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有什么道理?
《水浒传》深藏着两个“道理”:从来就没有神仙皇帝,世上哪有“真命天子”;造反作乱,祸害天下太平的都是皇权争夺。
《水浒传》开篇词确定全书主题小说以诗词开篇,这是《水浒传》的首创,虽然《三国志通俗演义》(三国演义)远早于《水浒传》,但罗贯中却没有写成“回”,也没有以诗词引领全篇。《水浒传》的开篇词,其实是两首,一首是《临江仙》,另一首是乐府《南吕宫·玉娇枝》。这两首开篇词蕴含了全书的主题,也道明了书中的“道理”。
《临江仙》开宗明义,“评议前王并后帝”,以“脆柳”暗藏了明朝,第一回书中就出现了二三百株柳树,后面还有“倒拔垂杨柳”的故事。《南吕宫·玉娇枝》也在后文故事中有照应,出现了“玉娇枝”这个人物,少华山寨主史进因救玉娇枝父女而身陷华州府。史进绰号九纹龙,学习十八般武艺,既是隐喻南宋北宋各九代皇帝,又是明初九大塞王的暗喻。
“见成名无数,图形无数,更有那逃名无数”,书中的“图形”就是“天道循环”之图形,揭露的是帝王天命说。“引首”又以一首五言绝句开篇,头两句“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是成名无数,开头第一字就点到了朱温,第一回书照应这个“朱”字,把高俅写成东京汴梁宣武军人,朱温就是宣武军节度使。
朱温篡位做了皇帝,开启了五代的“篡位史”。《水浒传》以五代开篇,也就决定了这部书写的就是“敢笑黄巢不丈夫”的人就是姓朱的篡位者。说白了,施耐庵隐藏的真实故事,就是靖难之役的秘史。
“逃名无数”说的是皇帝的谎言,篡位者总是虚构谎言,宣称自己的天命所授,掩盖自己的造反之名。“引首”中就说,赵匡胤伪造“点检做天子”,说柴世宗早就有意把皇位禅让给自己。施耐庵以“道听途说”的传言“如今东京柴世宗让位与赵检点登基”,揭露皇帝的谎言,赵匡胤伪造的是“赵点检”,施耐庵则故意写成“赵检点”。
“都来十五帝,播乱五十秋”,其中就隐藏着《水浒传》中的一个重要“图形”。十五,五十,是洛书河图的大衍之数和天地生成之数,暗藏了九星飞宫图。公孙胜家乡九宫县二仙山以及李逵、罗真人的故事,演绎成九星飞宫的二黑五黄图,王朝处在危境之中,意味着信天命的皇帝被天命所灭,等于是自欺欺人,自取灭亡。
“霎时新月下长川”,新月,说的是明朝。施耐庵作《水浒传》时,大明王朝刚刚迁都,依然是一轮“新月”。“讶求鱼缘木,拟穷猿择木”,也就隐藏了燕王朱棣,《说文解字》:“鱼尾与燕尾相似”,书中写的就是燕王谋反,发动了靖难之役。猿,即猿猴,宋朝、明朝都是猴年建国,巧合的是,明朝还是猴年亡国。
简而言之,两首开篇词就隐藏着《水浒传》这样的“道理”。
妖魔聚义,梁山大火并从文本上解读,林冲杀王伦不是火并。火并,必须符合两个条件:内部自相残杀,内部自相吞并,杀王伦的结果是晁盖做了寨主,晁盖尚未入伙,那就不符合“火并”的条件了。但是,从文本背后解读,这又是一场真实的大火并。因为,“林冲水寨大火并”故事中的几个主角全部贴上了皇帝的符码,或者说,他们就象征了皇帝。
“白衣秀士王伦”这五个字中隐藏着“皇”字,林冲则隐喻的是燕王。林冲豹头环眼、燕颌虎须,以张飞的形象得一个“燕”字,又是在去“岳庙”烧香途中出场的。“岳庙”是一则灯谜,施耐庵以灯谜“解带格”暗藏了一个“王”,“白”、“王”组成一个“皇”字,恰又隐含的是道衍(黑衣宰相)以一顶白帽为“投名状”,暗示燕王可以做皇帝。
林冲出场,意味着鲁智深“遇林而起”。林,是朱家木字辈,也就是朱棣这辈人,林冲的徒弟“操刀鬼曹正”则隐藏着曹操。“曹操”是一张宰相标签,贴在鲁智深、武松的身上,就是黑衣宰相姚广孝。姚广孝(道衍)字独暗,号独庵,亦佛亦道,形如病虎,嗜杀成性,他就是书中的“天孤星花和尚”。《水浒传》毫无疑问地隐藏着“靖难之役”。
晁盖是乘坐着“帝车”上的梁山,这个隐喻出自《史记·天官书》:北斗七星,“斗为帝车”,晁盖的七星之梦就是这样的寓意。晁盖是皇帝,这层隐喻咱们后文还要讲到。
“水寨大火并”首先隐藏了明朝的靖难之役,朱棣为篡夺皇位发起的一场朱家大火并。同时,也隐藏了北宋灭亡,南宋建立——大火并的地点在山南水寨。晁盖这个人物,隐藏着宋、明两朝灭亡的玄机。
“晁天王曾头市中箭”也是一场大火并,是林冲杀王伦故事寓意的延续。晁盖是梁山第三任寨主,花荣却射的是第三只雁的头。晁盖中箭经历四、五个时辰冲杀没有中毒,林冲教敷金枪药就毒发而言语不得了。
晁盖除了身上有皇帝符码而外,施耐庵还以《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的典故,把他写成了佛门托塔天王。梁山是道家星煞大聚义,晁盖不死,难道道家星煞要在佛家的领导下谋反?晁盖退出梁山,一百单八将才得以完成大聚义。而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分明就是从龙虎山伏魔大殿地穴里逃出来的妖魔。
林冲刚上梁山就在聚义厅看到了三个头领,王伦在中间,两边是杜迁、宋万。杜迁上应地妖星,宋万上应地魔星,合起来就是“妖魔”。杜迁是第一任寨主,梁山从一开始就被贴上来“妖魔”的标签。如此,梁山的大火并就是妖魔的相互残杀,相互吞并。这些相互残杀、相互吞并的妖魔又都是皇帝,所以,《水浒传》中的“道理”就十分明确了:皇帝即妖魔。
梁山寨主的终极隐喻上文讲到,梁山第一任寨主是杜迁,王伦是第二任,晁盖是第三任,宋江是第四任。王伦、晁盖被贴上了皇帝符码,那么,杜迁、宋江是不是皇帝呢?
“引首”故事中,施耐庵提到了北宋皇位的传承,说是:“(太祖)传位与御弟太宗即位。太宗皇帝在位二十二年,传位与太子即位,这朝皇帝乃是上界赤脚大仙”,这一小段话中有一个非常低级的错误,历代读者几乎无人发现。这个错误就是施耐庵漏写了宋真宗。
《水浒传》中确实有很多这样的错误,比如本文第一节提到的“赵点检”错写成了“赵检点”。而诸如此类的错误,是施耐庵有意为之,是在引导读者读破其中隐藏的真相。漏写宋真宗,隐藏着两段真实历史。其一,是导致北宋皇位发生迁转的“金匮之盟”。假如杜太后没有订立这个盟约,就不会有宋真宗。假如赵光义履行了母亲的盟约,同样不会有宋真宗。
宋太宗、宋真宗父子在家中都排行第三,是老三做了“宋老大”,这就是书中把“宋三郎”写成家中老大的缘故。因为两个三郎皇帝违背盟约做了皇帝,那就是“孝义黑三郎”。
杜太后的“金匮之盟”迁转了北宋皇位传承世系,那就是杜迁。因为“杜迁”,原本只能做王的人轮流做了皇帝。如此,那就要改朝换代了,于是,晁盖接任了王伦,既然是改朝换代,那就等于是断送江山了。
没写宋真宗,等于是宋太宗把皇位传给了孙子,北宋历史上没有这样的事,搞“孙立”的人是朱元璋。正是因为“孙立”,才导致了靖难之役,林冲在梁山两次参与火并,两次立了寨主。而林冲先后坐过第四把、第六把交椅,则是燕王到皇帝的过程。燕王是老四,建文削藩时,先削掉了五个藩王,削到朱棣头上时,燕王便造反篡位了——这就是书中的王定六。
《水浒传》中的“道理”就是揭穿皇权天命,皇帝都是以妖魔的手段破坏天下太平而得到的皇位。
诸神退位,妖魔重入地穴“太祖武德皇帝”出世的描写是一段神话,施耐庵把他写成了霹雳大仙,而这个霹雳大仙又隐藏着朱洪武。书中写道:“这朝圣人出世,红光满天,异香经宿不散。 乃是上界霹雳大仙下降。英雄勇猛,智量宽洪。”
这段话既出自《宋史·太祖本纪》,又点化了《明实录·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一笔写了两个霹雳大仙,“太祖武德皇帝”就是赵匡胤、朱元璋谥号的合并提炼。所以,放出妖魔的洪太尉,甚至是从龙虎山伏魔大殿地穴中逃出来的妖魔,都是皇帝,梁山也有很多好汉暗喻了皇帝。
“宋仁宗嘉祐三年三月初三五更三点”,重点在“三月初三”,这一天是玄武大帝的诞辰。燕王起兵以玄武大帝显圣鼓舞士气,做了皇帝干脆自称玄武大帝转世。施耐庵在书中还说了这样一个“道理”:此前的皇帝只敢称天子,朱棣却把朱洪武比作玉皇大帝,他本人则是玉皇大帝的接班人。
皇帝就是神仙,神仙才能做皇帝,而《水浒传》中的神仙皇帝却都是妖魔。
妖魔出世,都是三月初三这次早朝造成的。所以,洪太尉在龙虎山所见,真可谓满目妖魔。伏魔之殿的大门上,隐藏着赵九重、朱重八。伏魔大殿中,又是一只石龟驮着一块石碣,镇压着妖魔。龟,就是玄武的象征,这只龟与龙虎山上的雪花大蛇象征着玄武现形,而那条雪花大蛇暗指的是建文帝。朱允炆生于洪武十年冬月大雪节前夕(1377年12月5日),这一年是丁巳年。
伏魔大殿地窖打开时,霹雳大仙便化作“半夜军中一声雷”,震塌了半个殿角,这就意味着大宋王朝将葬送半壁江山。
梁山大聚义时,霹雳大仙又在天上化作“一声响,如裂帛相似”。随之,一只大金盘出现在西北乾方,这只大金盘又裹着一团火块,“竟钻入正南地下去了”。
“大金盘”简直就是写实,出自赵匡胤《咏日》诗:“须臾降下大金盘,赶散残星与明月”。《大宋宣和遗事》中说,这只大金盘是赵匡胤“预言”了北宋被金国灭亡。施耐庵点化《大宋宣和遗事》的这个说法,又赋予了新的“预言”:大明王朝将如北宋那样,被“金”所灭。
这只“大金盘”又隐藏在晁盖的身上,晁盖之“晁”就是刚刚升起的“大金盘”。太阳升起,明月落下,大明王朝剧中。
杜迁、王伦、晁盖、宋江,梁山最终的结局也将如“大金盘”那样,“钻入正南地下”。正南地下,就是龙虎山伏魔大殿的地穴,所有的妖魔皇帝都将回到他们该去的地方。
《水浒传》是一部反对皇帝制度,充满人文主义理想的超现实主义伟大巨著,其中的“道理”远超当时的时代,称之为世界第一名著毫不为过。
水浒传有什么道理?
1.你不仅要防隔壁老王,还要防着点隔壁王干娘
——王婆
2.人穷莫娶美娇娘,不信你看武大郎
——武大郎
3.人都是欺软怕硬的,一味的妥协退让,只会让对方变本加厉地伤害你
——林冲
4.宋江只帮助走投无路的人,所以他在江湖上被称为及时雨。他非常懂得雪中送炭更能收拢人心
——宋江
5.老板在选择或者提拔高管时,一定要选择跟自己一路的人,晁盖如果地下有知,对于宋江诏安行为肯定很失望
——晁盖
6.别对任何人盲目崇拜,太忠诚的人下场都不好
——李逵
7.做人越狠,别人越不敢欺负你,越软,谁也敢欺负你,哪怕你武功再高
——武松,林冲
8.男人不能怕事,遇到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该吃吃,该喝喝,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武松
9.领导喜欢什么,我就喜欢什么。人有一技之长很重要
——高俅
10.伤天害理的事坚决不要做,不然,迟早有人收拾你
——郑屠
11.跟对领导很重要,可以做领导的小弟,但不要做领导的棋子
——梁山众兄弟
12.越有钱的人越迷信,他们拥有的越多,就越没有安全感,你要能给他一个信仰来依靠,他能心甘情愿听命于你
——卢俊义
13.你再有钱,也总有些代价付不起,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绝对是最错误的事
——西门庆
14.人不怕凶,也不怕狠,就怕被人盯上了
——朱仝
15.智勇双全才是有能力,有勇无谋,在五虎将里,你不垫底谁垫底
——秦明
16.坑你的人往往是你最信赖的人
——李逵
17.斩草不除根,吃亏的一定是自己。无毒不丈夫
——林冲
18.自己爽才最重要,过得潇洒,凡事看开,一生就不算白活
——鲁智深
水浒传有什么道理?
为了个人利益,随时可以牺牲自己的兄弟!
曾经以为水浒传108将全是好汉,长大后在看水浒传,地痞流氓土匪恶霸占了一大半,卖人肉包子的母夜叉孙二娘夫妇,色鬼王英,滥杀无辜的李逵,偷鸡摸狗的时迁等等
宋江吴用等人为了诱骗他人上山,多采用卑鄙下流的法子,比如玉麒麟卢俊义,金枪手徐宁,火麒麟秦明,美髯公朱仝等等!
为了诏安能够光宗耀祖,低三下四的求着朝廷各位大员,为了所谓的虚名,征方腊死了多少兄弟,宋江吴用假惺惺的掉几滴鳄鱼的眼泪,说啥兄弟情义,其实就是为了自己的高官厚禄!
水浒传的结局就能看出,宋江临死还要把李逵一起带走,为啥,就是怕他死后,李逵坏了他的忠义之名,为啥宋江死后,吴用华荣也自尽宋江墓前,因为这两个人是宋江心腹知道的太多了,肯定不能善终,还不如自尽,留一个清明!
水浒传玩的就是套路,荣华富贵永远是带头大哥的,兄弟们就是炮灰!不要以为叫一声兄弟那就是兄弟,说不定是你大爷!
水浒传有什么道理?
水浒传鲁迅曾有很好的说法,他说: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会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就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去了,不替天行道的強盗去了。最终是奴才。(见三闲集.流氓的变迁)
所以毛主席在1972年12月21日一次中央军委会议上讲:“水浒”不反皇帝,专门反对贪官。后来接受招安……。所以我认为“水浒”告诉农民起义的不撤底性,无产阶级才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领导者。
水浒传有什么道理?
水浒传有以下道理:
1.贫不与富斗,富不与官斗
2.所谓的江湖朋友哥们义气有时是害人的
3.女人在这部书里确实有祸水之嫌,不知道当时的女人怎么得罪的施耐庵,让他笔诛得体无完肤
4.路见不平一声吼,不分贵贱一碗酒,你有我有全都有
5.文人比武将结局好
6.得饶人处且饶人,千万别把人逼急了,逼急了真的可以上梁山什么事都做的出来
7.过日子还是脚踏实地为好,不要什么朋友都交。否则,非但不会朋友多了路好走,反而会朋友多了无路可走
8.农民起义运动最怕的就是明和暗不和的内耗
9.革命队伍的领导很重要
10.招安或者说是投降——好也宋江,坏也宋江
水浒传有什么道理?
水浒传的道理非常深刻,叫任人宰割,宋江是最好的诠释!
《水浒传》能作为四大名著之一,其实是非常不容易的。能在皇权政治下,一部以造反为题材的小说硬是挤进四大名著之一,应该说,这似乎是一个奇迹。因为谁都知道,在皇权政治里,最大的罪就是造反,一旦被定位谋反,就是嘉靖皇帝最喜欢的权相严嵩,也无法救出他被定为“造反罪”的儿子严世蕃。可见皇帝对造反者的痛恨。所以以造反为题材的《水浒传》能流传下来,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也就是说,《水浒传》能流传下来,它必然深刻的揭示出某种王朝兴衰客观规律,并且这种客观规律对王朝的延续有必然的帮助。只能是这样的作品,才有生命力,才可以无视皇权时代的严刑峻法,作为违禁作品而流传下来。如果仅仅是“打打杀杀”的武侠作品,作品的生命周期根本没有这么长。所以说,《水浒传》里面藏着王朝兴衰的密码,读懂了《水浒传》才真正明白,为什么会有王朝更替!
那么到底《水浒传》里到底藏着什么样的密码,让无数人对这部以造反为题材的书折服呢?
1)杯酒释兵权,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留下的后遗症。 无论怎么证明,大宋皇帝赵匡胤建立的王朝都被称为“弱宋”,有因为赵匡胤喜欢贿赂敌方的将领来达到其军事目的。所以他的继承者就把“贿赂”敌方这一策略发扬光大。只要和敌国产生冲突,最后的结局必然是赔款,无论胜败,只是多少而已。直到后来的靖康年间,钱送完了,就把皇帝的老婆女儿,大臣的老婆女儿,打包一万多人,整体送给金国。所以大宋一直在往外送钱,送美女,所以有历史爱好者称宋朝为“大送”,也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宋朝上承大唐的威名,按理来说不应该这么“弱鸡”。大唐谁都知道,王朝刚一建立就是王者,太宗皇帝李世民时代就灭了东突厥,大唐军神李靖俘获了东突厥的颉利可汗。而李靖的徒弟侯君集灭掉了高昌。大将军李勣更是灭掉了隋炀帝一生最大的坎,高丽。
但宋朝连一个燕云十六州都拿不下来,并且把这个罪过安到石敬瑭身上。难道石敬瑭要对大宋没拿下燕云十六州负责?赵匡胤给石敬瑭发工资了吗?
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用文人治理天下,等于直接删掉了我们民族最大的底气和依仗,武将。一个国家没有了武将,就等于不设防,就像老虎没有了牙齿,变成温顺的肥羊,从而任人宰割。
没有了武将谁来打仗呢?历史给出了答案,文人。甚至还发明了一个新名词,儒将。这个名词本身就代表了这种将军不专业。战场需要的是白起这样的“人屠”,你弄一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去指挥军队,这不是典型的“外行指导内行”,不打败仗才怪。这就是大宋一直是弱宋的原因。谁打仗给对手送钱,文人!
那么大宋的军队都让文人指挥了,文人都变成儒将了。那么问题来了,大宋的武将都去哪了?
这才是《水浒传》给出的答案。《水浒传》用浓重的笔墨,一点一滴的慢慢的告诉你,大宋的武将是怎么样一步一步的被逼上梁山的。忠君爱国如林冲,被一个业余足球运动员高俅,一步一步陷害,众叛亲离,在风雪之夜,悲壮孤独的走上人生的不归路。
林冲的不归路没有理由,就欺负你了,怎么了,不服吗!
林冲的悲剧就在于,你无论怎么委屈求全,大宋都不会给他一丝活路。哪怕他与自己最爱的人离婚,那个社会也没有放过他。按理来说,林冲的姿态已经非常低了,他有一身武艺,他知道那个社会武将没有大的出路,武将的代表人物狄青被欧阳修等一群无聊的文人骂死。他只想安稳的过自己的日子。这点要求都不能满足。因为,大宋整个社会要他死。他没有别的办法。
梁山上一百单八将,除了军师吴用一个失意的文人外,都是武将。英雄如武松,出身高贵如柴进,仗义疏财如宋江。还有人中龙凤如卢俊义,等等等等,都是以各种各样的原因被逼上梁山。梁山一百单八将,与其说是造反,倒不如说是一个“武将失意者联盟”。这些都是找不到出路的武将,被一步一步的走上造反的道路。
而这些好汉原本是可以在战场上为国立功,为大宋开疆拓土的。但令人可悲的是,直到最后,他们人生的最后时刻,他们也没能站在大宋边疆的土地上,这对大宋是一个莫大的讽刺。大宋最能打的一群人,却死在自己人手里。这也是后来“靖康之耻”的最根本的原因,武将都被所谓的文人治天下的制度弄死了。而杀光武将的这些文人,非常利落爽快的投降了。皇帝,国库,女人,被这些文人非常爽快的送给了金国。
“靖康之耻”最根本的原因是:大宋没有脊梁!
2)逼上梁山,大宋制度下的整体剿灭武将,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个世界如何才能发展,就是大家都跟随着真理。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这样社会才能发展,才能真正的进步。一旦谎言取代真理,那么这个社会就没救了。大宋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自从“商鞅变法”开始,我们历史上的王朝就建立起来一个军功制度。这个制度的好处就是,不管你是谁,出身再卑微,人品再差,但只要你能在战场上杀敌立功,你就可以靠着军功封侯拜将,地位显赫,赢得你所要的一切。著名的例子就是卫青,从一个小奴隶变成大将军,其中军功就是最主要的原因。
所以无论秦汉,还是盛唐,很多名将就是从出身卑微,到最后拜将封侯,这一点住过寒窑的薛仁贵深有体会。但这个王朝的“支柱制度”到遇到赵匡胤的时候,就被完全破坏了。但宋朝由于承袭了盛唐的传统,习武的人还是比较多,还有很多人希望走军功封侯这条路。但现实是非常残酷的。宋朝对周边的国家卑躬屈膝,一步一步放弃边疆的防卫。而对内,却是残酷绞杀所有习武之人。
而《水浒传》就是描写这些习武之人,是怎么样一步一步的被逼上绝路的。这些梁山好汉本应该成为国家的栋梁,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捍卫大宋的国土,从而拜将封侯。但事实上他们根本没有机会站在边疆的战场上,因为他们的位置已经被文人取代。
武松遇到潘金莲并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因为社会在颠倒黑白!
事实上《水浒传》写的还是比较委婉。只写出了梁山一百单八将最后惨死,而少数一些英雄下南洋,远离大宋。事实上远比这个要更加残酷。大宋有几千万人,难道仅仅只有区区一百单八将?这也是太小看盛唐的余威了。
所以大宋的习武之人会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但从《水浒传》我们发现,大宋对习武之人的剿灭是整体性的,是制度性的。那么这些没有出路的武人都去了哪里呢?
这一点我们从大宋周边国家的兴起就可以看出。在大宋时代,无论是西夏,还是契丹,还是金国,以至于到后来的蒙古,给人的感觉都是非常难缠,而蒙古后来会在成吉思汗的带领下征服全世界,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在盛唐的时候没有这样的现象?
大唐的时候,李世民是“天可汗”,用包容四海的胸怀吸引天下英雄,而大唐的朝堂,站立两旁的是各族的人杰。试想一下,当东突厥的名将在李世民的帐下效力,东突厥还有什么能力和大唐血拼。更不用说什么高昌,高丽。大唐名将李光弼的父亲就是高丽人。
而大宋恰好相反,当整个制度开始对武将联合绞杀的时候,大宋的习武的人才就开始远走他乡。去到边远的西夏,契丹,以至于弱小的金国,和蒙古。这才是周边这些小国强大的根本原因。
不管什么时代,人才都是存在的。当大宋不能用的时候,人才就会到别的地方寻找机会。这一点在努尔哈赤的时候最明显,不是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和八旗制度如何先进,而是努尔哈赤对明朝不得志的人才的吸引。当崇祯的朝堂上都是草包的时候,大明的顶级人才都跑到努尔哈赤的帐下。而大宋当时的境遇比崇祯时更差,是整个社会对武将的联合绞杀,所以大宋才有“靖康之耻”,仅仅一百多年北宋就亡了,剩下赵构跑到临安苟延残喘。
所以说,人才对一个国家非常重要。深圳就是靠着对人才的巨大吸引力,才从一个小渔村变成一个国际性的大都市。
3)《水浒传》从根本上揭示,王朝末路的必然趋势。抛开大宋的外部环境,单从大宋的内部开始演绎,《水浒传》给我们写出了当时大宋的社会面貌。让我们从根本上了解一百单八将被逼上梁山的社会基础。
如果说大宋是从制度上对武将的联合绞杀,那么这种绞杀是对习武之人。也就是说林冲的生活不幸是个别现象,武松碰到潘金莲是偶然事件。这些都是人品的原因。谁让林冲的娘子长的太漂亮,被高俅的儿子看中。谁让潘金莲长得漂亮还喜欢帅哥还喜欢钱,看中了武松和西门庆。只要长得不漂亮,不引人瞩目不就可以了,就可以愉快的过自己的小日子了。
事实上是这样吗?我们都知道造反要有群众基础,就是要有人跟着才行。要不就是林冲要上梁山,梁山上就他一个人,再怎么折腾也只是一个脱离社会的野人而已。根本掀不起什么波澜。
所以鲁智深上梁山就非常有代表性,是因为鲁智深拳打了欺压百姓的郑屠。郑屠的做法就为人不齿了,睡了人家姑娘不说,还问人家要钱,相信无论是谁听到这事都气愤不过。并且这还不是个例,也就是说,在当时的时候,欺压普通老百姓已经是一种普遍现象,并且老百姓无法伸冤,只能任人欺负。用鲁智深的话来说:“一个杀猪的郑屠,也配叫震关西!”
鲁智深看似莽撞,其实智深!
郑屠敢叫“震关西”,这代表他的黑道背景。而他和西门庆都能为所欲为更是代表了一种普遍现象,他们这种人跟大宋官家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无论是西门庆,还是郑屠,代表的都是一种普遍现象,他们这种人背靠高俅这种腐化官僚,广收小弟建立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对当时的肉制品市场进行垄断,大发不义之财。而老百姓则是是无可奈何,怨气冲天。怒气在心里忍着,只剩下一个导火索,就会突然爆发。
这还只是一个市井小混混郑屠而已,那么更高级的大宋权贵呢,他们做的恶绝不会比郑屠少,而是更多。我们暂且不说林冲的娘子被高衙内调戏,然后林冲几乎被弄死。单说大名府梁中书的生辰纲,这些钱从哪里来的,是梁中书自己工资赚的吗?应该不是,并且这些还不是梁中书的毕生积蓄,而是不影响生活质量,给老丈人送的生日礼物。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生活的穷奢极欲。那么这些钱从哪里来,肯定是从普通老百姓哪里搜刮而来。
所以大宋的老百姓和旧中国的老百姓一样,面临着三座大山压迫。
首先,大宋每年要向契丹,西夏交“岁币”,也就是要交赔款。这一点跟大清向欧洲列强“割地赔款”性质是一样的。所以这笔钱肯定要大宋的老百姓出。
其次,大宋的权贵们,如高俅,还有宋徽宗等要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他们过生日要送“生辰纲”,逢年过节还要脑白金什么的。这笔钱肯定还是老百姓出!
还有,就是有黑社会性质的这些地方小财团,如郑屠、西门庆等人大收保护费,顺便再抢有姿色的民女。这些还得老百姓出。
有这样三座大山压在大宋的老百姓头上,老百姓基本上都没什么活路了,只剩下一条路,就是造反。所以当晁盖劫了生辰纲上了梁山,而鲁智深他们上了二龙山。并且这还仅仅是山东一隅而已,别的地方还没有计算在内。也就是说,在《水浒传》时期,造反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是一种普遍现象,但凡认为自己是好汉,不杀几个贪官,造点反就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好汉。
很多人对“靖康之耻”不理解,认为大明也出现了北京被围,但大明打赢了北京保卫战,击败了也先的几十万大军。而据历史记载,金国围困汴梁的只有区区六万多人,就把大宋的都城汴梁拿下了,大宋要多么“弱鸡”才能发生这样的事情。其实,只要认真看明白《水浒传》就会明白,大宋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因为老百姓已经不在支持赵家的统治。他们甚至支持梁山上的造反势力,可想而知当时老百姓的生活有多苦。那么后来为什么老百姓又支持南宋了呢?是因为南宋赵构做出来改变,而金国到了汴梁开始烧杀抢掠。老百姓的日子更苦了。所以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一个人生活幸不幸福不是自己感觉,而是相比较而言是不是比以前或者是别人好点。当生活跌进深渊的时候,以前的平淡生活就特别值得怀念。
其实,《水浒传》在书里一点一点的写出大宋王朝没落的原因,告诉后来者王朝是怎么失去人心的。这才是《水浒传》真正要揭示的东西,也是一部以造反为题材的书能够流传后世的原因。因为皇权明白,这是一部对他们来说有警示意义的书。
不说别的,盛唐时期唐玄宗为皇帝,李林甫为宰相,自大到以为世间再无人才。认为天下已经非常太平。世间真的没有人才了吗?那是盛唐啊!所以得不到赏识的人才纷纷进了节度使的幕府,成了节度使的人才。而安禄山受益最大。这才是安禄山敢反的根本原因,因为他不能不反,有一大群人在推着他反。而这群人就是“人才失意者联盟”。既然在朝堂没有地位,那么就在江湖搅起风云,让世间感觉到他们的存在。
所以《水浒传》才要写逼上梁山,就是因为随着王朝的发展,资源越来越被王朝的权贵垄断,老百姓不但吃不饱穿不暖,甚至连自己的老婆女儿都保护不了。试想这样社会,还要它干什么,对它忠诚还有什么意义!
综上所述:《水浒传》的伟大之处就是因为它揭示了封建王朝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为备受欺压的普通百姓指明了方向。当王朝失去公平,把人逼的没有活路的时候,造反也是一种选择,只是要承受这种代价。
无论是宋江,还是方腊,还是别的造反势力。只要造反了就没有回头路。宋江接受招安,被朝廷毒死了。方腊没有接受招安,被投降朝廷的宋江杀了。结局是相同的。所以造反的风险是非常大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