪一个不是卫家的?卫子夫最后选择站在刘据这边,卫青还会站在汉武帝那边吗?卫青手握重兵,估计如果卫青在,汉武帝应该会掂量掂量吧!至少不会直接派兵镇压,肯定会给个解释的机会,这就好比秦始皇死后,如果扶苏不自杀,估计也就没有刘邦项羽什么事一样了。
(卫青剧照)
【羽评历史,欢迎右上角关注评论点赞】
如果卫青、霍去病不死,太子刘据是否能顺利即位?
如果卫青、霍去病不死,太子刘据继位登基,几乎是一件板上钉钉的事情。卫氏一族一门五侯权倾朝野,而冠军侯霍去病封狼居胥,更是登上了历代军事人物成绩的顶峰,就是这样一个家底,就算汉武帝本人也想把他们掀翻,也有很大难度,诸如李夫人、钩弋夫人等更加无法与之抗衡。
冠军侯霍去病的去世非常诡异,他是在前线去世的,却不是在战斗中牺牲的,按道理霍去病擅长闪电突袭,身体素质也是极其出众的,而就是这样一位战神级的人物,居然没有经历战斗便因病而亡,这本身就十分不正常。对于他的死历来有种种的议论,而在于我而言,我更倾向于这是一场阴谋,一场针对削弱卫氏家族势力的计划,因为在霍去病死之前,曾经发生了一件不互不寻常的事。那就是李广之子李敢被霍去病射杀,而汉武帝把这件事遮掩下来,并没有公诸于众。从表面上看,是汉武帝十分爱惜霍去病的才能,因此主动替他遮丑,将这件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也是看在卫氏和卫子夫的面子上。
实际上从这一刻起,汉武帝已经对霍去病起了杀心,因为李敢被霍去病所杀,是因为李敢在公开场合侮辱大将军卫青,并且把卫青打伤,而卫青选择了隐忍,但霍去病年轻气盛,这个气他忍不下来,普天之下有谁敢对卫青动手,他不相信有人有如此胆量,不过事实是李敢确实动了手,理由也很充分,他认为是卫青害死了自己的父亲李广。不过蹊跷的是这件事距离李广去世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李敢这样的军旅之人,哪有那么深的心计,如果想报复早就报复了,何苦等到这个时刻。在我看来,只能理解为李敢的背后有一个人指使之人,那天下之人中,究竟有谁敢跟卫氏作对呢?在我看来,只有一个人:那就是深受外戚专权之害的汉武帝刘彻本人。
汉武帝的作为很像汉高祖刘邦,刘邦当初要废掉刘盈和吕雉,但是大臣们全都坚决反对,后来他又想杀死樊哙,用来削弱吕氏的势力,但这些想法都没有达成,而汉武帝却是想到做到。他先用李敢去挑衅大将军卫青,想逼迫大将军卫青动手,但卫青没有上当,而选择了隐忍,不过令汉武帝和卫青都没有想到的是,霍去病居然跳了出来杀死了李敢,这就是无视君威!霍去病的做法,把卫青的隐忍之谋彻底粉碎,也击碎了汉武帝对霍去病最后的一点爱惜之心。大将军卫青病重,汉武帝探望卫青,并且说出了一段颇有深意的话,他说:“虽然太子刘据和我不太相似,但是他敦厚仁爱,现在大汉的江山已经不太稳固,内忧外患下不能再连续对外用兵,而能够做个合格的守成之君的只有太子刘据,因此,请大将军把我的话告诉子夫和刘据,让太后和太子放心!”按道理太子和皇后就在汉武帝的身侧,而他却需要大将军卫青去转述他的话?
实际上汉武帝的话根本不是对卫子夫和刘据说的,而恰恰就是说给大将军卫青的,因为卫青尽管病重,但在朝堂之上,在军旅之中,有极高的影响力,尤其在部队之中的掌控能力超过了汉武帝。卫青如果奋力一击,那样一来,就可以提前上演“玄武门之变”,汉武帝通过这次表态,稳住了卫青,让他主动放弃了反抗,选择接受命运的安排,不过卫青去世后不久,汉武帝便开始了对卫氏的行动,最后通过“巫蛊之祸”,彻底清洗了卫氏一族。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如果卫青、霍去病不死,太子刘据是否能顺利即位?
卫太子刘据(前128年—前91年),汉武帝刘彻嫡长子,汉昭帝刘弗陵异母兄。母为卫皇后。
刘据生于元朔元年(前128年)春,于元狩元年(前122年)夏立为皇太子。刘据成年后,汉武帝每每巡游天下,便以国事交付太子刘据。太子为政宽厚,屡屡平反冤案,深得民心。
征和二年(前91年),刘据在巫蛊之祸中被江充、韩说等人诬陷,因不能自明而起兵反抗诛杀江充等人,汉武帝误信谎情,以为太子刘据谋反,遂发兵镇压,刘据兵败逃亡,最终因拒绝被捕受辱而自杀。
卫青和霍去病和刘据的死无关。卫青霍去病保护不保护刘据,都改变不了刘据的命运。
汉武帝刘彻是一个绝对权利者,他会和别人分享权力,但不会分割权力。
汉武帝的小舅子卫青,汉匈战争中立功巨大,汉武帝很快给他解除军权,雪藏起来。情谊仍在,但不能威胁皇帝权力。
汉武帝的外甥霍去病(武帝的霍的姨父),一开始就是让他分卫青之权,没想到他比卫青还逆天,霍去病让汉武帝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威胁。所以,霍去病之死汉武帝也有嫌疑。
刘据,监国太子,权位仅次于汉武帝。汉武帝看到刘据才能的同时,也害怕刘据等不及自己先当皇帝。
皇帝制度下,太子是皇帝的潜在敌人,也是现任宰相和宠臣的未来威胁,很容易被攻击。真正的太子之道是装孙子,皇帝死之前始终是孝子贤孙,心甘情愿当皇帝的影子,对宰相和宠臣,保持距离但不得罪死。
刘据如果和卫青霍去病这样的实权人物结党,恐怕不需要江充等人的谗言,汉武帝会立刻杀掉他们。
刘据需要的不是卫青霍去病这样的羽翼,而是一个谋臣,让他学会太子之道的谋臣,如杜受田对咸丰那样的谋臣。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丹水秋风!
如果卫青、霍去病不死,太子刘据是否能顺利即位?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又说一个篱笆三个桩。都说明了个人不成势,人多力量大。卫太子刘据不能顺利继位,最关键的就是在于失去了外戚和朝廷重臣的支持与拱卫。如果卫青、霍去病没有死,刘据肯定是顺利继位。
有几个证据和推论足可以证明这一点:
汉武帝对太子刘据期许甚重,太子也没有失德,本身不存在被废的可能。汉武帝中期,霍去病已死,卫青隐退,卫子夫年老色衰后,太子及皇后一度惶恐,但是武帝却特意让人传达讯息给卫青,表示对太子刘据很满意,希望太子及皇后不要瞎想。武帝好大喜功,喜欢征伐,太子刘据多次劝诫,虽然武帝不听,但是也并没有批评太子,只是哈哈大笑,说"由我来担当艰苦重任,而将安逸的事情留给你,不也挺好吗?"
刘据的太子之位,不仅在于卫青,更在于太子本身确实是守成之君,武帝满意的接班人。所以太子本身不存在被废的可能。
卫青为人低调内敛,才干突出,对待士大夫礼贤下士,天下都诚服。卫青起于奴隶之间,在匈奴之战中屡立战功,最终位极人臣,汉武帝曾下诏要求群臣见到大将军卫青,要行跪拜之礼。这种待遇只有皇帝和太子才能享有的,可见卫青的权势。
但是卫青从不养士充门面,霍去病也一样。尽管如此,卫青仍然能做到对待同僚谦和仁让,气度宽广。
因此,在卫青在世的时候,没有人构陷卫青及太子。
巫蛊之祸的惨剧,如果卫青霍去病在世则不会发生或者至少太子不会自杀。巫蛊之祸虽然是江充等小人构陷,但是单从太子方面来看,在于太子无法自证,又应对失措造成太子自杀。
不论从巫蛊之祸开始的武帝态度,还是无辜之后后武帝对太子的平反,都可以看出,汉武帝并不是要致太子于死地。但是太子居然兵败自杀了,其实最后太子看到的武帝使者,是武帝派去宣告太子无罪的使者。
如果卫青霍去病在世,面对巫蛊之祸不能自证的情况,首先皇后和太子不会自杀。其次,即便起兵对抗,满朝武将都是出自卫青霍去病门下,这战肯定打的赢。
总结:虽然历史没有如果,但是通过还原当时的一些情况,可以推断出一些本来应该是另一种结局的历史。卫青霍去病只要一个人活着,卫太子刘据就能顺利继位,汉朝的历史肯定是另一番光景。
如果卫青、霍去病不死,太子刘据是否能顺利即位?
卫青是太子刘据的舅舅,霍去病算是刘据的表兄弟,如果卫青霍去病没死,刘据也当不了皇帝,而且卫青霍去病很大可能被汉武帝除掉。
汉武帝算是一代明君,丰功伟绩自然不用多说,可汉武帝有个致命弱点是多疑,很多功臣都被灭门,汉武帝杀亲人功臣眼睛都不带眨一下的,晚年时钩弋夫人太子的生母都被汉武帝除掉了,这说明汉武帝残暴无情,而且汉武帝非常忌讳外戚专权,因为汉武帝即位时就吃过外戚专权的亏,卫青霍去病打匈奴立过大功,可是卫青霍去病和太子刘据的关系很不一般,太子刘据如果即位,那卫青霍去病就成了外戚了,兵权都在他们掌握之中,这汉武帝不可能让这种情况发生,所以不管卫青霍去病怎么想,汉武帝不可能让这种情况发生,如果汉武帝晚年时卫青霍去病都没死,那摆在汉武帝年前有两条路,第一换太子,第二杀卫青霍去病,除此之外没别的路可走。
所以不要设想卫青霍去病要活着会如何如何,太子刘据根本没可能即位当皇帝。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