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耳猕猴的金箍棒是哪来的?
孙悟空的金箍棒是哪来的,六耳猕猴的金箍棒就是哪来的。也就是说,六耳猕猴的金箍棒也是一根“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否则,别说观音菩萨、天庭诸神,就是东海龙王就能以金箍棒辨别真假美猴王了。
奇怪的是,真假美猴王故事中,只有沙僧说了一句,假猴王“手中也拿一条儿金箍铁棒”外,谁都没有想到以金箍棒“验明正身”。莫非沙僧知道金箍棒的真假,已经一锤定音,六耳猕猴的金箍棒也是真的?
假如六耳猕猴的金箍棒是真的,那是从哪里得到的呢?
大禹治水测江海的定子是天河制造孙悟空到龙宫借宝,连说三千六百斤的大捍刀、七千二百斤的画杆方天戟轻了,龙王实在拿不出再重的兵器,猴头撒泼,赖着不走。这时,龙婆和龙女提醒龙王:“大王,观看此圣,决非小可。我们这海藏中那一块天河定底的神珍铁,这几日霞光艳艳,瑞气腾腾,敢莫是该出现遇此圣也?”
龙婆、龙女的话讲得十分清楚,东海中深藏的大禹治水测江海深浅的定子,原来是天河定底的神珍铁。孙悟空大闹天宫,与木叉大战时,书中写道:“如意棒是天河定,镇海神珍法力洪”。毫无疑问,金箍棒的原材料出自天河。换句话说,大禹治水,是从天河里得到了一块神珍铁,打造成一把尺子测江海深浅。
如此,神珍铁就不止一块,拿走一块天河依然有定子。或者,东海测江海定子的原材料,就是从天河神铁中“切割”下来的。要不然,天河里没了定子,岂不是要倾泻了。
《西游记》中,掌管天河的是天蓬元帅,也就是后来的猪八戒。猪悟能应当知道,当年大禹治水从天河拿定底神珍铁的事情吧。猪八戒的兵器是久齿钉钯,金箍棒与九齿钉耙相比,简直就是后生晚辈,“年龄”要小得多。第十九回书中说猪八戒这件兵器:
此是锻炼神镔铁,磨琢成工光皎洁。老君自己动钤锤,荧惑亲身添炭屑。五方五帝用心机,六丁六甲费周折。造成九齿玉垂牙,铸就双环金坠叶。身妆六曜排五星,体按四时依八节。短长上下定乾坤,左右阴阳分日月。
神镔铁是什么铁呢?猪八戒只说这种材料是“世上更无此等铁”,不是人间的材料,那就是来自天界了。明代曹昭在《格古要论·镔铁》中说:“镔铁,出西番。面上有旋螺花者,有芝蔴雪花者”。原来,老子是从西域得到了神铁,给猪八戒打造了一件《西游记》中最厉害的兵器。
那么,老子骑青牛西出函关“化胡为佛”拿回了镔铁,是不是也做成了天河的定子呢?也就是说,孙悟空、六耳猕猴的金箍棒与猪八戒的九齿钉钯是不是同一种材料打造的呢?
龙婆说的“天河”是西天之河《西游记》中的天河,无疑就在天上,问题是书中写了佛道两界,“两界山”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地上既有两界,上头也就有佛道两重天。如此,龙婆究竟说的是道家的天庭,还是佛界的西天呢?
书中自第一回写美猴王出世起,玉帝就出场了。毫无疑问,玉帝指的是道教传说中的教主,但奇怪的是,玉帝却是在“灵霄殿”坐朝。按照道教传说,玉帝的宫殿名叫“皇极凌霄殿”,也就是凌霄殿,吴承恩为何写成了“灵霄殿”呢?《西游记》中的“灵”,指的就是灵山,也就是西天如来所在之地。
灵山在书中“飘忽不定”,花果山、菩提祖师所居之地,以及猪八戒被贬下界所在之福陵山,等等,都是“灵山”。孙悟空是如来佛祖的心猿,菩提老祖就是如来佛祖,“福陵山”其实是“佛灵山”。这是因为,玉帝率领道众占据了灵山宝殿,佛祖也就只好在雷音寺办公了。
这样的写法,总的依据就是太上老君亲口对观音说的那句话:“当年过函关,化胡为佛”。老子教化“西域”,西域胡人才创立了佛教。因而,第一回写道家开辟混沌,直到“三皇治世,五帝定伦”时期,世界之间才出现佛界的四大部洲。若是以佛界论,天河就是“灵霄殿”治下的天河,应当在佛界的西天。
正是因为龙婆所说的天河是西天的天河,那么,老君打造九齿钉钯的镔铁就一定来自这里。猪八戒自夸钉钯时还有几句话:“因我修成大罗仙,为吾养就长生客。勅封元帅号天蓬,钦赐钉钯为御节”。猪八戒是大罗金仙,修到了三十六天中最高的的大罗天界,玉帝就封他为天蓬元帅,以九齿钉钯做符节,命他掌管天河。说白了,钉钯来自天河,是天蓬元帅的兵符印信。
天河既然是西天之河,猪八戒的兵器也来自西天天河之铁,孙悟空的金箍棒的来历就大有可考了。
天河产镔铁神珍,金箍是品牌标识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之时,四大部洲就出现了,《西游记》所描述的佛道两界,其实是一个“平行宇宙”。假如上升一层讲,明朝时期,咱们的古人就有了这样超前的认知,这样的认知还不是从《西游记》开始的,《水浒传》早就打造了一个多层面的平行空间,“科幻”在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就已经诞生了。
四大部洲中的东胜神洲有一座花果山,这座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三皇五帝尚未定伦之时,花果山就耸立在傲来国的海洋之中了。“人生于寅”,然后“生兽生禽”,三才定位,孙悟空就诞生于此时。也就是说,三皇五帝时期,孙猴子就出世了。大禹治水,那就在这之后的之后了。
书中说:“美猴王享乐天真,何期有三五百载”。孙猴子漂洋过海访道寻仙,八九年之后来到西牛贺洲,跟随菩提祖师学道。在“灵台方寸山”十年,孙猴子因变成一颗松树,被祖师赶下山,回到了福地洞天。东海龙王所说的大禹治水,大概就发生在这期间。
那时,天河已定,以天河定子测江海,东海龙宫就遗留了一个定子。这只是一块镔铁神珍,不是金箍棒,大禹只是把天河原材料制作成了一把测量江海尺子。这把尺子肯定是没有“金箍”的,也不会打上“如意”标签,标注重量。不然,龙王以及龙婆龙女为何不说是“如意金箍棒”,只说是产自天河的神珍定子呢?
如来佛祖处理了西天灵霄殿之事,便命观音去长安寻访取经人,准备佛法东渐。观音临行之时,佛祖送给他五件法宝:锦蝠袈裟、九环锡杖和三个箍儿。观音领命,把袈裟锡杖打包让木叉背了,自己“将金箍藏了”。箍儿,就是金箍,如意金箍棒的“金箍”。
这就全明白了,测海神铁出自西天天河,在如来佛祖的掌控之下。佛祖为了完成佛法东渐大业,特意在这块神铁上箍了金箍,这才是“金箍棒”。金箍棒是佛祖打造的,除了西天如来,谁还有“金箍”呢?
天河之中有的是定江河的定子,佛祖也随时可以拿出金箍。既然生出二心,要幻化出一模一样的孙猴子,金箍棒是必须的道具。否则,龙王都瞒不过,也就显不出佛祖的高明了。于是,再以神珍铁打造一条金箍棒,那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
六耳猕猴就是佛祖的二心,如意金箍棒也是佛祖出品。
金箍棒是何寓意,六耳猕猴又是何方神圣孙悟空与六耳猕猴的兵器全称是“如意金箍棒”,“金箍”是西天佛祖的标识,“如意”又是什么意思呢?如意,原本是古代的瓜杖,以骨、角、竹、木、玉、石、铜、铁等制成,长约三尺,状如北斗七星,顶端如手指,可以用来挠痒,“可如人意”古称“如意”。如意也可以用来防身,僧人则如意记录经文,宣讲时不时参看以备忘。
显然,金箍棒不是这样的“如意”,从《西游记》中看,似乎只如孙悟空之意,能随心所欲的变化大小,也十分称手。假如如意金箍棒的“如意”只是这样的寓意,那就实在是俗不可耐了,这件兵器的造型,根本就不是“如意”。其实,自南北朝时起,如意又赋予了新的寓意,除了一般性功能外,还有权杖以显示权力的作用。
《礼记·聘义》中记录了孔子的一句话:“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玉如意的出现,更成就了象征吉祥的如意成为一种文化器具。《西游记》中的“如意”,即指玉如意。
吴承恩虚构“如意金箍棒”,且标注重量为一万三千五百斤。这个数字十分特别,谁也不知道其中的寓意。其实,金箍棒出场前,数字已经给定了两个前提数据,也就是大捍刀和方天戟的重量,这两件兵器总重一万零八百斤,恰合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周天之数。这个数字既是一个筋斗云的距离,也是西天取经的路程,同样是第一回书中所说的一会之数。
为何吴承恩要反复写一万零八百呢?其深藏的寓意就是与一万三千五百的差数,也就是二百七十。二百七十这个数字也出现过不止一次,隐写过不止一处,最能引起读者注意的,则是第十六回书中所写的金池长老寿岁,一个肉身凡胎的观音院院主,竟然活了二百七十岁。二百七十,是隐藏在书中的大明国祚,吴承恩预言,明朝只能存在二百七十年。
孙悟空是猴,出世时是石猴,隐喻的是戊申年,即明朝建立的1368年。后来,又说孙悟空是金公,也就是金猴。朱元璋以“金木水火土”为皇统字辈,而其下一代则是从“木字辈”开始的,比如朱标、朱棣,这就意味着朱元璋的字辈是“金”。这就是书中的“金公”,以及金池长老。
朱元璋的“璋”,就是一种祭祀礼器,象征祥瑞的半圭,所以,洪武皇帝字“国瑞”。玉如意,即暗指的是入过佛门的朱洪武,金箍,即金公、金池长老之“金”。也就是说,“如意金箍棒”隐藏了明朝的国祚。
那么,吴承恩又为何要设计两根金箍棒呢?孙悟空是一只很正常的猴子,只会长着两只耳朵,另一个拥有如意金箍棒的猴子,则是“六耳”。六耳猕猴肯定也只长着两耳,其名“六耳”,假猴王、真猴王加起来了就是“八耳”,这么多耳朵,岂不就是“重耳”?
前面讲过《西游记》第一回写到了三皇五帝,这一笔其实也暗藏的是大明符码。《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中说,朱元璋的祖先“帝颛顼之后”,颛顼是皇帝之孙,姬姓,晋文公重耳也是姬姓。大禹,又是颛顼的孙子,故而,孙悟空能够得到测江海深浅的定子。
孙悟空、六耳猕猴合起来就是“重八”,原本就是一个人,执掌的是同一件权杖——这就是六耳猕猴金箍棒的真正来历。
六耳猕猴的金箍棒是哪来的?
《西游记》书中有一个故事叫做“真假美猴王”,说的是有一个和孙悟空长得一模一样,手中也有一根金箍棒的六耳猕猴,趁悟空被师傅赶走后,冒充他骗唐僧去西天取经,修得正果后再把唐僧吃掉。
六耳猕猴想功名利禄、修仙都要得到,其野心勃勃可窥一斑。
悟空得知有人冒充自己,很快回到了师傅身边。这六耳猕猴除了名字不同外,其他地方和老孙毫无二致。都会七十二变,都会筋斗云,二人法力不相上下,活脱脱是一对影子。
为了分辨真假,二人斗了个天灰地暗,最后谁也战胜不了谁,竟打成了平手。
二人口口声声称自己是真悟空,可在外人眼中二人没区别。赝品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了。
悟空想通过让师傅念紧箍咒来区分真假,结果二人都头痛,唐僧也分不出谁是真假。
二人拉扯着一路找到观音菩萨,观世音用照妖镜也分辨不出来真假,六耳猕猴修炼的功夫不低于孙悟空。观音再仔细一瞧,乖乖,怎么出现了两根一模一样的金箍棒了?
要知道金箍棒是太上老君炼丹时的副产品,就练出了一根,大禹治水时借走了。大禹治完水患后就放在了东海里面,龙王把它当成了镇海神针。
孙悟空出道前,为了找到得心应手的兵器,最终选中了这根定海神针。这神物和悟空有缘,可以说是息息相通,悟空让它大就大,让它小就小,随后悟空为宝贝起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如意金箍棒。
天下只有一根金箍棒,那么六耳猕猴手中的那根又是从何而来呢?对于这个问题《西游记》书中没有交代,只是说六耳猕猴手中的金箍棒名字叫“随心铁杆兵”。
此时我认为没必要再分辨“真假美猴王”了,既然二个猴精本领都一样,就一起保唐僧西天取经去吧。
其实还真不是我想的那么简单。原来二位猴精思想不一样,悟空代表了善,六耳猕猴代表了恶,其出发点大相径庭,也就是说二人必须分出真假。
最终这事惊动了如来,如来佛再分辨不出来就乱套了,如来一眼就看出了六耳猕猴,真仙面前不敢再装逼,乖乖现出了原型。悟空一金箍棒打死了六耳猕猴,善战胜了恶。
书中没有交代六耳猕猴手中金箍棒的来历。有人说六耳猕猴是孙悟空的另一身影,也就是二心,凡是动物都有两面性,当善战胜恶时,这个人就是好人,当恶占了上风,这个人就是一个坏人。
六耳猕猴就是悟空的对立面,所以说六耳猕猴的金箍棒是悟空头脑中想象出来的,是他用毫毛变出来的。
文/秉烛读春秋
六耳猕猴的金箍棒是哪来的?
我是@恒实说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孙悟空的形象。不同人的心中也有着不同的《西游记》版本。在西游记原著中,有一段是“真假美猴王”的故事,真假两个孙悟空,直搅得天庭众神心惊,地府阎王难言。
究竟这两个“孙悟空”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在这篇文章中并不再多阐述。咱们只来剖析一下“假”孙悟空手中的那根金箍棒,究竟是真是假?又从哪来的这个问题。
咱们先来看一下,真的金箍棒究竟是怎么样?又有什么威力?在原著中是这样描述的:
“原来两头是两个金箍,中间乃是一段乌铁;紧挨箍有镌成的一 行字,唤做“如意金箍棒,重一万三千五百斤”。
而据东海老龙王说:“那块铁,挽着些儿就死,磕着些就亡;挨挨儿皮破,擦擦儿筋伤”。
我们对金箍棒什么样、什么威力就有了大至的了解。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下孙悟空拿着金箍棒的实际操练又是如何吧!
在原著中是这样描述的:
这猴王恼起性来,耳朵中掣出宝贝,幌一幌,碗来粗细;略举手,把两个勾死人打为肉酱。
巨灵神抵敌他不住,被猴王劈头一棒,慌忙将斧加耻与隔, 扢扠的一声,把个斧柄打做两截。
就连孙悟空也炫耀自己的金箍棒:“打石头如粉碎,撞生铁也有痕”
这天下只有一根金箍棒,为何真假孙大圣却个个都拿着一根金箍棒呢?我的观点则是:六耳猕猴所拿的金箍棒确确实实是一根真的!
乱了!乱了!彻底乱了。一真一假,为何却有两根真的金箍棒?难道老君没事干,净在那锻金箍棒售卖吗?
大家别急,听我慢慢解释。
首先,两个美猴王一模一样,无论是相貌,还是七十二变、筋斗云、金箍也相同。这就让人产生疑问了?有几样东西确确实实是孤品,可为什么偏偏在这里却成了成双成对呢?
所以我支持“六耳猕猴其实就是孙悟空心生恶念所化”的观点。也只有这样才能完美解释金箍、金箍棒、声音、相貌没有差别的难题。
也就是说孙悟空就是六耳猕猴、六耳猕猴也就是孙悟空。身由心生,心猿恶念未除,只有在菩萨脚下,将“嗔、怒、”的幻象击破,才能找回一个真我的孙悟空。故此我断言六耳猕猴是孙悟空的一个幻象分身,他手中的棒子其实也就是孙悟空手中金箍棒所化。
我是@恒实说 。欢迎关注评论与转发。
六耳猕猴的金箍棒是哪来的?
六耳猕猴的兵器是怎么来的?
从太上老君处获得的!因为孙悟空的金箍棒就是太上老君炼制,是东海定海神针。而六耳猕猴用的是随心铁杆兵,是天庭天河的定河神针。这种兵器只有太上老君才能炼制。独门绝技。所以就是太上老君处获得的!
那么为什么会到六耳猕猴手中?
想知道这个问题首先得知道六耳猕猴的出处,我们都知道假猴王是连天庭照妖镜、菩萨、孙悟空火眼金睛都看不出来的存在,最后到西天面见如来佛祖,如来说是混世四猴之四,六耳猕猴,才身份揭晓。但是这就是假猴王真正的身份吗?真假猴王在到西天之前,如来曾对众佛说了一句话!做过评判!
“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竞斗而来也。”
这就说明假猴王就是孙悟空,也就是分身,是悟空本尊!
那为什么悟空会做出这个真假猴王的戏?
你想想孙悟空是什么身份,以前是齐天大圣,大闹过天庭,玉帝和太上老君都奈何不得的存在,最后还是如来用计才被压在五指山下!性格必是桀骜不驯,谁也不放在眼里,能随随便便任唐僧驱使,因不满唐僧,想借着分身教训唐僧。所以才做出这个戏!
为什么见到如来,如来知道假猴王身份还编了一个六耳猕猴出来,没拆穿悟空呢?如来佛祖的意思:此事我已知晓 别在胡闹了,帮助唐僧到西天取经,就给你个佛的身份!
这就是悟空听到如来说是六耳猕猴后就一棒子打死和后来乖巧的像变了一个人的原因。
最后说:太上老君为什么给悟空随心铁杆兵。那是因为悟空有此想法之后,想到金箍棒是太上老君所炼制,就上门求得随心铁杆兵。太上老君一看悟空有这想法,正好合了心意,借此机会打压如来发展佛的势力!就给了悟空这杆兵器!
六耳猕猴的金箍棒是哪来的?
六耳猕猴的金箍棒就是孙悟空的同一根金箍棒,是太上老君锻炼的,大禹治水用来测试水深水浅的定子,又叫作定海神针铁。
一、六耳猕猴本就是又一个孙悟空,真假孙悟空大战,是孙悟空战胜自我的表现形式。六耳猕猴的金箍棒也就是孙悟空的金箍棒的化身,是太上老君锻炼的。《西游记》里,唐僧师徒四众去西天取经,重重险阻,处处荆棘。必须斩妖除魔,扫除无数障碍。但心魔更是必须扫除,自身的障碍才是最大的障碍。
九九八十一难,心魔才是最大的一难!
孙悟空并非自愿保护唐僧取经,而是大闹龙宫、大闹地府、大闹天宫后被惩罚,头上戴了个“劳什子”,动不动被紧箍咒拘住。去西天取经是无可奈何之举。
八戒、沙僧一个是天蓬元帅,一个是卷帘大将,也是违犯了天条,被迫保护唐僧取经。
所以,猪八戒每当遇到困难,师父一被妖怪抓走,马上就是:“我们分了行李,我回高老庄去!”孙悟空也央求如来、观音和唐僧:“念个松箍儿咒,让我回花果山去。”沙僧老实,口中没说,心里也必然不甘心吃这取经之苦。
即使唐僧本人,金蝉子转世,经过了十世修行,但心魔也依然存在,否则也无须让他遍历千辛万苦去取什么经书。
假师徒四众的出现,并非外界的东西,而是他们本身的心魔作怪。
《西游记》重点写了真假孙悟空从天上打到地府,从观音菩萨处打到西天佛祖处。二人一般模样,连金箍棒也殊无二致。
地藏王菩萨处的谛听听出了其中蹊跷,但他不愿说出原因,因为他说了也是无用。西天佛祖正在讲经说法,忽然一笑说:“尔等都是一心,眼下二心来了!”
佛祖高明,一个盂钵就罩住了一个“六耳猕猴”。
其实世上本没有六耳猕猴,所谓六耳猕猴就是孙悟空的心魔。世上本没有另外一根金箍棒,那六耳猕猴的金箍棒也就是孙悟空的同一根金箍棒,还是太上老君锻炼的那一根。孙悟空的金箍棒可以化身千万,随心魔而生的金箍棒不足为奇。
二、真假孙悟空,是孙悟空由道家到佛家的修行过程,金箍棒还是原来那根金箍棒,还是太上老君锻炼的。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孙悟空,练的是菩提老祖的法术,吃了太上老君的金丹、蟠桃园里的蟠桃和镇元子的人参果。
无论菩提老祖、太上老君、还是镇元子,他们都是道家人物。孙悟空练的是道家法术,吃的是道家仙丹、仙果。增长的是道家的法力。
但唐僧要取的是佛经。要想取得佛经,是要“五圣成真”的。所谓“五圣成真”,就是修炼成佛菩萨,以成“正果”。
打死了假唐僧、假八戒、假沙僧,假孙悟空。师徒四众,灭掉了修炼佛法的心魔,去了道家和其他杂家的东西,只留下佛家的内核。这才取得真经,成得正果。
所以,佛祖释迦牟尼帮助孙悟空“二心”去了一心,杀却了心魔,是修炼佛法的需要。
心魔去掉了,孙悟空一棒打死“六耳猕猴”,金箍棒合而为一,还是原来那根金箍棒,还是太上老君锻炼的那一根。
六耳猕猴冒充孙悟空成功了,也没有任何目的,没有任何作用。所以,真假孙悟空就是心魔而已,金箍棒还是太上老君锻炼的。假如真有一个六耳猕猴,它冒充孙悟空干吗?就算它冒充成功,杀死了真的孙悟空,它的目的何在?它想做什么?
“五圣成真”,最后唐僧、孙悟空等都成了正果,那是后来的事。难道六耳猕猴知道孙悟空以后要成为“斗战胜佛”,企图占了孙悟空的位置不成?料想六耳猕猴也没有那么大的神通!
即使六耳猕猴代替孙悟空取经成功,西天的如来佛祖会让一个冒牌货成了佛?显然不能!再说,按照《西游记》的描写,唐僧师徒取经功德圆满,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之后,便会自然脱胎换骨。那是一个自然的修炼过程。
六耳猕猴如果真有那么大的神通,能知过去未来,那么它自然应该知道自己即使冒充孙悟空成功,也没有任何意义和作用。它干吗那么做?
所以,世上根本就没有六耳猕猴,所谓真假孙悟空只是一个幻象、一个心魔而已。六耳猕猴的金箍棒还是太上老君锻炼的那根金箍棒。
六耳猕猴的金箍棒是哪来的?
六耳猕猴用的不是如意金箍棒,在《西游记》原著小说的第五十八回“二心搅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中,吴承恩明确交代了:“两条棒,二猴精,这场相敌实非轻……一个是混元一气齐天圣,一个是久炼千灵缩地精。这个是如意金箍棒,那个是随心铁杆兵。”
可见六耳猕猴用的兵器叫“随心铁杆兵”,而且杀伤力也是比不上如意金箍棒的,这一点从原著也能看出些端倪——在第五十七回“真行者落伽山诉苦,假猴王水帘洞誊文”中,有这样一个段落:
那师父独炼自熬,困苦太甚,正在怆惶之际,忽听得一声响亮,唬得长老欠身看处,原来是孙行者跪在路旁,双手捧着一个磁杯道:“师父,没有老孙,你连水也不能彀哩。这一杯好凉水,你且吃口水解渴,待我再去化斋。”
长老道:“我不吃你的水!立地渴死,我当任命!不要你了,你去罢。”
行者道:“无我你去不得西天也。”
三藏道:“去得去不得,不干你事!泼猢狲,只管来缠我做甚!”
那行者变了脸,发怒生嗔,喝骂长老道:“你这个狠心的泼秃,十分贱我!”轮铁棒,丢了磁杯,望长老脊背上砑了一下,那长老昏晕在地,不能言语,被他把两个青毡包袱,提在手中,驾筋斗云,不知去向。
也就是说,六耳猕猴由于被惹怒,随手给了唐僧一棍子,但没把唐僧打死,虽然“砑了一下”说明六耳猕猴不是全力敲的,但原著中对如意金箍棒的描述是:“那块铁,挽着些儿就死,磕着些儿就亡,挨挨儿皮破,擦擦儿筋伤!”
对四海龙王这种神仙而言都有那么大的威力,唐僧一个凡人哪里受得起如意金箍棒一棍子?
由此可见,六耳猕猴只是把随心铁杆兵变成了一根拼多多版的如意金箍棒,并不是真的有一根如意金箍棒。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