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牛精为何一口咬定唐僧偷了衣服,如来为什么害怕青牛精嚷上灵山?
青牛精来历非凡,从某种意义上讲,如来佛祖还得叫它一声大师兄。所以,如来佛祖对它十分忌惮,害怕青牛精上灵山揭短。那么,这头“比犀难照水,象牯不耕荒”的兕大王究竟是什么来头,一口咬定唐僧偷了衣服是什么意思,它为何又是佛祖的大师兄呢?
《西游记》中的“老子化胡为佛”是一种宇宙论这头青牛精原本是太上老君的坐骑,因为看牛的道童偷吃了金丹昏昏睡去而私自下界,拿着老君的金刚琢阻止唐僧西行,教训如来佛祖。
第六回书中,这头青牛精就已经出现,是老君教训观世音菩萨的一个道具或者是手段。当时,孙悟空与天兵交战,观音菩萨前来多事,保举了灌江口二郎神来捉拿妖猴。二郎神是玉帝的外甥,本是道家小圣,观世音菩萨乃佛门中人,却以道家神仙出头,大有藐视天庭的意思。
小圣战大圣,一点便宜也没占着,观音便要显佛门手段了。观音对老君说:“贫僧所举二郎神如何?果有神通,已把那大圣围困,只是未得擒拿。我如今助他一功,决拿住他也”。老君不屑一顾,反问观音:“菩萨将甚兵器?怎么助他?”
观音答道,“我将那净瓶杨柳抛下去,打那猴头;即不能打死,也打个一跌,教二郎小圣好去拿他。”老君毫不客气地说,你那个磁瓶子不经碰,打得准便好,打不准时,金箍棒一碰就碎了。观世音很不服气,反问老君:“你有什么兵器?”
老君十分得意地说:“有有有”,随即拿出了金刚琢,夸道:“当年过函关,化胡为佛,甚是亏他,早晚最可防身。等我丢下去打他一下。”果然,老君出手,孙悟空束手就擒。
“大闹天宫”其实是佛祖为了佛法东渐,试图以“心魔”孙悟空打开通天大道而搞的闹剧。老君显示本事,其实是教训观世音,别在道家面前逞能,你佛门还是我老君的徒弟呢。老君收服的是佛祖的“心魔”,其实也是以金刚琢“化胡为佛”,孙悟空不就是“猢狲”吗?当年,老子过函关依仗的是两件宝贝,一个是教训观音的金刚琢,另一件就是青牛,也就是下界化作青牛精的青牛。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青牛精还是佛门的大师兄呢。
“老子化胡为佛”,意思是老子怀揣金刚琢,骑青牛过函关来到胡地,以道教教化胡人,胡人便创立了佛教。这件事在历史上引发了多次佛道大辩论,佛门根本就不承认有这样的事。尽管历史上的多次辩论均以佛家大胜、道家多次哑口无言而告终,但是,《西游记》中却从道家开辟混沌,先有道才有佛的哲学高度,阐述了“老子化胡为佛”是道在佛先,没有“道”就没有“佛”。
《西游记》第一回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作者大段引述北宋哲学家邵雍的《皇极经世书》,道家开辟混沌,经历了无数劫,直到寅会“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之时,才出现了佛界的四大部洲。
书中说,道家开辟混沌,以“元”为单位计算天地之数,每一元共十二万六百岁。一元之中以十二地支划分为“会”,没一会该一万八百岁。天地开辟大道生,正是“子会”,佛界出现是“寅会”,以书中的算法,此时已经过去三万二千四百岁了。
到了寅会,佛祖才“修持心性”,在灵山(花果山)孕育仙胞,孕育佛界灵根。花果山是“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没有道家的源流,就没有灵山的“心性”。所以,“老子化胡为佛”在《西游记》中已经上升为哲学问题,是一种超越佛道两界的宇宙论。
立足于这样的基点,《西游记》中的佛就是道的门生后人了。老子骑青牛过函关,完成了这样 一件大事,即便抬高佛陀,说他是老子的弟子,青牛岂不就是佛祖的大师兄吗?
青牛精为何一口咬定唐僧偷衣服却说唐僧师徒过了通天河,孙悟空前去化斋,把唐僧、八戒、沙僧圈在了圈子里。猴子去了很久没有回来,唐僧心中焦躁,依了猪八戒出了圈子继续赶路。师徒三人来到了“公侯之宅,相辅之家”。
这个大庄园中没有人迹,猪八戒到处踅摸,在串楼旁见到了三件纳锦的背心(没有孙悟空的,老君给佛祖留面子呢)。呆子拿了三件背心,给唐僧、沙僧个人一件,自己一件,正好避寒。唐僧不愿意穿偷来的衣服,八戒、沙僧心怀侥幸一齐穿上了纳锦的背心。没想到,二人刚刚穿上背心就被背剪手贴心捆了。唐僧顿足埋怨两个徒弟,要去解开,却哪里解得开?师徒三人急得大呼小叫,便惊动了金兜洞的青牛精。
原来,这座楼是青牛精点化的,那三件纳锦背心一定也是这个妖精点化的,类似于“捆仙绳”之类的仙界宝物。猪八戒、沙僧被捆住,妖精便轻而易举地将唐僧师徒三人活捉。到了金兜洞,青牛精开口便喝问:“你是那方和尚?怎么这般胆大,白日里偷盗我的衣服?”
青牛精所说的衣服,就是猪八戒偷的那三件纳锦背心。青牛精是太上老君的青牛,那么,这三件能如捆仙绳那样捆住天蓬元帅和卷帘大将的背心,恐怕也是老子的宝贝:愰金绳。这件宝贝曾经在金角大王、银角大王的手中,老君这两个看火炉的童子让孙悟空很是头疼。
但是,比较奇怪的是,老君下界收回青牛时,书中却是这样写的:“老君将金钢琢吹口仙气,穿了那怪的鼻子,解下勒袍带,系于琢上,牵在手中”。愰金绳就是老君身上的勒袍带,这个带子明明在老君身上,如何被青牛精化作了“衣服”呢?
书中的这一笔,其实暗点了青牛不是无故私自下界,而是奉了老君之命,前往教训或者劝诫佛祖的。青牛精先以愰金绳捆了猪八戒、沙和尚,然后又交还了这件宝贝,在青牛精大闹金兜山期间,他与主人老君恐怕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
那么,纳锦背心明明是青牛精以愰金绳所幻化,巴不得唐僧等人穿上,为何还诬赖唐僧“偷衣服”呢?“偷衣服”,其实还是说的“老子化胡为佛”,衣服何尝不是“衣钵”之意?这其中的寓意是,佛界本是道家弟子,当继承道家衣钵,如何去“偷”呢?披着道家的外衣搞佛法东渐,只能是作茧自缚,再次被教化。
佛陀本是道家弟子,却要强行东渐佛法,老子作为佛道两界之祖,并没有刻意阻止佛法东渐,都是自家门人,为何不能佛道合一呢?但是,如来佛祖却心魔大动,以征服的手段东渐佛法,太上老君就不能容忍了。老君先后派出金角大王、银角大王和青牛下界,带着看家宝贝警示佛祖,佛道相融,应当以“道”为衣钵,不可数典忘祖。
沙僧在流沙河大战猪八戒时,曾经讲述了佛祖得道的经历:
皆因学道荡天涯,只为寻师游地旷。常年衣钵谨随身,每日心神不可放。
沿地云游数十遭,到处闲行百余趟。因此才得遇真人,引开大道金光亮。
佛祖当年为学道而闯荡天涯,寻找师父,经历无数磨难,这才遇见了“真人”。真人,就是得道的道家神仙,暗指的就是太上老君。因为遇见了“真人”,所以,才“金光亮”。“金光”,指的就是佛祖,也就是《西游记》引用《宋史·徽宗本纪》中的“大觉金仙”,大觉金仙就是菩提老祖,菩提老祖就是佛祖。沙僧说的,还是“老子化胡为佛”。同时,也是佛祖继续修持心性,这个“心”就是心猿孙悟空,孙悟空的学道过程同样是先道后佛,沙僧的自述诗总结了佛由道化的历史。
但是,佛门却不承认这样的历史渊源,《西游记》中说,不承认是没用的,大千世界一切皆源自于“道”,没有“道”哪里来的“佛”?所以,青牛精代言老子,一口咬定唐僧偷了衣服。再讲通俗一点,青牛精的意思是说,佛本来就是继承道的衣钵,那就大大方方地承认了吧,别搞得跟做贼似的。
如来佛祖为何不敢当面点破青牛精的来历孙悟空遇到青牛精,被它的金刚琢制服得毫无办法,请便了天庭诸神,都惨败在这件宝贝面前。无奈,孙猴子只得去搬请如来佛祖。
佛祖早就知道了这件事,因而,让比丘尊者、八大金刚防备孙悟空嚷上灵山。孙悟空放泼耍刁,比丘尊者这才放行,把孙悟空带到了佛祖驾前。见了猴头,如来还假装问道:“悟空,前闻得观音尊者解脱汝身,皈依释教,保唐僧来此求经,你怎么独自到此?有何事故?”
孙悟空如实禀报了与青牛精的战斗,特别提到了那只金刚圈,请求佛祖出面降服妖魔。书中暗中交代:“如来听说,将慧眼遥观,早已知识”,但是,佛祖却不敢亲自前往,只命十八尊罗汉带着金刚砂前往金兜洞助孙悟空一臂之力。临行之时,留下降龙、伏虎两尊罗汉,暗中交代,如果不能取胜,便告诉孙悟空,这个青牛精是太上老君的坐骑。
如来佛祖为何不敢当面揭穿青牛精的来历呢?佛祖给出的理由是:“那怪物我虽知之,但不可与你说。你这猴儿口敞,一传道是我说他,他就不与你斗,定要嚷上灵山,反遗祸于我也。”
佛祖说这话,暴露了他害怕青牛精的心事,假如当着孙悟空的面揭穿青牛精的来历,孙悟空就会去金兜洞说破。佛祖深知,青牛精是老君有意放到下界来警告自己的,说破其中的真相,青牛精定会找如来的麻烦。因而,他故意留下两尊罗汉,暗示“主人公”,让孙悟空直接去找太上老君。
老子见孙悟空到来,必定知道这是如来知道害怕了、屈服了,便又特别讲了一番金刚琢的厉害:“我那金刚琢,乃是我过函关化胡之器,自幼炼成之宝。凭你什么兵器、水火,俱莫能近他。”于是,带着孙猴子收服了青牛精。
“胡”是金刚琢所化,这样一件重要法器,老君如何能让青牛偷去呢?与愰金绳一样,金刚琢也是老君授权,前往“化胡”的。但老君不能废止佛法东渐,让如来清醒清醒便达到目的。故而,佛祖深知,只有不揭穿其中真相,青牛精就不会嚷上灵山。
老君派青牛下界留有余地,没有把芭蕉扇让青牛精带下界,否则,青牛精就无法制服。不管如来是否当面揭穿青牛精的来历,这只曾经随老子出函关化胡为佛的得道青牛,迟早会来到灵山,效仿老君教训如来,西天取经恐怕就玩不下去了。
《西游记》的故事讲的是东西方文化交融,佛道相争是主题。太上老君以相争的手段,化解佛祖的心魔,使之自我改造,以达到佛道相融的境界,完成佛法东渐。老君让佛祖知道,佛法虽然广大,但也是因“金刚琢”化出,佛道同源,别一路上打打杀杀的,再厉害也干不过“化胡为佛”的金刚琢。
《西游记》以历史上两次西天取经故事为主线,背景却是在明朝。世德堂本以邵雍五言绝句《清夜吟》,把一百回书划分为二十卷,通篇写的是明朝思想启蒙时期的文化交融。青牛精这段故事中的金刚琢、金刚砂、金兜洞等等“金”,与书中所有的“金”,都是明朝的符码,明朝建立于戊申年,属金,正是猴年。
吴承恩认为,任何文化的交融都必须立足与本土文明,否则将水土不服。从哲学的高度讲,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青牛精为何一口咬定唐僧偷了衣服,如来为什么害怕青牛精嚷上灵山?
青牛精本来就是在那儿等唐僧的,见猪八戒和沙僧都偷穿了只有唐僧没穿,但唐僧不够坚定,便借口一并捉去,等孙悟空来问就说他偷的。如来并不是怕青牛精,是怕他闹上灵山以后太上老君下不来台,到时候不但让青牛精失去了这次功果,还把两边都搞僵了。
青牛精下凡来得蹊跷。青牛精是太上老君的坐骑,是趁着看牛的童子睡着偷了宝贝下凡的,但童子睡着是因在殿内捡了一粒金丹吃,那金丹为何刚好掉在那儿让他捡?显然是老君故意丢的,这一劫老君一举让童子、青牛精、唐僧师徒吸取教训,还让天兵天将知晓寻找根源的道理。
青牛精原来在天上待着,既认识孙悟空又知道唐僧取经之事,他下界只拿了金刚琢,但正好能对付孙悟空与所有依赖法器的天将,说明他早有计划。单有计划还不行,青牛在天庭只是头坐骑,见过上回老君让两个童子(金角、银角)下界制造劫难,暗地里学了点,但老君见他贪没有明里给机会,于是下界后把唐僧师徒的行踪与心性摸了个透,专等他一行人成全自己进阶。
唐僧师徒在通天河暴露了本性。在遇到青牛精之前唐僧师徒在通天河遇阻,到陈家庄时看到主人家做法事,主人家问是不是要化缘,他说不是,说借宿一宿,结果师徒几个吓走了做法事的人,吃得主人家饭都不够。后来知道他家做法事是要将儿女献给灵感大王,孙悟空说受了斋饭要替他们办事,主动变成男童模样去献,八戒不答应变女童唐僧还说了他(碍于面子,先允下再说)。
后来孙悟空在庙里把灵感大王吓到了通天河里,说第二天收拾他,结果通天河结了冰一行人只想着走,把捉妖怪的事给忘了,之后唐僧被捉到河里孙悟空才请观音收去,一行人这便是暴露了心性。本来打妖怪是为了自己行路,吃了人家几天饭人家送上钱来还理所应当地收下,后来河伯(老乌龟)驮他们过河(报恩)时,唐僧过意不去,又说要答应他一件事(碍于情面),河伯见其只顾装门面,心里却不明了,于是顺势给他留个患,说让他问佛祖自己几时能脱去凡胎,唐僧果然上当答应了,后来取经回来受了这一劫。
青牛精一举平了孙悟空大闹天宫的过错。孙悟空一早看出青牛精变的院子有问题,但唐僧看着院子华丽让他去化斋,他提醒不能去,然后给几个人画了个圈,让他们不要乱跑,自己到远处去化斋。按说青牛精是天庭的,变的屋子怎么会透着一股阴气,原来屋子里摆着一副人的骨架,这样一来既能支开孙悟空,又能让八戒肆无忌惮。
孙悟空走后八戒就带头出了圈,唐僧本来就坐不住,只当是对的,八戒进屋发现没人就把几件好看的衣服偷了,那衣服厚实,刚好能给他们御寒,唐僧不穿,说是怕官府,这样说肯定不真心,这话没有说服力,被八戒反驳了。八戒穿上后沙僧看着好看也穿,都觉得理所应当,结果两个人穿了就被那衣服捆住了,青牛精跳出来就把他们抓去。
等孙悟空来时,青牛精直接用那金刚琢收了他的的金箍棒,孙悟空只好上天搬救兵,害得天将们也都被套了法器,来回折腾了几次孙悟空才明白过来。当时那怪套了孙悟空的法器,孙悟空再去偷时怪物却说法器是自己的,孙悟空心想自己才是法宝的主人,怎么被你抢了去就是你的了?这与大闹天宫及龙宫夺宝的情形一样,于是将闹天宫的事与天将讲了一遍,说还得去请如来,天将们便晓得了,都让他快去。
如来早就知道青牛精的事,也知道是老君暗中促成的,于是当孙悟空去时只是命十八罗汉带着金丹砂(跟烟雾弹差不多)去对付,说自己晓得出处但是不好说透,怕猴子说出去那青牛精来闹,其实是怕老君下不来台,也怕这一劫成不了。十八罗汉拿着金丹砂砸了一通也没办法,悄悄告诉孙悟空去老君那里看看。因为如来没有明说,孙悟空也不能大摇大摆说什么,去了借着说话四处查看,发现牛圈空了就告诉老君牛跑了,老君哪里不知道,故意问童子为什么睡着了,童子才说是偷吃了金丹,孙悟当年干这等事的人,于是也没说什么,只让老君去收了那怪。
后来老君收了青牛精,天将们见识了孙悟空不用法器也能与青牛精战数个回合成平手,还得有真本事说话才硬气,也明白寻根问源的道理。唐僧师徒明白了别人给予的不是理所应当,无主之物也不是凭空出现,拿了人家的始终是要还的,应当戒贪。青牛精做了两手打算,如果成功吃了唐僧从此得了修为逍遥自在,如果各方都有台阶下圆满解决,那就得了功果,回去继续修行就是了,结果还真是如了他的愿。
青牛精为何一口咬定唐僧偷了衣服,如来为什么害怕青牛精嚷上灵山?
取经就是如来打着传经的名义,一路抢占道家的地盘——遇到道家的子弟,以妖怪的名义赶走或除掉,然后派佛家弟子进驻。所以一路上充满了明枪暗箭、血雨腥风。
但抢地盘归抢地盘,双方都是把斗争控制在一定范围的。因为《西游记》里如果佛祖、道祖直接开片的话,以他们的法力,大概就相当于古巴导弹危机时,双方没有选择克制,核弹满天飞,然后一起玩完。
毕竟,如来跟老君都不是愣头青,都会尽量避免那种你死我活的最后决战,不然谁都没得玩。他们采取的法子之一就是派自己的弟子啦,司机啦出面,自己躲在背后操控。这样打胜了固然好,被对方胖揍了,也可以说,这都是他们私自下凡啦,我其实不知道啦,也不会多损面子。
如果两边老头直接对战了,那你要被人打脸了,必须打回去找回场子,不然以后还有什么脸号令徒子徒孙?双方都这样想,那也只能最后决战了,所以不到万不得已,如来、老君是宁肯装糊涂,也决不会对面的。
在遇到青牛精之前,孙悟空等人偷吃人参果,逼走奎木狼,赶走金角大王银角大王,杀死为车迟国求雨救民的三道,可谓一路打道家的脸。老君一路想阻止取经都偷鸡不成蚀把米。直到他的亲信司机出马,他才占尽优势:
一,唐僧等人先拿人衣服,理亏。
二,猴子四处请救兵,都被他一个镯子打败(可以看出老君的法宝多厉害,跟如来开片会有什么后果)。
这时孙悟空不得已到灵山求救兵了,如果如来说,这就是老君派的。那既然你知道,那你怎么不找老君理论去?你不去那就是怕道祖了,以后你还有什么脸鼓励佛家弟子跟道家作不屈不挠的斗争。
他也不能直接面对青牛,因为他要灭青牛固然轻而易举,那老君灭孙猴子也轻而易举啊(被装到紫金葫芦里去,孙悟空不靠脑子,把盖骗开,他也只能等着被化了,这才仅是老君一个普通的容器)。本来双方都是隔空斗法的,现在你如来打破规则,不是逼着最后决战,一起玩完吗?
所以,如来是不能让青牛精知道他知道他底细的,只能靠十八罗汉送十八座金山,摆平了此事。
青牛精为何一口咬定唐僧偷了衣服,如来为什么害怕青牛精嚷上灵山?
青牛精并不是咬定唐僧,而是唐僧一伙确实偷了。猪八戒和沙和尚穿了人家的衣服,青牛精当然有理由不让他们走。再说青牛精下界是干什么去了?他下界就是冲着唐僧去的。
如来佛祖安排西天取经并不是为了弘扬佛法普度众生,而是扩大佛教的势力范围,面对如此形式太上老君不会坐视不理,蛋糕就这么大,你佛教分多了,道教剩下的就少了。因此太上老君第一次放出他的两个童子下界去会取经队伍,结果孙悟空大获全胜,太上老君肯定不甘心,这不,又派了坐骑青牛精下去,还带了金钢镯。
青牛精下界虽然捉了唐僧三人却从未说要吃唐僧,面对孙悟空却有意放之,孙悟空有兵器时青牛精拿兵器和他打,孙悟空兵器被收了后,青牛精空空手和他打,孙悟空去请救兵时,青牛精还让他快去快回。所以青牛精下界的真实目的并不是取经队伍,而是取经队伍的背后大佬如来佛祖。青牛精以偷衣为名将唐僧三人扣住,任凭孙悟空去折腾,这是干什么,是和如来佛祖谈条件。那又是谁和如来佛祖谈条件呢,青牛精再嚣张也没到这个地步,是青牛精背后的大佬太上老君。你佛教要东扩,就得给我好处,要不然你就别想从这里过,这就是如来为何怕青牛精嚷上灵山,如来怕的是太上老君。
孙悟空从天庭找遍帮手都斗不过青牛精,只好去求救如来佛祖,如来说他知道青牛精的出处但不能说,还让十八罗汉带着十八粒金丹砂去降服青牛精,但在临走时把降龙、伏虎叫住,告诉他们如果不能降就让孙悟空去找太上老君。如来为什么让降龙伏虎告诉孙悟空去找太上的君,为什么不自己告诉呢,就是因为金丹砂。首先金丹砂是什么,说白了十八粒金丹砂就是十八座金山啊,最后太上老君收服青牛精后,凡是被金钢镯套的兵器全还了,但没有还金丹砂,再看十八罗汉取金丹砂时是如来让阿难,迦叶拿着钥匙从金库里去取的,这下明白了吧,如来把十八座金山扔下去青牛精一挥金钢镯就套走了,最后让孙悟空去请太上老君,太上老君也非常高兴的把青牛精给收回去了。唐僧师徒也顺利的过了这一关,但这是如来损失十八座金山换来的。
这只是我一家之言,欢迎各位读者积极评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青牛精为何一口咬定唐僧偷了衣服,如来为什么害怕青牛精嚷上灵山?
看《西游记》原著确实是唐僧师徒私拿了衣服也就是偷,如来二弟子偷衣服说出去不好听啊!
看透西游记后,你就会明白这一关是老子二次化胡为佛的关键,也就是从这里开始悟空开了成佛的工作。
详细内容翻看我的头条文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